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uphorbia ebracteolata 被引量:9
1
作者 SHIHai-ming MINZhi-da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4年第3期155-157,共3页
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 Methods 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in the isolation procedure, while the structures of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al data... Aim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 Methods Column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in the isolation procedure, while the structures of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al data. Results 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baccatin (1), 3-acetyl-β-amyrin (2), 3,3′-diacetyl-4,4′-dimethoxy- 2,2′,6,6′-tetrah ydroxy diphenylmethane (3), 2,4-dihydroxy-6-methoxy-3-methyl acetophenone (4), β-sitosterol (5), and daucosterol (6). Conclusion Baccatin was obtained from Euphorbia ebracteolata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 chemical constituents baccatin
下载PDF
两种种植模式下草豆蔻的营养器官药用成分比较
2
作者 罗敦 吴桐 +4 位作者 陆素君 余凤强 黎婷演 杨梅 陈振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58-162,218,共6页
以桉树(Eucalyptus spp.)林套种的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e Hayata)和自然生长的草豆蔻为研究对象,测定草豆蔻营养器官(根、茎、叶)中总黄酮、多糖、总酚、总皂苷含量和折干率。结果表明,自然生长的草豆蔻整株折干率是桉树林套种的1.1... 以桉树(Eucalyptus spp.)林套种的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e Hayata)和自然生长的草豆蔻为研究对象,测定草豆蔻营养器官(根、茎、叶)中总黄酮、多糖、总酚、总皂苷含量和折干率。结果表明,自然生长的草豆蔻整株折干率是桉树林套种的1.11倍;草豆蔻的总黄酮含量为10.27~32.13 mg/g,其中桉树林套种的草豆蔻叶总黄酮含量最高,达32.13 mg/g;草豆蔻多糖含量为21.50~37.28 mg/g,自然生长条件下草豆蔻整株多糖含量是桉树林套种的1.15倍;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整株总酚含量是自然生长条件下草豆蔻总酚含量的2.10倍;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整株总皂苷含量是自然生长条件下草豆蔻整株总皂苷含量的1.25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的营养器官综合得分和排名均高于自然生长。综上,2种种植模式下草豆蔻营养器官的药用成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且桉树林套种条件下草豆蔻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e hayata) 桉树(Eucalyptus spp.)林 药用成分 营养器官
下载PDF
草豆蔻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贤景春 林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158-5160,共3页
采用乙醇提取法对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中总黄酮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时间2.0 h、料液比1∶24(m/V,g∶... 采用乙醇提取法对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中总黄酮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70℃、时间2.0 h、料液比1∶24(m/V,g∶mL)、乙醇体积分数7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5.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总黄酮 乙醇提取法
下载PDF
Study on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Euphorbia kansuensis Prokh.(Euphorbiaceae),a Potential Energy Plant
4
作者 顾子霞 郭建林 +1 位作者 周义锋 杭悦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7期1443-1446,共4页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a potential energy plant, E. kansuensis Prokh (Euphorbiaceae). [Method] Fresh plants collected after field survey and specime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 [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a potential energy plant, E. kansuensis Prokh (Euphorbiaceae). [Method] Fresh plants collected after field survey and specime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to stud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E. kansuensis Prokh. and E. ebraceolata Hayata in Subgen. Esula distributed in Jiangsu Province. [Result] There was no obvious morphological distinction but some overlaps between E. kansuensis Prokh. in Flora of China and E. ebraceolata Hayata in Flora of Jiangsu based on indumentum and root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e standpoint that E. ebraceolata Hayata was a wrong name for E. kansuensis Prokh. in Flora of China proved to be reasonable. However, the description of E. kansuensis Prokh. should be modified as follows: indumentums, present or absent; roots, fusiform to terete; glands, oblong kidney-shaped. [Conclusion] 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taxonomic identification of E. kansuensis Prok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PLANT E. kansuensis Prokh. E. ebraceolata hayata Morphologi- C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water extracts of Davallia formosana on ovariectomized mice
5
作者 chia-feng wu cheng-yu chen +1 位作者 ming-chang wu jen-shinn l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8年第1期66-72,共7页
Objective: The Taiwan Residents native fern, Davallia formosana, is used to treat bone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t, very few animal tests to verify. To study how this fern and its active components ... Objective: The Taiwan Residents native fern, Davallia formosana, is used to treat bone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t, very few animal tests to verify. To study how this fern and its active components alter bone metabolism. Methods: The effects of low and high doses of D. formosana water extracts (DFW, 50 and 200 mg/(kg·d)) and (-)-epicatechin-3-O-D-allopyranoside isolates of DFW (ECAP, 0.06 and 2.5 mg/(kg·d)) on protein lev- els of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osteoclast and osteoblast activities were examined. Ovariectomized mice were used as a model of osteoporosi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 collagen 1 (COL-1), alka- line phosphatase (ALP),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 (RUNX2), osteocalcin (OCN), and osteopontin (OPN) were analyzed using western blotting of femur tissue. Interleukin (IL)-1β and tumor necrosis fac- tor (TNF)-a were measured in the serum, and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were used to assess bone morphology. Results: Treatment with DFW or ECAP significantly induced BMP-2, COL-l, ALP, RUNX2, OCN, and OPN protein expression, indicating stimulation of osteogenesis. The treatments also reduced IL-1β and TNF- expression, indicating inhibition of osteoclastogenesis. In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mice treated with DFW or ECAP had more bone trabecula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FW and ECAP inhibit osteo- c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promote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effectively ameliorate ovariectomy (OVX)- induced osteoporosis. Conclusion: ECAP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DFW, which may have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excessive osteoclastic and insufficient osteogenic activity. ECAP may not be the specific active molecule because it is unstable in the stomach. However, the major active molecule needs to be confirmed using a relevant pharmacologic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vallia formosana hayata OSTEOPOROSIS OSTEOGENESIS OSTEOCLASTOGENESIS
原文传递
黄果野鸦椿高位嫁接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朝楷 赖昌桂 +3 位作者 黄文辉 廖信远 徐秀娟 王金秀 《林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5期60-62,共3页
用米径6 cm以上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大树作砧木,黄果野鸦椿作穗条,在春、夏、秋3个季节进行高位嫁接,发现春季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0.1%,为快速扩繁"黄果野鸦椿"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圆齿野鸦椿 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 黄果野鸦椿 野鸦椿 Euscaphi japonica Dippel 高位嫁接
原文传递
金线莲中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的分析测定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振登 杨春波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00-101,共2页
金线莲是一种贵重的滋补、强壮药物。本文对金线莲中氨基酸组成成分、含量及有抗衰老活性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金线莲中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国产西洋参和野山参,提示金线莲可能是一种有开发前途的抗衰老药物。
关键词 金线莲 微量元素 氨基酸 抗衰老药
下载PDF
月腺大戟根中的乙酰间苯三酚类衍生物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文祥 丁杏苞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514-517,共4页
目的:研究月腺大戟根中的乙酰间苯三酚类衍生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乙酰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经化学反应、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乙酰间苯三酚类化合物:2,4二羟基6甲氧基3... 目的:研究月腺大戟根中的乙酰间苯三酚类衍生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乙酰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经化学反应、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乙酰间苯三酚类化合物: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I),3,3′二乙酰基4,4′二甲氧基2,2′,6,6′四羟基二苯甲烷(I),3,3′二乙酰基4,4′二甲氧基2,2′,6,6′四羟基二苯甲烷6′OβD葡糖苷(II),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4OβD葡糖苷(IV),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4OβD木糖基(1→6)OβD葡糖苷(V)。结论:(II)和(V)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月腺大戟苷B和月腺大戟苷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腺大戟 乙酰间苯三酚类 衍生物
下载PDF
涝渍胁迫对圆齿野鸦椿苗期生长及其叶片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支丽燕 胡松竹 +1 位作者 余林 游琪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9-282,共4页
以1年生圆齿野鸦椿幼苗为试材,研究涝渍胁迫对圆齿野鸦椿苗期生长及其叶片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质膜相对透性和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均是先逐渐增大后减小;苗木总生物量呈下... 以1年生圆齿野鸦椿幼苗为试材,研究涝渍胁迫对圆齿野鸦椿苗期生长及其叶片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质膜相对透性和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均是先逐渐增大后减小;苗木总生物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涝渍胁迫 圆齿野鸦椿 叶片生理 生物量
下载PDF
草豆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0
作者 谢鹏 秦华珍 +4 位作者 谭喜梅 翁铭钻 龙小琴 罗君 李明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60-63,共4页
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为姜科山姜属中药,其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类、黄酮类、二苯庚烷类,尚有萜类、多糖等成分。具有保护胃黏膜、抗胃溃疡、促胃肠动力、止呕、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研究近年国内外文献... 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为姜科山姜属中药,其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类、黄酮类、二苯庚烷类,尚有萜类、多糖等成分。具有保护胃黏膜、抗胃溃疡、促胃肠动力、止呕、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研究近年国内外文献,综述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为草豆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豆蔻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于萍 崔兆杰 +2 位作者 邱琴 刘廷礼 李建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草豆蔻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草豆蔻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找出最佳分析条件 ,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其化学... 目的 :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草豆蔻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草豆蔻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找出最佳分析条件 ,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了 3 7个成分 ,占挥发油总成分的 88%以上。结论 :此方法稳定可靠 ,重现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毛细管气相色谱 草豆蔻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 研究
下载PDF
濒危植物沉水樟的濒危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远征 马祥庆 +2 位作者 冯丽贞 黄勇来 郑群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01-1406,共6页
2003-2004年对沉水樟生殖物候进行了连续2年的野外定位观测,从沉水樟的生殖繁育过程及其种子品质两方面对其有性生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以探讨沉水樟种群濒危机制。结果表明:(1)沉水樟的花期长达3个月,而盛花期只有15d左右,杂交... 2003-2004年对沉水樟生殖物候进行了连续2年的野外定位观测,从沉水樟的生殖繁育过程及其种子品质两方面对其有性生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以探讨沉水樟种群濒危机制。结果表明:(1)沉水樟的花期长达3个月,而盛花期只有15d左右,杂交指数值为2,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自交。花粉胚珠比值为244.7~2588,为风媒传粉的自花授粉植物;(2)沉水樟种子横径为0.50~O.83cm,纵径为0.87~1.28cm,结实量比较多,但由于不同物候期重叠,落果率高,果实产量低;(3)沉水樟的生育期长达19个月,其中果实发育期16个月,在漫长的生殖发育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种子病虫危害严重,存在严重的空心现象,影响了沉水樟种群的天然更新,这是导致沉水樟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同时人为破坏和对现代生境不适应也是影响沉水樟种群濒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樟 繁育系统 种子品质 濒危机制
下载PDF
蛇菰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邓靖 莫正昌 +1 位作者 汲广全 杨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5,共3页
采用DPPH·法及Fe3+还原力法对蛇菰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分别测定蛇菰乙醇提物、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层部分、水提粗多糖及碱提粗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同时以V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 采用DPPH·法及Fe3+还原力法对蛇菰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分别测定蛇菰乙醇提物、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层部分、水提粗多糖及碱提粗多糖的抗氧化作用,同时以VC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蛇菰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总醇提取物及水提粗多糖;它们对DPPH·的清除作用与VC相当,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IC50值为6.0μg/mL,活性略高于VC,同时以上提取物对Fe3+也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菰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DPPH·清除率 还原力
下载PDF
野鸦椿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梁文贤 倪林 +2 位作者 邹小兴 黄维 邹双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0-1226,共7页
野鸦椿属植物共有3种,中国有2种,分别为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和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目前,野鸦椿属植物中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酚酸类、黄酮类、倍半萜类及其他类,其... 野鸦椿属植物共有3种,中国有2种,分别为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和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民间常用的药用植物。目前,野鸦椿属植物中已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类、酚酸类、黄酮类、倍半萜类及其他类,其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抑菌等药理活性。对野鸦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药用资源的开发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鸦椿 圆齿野鸦椿 三萜 酚酸 黄酮 倍半萜 抗炎 抗肿瘤 抗肝纤维化 抑菌
原文传递
狼毒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裴月湖 韩冰 +1 位作者 冯宝民 华会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91-592,共2页
目的 研究狼毒大戟 Euphorbia fisheriana的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薄层色谱分离 ,采用化学性质分析及 NMR数据解析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2个酚酸性成分 ,分别鉴定为狼毒乙素 ( )和没食子酸 ( )。结... 目的 研究狼毒大戟 Euphorbia fisheriana的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薄层色谱分离 ,采用化学性质分析及 NMR数据解析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2个酚酸性成分 ,分别鉴定为狼毒乙素 ( )和没食子酸 ( )。结论 这 2个化学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技术 狼毒大戟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月腺大戟 狼毒乙素
下载PDF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群落类型与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任国学 刘金福 +3 位作者 徐道炜 洪伟 郑世群 黄志森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82-88,共7页
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群落的类型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为参考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将该黄山松群落分为8个群丛类型:黄山松+杉木-乌药-铁芒萁群丛(A... 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群落的类型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以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为参考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可将该黄山松群落分为8个群丛类型:黄山松+杉木-乌药-铁芒萁群丛(Assoc.P.taiwanensis+Cunninghamia lanceolata-Lindera aggregate-Dicranopterislinearis);黄山松+多脉青冈-细枝柃-里白群丛(Assoc.P.taiwanensis+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Eurya loquaiana-Hicriopteris glauca);黄山松+江南山柳-短尾越桔-铁芒萁群丛(Assoc.P.taiwanensis+Clethra cavaleriei-Vacciniumcarlesii-Dicranopteris linearis);黄山松+甜槠-肿节少穗竹-里白群丛(Assoc.P.taiwanensis+Castanopsis eyrei-Oligostachyum oedogonatum-Hicriopteris glauca);黄山松+吊钟花-短尾越桔-狗脊群丛(Assoc.P.taiwanensis+Enkianthus quinqueflorus-Vaccinium carlesii-Woodwardia japonica);黄山松+华丽杜鹃-短尾越桔-里白群丛(Assoc.P.taiwanensis+Rhododendron farrerae-Vaccinium carlesii-Hicriopteris glauca);黄山松+光叶水青冈-满山红-铁芒萁群丛(Assoc.P.taiwanensis+Fagus lucida-Rhododendron mariesii-Dicranopteris linearis);黄山松-满山红-平颖柳叶箬群丛(Assoc.P.taiwanensis-Rhododendron mariesii-Isachne truncata)。各群丛总体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总体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和Alatalo指数波动不大。在群落垂直结构上,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有差异;各群丛间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大,草本层这3个指数波动较小且数值上小于前两者。分析结果显示:海拔是决定该黄山松群落多样性差异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黄山松 系统聚类分析 群丛 物种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西天目山黄山松阔叶林的冠层干扰与动态推测 被引量:15
17
作者 夏冰 兰涛 +2 位作者 贺善安 邓飞 杨逢春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5年第3期15-20,共6页
根据年龄结构和直径生长图分析研究了浙江省西天目山黄山松阔叶混交林的冠层干扰年表和发展动态。结果表明黄山松在该林地的定居发生在1861~1880年之间,黄山松定居30~40年后,其他阔叶树开始在林下萌发生长,形成目前的... 根据年龄结构和直径生长图分析研究了浙江省西天目山黄山松阔叶混交林的冠层干扰年表和发展动态。结果表明黄山松在该林地的定居发生在1861~1880年之间,黄山松定居30~40年后,其他阔叶树开始在林下萌发生长,形成目前的黄山松阔叶混交林,该林将被阔叶树取代。林冠平均干扰强度为5.3%(每10年),意味着在该林地条件下,由黄山松林向阔叶林演替所需的时间约为1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 冠层干扰 森林演替 西天目山
下载PDF
毒性中药狼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粟晓黎 林瑞超 +5 位作者 王兆基 关锡耀 徐树棋 丁大伦 郑秀云 冯国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8-503,共6页
目的:建立毒性中药狼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硅微、化学、液相色谱/质谱等方法进行定性鉴别,以液相色谱及液相/质谱法测定含量。结果:狼毒大戟中月腺大戟乙素含量为0.01%w/w,月腺大戟中月腺大戟乙素含量范围为0.01%-0.02... 目的:建立毒性中药狼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硅微、化学、液相色谱/质谱等方法进行定性鉴别,以液相色谱及液相/质谱法测定含量。结果:狼毒大戟中月腺大戟乙素含量为0.01%w/w,月腺大戟中月腺大戟乙素含量范围为0.01%-0.02%w/w,均末枪出瑞香内酯、狼毒色原酮和新狼毒素A。瑞香狼毒中瑞香内酯、狼毒色原酮及新狼毒素A等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57%~2.12%w/w、0.86%-1.6%w/w及0.45%-0.96%w/w,但未检出含月腺大戟乙素成分。结论:各法能用于常规榆测狼毒属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 狼毒大戟 月腺大戟 瑞香狼毒 HPLC—UV LC—MS-MS
下载PDF
福参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孙视 刘斌 +2 位作者 孔令义 张涵庆 贺善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从福参AngelicamorriHayata饮片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  95 %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结果 分离到 7个化合物 ,其中 5个为香豆素 ,分别欧前胡素 (imperatorinⅢ )、异欧前胡素 (isoimperatorinⅣ )、... 目的 从福参AngelicamorriHayata饮片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  95 %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结果 分离到 7个化合物 ,其中 5个为香豆素 ,分别欧前胡素 (imperatorinⅢ )、异欧前胡素 (isoimperatorinⅣ )、珊瑚菜素 (phellopterinⅤ )、别异欧前胡素 (alloimperatorinⅥ )和紫花前胡内酯 (nodakenetinⅦ ) ,另两个分别为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I)和二十二烷酸 (docosanoicacid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参 香豆素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瑶药四方藤小复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和Q-marker预测 被引量:18
20
作者 梁健钦 严炯艺 +4 位作者 冯茵怡 黎芳 谢谭芳 奉建芳 方雪湾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705-4712,共8页
目的 研究瑶药四方藤小复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的抗炎作用,并分析四方藤小复方的作用机制,预测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阳性对照组以及四方藤小复方提取物高、低剂量(28.7、7.2 ... 目的 研究瑶药四方藤小复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的抗炎作用,并分析四方藤小复方的作用机制,预测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阳性对照组以及四方藤小复方提取物高、低剂量(28.7、7.2 g/kg)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II型胶原蛋白-完全弗氏佐剂法诱导RA大鼠模型,各给药组在造模期间ig给予相应药物,连续28 d。实验期间观察大鼠足趾红肿程度并评分,实验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通过TCMSP和Drugbank数据库搜索并筛选四方藤小复方的化学成分以及预测作用靶点,采用TTD数据库搜索RA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和可视化靶点互作网络,通过MCODE插件聚类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结合化学成分的有效性、可测性,预测四方藤小复方的Q-marker。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四方藤小复方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大鼠足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01),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RA的疾病靶点有89个,发病机制与细胞因子-受体作用通路、RA通路异常有关。四方藤小复方中筛选得到31个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119个,其中12个属于疾病靶点,参与刺激反应调节、细胞增殖调节、细胞代谢过程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调控等1 112个生物学过程,以及调控RA通路、TNF通路等113条信号通路,最终发挥治疗RA的作用。同时预测得到岩白菜素、白藜芦醇、氯化两面针碱、蛇床子素、芳樟醇、欧前胡素、乙氧基白屈菜红碱、芹菜素、黄连碱、橙皮苷、芝麻素11个成分可作为四方藤小复方的Q-marker。结论四方藤小复方可显著减轻RA大鼠的急性炎症,其可能通过白藜芦醇等多种成分作用于以PTGS2为主的多个靶点,参与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方藤小复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质量标志物 岩白菜素 白藜芦醇 氯化两面针碱 蛇床子素 芳樟醇 欧前胡素 乙氧基白屈菜红碱 芹菜素 黄连碱 橙皮苷 芝麻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