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用于外转胎位分娩球组架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倩 许红燕 +3 位作者 倪爱玲 殷叶莲 胥红斌 黄丽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34期2693-2696,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设计的一种用于辅助手膝位,避免体力消耗,增加舒适感的分娩球组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产程中发生枕横(后)位初产妇260例,按住院顺序法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产妇伏于装置的瑜伽球上,根据产妇体型调节机架... 目的分析研究设计的一种用于辅助手膝位,避免体力消耗,增加舒适感的分娩球组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产程中发生枕横(后)位初产妇260例,按住院顺序法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产妇伏于装置的瑜伽球上,根据产妇体型调节机架和球盘角度和高度,使胸部和跨部的瑜伽球可以有效支撑产妇体质量减轻膝盖负担,两侧腹部小瑜伽球能有效贴合。调整完成后嘱产妇放松轻轻沿一个方向晃动身体使腹侧部小瑜伽球形成持续舒缓的推挤。对照组双膝着地(戴上护具)身体向前倾屈,双手掌或双拳着地支撑自己,摇摆骨盆或向前爬行。对比2组的经阴道分娩率、产妇体位维持时间、产妇分娩体验、有效纠正率。结果观察组体位维持时间为(49.51±10.62)min,对照组为(18-31±9.72)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P<0.05);观察组胎位异常有效纠正率、顺产率、舒适率分别为82.30%(107/130)、77.69%(101/130)、99.23%(129/130),对照组分别为27.69%(36/130)、33.85%(44/130)、3.84%(5/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4.15、5.61,均P<0.05)。结论本科设计的这种分娩球组架可以有效辅助行手膝体位,减轻体力消耗,增加产妇舒适感,对帮助体位外转胎位有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位 俯卧位 阴道分娩 手膝位 纠正胎位
原文传递
初产妇第二产程中改良手-膝俯卧位分娩对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和产后创伤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贾幸花 马晓莉 +3 位作者 才越 张春雨 杨青 张晶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63-767,共5页
目的:探讨初产妇第二产程采用改良手-膝俯卧位体位对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和产后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根据分娩体位的不同,将130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两组第一产程均采取自由体位;第二产程对照组采取仰卧膀胱截石位分... 目的:探讨初产妇第二产程采用改良手-膝俯卧位体位对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和产后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根据分娩体位的不同,将130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两组第一产程均采取自由体位;第二产程对照组采取仰卧膀胱截石位分娩,观察组采取改良式手-膝俯卧位分娩。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各产程时长及产后24 h出血量、会阴损伤情况、舒适度相关指标[会阴水肿、产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产后尿潴留]、新生儿评分及产妇心理应激状态[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平民版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CL-C)]。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钳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短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会阴侧切率和会阴Ⅱ°裂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会阴无水肿及会阴Ⅱ°水肿低于对照组(P<0.05);产时VAS评分及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两组EPDS及PCL-C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改良手-膝俯卧位能缩短产妇第二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妇舒适,利于改善母婴结局,降低产后创伤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第二产程 改良手-膝俯卧位 分娩方式 母婴结局 产后创伤应激
下载PDF
第二产程应用不同分娩体位对会阴裂伤程度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邓海燕 成金焕 +2 位作者 温穗文 马招君 林洁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23期3852-3854,共3页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应用手膝俯卧位、侧卧位与平卧位接产对会阴裂伤程度及会阴侧切率。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300例,根据产妇的意愿,最终胎儿娩出时的体位是手膝俯卧位、侧卧位者为观察组,平卧位者为对...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应用手膝俯卧位、侧卧位与平卧位接产对会阴裂伤程度及会阴侧切率。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初产妇300例,根据产妇的意愿,最终胎儿娩出时的体位是手膝俯卧位、侧卧位者为观察组,平卧位者为对照组,各100例。三组产妇均应用无保护会阴接产,观察三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及会阴侧切率。结果手膝俯卧位组、侧卧位组与平卧位组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膝俯卧位组与侧卧位组会阴侧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会阴III度、IV度裂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应用侧卧位、手膝俯卧位接产不增加会阴裂伤程度,应用手膝俯卧位、侧卧位接产会阴侧切率低且有效减轻会阴裂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膝俯卧位分娩 侧卧位分娩 无保护会阴接产 会阴侧切
下载PDF
肩难产产妇不同体位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飞燕 吴巧珠 +2 位作者 苏丹 戴秋香 肖淑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2年第4期936-939,共4页
目的:探讨肩难产产妇不同体位分娩方式的分娩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2019年6月本院肩难产孕妇分娩资料,根据其娩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和观察组(手膝支持俯卧位法),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年龄、孕周、孕... 目的:探讨肩难产产妇不同体位分娩方式的分娩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2019年6月本院肩难产孕妇分娩资料,根据其娩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和观察组(手膝支持俯卧位法),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法排除年龄、孕周、孕次等混杂因素影响,最终纳入46对肩难产孕妇,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并发症情况,评估两组阴道分娩产妇6个月后会阴伤口愈合及盆腔肌综合收缩力情况。结果:观察组顺产率(82.6%)高于对照组(58.7%),剖宫产率(15.2%)低于对照组(34.8%),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148.2±43.5ml)少于对照组(188.3±52.2ml)(均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观察组(3872.23±215.25g)与对照组(3889.58±195.68g)无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2.8%)和并发症总发生率(15.4%)均低于对照组(35.9%、53.9%)(P<0.05);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伤口愈合分级和盆腔肌综合收缩力等级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难产产妇选择手膝支持俯卧位法进行胎方位矫正,能明显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并减少产后出血量,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风险,利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会阴伤口愈合和盆腔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膝支持俯卧位法 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 肩难产 分娩结局
下载PDF
改良手-膝位分娩方式对产妇分娩舒适度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汪莉 陈锦秀 蔡丽丽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手-膝位分娩方式对产妇分娩舒适度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接收的9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选择的不同分娩体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第二产程采取常... 目的探讨改良手-膝位分娩方式对产妇分娩舒适度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接收的9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选择的不同分娩体位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在第二产程采取常规屈膝卧位分娩,观察组采取改良手-膝卧位分娩,两组其他产程体位相同。比较两组分娩舒适度和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分娩舒适度问卷(GCQ)评分为(72.41±4.12)分,高于对照组的(63.15±3.26)分,第二产程疼痛评分为(5.21±1.21)分,低于对照组的(8.54±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11、12.622,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95.83%)及会阴完整率(45.83%)高于对照组的72.92%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0、17.090,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用时为(1.12±0.23)h,短于对照组的(1.45±0.34)h,产时出血量为(207.56±45.26)mL,少于对照组的(242.85±52.2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0、3.537,P<0.05)。观察组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4,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改良手-膝位分娩方式能提高产妇舒适度和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手-膝位 分娩方式 舒适度 母婴结局
下载PDF
初产妇第二产程采用改良手—膝俯卧位体位对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李桂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初产妇第二产程采用改良手—膝俯卧位体位对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睢宁县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第二产程采用截石位体位干预,... 目的:分析初产妇第二产程采用改良手—膝俯卧位体位对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睢宁县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第二产程采用截石位体位干预,观察组第二产程采用改良手—膝俯卧位体位干预,比较两组抑郁、心理应激情况,分娩相关情况,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产后,观察组爱丁堡产后抑郁自测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枕前位娩出胎儿的占比为97.22%,高于对照组(80.56%);观察组自然分娩率(94.44%)高于对照组(77.78%);观察组第二产程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第二产程采用改良手—膝俯卧位体位可降低产妇应激水平,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第二产程 改良手—膝俯卧位体位 母婴结局 分娩方式
下载PDF
第2产程应用手膝卧位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慧珠 董哲 +2 位作者 刘妍 霍颖 丁文 《现代临床护理》 2016年第1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第2产程应用手膝卧位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58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98例与观察组560例,两组产妇均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第1产程及第3产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分娩处理方法,第2产程对照组采用屈腿... 目的探讨第2产程应用手膝卧位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158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98例与观察组560例,两组产妇均采用硬膜外分娩镇痛,第1产程及第3产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分娩处理方法,第2产程对照组采用屈腿半卧位,产床床头抬高40°,配合宫缩自然用力,在截石位完成分娩;观察组采取手膝卧位15-30 min,配合宫缩自然用力,在截石位完成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第1产程、第2产程、第3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会阴、产后并发症发生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等。结果两组产妇第2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第2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第1产程、第3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顺产、阴道助产、剖宫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产后会阴情况及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产瘤、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娩镇痛孕妇在第2产程中采用手膝卧位可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降低阴道助产率,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第2产程 手膝卧位 分娩镇痛
下载PDF
改良式手-膝位与屈膝半卧位分娩对初产妇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范翠瑛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3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式手-膝位与屈膝半卧位分娩对初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月麻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98例初产妇。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均实施自由体位待产。对照组产妇第... 目的:观察改良式手-膝位与屈膝半卧位分娩对初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月麻城市中医医院就诊的98例初产妇。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均实施自由体位待产。对照组产妇第二产程采用屈膝半卧位,观察组第二产程采用改良式手-膝位。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第二产程时间及分娩舒适度、会阴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患者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患者(P<0.05);观察组分娩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5%(P<0.05),两组会阴裂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手-膝位与屈膝半卧位相比,能更有效减少自然分娩初产妇第二产程耗时,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及分娩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手-膝位 屈膝半卧位 产程进展 舒适度
下载PDF
手-膝式俯卧位分娩在临床上应用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洪梅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6期346-346,347,共2页
目的比较手-膝式俯卧位分娩与传统平卧位分娩在改善分娩结局的临床分析。方法将121例分娩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应用平卧位分娩)、观察组61例(在第二产程应用手-膝俯卧位分娩),观察两组第二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肩难产发... 目的比较手-膝式俯卧位分娩与传统平卧位分娩在改善分娩结局的临床分析。方法将121例分娩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应用平卧位分娩)、观察组61例(在第二产程应用手-膝俯卧位分娩),观察两组第二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肩难产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出血量未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肩难产的发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结论采取手-膝式俯卧位分娩方式对提高顺产分娩质量,促进分娩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膝俯卧位 平卧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