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期比较手针与电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
作者 胡赫其 韩李莎 +1 位作者 鲁海 张春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11期84-87,共4页
本研究比较手针与电针在中风偏瘫不同时期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中风偏瘫分软瘫期、硬瘫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个阶段,总结中风偏瘫不同阶段手针、电针治疗的疗效优势,并阐述其可能的机制。通过检索近15年国内外手针与电针对... 本研究比较手针与电针在中风偏瘫不同时期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中风偏瘫分软瘫期、硬瘫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个阶段,总结中风偏瘫不同阶段手针、电针治疗的疗效优势,并阐述其可能的机制。通过检索近15年国内外手针与电针对比治疗中风偏瘫的相关文献,手针、电针在中风偏瘫不同阶段均有显著疗效,且电针的疗效普遍优于单纯手针。在硬瘫期、后遗症期电针疗效优于手针,软瘫期及恢复期疗效差异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手针 电针 分期疗效 综述
下载PDF
针刺“手四针”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雪 苏少杰 沈特立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比较"手四针"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取患侧三间、外劳宫、中渚、后溪四穴,对照组取双侧颈4、颈5、颈6夹脊穴,均隔... 目的:比较"手四针"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取患侧三间、外劳宫、中渚、后溪四穴,对照组取双侧颈4、颈5、颈6夹脊穴,均隔日针刺1次,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即刻、治疗半个月后、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点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即刻的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2.5%(21/40)、32.5%(13/40),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82.5%(33/4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手四针"与常规针刺颈夹脊治疗方法对于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均有很好的疗效,"手四针"疗法的即刻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针刺疗法 手四针 夹脊穴
原文传递
手足十二针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文文 沈洁 杨龙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手足十二针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7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给予疏经通督推拿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手足十二针针法,... 目的:探讨手足十二针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7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给予疏经通督推拿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联合手足十二针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NIH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IL-6、TNF-α和MMP-9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51%(83/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70/90),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MA-LE和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次症和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和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手足十二针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十二针 疏经通督推拿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靳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庄礼兴 江烨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3-557,共5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睡眠质量在神经功能康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将99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分为靳三针治疗组(治疗组)49例和催眠药物对照组(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和康...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睡眠质量在神经功能康复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将99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分为靳三针治疗组(治疗组)49例和催眠药物对照组(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给予靳三针治疗(采用四神针配合手智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催眠药物治疗(睡前服用艾司唑仑片)。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价睡眠改善情况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疗程结束1个月再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治疗后,2组PSQI评分和AIS评分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在改善睡眠质量的近期疗效方面差异不明显。(2)治疗后,2组FCA和NDS评分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的近期疗效方面差异不明显。(3)疗程结束后1个月随访,2组的PSQI评分和A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的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4)疗程结束后1个月随访,2组的FCA和N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的远期疗效方面差异不明显。(5)PSQI评分变化与FCA评定结果变化之间呈正向直线相关(r=0.478,P<0.01)。【结论】靳三针治疗组对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的近期疗效与催眠药物对照组相仿,对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远期疗效则优于对照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靳三针 四神针 手智针 神经康复
原文传递
靳三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静文 彭玉莹 +1 位作者 田宁 伍少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641-646,共6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DPN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靳三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DPN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靳三针中的手/足三针进行温针灸治疗,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64.52%,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F-36量表的躯体疼痛评分(BP)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和TCSS评分的降低作用及对SF-36量表的BP评分的提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不适症状,降低患者的神经病变评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法从理出,有是理用是法"当是靳三针及其他中医疗法应用中的特色与守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靳三针 足三针 手三针 温针灸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手足十二针联合加味茵陈蒿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丽 石蕊 赵香君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2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究手足十二针联合加味茵陈蒿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患者共115例,通过完全随机法对115例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联合组58例。对照组使用加味茵陈蒿汤治疗,联合组在对照... 目的:探究手足十二针联合加味茵陈蒿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患者共115例,通过完全随机法对115例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联合组58例。对照组使用加味茵陈蒿汤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手足十二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恢复情况。检测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血脂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改良TIANamp Stool DNA Kit方法进行乳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埃希菌水平检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中医证候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酸转移酶(GGT)、IL-8、TNF-α、TGF-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肠球菌、埃希菌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乳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足十二针与加味茵陈蒿汤的联合治疗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其中医证候评分下降,肝功能、血脂水平得到改善,抑制炎性因子,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手足十二针 加味茵陈蒿汤 肝功能 肠道菌群 中医证候评分
下载PDF
葛根汤结合手三针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善琛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7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葛根汤结合手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葛根汤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汤结合手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 目的:探讨葛根汤结合手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参照组给予葛根汤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汤结合手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颈椎病症状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结合手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以及颈椎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汤 手三针 颈型颈椎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