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代时期韩通墓志考释
1
作者 郭冰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35,共5页
韩通墓志主要记述了韩通历五代晋、汉、周三个政权的仕宦及其家族构成情况,其中关于韩通历仕(后)唐晋的记载可补史料之阙;韩通家族中与董氏、张氏的联姻为唐五代命妇问题及张、董二姓氏的郡望研究提供了参考。墓志撰文相对粗简,对墓主... 韩通墓志主要记述了韩通历五代晋、汉、周三个政权的仕宦及其家族构成情况,其中关于韩通历仕(后)唐晋的记载可补史料之阙;韩通家族中与董氏、张氏的联姻为唐五代命妇问题及张、董二姓氏的郡望研究提供了参考。墓志撰文相对粗简,对墓主之死含糊其辞,推测应与历史上韩通抵抗赵氏兵变失败被杀一事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韩通 墓志铭 韩守钧
原文传递
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周萍 陈欧娜 +4 位作者 苏咏梅 向阳红 吴渝梅 胡红 周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4-789,共6页
目的:探讨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治疗组44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温... 目的:探讨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治疗组44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温经散寒通络汤和针灸治疗。每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在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上均有较大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休息痛、肿胀个数、肿胀指数、压痛个数、压痛指数、晨僵时间、肝肾功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关节功能障碍、双手握力及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有更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功能的改善、病情活动的控制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温经散寒通络汤 针灸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新五代史》未为韩通立传原因试探 被引量:3
3
作者 顾宏义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2,共4页
欧阳修论史注重"义理",其所纂《新五代史》,自宋以来评价甚高,但亦因其未为后周大将韩通立传,而遭时人讥评,甚至被视作"第二等文字"。本文试对《新五代史》未为韩通立传之确切原因作一探考。
关键词 新五代史 韩通 传记
下载PDF
“满汉全席”史释
4
作者 吴正格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1年第3期15-21,共7页
"满汉全席"被今人称为"中国宴魁"、"烹饪之最"。从厨政层面看,此席大致是"满"在东北,"汉"在鲁、苏、川、粤,"全"在九州,"席"在清代食俎中。然则,它又与清王朝... "满汉全席"被今人称为"中国宴魁"、"烹饪之最"。从厨政层面看,此席大致是"满"在东北,"汉"在鲁、苏、川、粤,"全"在九州,"席"在清代食俎中。然则,它又与清王朝的政统密迩相关,是清王朝的统治者为治国安邦而施行"满汉一体"之策的产物。从前清到清初、清中及清末,此席式于其间的随势演绎的轨径一直贯穿清王朝的始终,并掺杂着这个王朝从勃兴到窳败的斑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通吃 满席 汉席 上席 中席 满汉席 满汉全席
下载PDF
从《晋承汉统论》看习凿齿的正统史观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海旺 《甘肃理论学刊》 2006年第4期97-100,共4页
东晋中期史学家习凿齿著《汉晋春秋》,将后汉、三国、西晋三百年史事勒成一书,于三国以蜀汉为正统,以曹魏为篡逆,认为晋越魏而继汉。在临终前又作《晋承汉统论》上疏晋帝,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晋承汉统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封建正统史观。
关键词 习凿齿 正统史观 《晋承汉统论》
下载PDF
“消寒痛”治疗腰痛、四肢关节痛133例临床观察
6
作者 谢克庆 郑良希 +4 位作者 谭万信 谢克蓉 李祖伦 曾毅 杨宗勇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11-13,共3页
为观察自制外用涂擦剂“消寒痛”治疗腰痛、四肢关节痛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前后对照及与麝香舒活灵作组间对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69例中,临床治愈22例,显效2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 为观察自制外用涂擦剂“消寒痛”治疗腰痛、四肢关节痛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前后对照及与麝香舒活灵作组间对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69例中,临床治愈22例,显效2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95.65%,总显效率为68.12%。对照组64例中,临床治愈8例,显效22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63%,总显效率为46.88%。两组间综合疗效比较经统计学等级序值法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消寒痛治疗组疗效优于麝香舒活灵对照组。同时,两组对四肢关节疼痛、冷痛及皮色、皮温、喜暖等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疗效(P<0.05),治疗后病人功能障碍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而治疗组除对上述各症有显著疗效外,还对腰痛、肌肉肿胀等有显著疗效,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冷痛及改善患者喜暖症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寒痛 腰腿痛 关节痛 中医药疗法 外治法
下载PDF
从武汉江汉关谈历史建筑的规划文化史审美
7
作者 张博涵 王子超 王克陵 《华中建筑》 2012年第12期148-151,共4页
武汉市汉口江边的江汉关大楼,其主题与形象一直是汉口商业港口的实体与文化标志,亦是人们从远视到近视的汉口景观地标,视觉上的震慑在于其天际线的突出。今天的江汉关几乎完全被模糊在紧贴其背矗立的高楼群屏之中,从而失去其汉口标志和... 武汉市汉口江边的江汉关大楼,其主题与形象一直是汉口商业港口的实体与文化标志,亦是人们从远视到近视的汉口景观地标,视觉上的震慑在于其天际线的突出。今天的江汉关几乎完全被模糊在紧贴其背矗立的高楼群屏之中,从而失去其汉口标志和海关主题的地理及文化视觉焦点的意义。该文从城市规划审美角度,以江汉关为典型,参考一些国内外案例,探讨历史建筑区域规划的文化史空间规划问题。并提出"江汉通海"的武汉城市形象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城市 江汉关 主题背景 景观文化“江汉通海”
下载PDF
半夏曲传统制作工艺沿革探讨
8
作者 于大猛 李惠芳 +4 位作者 马春 华国栋 李强 虞雪云 刘立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90-797,共8页
该文对半夏曲传统制作工艺的沿革进行了探讨。宋代半夏曲的制作方法包括半夏姜汁制饼与制饼后发酵两种,以半夏姜汁制饼为主流。金元时沿袭宋代工艺,半夏曲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明代医家对半夏曲的炮制机理进行了阐发,认为“片则刀峻... 该文对半夏曲传统制作工艺的沿革进行了探讨。宋代半夏曲的制作方法包括半夏姜汁制饼与制饼后发酵两种,以半夏姜汁制饼为主流。金元时沿袭宋代工艺,半夏曲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明代医家对半夏曲的炮制机理进行了阐发,认为“片则刀峻,曲则力柔。”明代李时珍对半夏饼与半夏曲的混淆问题进行了澄清,韩懋的《韩氏医通》收载了5首半夏曲方,对半夏曲配方的扩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清代医家在继承《韩氏医通》半夏曲方的基础上,总结为韩飞霞制曲十法;当时的半夏曲与神曲的制作工艺相互影响。建国后,半夏曲的地方炮制经验深受清代影响,地方炮制规范逐渐趋同。该文同时对半夏曲炮制工艺中的“半夏”与“曲”孰重孰轻、半夏的前期处理、半夏饼与半夏曲的概念区分、面粉用量与添加时机、神曲粉的加入、白矾在半夏曲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半夏曲 半夏饼 炮制工艺 《韩氏医通》 神曲 宋代 明代
原文传递
川派中医韩懋脉学思想探要 被引量:1
9
作者 叶静 尹沫淋 +2 位作者 申重阳 吴垠莲 肖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66-68,80,共4页
川派中医韩懋,由儒入医,医名盛于一时。所著《韩氏医通》在四诊中尤重脉诊,继承《内经》《难经》寸口脉诊、分定脏腑和五脏平脉思想,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法,并进一步详述五脏平脉及其诊断意义。韩懋以右尺切诊命门之火,认为三焦为其流行通... 川派中医韩懋,由儒入医,医名盛于一时。所著《韩氏医通》在四诊中尤重脉诊,继承《内经》《难经》寸口脉诊、分定脏腑和五脏平脉思想,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法,并进一步详述五脏平脉及其诊断意义。韩懋以右尺切诊命门之火,认为三焦为其流行通道,元气为其表现形式,命门之火为“呼吸之根,性命之蒂”。对于各家脉学思想,韩懋提出自身理论见解,批判继承、补充发展。除此之外,韩懋提出绢上习脉,为后代学习者提供脉学学习范式。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总结韩懋脉学思想,为中医临床提供脉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懋 韩氏医通 脉学 川派中医 五脏平脉 命门之火
下载PDF
朱熹蜀汉正统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静静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4-97,共4页
朱熹不光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见解深刻、思想独特的史论家。在朱熹之前,以陈寿《三国志》为代表,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魏为正统一脉始终占据三国正统史观的主流,至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中完整系统的阐述自己的正统观念,这... 朱熹不光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见解深刻、思想独特的史论家。在朱熹之前,以陈寿《三国志》为代表,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魏为正统一脉始终占据三国正统史观的主流,至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中完整系统的阐述自己的正统观念,这种局面才开始慢慢被打破,逐渐动摇甚至取代了魏正统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后来很多史学文学作品也受到影响而洋溢着尊刘抑曹倾向,如郝经的《续后汉书》和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蜀汉正统论 资治通鉴纲目
下载PDF
韩懋“一气流行”说学术思想及临证运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剑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93-296,共4页
韩懋为明代著名医家,撰有《韩氏医通》《杨梅疮论治方》等医学名著。韩氏提出的"一气流行"说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一元论"思想,是其医学理论根基。"一气流行"说重视气的运行,认为气机不调或气虚是疾病的... 韩懋为明代著名医家,撰有《韩氏医通》《杨梅疮论治方》等医学名著。韩氏提出的"一气流行"说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一元论"思想,是其医学理论根基。"一气流行"说重视气的运行,认为气机不调或气虚是疾病的病因病机;"一气流行"诊脉法从气之动静理解脉象,总结了气、血、痰、火四大病机的脉象特点;韩氏临证则依气、血、痰、火分别施治,气分之病,力推香附;血分之病,力主当归;以姜汁炒香附治痰;以黄连为主治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气流行”说 韩懋 《韩氏医通》 “一气流行”脉诊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