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印度茶的崛起对晚清汉口茶叶市场的冲击 被引量:13
1
作者 任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4期461-465,共5页
进入 1 9世纪 80年代后 ,由于印度茶的崛起 ,汉口茶市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猛烈冲击 ,茶农、茶商均苦不堪言。究其原因 ,在于印度茶园采取的是在英国资本控制下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其规模经济产生的高效率 ,实非传统手工、分散经营、资金... 进入 1 9世纪 80年代后 ,由于印度茶的崛起 ,汉口茶市受到来自国际市场的猛烈冲击 ,茶农、茶商均苦不堪言。究其原因 ,在于印度茶园采取的是在英国资本控制下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其规模经济产生的高效率 ,实非传统手工、分散经营、资金匮乏、厘税苛繁、信息不灵的中国个体茶农可比。这意味着 ,中国茶的成本必然高于印度茶 ,在价格竞争上没有多少优势可言。晚清汉口茶叶市场虽然受到印度茶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时有剧烈波动 ,但整体贸易状况仍属繁盛。个中原因 ,概有如下三点 :一是俄国市场需求旺盛 ,常年刺激着砖茶的巨额出口。二是欧美市场仍看好华茶。三是国内需求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茶 晚清 汉口地区 茶叶市场 欧洲 美国 俄国
下载PDF
路径依赖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优化策略研究——以汉口为例(1982—2020年)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明星 严煜 《华中建筑》 2023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路径的演变与特定的历史环境紧密关联,其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下保护更新的重难点。该文借用路径依赖理论的分析视角,以汉口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将其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管窥自1982年至2020年近40年保护更新的路径演... 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路径的演变与特定的历史环境紧密关联,其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下保护更新的重难点。该文借用路径依赖理论的分析视角,以汉口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将其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管窥自1982年至2020年近40年保护更新的路径演变,指出在政策制度、规划设计、观念认知等方面均呈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路径依赖所造成的闭锁效应是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困境的深层原因,以政府主导的保护措施很难在空间上落实到位,商业化开发为主导的更新模式也难以为继。因此建议当下规划管理应该从政策制度层面、规划设计层面以及价值认知层面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去突破现有的路径锁定,强调主体意识对路径创造发挥的作用和以人为核心的规划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 路径依赖 可持续发展 汉口
下载PDF
汉口会馆对汉口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剀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37-143,共7页
基于地方志和历史文献的梳理,对汉口会馆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之间关系进行考察,揭示会馆在汉口城市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变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此基础上推演汉口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并还原汉口城市空间形态形成背后的社会关系和经... 基于地方志和历史文献的梳理,对汉口会馆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之间关系进行考察,揭示会馆在汉口城市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变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此基础上推演汉口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并还原汉口城市空间形态形成背后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 会馆 市场 城市空间形态
原文传递
战后汉口人力车夫的生存合力(1945-1949) 被引量:6
4
作者 汤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77,共6页
1945-1949年,汉口市政府、人力车夫职业工会和人力车商及其同业公会构成了管理人力车夫的多重权力网络,面对影响人力车夫生存的内外矛盾,通过三个管理方之间的博弈及其管理方与被管理方的互动,人力车夫的利益得以很大程度的体现。
关键词 汉口 人力车夫 生存因素
下载PDF
“飞地”音乐与“汉口西人业余剧社”——汉口租界戏剧演出中的外侨音乐生活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成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9,167,共11页
汉口是西方音乐最早进入近代中国中部城市的窗口。成立于汉口租界内的外侨演剧团体汉口西人业余剧社,是汉口西方人“飞地”音乐中最早的文化团体之一,他们的演剧活动多数都伴随着音乐而进行,随之建立的管弦乐队、合唱团等早期业余音乐团... 汉口是西方音乐最早进入近代中国中部城市的窗口。成立于汉口租界内的外侨演剧团体汉口西人业余剧社,是汉口西方人“飞地”音乐中最早的文化团体之一,他们的演剧活动多数都伴随着音乐而进行,随之建立的管弦乐队、合唱团等早期业余音乐团体,为近代汉口的音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租界 “飞地”音乐 hankow A.D.C. 西方音乐
下载PDF
Furtherance and Shaping:On the Media-Making of Hankow in the“Foreign Newspaper Era”(1866-1900)
6
作者 DENG Li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8期528-538,共11页
“The Era of Foreign Newspapers”refers to the period from the emergence of the first modern newspaper in Hankow in 1866 to 1900 when Wuhan’s newspaper industry was dominated by foreign newspapers.The well-known fore... “The Era of Foreign Newspapers”refers to the period from the emergence of the first modern newspaper in Hankow in 1866 to 1900 when Wuhan’s newspaper industry was dominated by foreign newspapers.The well-known foreign newspapers in Wuhan during this period mainly included Hankow Times,The New Edition of Tan Dao,and Han Bao.The subjective purpose of foreigners’early endeavors of running newspapers in Wuhan was mainly to use newspapers to convey business information,spread religion,or influence public opinion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ir own interests in China.However,foreign newspapers in this period played a construc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han’s local society:It gave birth to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private and official newspapers in Wuhan and shaped the local social,cultural,and political changes in Wuha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Sorting out and explaining the constructive influence of Hankow’s foreign newspaper in this period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restoring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landscape of Wuhan at that time and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context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ra of Foreign Newspapers” semi-colonial hankow colonial history news history media-making
下载PDF
汉口里分建筑成因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刚 《华中建筑》 2012年第12期142-147,共6页
国内对于汉口里分建筑的研究可谓卷帙浩繁,但是对于里分何以在汉口落地生根并迅速普及,大都语焉不详,该文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揭示里分建筑未普及之前的汉口的建筑型制,并在开埠之后(1861年)如何向里分建筑转化的历史过程。说明开埠之前汉... 国内对于汉口里分建筑的研究可谓卷帙浩繁,但是对于里分何以在汉口落地生根并迅速普及,大都语焉不详,该文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揭示里分建筑未普及之前的汉口的建筑型制,并在开埠之后(1861年)如何向里分建筑转化的历史过程。说明开埠之前汉口的狭长式进式合院和沿街商铺式的建筑型制,加上严格的产权制度构成了汉口里分形成的先天条件。开埠之后,随着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发生转换,里分建筑以增量规划建设和内涵式改造两种模式迅速普及,经历辛亥革命的炮火之后基本完成了整个汉口里分建筑的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 里分 街道形态 地方自治
下载PDF
从会馆公所分布看清代汉口内部商业空间 被引量:4
8
作者 彭蛟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8-162,共15页
清代出现的大量会馆、公所等商人组织,对汉口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城市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揭示其内部商业空间的重要线索。文章借助GIS软件,系统整理了汉口清代会馆公所的空间信息,分时段考察了其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结合汉口地形... 清代出现的大量会馆、公所等商人组织,对汉口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城市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是揭示其内部商业空间的重要线索。文章借助GIS软件,系统整理了汉口清代会馆公所的空间信息,分时段考察了其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结合汉口地形、地价资料分析其布局逻辑,大致勾画出汉口内部商业空间图景。文章还结合城市空间、商业发展与人群分布等因素,对汉口内部商业空间演变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会馆公所 汉口 商业空间 GIS
原文传递
心系何处:晚清医学传教士师惟善研究
9
作者 袁克琪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3期40-46,共7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来华的医学传教士师惟善是华中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医疗传教士,在华七年间,其不仅专注于医疗实践,还对中国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同时其对中外关系亦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师惟善对以上方面的看法在其文字成果中有所呈现,...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来华的医学传教士师惟善是华中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医疗传教士,在华七年间,其不仅专注于医疗实践,还对中国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同时其对中外关系亦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师惟善对以上方面的看法在其文字成果中有所呈现,但其在华期间于刊物上所刊登的事实文章却没有得到学界的重视。以其在刊物上所发表的文章为中心,还原一个更为全面、立体的师惟善形象,可以发现师惟善不仅是善于思考的医生、忠诚的传教士、中医药专家、汉学家,亦是关心西方利益的在华外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师惟善 医学传教士 汉口
下载PDF
近代城市空间拓展视野下的街巷历史文化价值认识——以汉口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蛟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111-117,共7页
街巷作为城市空间的骨架和城市文化的载体,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文章按4条城市边界,梳理了近代汉口城市空间拓展轮廓;基于GIS分华界旧有街巷、租界街巷、华界新建街巷3类,系统讨论了汉口街巷发展演变过程,梳理了城市空间拓展... 街巷作为城市空间的骨架和城市文化的载体,是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文章按4条城市边界,梳理了近代汉口城市空间拓展轮廓;基于GIS分华界旧有街巷、租界街巷、华界新建街巷3类,系统讨论了汉口街巷发展演变过程,梳理了城市空间拓展脉络。最后,以部分重要街巷为例,在城市整体时空框架中分析认识了其历史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巷 城市空间 汉口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失落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再生探讨——以汉口集家嘴码头滨水公共空间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霍博 尚晓茜 《华中建筑》 2006年第2期75-77,共3页
该文针对我国城市滨水区日益成为开发热点的现状,发掘仍被忽视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以武汉汉口集家嘴码头及周边区域为实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抛砖引玉,探讨失落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再生途径。
关键词 汉口 集家嘴 滨水公共空间 再生 景观设计 管理
下载PDF
汉口原日租界区的城市形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东 范文瑶 周星宇 《华中建筑》 2011年第5期103-105,共3页
该文从城市形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汉口原日租界地区传统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在当今城市开发的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混杂就是本地区的活力源泉,但是,现在流行的大规模高层房地产开发正在摧毁本片区的固有结构和特征。探寻一种更适合... 该文从城市形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汉口原日租界地区传统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在当今城市开发的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混杂就是本地区的活力源泉,但是,现在流行的大规模高层房地产开发正在摧毁本片区的固有结构和特征。探寻一种更适合汉口原日租界区的多层开发模式成为当下的紧迫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 原日租界区 城市形态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汉口茶馆文化研究
13
作者 代亚松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汉口是明朝中后期开始兴起的一个新兴的商业城镇。随着城镇商业的繁荣,各种娱乐文化空间也逐渐形成和发展,汉口的茶馆就是其中典型的公共娱乐空间。本文主要根据现存仅有的史料,对清朝中晚期的汉口茶馆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四川成都茶馆... 汉口是明朝中后期开始兴起的一个新兴的商业城镇。随着城镇商业的繁荣,各种娱乐文化空间也逐渐形成和发展,汉口的茶馆就是其中典型的公共娱乐空间。本文主要根据现存仅有的史料,对清朝中晚期的汉口茶馆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四川成都茶馆的研究已经开始,但是对于被称为天下“四大名镇”之首的汉口茶馆的研究却很少,因此,作者力图对早期汉口茶馆的生存形态和茶馆文化进行论述,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 茶馆 茶馆文化
下载PDF
近代汉口行栈的发展与市场交易方式的变迁 被引量:1
14
作者 井园园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3-88,126,共6页
近代以来,随着汉口商业地位的上升,从事居间介绍和代客买卖的行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逐渐松弛,行栈的发展改变了以前的垄断模式。私开行栈之风盛行,商人投行交易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行栈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正是... 近代以来,随着汉口商业地位的上升,从事居间介绍和代客买卖的行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逐渐松弛,行栈的发展改变了以前的垄断模式。私开行栈之风盛行,商人投行交易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行栈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正是在这种市场自由化环境下,投行交易不再具有强制性,而成为商人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理性选择。同时,在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中,直接交易也迅速地发展起来。因此,商人是选择"投行"的间接交易还是"跨行"的直接交易,主要取决于商人对市场信息占有状况和对交易成本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 行栈 交易方式
下载PDF
重拾记忆的碎片——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及周边街区更新方法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琴 李玉堂 《华中建筑》 2005年第6期145-146,共2页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一座城市 或城市一定区域内的市民进行社会公共 活动的空间。在城市中,原有核心建筑周 围往往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当原有建筑 由于功能等原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失 去原有的活力,周边的城市公共空间就 会逐渐失落衰败。...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一座城市 或城市一定区域内的市民进行社会公共 活动的空间。在城市中,原有核心建筑周 围往往形成城市公共空间,当原有建筑 由于功能等原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失 去原有的活力,周边的城市公共空间就 会逐渐失落衰败。该文就汉口大智门火 车站及其周边地区所形成的失落的城市 公共空间,来探讨处于历史街区城市公 共空间的设计与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口 城市 公共空间 汉口 大智门火车站 周边地区 更新方法
下载PDF
商品流通的“心脏”:民国时期的汉口堆栈业(1912-1937)
16
作者 井园园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5,共9页
民国时期,汉口的堆栈业极为繁荣,并且已经成为具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服务行业。客商业务的需要以及汉口商业环境的变迁都促使客商对堆栈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特别是在1927年以后,堆栈业与银行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客商资金周转的困难... 民国时期,汉口的堆栈业极为繁荣,并且已经成为具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服务行业。客商业务的需要以及汉口商业环境的变迁都促使客商对堆栈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特别是在1927年以后,堆栈业与银行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客商资金周转的困难。堆栈业逐渐成为汉口商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客商贩运货物到汉,均先将货物存入堆栈,遂形成了一种"客商—堆栈"模式。堆栈业在汉口商品流通和金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的繁荣与否直接决定着一个商业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强弱,因此"客商—堆栈"这一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对加强汉口与腹地的联系和扩大汉口商业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 堆栈业 客商 商业
原文传递
汉口滨江空间:从传统商业港埠到条约港口中心
17
作者 谭刚毅 吕洁蕊 陈国栋 《中外建筑》 2021年第11期21-25,共5页
基于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的梳理,对汉口滨江空间自明朝至近代的建设发展过程进行考察,梳理1916—1921年间汉口英租界江滩扩建史实,探讨不同历史时期汉口滨江空间的规划建设逻辑,分析经济和政治因素在滨江空间格局形成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汉口 滨江空间 江滩 码头 城市空间形态
下载PDF
明中后期汉口商镇勃兴原因探析
18
作者 王惠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5-89,共5页
明中后期汉口从一隅荒滩迅速发展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汉口的迅猛勃兴既有赖于江汉大市场的久远商业积淀、卓越的贸易区位优势、正在形成的全国市场,还与当地商民和有为官员的共同努力息息相关。正是在这些因素形成的历史合力的推动下,... 明中后期汉口从一隅荒滩迅速发展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汉口的迅猛勃兴既有赖于江汉大市场的久远商业积淀、卓越的贸易区位优势、正在形成的全国市场,还与当地商民和有为官员的共同努力息息相关。正是在这些因素形成的历史合力的推动下,明代汉口虽不断遭受天灾人祸的遏制,却仍能在短短几十年里实现从渔村到天下名镇的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中后期 汉口 勃兴 原因
下载PDF
帝国晚期汉口祭祀特征研究
19
作者 刘剀 龚翔 《南方建筑》 2011年第1期68-71,共4页
通过对帝国晚期汉口祭祀状况的研究,可以发现汉口在祭祀上具有与传统市镇迥异的鲜明特点。具体而言,城市中与农业有关的祭祀大大弱化,宗族祭祀淡化,与工商业有关的行业保护神与财神崇拜非常盛行,寺观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他乡神祇融入... 通过对帝国晚期汉口祭祀状况的研究,可以发现汉口在祭祀上具有与传统市镇迥异的鲜明特点。具体而言,城市中与农业有关的祭祀大大弱化,宗族祭祀淡化,与工商业有关的行业保护神与财神崇拜非常盛行,寺观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他乡神祇融入城市祭祀圈,会馆的多神祭祀越来越常见等一系列特征。这种状况是与汉口发达的工商业特征与移民社会特征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晚期 汉口 祭祀 寺观 移民社会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初汉口外商营业税之稽征
20
作者 罗凯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91,共16页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主持裁撤全国厘金,地方各省裁厘之损失以征收营业税进行抵补。然由于治外法权的存在,政府对于各地外商抗税问题几乎束手无策。在外交谈判艰难的情况下,湖北省亦曾尝试着自行解决,惜成效不彰。及1933年2月,贾士毅出任...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主持裁撤全国厘金,地方各省裁厘之损失以征收营业税进行抵补。然由于治外法权的存在,政府对于各地外商抗税问题几乎束手无策。在外交谈判艰难的情况下,湖北省亦曾尝试着自行解决,惜成效不彰。及1933年2月,贾士毅出任湖北省财政厅长,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通过采取营业税局与商品检验局相互协作的方式,成功迫使汉口外商缴纳出口桐油、茶叶、牛羊皮等项物品之营业税。虽然汉口外商纳税问题最终并未完全解决,但湖北省所取得的突破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汉口 外商 营业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