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模式、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薇
辛杭书
+3 位作者
刘彩娟
文奇男
谭伟卓
张永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9,共8页
本试验采用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参数、甲烷生成以及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降低了瘤胃发酵的产气量(P<0.05)以及氨态氮的浓度(P<0.05),并且随着添加...
本试验采用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参数、甲烷生成以及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降低了瘤胃发酵的产气量(P<0.05)以及氨态氮的浓度(P<0.05),并且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瘤胃pH呈显著的线性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10mg.kg-1的海南霉素可将pH提高4个百分点;而乙、丁酸的摩尔比例及乙酸/丙酸(A/P)值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丙酸的摩尔比例增加(P<0.05)。海南霉素的添加降低了甲烷的产量(P<0.05),并随其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的二次曲线规律下降(P<0.05);添加海南霉素后,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真菌以及原虫占总细菌16SrDNA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甲烷菌以及白色瘤胃球菌占总细菌16SrDNA的数量影响则不显著。由此得出结论,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改变了瘤胃的发酵模式,抑制了甲烷产生,并显著影响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当海南霉素的添加水平为7.2mg.kg-1时,其对甲烷的抑制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霉素
发酵模式
甲烷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模式、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薇
辛杭书
刘彩娟
文奇男
谭伟卓
张永根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9,共8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建设项目(nycytx-02-02)
文摘
本试验采用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法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参数、甲烷生成以及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显著降低了瘤胃发酵的产气量(P<0.05)以及氨态氮的浓度(P<0.05),并且随着添加水平的增加,瘤胃pH呈显著的线性升高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10mg.kg-1的海南霉素可将pH提高4个百分点;而乙、丁酸的摩尔比例及乙酸/丙酸(A/P)值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丙酸的摩尔比例增加(P<0.05)。海南霉素的添加降低了甲烷的产量(P<0.05),并随其添加量的增加呈明显的二次曲线规律下降(P<0.05);添加海南霉素后,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真菌以及原虫占总细菌16SrDNA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甲烷菌以及白色瘤胃球菌占总细菌16SrDNA的数量影响则不显著。由此得出结论,日粮中添加海南霉素改变了瘤胃的发酵模式,抑制了甲烷产生,并显著影响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当海南霉素的添加水平为7.2mg.kg-1时,其对甲烷的抑制能力最强。
关键词
海南霉素
发酵模式
甲烷
微生物区系
Keywords
hainanmyein
fermentation
pattern
methane
micro
flora
分类号
S816.32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南霉素对瘤胃发酵模式、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刘薇
辛杭书
刘彩娟
文奇男
谭伟卓
张永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