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音乐考古的十大发现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子初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34-49,77,共17页
中国40年来的经济建设,导致了重大的音乐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这些底蕴深厚的出土文物,不断地撼动着旧有以文献为主要史料基础的中国音乐史。它使人们看到了传统中国音乐史学显而易见的局限,也使人们深深地感觉到,数十年来逐步形成的整部... 中国40年来的经济建设,导致了重大的音乐考古发现层出不穷。这些底蕴深厚的出土文物,不断地撼动着旧有以文献为主要史料基础的中国音乐史。它使人们看到了传统中国音乐史学显而易见的局限,也使人们深深地感觉到,数十年来逐步形成的整部中国音乐史,有了重新认识和估价的必要。文章在中国音乐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马王堆汉墓、曾侯乙墓和曾侯乙编钟、广州南越王墓、贾湖骨笛、新干大洋洲商墓、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洛庄汉墓、鄯善洋海箜篌、奉节石哨、鸿山越国贵族墓等10例特别重大的音乐考古成果,提炼其核心的学术资料,加以客观的评述;并在全面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扼要阐发其所含深层的历史意义。"十"者,概数也;"大"者,孔见也。以此与有兴趣于中国音乐文化研究的国际学人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曾侯乙墓 南越王墓 贾湖骨笛 大洋洲商墓 郑国祭祀遗址 且末 鄯善箜篌 庄汉墓 奉节石哨 鸿山越国贵族墓
下载PDF
马王堆汉墓出土油画漆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洪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4,共10页
漆器上浅色花纹的绘制须采用油画工艺。汉代油画漆器数量较多,以马王堆汉墓出土者为代表,多为梳妆用具、家具和葬具,纻胎或木胎,图案以云气纹为主,基本在器物外表施加,多为黑地彩绘,色彩丰富,包括红、绿、灰、褐、白、黄等色,纹饰风格粗... 漆器上浅色花纹的绘制须采用油画工艺。汉代油画漆器数量较多,以马王堆汉墓出土者为代表,多为梳妆用具、家具和葬具,纻胎或木胎,图案以云气纹为主,基本在器物外表施加,多为黑地彩绘,色彩丰富,包括红、绿、灰、褐、白、黄等色,纹饰风格粗犷,使用者身份等级很高。这些油画漆器中有一部分是五彩画漆器,器形主要有屏风、奁和笥。漆器油画工艺的起源或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的陶寺文化,其后不断发展,至隋唐时期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长沙 马王堆汉墓 漆器 油画 汉代
原文传递
馬王堆漢墓竹簡《十問》“湩酒”釋讀問題
3
作者 馬永萍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1年第2期100-112,共13页
馬王堆漢墓竹簡《十問》簡40的"酒食五味以志治氣",《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綴之於簡72"禹於是■(飲)湩"後,但仍是"酒"屬下讀,即"禹於是■(飲)湩,酒食五味,以志治氣"。經過全面考論,&qu... 馬王堆漢墓竹簡《十問》簡40的"酒食五味以志治氣",《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陸)》綴之於簡72"禹於是■(飲)湩"後,但仍是"酒"屬下讀,即"禹於是■(飲)湩,酒食五味,以志治氣"。經過全面考論,"酒"字當屬上讀,釋文當作"禹於是■(飲)湩酒,食五味,以志治氣"。我們認爲,原釋文及諸家"湩"釋爲"乳",當是。"湩酒"應釋爲"奶酒",即當是《漢書》中所説的"挏馬酒",一種以馬乳製作而成的奶酒。它既具有奶的滋補功效,又具有酒通血脉、禦寒氣、除濕氣、行藥勢等之功。因此,大禹飲湩酒是取其養生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馬王堆漢墓竹簡《十問》 湩酒 斷讀 奶酒
下载PDF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编织物看湖湘地区秦汉时期编织技艺
4
作者 董鲜艳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1972~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纺织服饰文物,在出土的纺织服饰文物中除了有织造的纱、绢、纹绮、四经绞罗、经锦和锦面有大小绒圈并附有立体效果辅助的绒圈锦,另外还有一大类编织物。这类编织物作为纺织服饰的一部分,涵盖的内容... 1972~1974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纺织服饰文物,在出土的纺织服饰文物中除了有织造的纱、绢、纹绮、四经绞罗、经锦和锦面有大小绒圈并附有立体效果辅助的绒圈锦,另外还有一大类编织物。这类编织物作为纺织服饰的一部分,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编织技法也比较复杂。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编织物的整理研究,根据编织方法和编织类型的不同,结合文献资料记载将这些编织物分为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编织物和先秦时期湖湘地区楚墓出土编织物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结果可推测:在湖湘地区先秦时期的编织种类比汉代编织种类丰富,是因为随着编织技术的发展,斜编结构结合双层、重平、表里换层等方式,衍生出丰富且种类多样的编织技法,满足各种用途;斜绞复合结构沿袭了先秦时期的编织技术,广泛使用在服饰和生活应用中,斜绞复合结构在汉代大量使用的基础上,用于纱冠时对其进行髹漆,保证纱冠透气的同时又满足了形状的要求;绞编结构由于特有的功用在秦汉时期大量使用于鞋履的编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编织物 湖湘地区 编织技艺
下载PDF
长沙马王堆出土“乘云绣”纹样的形式美与视觉审美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周若翩 刘水 《服装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39-443,共5页
现有资料对于“乘云绣”织物纹样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简单的罗列、陈述纹样特征的层面。为深入研究“乘云绣”纹样的形式美特征,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乘云绣”残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解构纹样的方法,对其形式美特征与视觉审美特征进行梳理和... 现有资料对于“乘云绣”织物纹样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简单的罗列、陈述纹样特征的层面。为深入研究“乘云绣”纹样的形式美特征,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乘云绣”残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解构纹样的方法,对其形式美特征与视觉审美特征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乘云绣”纹样具有整体美、个性美、庄严美和灵动美的形式美特征,体现了西汉匠人现实与想象、繁富与稚拙、浑厚与灵动相统一的视觉审美特征,同时展现了古人对宇宙、仙道的浪漫理解,以及他们奇异多变的艺术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云绣”纹样 马王堆汉墓 形式美特征 审美特征 图案分析
下载PDF
浅析T型帛画中日月同辉之象的意蕴
6
作者 何洛冰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4-68,共5页
“帛”即白色丝织品,古人常于帛上作画,通过帛画可探究古人对宇宙人间的认知与追求。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神龙串联天界、人间、地狱三景。其中帛画的天界部分出现了阳乌与蟾蜍并存的日月同... “帛”即白色丝织品,古人常于帛上作画,通过帛画可探究古人对宇宙人间的认知与追求。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以神龙串联天界、人间、地狱三景。其中帛画的天界部分出现了阳乌与蟾蜍并存的日月同辉之象。这种现象背后的思想渊源主要为“天人合一”观、谶纬神学观以及阴阳五行观。阳乌与蟾蜍形象是汉代社会思想具化而成的人文产物,作为日与月的符号象征共同出现,蕴含了汉代人引魂升天、阴阳和谐的宇宙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T型帛画 阳乌 蟾蜍 日月同辉
下载PDF
马王堆一号汉墓及楚汉墓出土木璧浅析
7
作者 任亭燕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2年第1期79-93,共15页
本文选取部分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木璧进行描述分析,并与其他楚汉墓出土的木璧进行对比。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木璧是替代玉璧的随葬明器,亦是财富象征。这些木璧的制作分为制胚、成形、上色绘廓三个步骤,依一定制式用颜料直接在木... 本文选取部分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木璧进行描述分析,并与其他楚汉墓出土的木璧进行对比。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木璧是替代玉璧的随葬明器,亦是财富象征。这些木璧的制作分为制胚、成形、上色绘廓三个步骤,依一定制式用颜料直接在木胎上涂色或绘纹,不使用漆器制造工艺。楚汉墓出土的木璧根据出土位置及出土数量的不同具有不同功能。木璧随葬之俗起源于楚地,流行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小范围地区,西汉中后期绝迹。以笥或箱装盛大量形制相似的璧形代用明器是较为特殊的葬俗,仅见于一定级别以上的墓葬中,是“高级”财富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璧 马王堆一号汉墓 楚文化 财富象征 明器
原文传递
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笥上红色麻绳研究及科技分析
8
作者 李明洁 刘琦 蔺朝颖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2年第1期43-57,共15页
本文对马王堆一号汉墓边厢出土竹笥上的红色麻绳,以及楚、汉遗存出土麻绳进行了系统整理,并使用SEM、LRS、XRF和XRD等科技手段对麻绳的宏观和微观形貌、染色剂成分及次生产物进行科技分析研究。麻绳由苘麻制成,并以赤铁矿(Fe_(2)O_(3))... 本文对马王堆一号汉墓边厢出土竹笥上的红色麻绳,以及楚、汉遗存出土麻绳进行了系统整理,并使用SEM、LRS、XRF和XRD等科技手段对麻绳的宏观和微观形貌、染色剂成分及次生产物进行科技分析研究。麻绳由苘麻制成,并以赤铁矿(Fe_(2)O_(3))和朱砂(HgS)复染呈红色,麻绳上附着的灰蓝色团块为次生矿物蓝铁矿,蓝铁矿形成所需的磷来自于竹笥内食材骨骼析出,铁则直接来自赤铁矿制成的染色剂,不存在蓝色染料染制的麻绳。使用经染色处理的红色麻绳对陪葬物进行仔细封装的行为或许反映对葬礼的重视,这些红色麻绳是否具有象征寓意甚至精神内涵还需谨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红色麻绳 科技分析 蓝铁矿 次生矿物
原文传递
从日中比较角度谈日本学者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川三佐男 潘文东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0-56,共7页
日本学者家井先生继承赤冢忠先生的学说并加以批判性、实证性的发展 ,从而对《诗经》的《风》、《雅》、《颂》以及“兴”提出了新的理解。石川三佐男先生在楚辞研究中 ,采用了把战国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楚地等出土的考古资料与《楚辞》... 日本学者家井先生继承赤冢忠先生的学说并加以批判性、实证性的发展 ,从而对《诗经》的《风》、《雅》、《颂》以及“兴”提出了新的理解。石川三佐男先生在楚辞研究中 ,采用了把战国秦汉时期长江流域、楚地等出土的考古资料与《楚辞》诸篇进行比较研究这一前所未有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开拓出仅靠文献资料和文献学不能进入的领域。石川先生的《楚辞》研究 ,是以他在二松学舍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时 ,在赤冢忠博士指导下所学到研究《诗经》、《楚辞》的方法为基础的。石川先生的研究与赤冢忠博士和其他楚辞研究者的方法截然不同的是 ,他运用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 ,并特别重视长江流域和楚地出土的考古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红》 楚辞 马王堆汉墓帛画 长江流域 楚地出土文物 考古资料
下载PDF
试析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丧葬主题
10
作者 郑广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1年第1期18-31,共14页
本文从“T”形帛画、随葬品布局、墓葬结构和彩绘陶器等四个方面对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丧葬主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表现出的墓葬主题是统一的。而这或多或少,由不同侧面反映出的共同的墓葬寓意也应更加接近原本的丧葬思想,对分析墓葬的丧... 本文从“T”形帛画、随葬品布局、墓葬结构和彩绘陶器等四个方面对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丧葬主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表现出的墓葬主题是统一的。而这或多或少,由不同侧面反映出的共同的墓葬寓意也应更加接近原本的丧葬思想,对分析墓葬的丧葬主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经比对分析后发现,帛画和墓葬结构均为较为完备的升天主题的表达方式,而其他同时期的楚地墓葬根据其等级的需要,将部分墓葬结构进行减少、压缩,可能也能表达同样的寓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帛画 随葬品布局 墓葬结构 彩绘陶器 马王堆一号汉墓 丧葬主题
原文传递
试析《古代墓葬遗址及其出土文物虚拟展示研究》课题成果——以“马王堆一号汉墓”为例
11
作者 陈建明 李建毛 +2 位作者 喻燕姣 王树金 王卉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4年第1期40-46,共7页
本文对《古代墓葬遗址及其出土文物虚拟展示研究》课题成果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对'物址合一'和'物址分离'两类不同的古代墓葬遗址陈列的特点、展示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分析了虚拟展示在这两类专题... 本文对《古代墓葬遗址及其出土文物虚拟展示研究》课题成果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对'物址合一'和'物址分离'两类不同的古代墓葬遗址陈列的特点、展示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分析了虚拟展示在这两类专题陈列中必须考虑的展示要素、设计原则、观众互动研究等内容,且对两者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了比较。课题以'马王堆一号汉墓'为例,探讨了虚拟展示技术在重大考古发现专题陈列中的运用,并就解决的问题、应用前景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墓葬遗址 物址合一 物址分离 虚拟展示技术 马王堆一号汉墓
原文传递
马王堆一号汉墓棺椁研究综述
12
作者 温星金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1年第1期32-42,共11页
马王堆一号汉墓自1972年正式发掘,近50年来,考古发现及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从一号墓棺椁发现的基本情况、学界所展开的相关研究及特色入手,重点介绍装饰技法、绘画图像、套棺间的关系及棺椁制度等四个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加... 马王堆一号汉墓自1972年正式发掘,近50年来,考古发现及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从一号墓棺椁发现的基本情况、学界所展开的相关研究及特色入手,重点介绍装饰技法、绘画图像、套棺间的关系及棺椁制度等四个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加以阐述,客观反映其研究现状、动态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棺椁 综述
原文传递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妾辛追”印再辨
13
作者 朱棒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0年第1期35-39,共5页
通过对"追""■"字形的梳理可发现,由于字形的讹变,秦汉印章中存在部繁写和与部混用的现象,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印章仍应释作"妾辛追"。汉印中存在"臣/妾+姓+名"的印例,"辛追"很可... 通过对"追""■"字形的梳理可发现,由于字形的讹变,秦汉印章中存在部繁写和与部混用的现象,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印章仍应释作"妾辛追"。汉印中存在"臣/妾+姓+名"的印例,"辛追"很可能为印主人的姓名,而非名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一号汉墓 妾辛追 妾避 臣妾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