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和文化”到新型国际关系理念——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金应忠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7
|
|
2
|
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 |
郝时远
|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4
|
|
3
|
和合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
陈立旭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1
|
|
4
|
“五育”如何美美与共 |
宁本涛
覃梦蒙
|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8
|
|
5
|
和而不同与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理性逻辑 |
朱德全
冯丹
|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
2023 |
11
|
|
6
|
论“多元文化主义”视阈下的世界公民教育 |
王海莹
吴明海
|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7
|
论儒家“和为贵”思想的现代意蕴及其价值 |
王战戈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8
|
当代中国外交新理念探析 |
金正昆
乔旋
|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9
|
科学与宗教:和而不同如何可能? |
刘清平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0
|
和合共生: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文化逻辑 |
贺祖斌
卞志国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和而不同:城乡融合视角下广州近郊乡村特色发展策略 |
卢丹梅
曾怡瑞
袁楚枫
赵建华
|
《规划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2
|
地方认同与族际关系的仪式表达——青海三川地区二郎神祭典仪式的考察 |
刘目斌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6
|
|
13
|
中国多民族“语言-文学”谱系与比较研究的拓展 |
刘大先
|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4
|
论中庸的伦理意蕴 |
迟成勇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6
|
|
15
|
迈向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一种面向于世界未来的文化转型人类学的新探索 |
赵旭东
|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6
|
从“和而不同”到“和合共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
罗惠翾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7
|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论创新的三维审视 |
潘柳燕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9 |
5
|
|
18
|
敦煌壁画色彩与现代设计色彩的“和而不同” |
吕少华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22 |
4
|
|
19
|
文化冲突视野中的“和而不同”观与后殖民主义理论 |
蒋萍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5
|
|
20
|
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历史取向 |
杨共乐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