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6—2022年黔南州冰雹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罗雄 罗喜平 +2 位作者 张小娟 崔蕾 唐辟如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黔南冰雹特征的认识。【方法】利用2006—2022年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冰雹观测等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影响黔南州的冰雹直径、降雹持续时间、冰雹日变化、冰雹云移动...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黔南冰雹特征的认识。【方法】利用2006—2022年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冰雹观测等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影响黔南州的冰雹直径、降雹持续时间、冰雹日变化、冰雹云移动速度等特征。【结果】黔南州的降雹主要出现在3、4月份,降雹以中冰雹为主,冰雹日变化明显;一天中冰雹主要发生在15时—次日00时,白天17—20时冰雹频发。降雹持续时间短,65%的降雹持续时间在5 min以内。冰雹云单体的移动速度范围为16~102 km·h^(-1),平均速度50 km·h^(-1)。冰雹云单体的维持时间最短仅为17 min,最长可达290 min,平均122 min。【结论】冰雹云移动路径主要以西南路径为主,其次是西北路径和偏西路径。西南路径降雹点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部一线,西北路径降雹点主要分布在黔南州中西部的惠水、长顺,偏西路径的降雹点主要在黔南州中北部。影响黔南的冰雹云源地有境外移入和黔南州境内生成两类,主要源地在安顺市、黔南州、黔西南州东部和北部、毕节市东部和南部以及贵阳市南部,不同路径的冰雹云源地具有明显的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南州 冰雹 特征分析 移动路径 冰雹云源地
下载PDF
阿克苏地区西部降水特征对冰雹防御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萍 邓志强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5期105-107,110,共4页
统计了2016—2020年阿克苏地区西部(阿克苏市、温宿县、乌什县、柯坪县、阿瓦提县)95个气象站点和148个人工防雹作业点的降水、降雹资料,从宏观上分析了阿克苏地区西部区域性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主要的雹云移动路径和冰雹源地,为阿克... 统计了2016—2020年阿克苏地区西部(阿克苏市、温宿县、乌什县、柯坪县、阿瓦提县)95个气象站点和148个人工防雹作业点的降水、降雹资料,从宏观上分析了阿克苏地区西部区域性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得出主要的雹云移动路径和冰雹源地,为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作业部署方案设计、作业条件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冰雹源地 移动路径 防御部署
下载PDF
卢氏县冰雹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莫爱勰 马丽征 +3 位作者 蔡涛 陈静 吕国华 王梅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B09期86-88,共3页
对卢氏地区冰雹出现的时间、发生源地、移动路径以及地理分布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冰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卢氏冰雹多出现在3—10月的午后和傍晚,北部多于南部,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川谷,背风坡多于迎风坡。冰雹... 对卢氏地区冰雹出现的时间、发生源地、移动路径以及地理分布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冰雹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卢氏冰雹多出现在3—10月的午后和傍晚,北部多于南部,西部多于东部,山区多于川谷,背风坡多于迎风坡。冰雹一般形成于高低空急流交汇处。可以利用回波强度Z≥35dBz、回波面积S0≥100km^2、回波顶高H0≥8km、强回波高度Hm≥6km及回波形状为指状、沟状、“V”形缺口、涡旋、前悬回波等5个指标来综合判别冰雹的出现。当同时满足Z≥35dBz、H0≥8km、Hm≥6km或Z≥45dBz时,降雹的概率可达到80%以上,应立即实施防雹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源地 路径 雷达回波
下载PDF
钱谦益“雹论”探源
4
作者 王彦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佛教经典经常成为钱谦益作品的题材来源,"雹论"即为其中之一。钱谦益的"雹论"明显受到《央掘魔罗经》中佛偈的影响,此偈后被永明延寿之《宗镜录》所转引。钱谦益若非直接受《央掘魔罗经》的影响,以其对《宗镜录》... 佛教经典经常成为钱谦益作品的题材来源,"雹论"即为其中之一。钱谦益的"雹论"明显受到《央掘魔罗经》中佛偈的影响,此偈后被永明延寿之《宗镜录》所转引。钱谦益若非直接受《央掘魔罗经》的影响,以其对《宗镜录》的熟悉程度,必受到《宗镜录》的影响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雹论 佛典渊源 影响途径
下载PDF
西北地区冰雹分布特征 被引量:44
5
作者 李照荣 丁瑞津 +2 位作者 董安祥 李荣庆 庞朝云 《气象科技》 2005年第2期160-162,166,共4页
冰雹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利用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192个气象站点41年的冰雹和雷暴资料(部分站点资料不足41年)分析了冰雹的分布特征及与雷暴、海拔的关系,探讨了西北地区5省冰雹多发的原因,综合各省的冰雹分析,给出了冰雹主要... 冰雹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利用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192个气象站点41年的冰雹和雷暴资料(部分站点资料不足41年)分析了冰雹的分布特征及与雷暴、海拔的关系,探讨了西北地区5省冰雹多发的原因,综合各省的冰雹分析,给出了冰雹主要的产生源地和移动路径。西北地区冰雹分布呈3个频发中心,冰雹的发生与雷暴、海拔密切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84,冰雹移动路径多为西北-东南和西-东走向,近10年来冰雹已经大为减少。综合考虑地形和其他天气因素,给出了西北地区产生冰雹的5个主要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分布特征 移动路径 区域特征 冰雹分析 相关系数 天气因素 雷暴 正相关 站点 海拔 源地 气象 地形
下载PDF
宁夏冰雹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纪晓玲 陈晓光 +2 位作者 贾宏元 邵建 纳丽 《灾害学》 CSCD 2006年第4期14-17,共4页
应用1961~2004年宁夏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宁夏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宁夏冰雹产生的主要源地和移动路径。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为宁夏冰雹频发期,90年代有减少的趋势;近10年来冰雹大为减少,年际变化比较大,有... 应用1961~2004年宁夏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宁夏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宁夏冰雹产生的主要源地和移动路径。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为宁夏冰雹频发期,90年代有减少的趋势;近10年来冰雹大为减少,年际变化比较大,有一定的周期性。冰雹多发生于春末至盛夏,6月为频发期;87%出现在中午至傍晚前后;71.84%的降雹持续时间在1~10min之间。初雹最早发生在3月中旬,终雹最晚结束在10E下旬。有2个频发中心,即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区和北部的贺兰山区,有“山地多、平川少、南北多、中部少”的地域分布特征。降雹线大部分呈NW—SE走向,移动路径多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发源于六盘山系和贺兰山沿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时空分布特征 移动路径 冰雹源地 宁夏
下载PDF
甘肃省区域性冰雹的源地及移动路径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瑞津 董安祥 +1 位作者 李荣庆 李宝梓 《甘肃科学学报》 2006年第2期52-53,共2页
采用最近30年气象冰雹资料,结合地形、地貌,从宏观上分析了甘肃省区域性冰雹发源地及准定常移动路径,为全省人工防雹作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冰雹源地 准定常移动路径
下载PDF
HINet:一种面向冰雹识别的多源数据融合网络
8
作者 张小雯 郁培雯 +2 位作者 商建 华珊 张启绍 《遥测遥控》 2024年第4期45-56,共12页
冰雹天气具有突发性和局地性强,以及破坏力大的特点。尽管地面自动站、雷达和卫星等获取的观测资料在冰雹识别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单一观测资料的局限性导致冰雹识别虚警率较高和准确率较低。因此,亟需构建基于多源高分辨率观测的冰... 冰雹天气具有突发性和局地性强,以及破坏力大的特点。尽管地面自动站、雷达和卫星等获取的观测资料在冰雹识别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单一观测资料的局限性导致冰雹识别虚警率较高和准确率较低。因此,亟需构建基于多源高分辨率观测的冰雹识别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冰雹识别的多源数据融合网络,该深度学习方法利用时空特征提取模块、多源数据特征融合模块和UCUNet(U Connection Unet,U形连接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模块,充分挖掘冰雹发生时FY4B(风云四号B星)、天气雷达和数值模式等多源数据的时空特征,并创新地加入地形高度、坡度、坡向等作为冰雹识别因子。为评估所提网络方法的性能,本文进行了系列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真实标签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HINet(Hail Identification Net,冰雹识别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多源数据,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有效改善冰雹识别结果,在冰雹研究和识别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识别 深度学习 时空特征提取 多源数据特征融合 复杂地形
下载PDF
合肥“4·30”冰雹天气的多源资料分析
9
作者 范裕祥 魏春璇 +3 位作者 陈健 刘汉武 李欣 翟振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40-747,共8页
2021年4月30日夜间,合肥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冰雹最大直径约3 cm。为研究这次冰雹天气的形成机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葵花8卫星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环境条件和中尺度... 2021年4月30日夜间,合肥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冰雹最大直径约3 cm。为研究这次冰雹天气的形成机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葵花8卫星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雹天气发生在深厚的东北冷涡背景下,地面午后增温,中层东北冷涡携带冷空气南下,温度直减率加大,中低层垂直风切变加大,均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降雹云团由数个分散的对流云合并,冰雹发生于TBB低于-52℃强对流核附近。垂直累积液态水跃增时间较地面降雹时间提前了22 min。边界层强垂直风切变和1200 m高度的风向不连续线,有利于触发新的对流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中尺度对流系统 成因分析 多源资料
下载PDF
典型复合材料加筋壁板落锤/冰雹冲击损伤仿真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思聪 侯瑞 +2 位作者 任善 赵晨 张睿忱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2年第9期39-45,共7页
目的研究复合材料层压板落锤和冰雹离散源冲击损伤特性。方法对于落锤和冰雹,分别以刚体模型和弹塑性模型,构建本构模型。对于加筋板,基于Cohesive内聚力界面单元的B-K失效准则,对复合材料层间分层破坏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多材质冲头... 目的研究复合材料层压板落锤和冰雹离散源冲击损伤特性。方法对于落锤和冰雹,分别以刚体模型和弹塑性模型,构建本构模型。对于加筋板,基于Cohesive内聚力界面单元的B-K失效准则,对复合材料层间分层破坏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多材质冲头、不同冲击能量、不同冲击角度下其响应及损伤扩展特性开展研究,并对比复合材料层压板落锤冲击及冰雹离散源冲击试验数据,对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在机体相同部位的落锤、冰雹能量截止值冲击下,落锤低速冲击的损伤响应要大于冰雹离散源冲击。同时,冰雹冲击能量越大,冲击角度越接近于90°,其损伤响应也越大。结论落锤和冰雹离散源冲击仿真方法在损伤响应及扩展的预测与试验结果接近,可以为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引入及抗冲击性能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落锤冲击 冰雹离散源冲击 损伤引入 抗冲击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