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安啟萍 张荣勇 +5 位作者 黄云 何迪 付静 王丽 李娟 曾雯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1期1934-1936,194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8年5月30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使用rt-PA行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8年5月30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使用rt-PA行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溶栓后头颅CT复查是否发生HT分为出血组(50例)和非出血组(70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病、房颤、高脂血症、高血尿酸症)、服用抗凝药、吸烟、溶栓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对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采用二分类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T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有房颤、溶栓前PT>16 s、服用抗凝药以及吸烟等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0岁)、房颤、吸烟、服用抗凝药、溶栓前PT>16 s和溶栓前NIHSS≥15分为静脉溶栓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70岁)、有房颤、溶栓前PT>16 s、服用抗凝药以及吸烟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护理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与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国重 崔芳 +4 位作者 鲁向辉 石强 刘若卓 田成林 张家堂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1例,分为溶栓后未出血(non-h...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1例,分为溶栓后未出血(non-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non-HT)组49例、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s,HI)组8例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s,PH)组4例,分别检测3组溶栓前、溶栓后2 h及24 h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分析其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 HI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non-HT组及HI组(P<0.05)。3组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2 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溶栓前,溶栓后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但仍低于溶栓前水平(P<0.05);non-HT组与HI组在2和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2和24 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non-HT组与HI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24 h内降低是颅内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取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子龙 苏宇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6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介入取栓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2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取栓治疗,比较2组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溶栓治疗情况、闭塞血管等临床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介入取栓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2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取栓治疗,比较2组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溶栓治疗情况、闭塞血管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取栓术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26例AIS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取栓手术,其中发生HT 44例(HT组),未发生HT182例(非HT组),HT组房颤史占比、闭塞血管为前循环占比、取栓次数、术中替罗非班应用率、术后收缩压均高于非HT组(P<0.05或P<0.01),术前NIHSS评分低于非HT组(P<0.01)。以是否发生HT为因变量,以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史、闭塞血管位于前循环、取栓次数和术后收缩压为AIS患者介入取栓后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史、闭塞血管位于前循环、取栓次数增加和术后收缩压升高是AIS患者取栓术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具有上述因素的AIS患者要综合评估介入取栓的利弊,实施介入取栓后要密切监护病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取栓 出血转化
原文传递
血清CTRP3,CTRP9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袁咏梅 赵鑫 +2 位作者 刘畅 杨宁 徐国卫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6期743-746,75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血清中补体Cq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CTRP9水平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192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静脉溶栓1周左右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42例...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血清中补体Cq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3,CTRP9水平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院192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静脉溶栓1周左右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42例)和无HT组(150例);收集2组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CTRP3,CTRP9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AIS患者静脉溶栓后CTRP3与CTRP9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血清中CTRP3,CTRP9水平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诊断价值,Logistic分析影响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因素。结果 HT组年龄、心脏房颤史、NIHSS评分、THRIVE评分、FBG水平、梗死面积、梗死体积高于无HT组(P<0.05),TC、血清中CTRP3,CTRP9水平低于无HT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CTRP3与CTRP9水平呈正相关(r=0.41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脏房颤史、FBG水平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TC,CTRP3,CTRP9水平高是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中CTRP3,CTRP9水平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2、0.744,截断值分别为716.24、220.56 ng/mL,对应敏感性分别为81.0%、59.5%,特异性分别为64.0%、79.3%。二者联合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75.3%。结论 AIS静脉溶栓后HT患者血清中CTRP3,CTRP9表达水平降低,二者水平呈正相关,均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补体Cq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补体Cq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 出血转化
原文传递
D-D、Hb、PLR、NLR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敖沛然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血红蛋白(Hb)、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遵义市播州区中医院收治的53例老年ACI...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血红蛋白(Hb)、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遵义市播州区中医院收治的53例老年ACI非溶栓治疗后HT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53例老年ACI非溶栓治疗后未发生HT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采血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D-D、Hb、PLR、NLR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D、Hb、PLR、NLR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ACI非溶栓治疗后HT发生的临床价值。随访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n=41)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n=12),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血清D-D、Hb、PLR、NLR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D-D、Hb水平低于对照组,NL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D-D、Hb、NLR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ACI非溶栓治疗后H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4、0.807、0.816、0.954,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最高。预后不良组血清D-D、H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NLR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b、NLR在老年ACI非溶栓后HT患者中存在明显异常表达,联合检测可提高HT预测效能,且该类指标异常表达与HT转归关系密切,还需临床高度重视,加强上述指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D-二聚体 血红蛋白 血小板/淋巴细胞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
6
作者 侯娟 普芳丽 刘琴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05-200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rt-PA静... 目的 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并根据治疗后24 h内HT发生情况分为HT组与无HT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治疗前血清MBP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血清MBP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关系。结果 105例患者中15例存在HT,发生率为14.29%;HT组溶栓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无HT组,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无HT组,血清MBP水平高于无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BP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溶栓治疗前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血清MBP水平均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血清MBP预测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40(95%CI:0.606~0.874),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清MBP水平与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早期预测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HT发生风险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出血转化 髓鞘碱性蛋白 相关性
下载PDF
脑梗死出血转化生物学标志及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思琪 冯锦文 孟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6-528,共3页
在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中,由于内皮细胞等血脑屏障结构破坏、再灌注损伤、溶栓药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等,恢复的血流从破坏的血管进入脑组织中,称为出血转化(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严重的HT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研究... 在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中,由于内皮细胞等血脑屏障结构破坏、再灌注损伤、溶栓药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等,恢复的血流从破坏的血管进入脑组织中,称为出血转化(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严重的HT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可能与HT有关,如高龄、糖尿病、患者病情严重等。能否由生物学标记物定量确定HT概率,并通过管理减少HT,将为临床HT的防治提供帮助。为此,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转化 病理机制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组织蛋白酶K 血尿素氮/肌酐比值 活性氧
下载PDF
CT联合多项检测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士威 张冰 +1 位作者 李彩艳 王晓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究联合CT检测分析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 2)、抵抗素、脂联素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衡水市第... 目的探究联合CT检测分析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 2)、抵抗素、脂联素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进行静脉深检治疗的200例AIS患者,按照接受溶栓治疗后2 h内是否发生HT,将其划分为对照组(未出血,n=170)和观察组(出血,n=30)。于溶栓治疗前采集AIS患者外周血,离心取血浆,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Lp-PLA 2、抵抗素、脂联素、PDGF及VEGF水平等水平;通过D-CTA测定侧支循环评分及血栓负荷(CBS)评分;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溶栓治疗后HT的影响因子;ROC分析曲线评估血浆Lp-PLA 2、抵抗素、脂联素、PDGF及VEGF对AIS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浆Lp-PLA 2、抵抗素、PDGF及VEGF明显升高[(287.37±39.10)μg/L vs.(234.23±27.16)μg L、(22.73±4.24)μg/L vs.(14.96±3.41)μg L、(598.85±42.52)μg/L vs.(491.51±34.99)μg L、(253.39±63.41)μg/L vs.(182.47±32.26)μg L],脂联素浓度明显降低[(13.46±2.81)mg/L vs.(18.93±4.37)mg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49、-8.123、15.11、6.736、4.829,P<0.05)。血浆Lp-PLA 2、抵抗素等指标是AIS患者溶栓治疗后出现HT的危险因素(P<0.05),而脂联素与D-CTA侧支循环评分为保护因素(P<005)。以血浆Lp-PLA 2浓度、血浆抵抗素浓度、血浆脂联素浓度、PDGF浓度、VEGF、D-CTA及CBS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0.919、0.850、0.831、0.788、0.732及0.878;敏感度分别为81.3%、81.3%、87.5%、81.3%、86.3%、78.9%及83.2%,特异度分别为88.3%、86.2%、777%、85.3%、79.3%、81.4%及78.4%,约登指数分别为0.696、0.675、0.652、0.665、0.653、0.603及0.616。结论D-CTA侧支循环评分及CBS评分联合血浆Lp-PLA 2、抵抗素等增高是导致AIS溶栓后HT出现的危险因素。同时,体内脂联素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CT 多因素联合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不同佐剂对兔出血症灭活冻干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华 薛家宾 +2 位作者 黄克和 陈兴祥 徐为中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健康新西兰成年兔 2 0只 ,随机分成 4组 ,在接种兔出血症灭活冻干苗的同时 ,各组分别注射左旋咪唑 (L MS,2mg/ kg)、黄芪多糖 (APS,2 .4 mg/ kg)、亚硒酸钠 (Se,0 .1 mg/ kg)和生理盐水 ,于免疫后 8、1 4、2 1、2 8d无菌心脏采血 ,应用... 健康新西兰成年兔 2 0只 ,随机分成 4组 ,在接种兔出血症灭活冻干苗的同时 ,各组分别注射左旋咪唑 (L MS,2mg/ kg)、黄芪多糖 (APS,2 .4 mg/ kg)、亚硒酸钠 (Se,0 .1 mg/ kg)和生理盐水 ,于免疫后 8、1 4、2 1、2 8d无菌心脏采血 ,应用间接 EL ISA和 MTT比色法检测机体抗体水平和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显示 ,L MS组抗体和淋巴细胞转化水平在 1周后即可明显上升 ,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 .0 5 ) ;APS组 ,第 2周抗体水平达到最高 ,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显著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 ;Se组 ,抗体上升的过程较慢 ,第 3周达到峰值 ,与对照组和 L MS组相比 ,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L MS短期效果明显 ,但持续时间短 ;Se的作用缓慢 ,第 2 1天抗体水平才明显上升 ;APS调节效果最好 ,免疫后 8d即迅速刺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症 灭活冻干疫苗 免疫佐剂 左旋咪唑 黄芪多糖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7期95-97,共3页
目的评价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以及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急性脑梗患者治疗预后效果、预防和控制出血转化,进一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住院抢救治疗的急... 目的评价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以及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急性脑梗患者治疗预后效果、预防和控制出血转化,进一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住院抢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106),于4.5 h内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改善情况。并分析一般资料,总结导致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对比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另外,一般资料分析后发现收缩压、舒张压、入院至静脉溶栓门诊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整体效果显著,但是患者仍有出血风险,血压、溶栓前NIHSS评分等指标均为影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为了预防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需积极预防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出血转化因素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基于列线图模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自发性出血转化风险预测研究
11
作者 杨逸昊 刘会娟 +6 位作者 吴梦静 刘家琪 赵文杰 陈蓉 马琳 邹琴 李其富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41-446,共6页
目的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自发性出血转化(sHT)的定量化、可视化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进行效能验证。方法选取AIS患者共24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血清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175例)和验证组(65例),同时... 目的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自发性出血转化(sHT)的定量化、可视化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进行效能验证。方法选取AIS患者共24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血清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175例)和验证组(65例),同时根据影像学结果分为非HT组和HT组。采用R 4.1.1软件包和rms程序包建立列线图模型,同时应用Bootstrap方法重复抽样1000次进行内、外部验证,分别采用H-L拟合优度检验、临床决策曲线和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果240例AIS患者中,发生HT为60例(25.0%)。在建模组中,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既往是否有心房颤动(房颤)病史、发病时NIHSS评分、Hb、高密度脂蛋白(HDL)及梗死面积是AIS后sHT的重要影响因素。建模组和验证组的H-L拟合优度检验的χ2值分别为5.61和0.74,对应的P值为0.13和0.69,表示所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精确度;列线图预测建模组和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3(95%CI:0.926~1.000)和0.977(95%CI:0.950~1.000),结果提示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结论房颤史、NIHSS评分、Hb、HDL及梗死面积是AIS后sHT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估建立可视化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AIS后sHT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自发性出血转化 列线图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后联用替罗非班静脉维持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呙登俊 潘勇 +1 位作者 余自强 张震中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作为补充手段用于未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MT)后静脉维持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不符合静脉溶栓条件且CT血管成像证实为大动脉闭塞的87例AIS患者,其中MT+替罗非班维持(MT+T)组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作为补充手段用于未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MT)后静脉维持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不符合静脉溶栓条件且CT血管成像证实为大动脉闭塞的87例AIS患者,其中MT+替罗非班维持(MT+T)组44例,MT组43例。MT+T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并在术后立即静脉泵入0.1μg·kg-1·min-1替罗非班维持24 h,之后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MT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治疗,术后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MT+T组与MT组患者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7±2.2)分vs.(8.8±3.3)分]、术后并发症[4.55%(2/44)vs.6.98%(3/43)]及病死率[2.27%(1/44)vs.2.33%(1/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MT+T组患者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MT组[(1.7±1.0)分vs.(2.2±1.1)分,t=2.479,P=0.015]。亚组分析显示,MT+T组取栓次数>3次的患者术后14 d NIHSS评分[(8.6±3.1)分vs.(12.5±3.5)分]及术后90 d mRS评分[(1.7±1.5)分vs.(2.8±1.0)分]均低于MT组(t=2.996、2.172,P=0.006、0.040);MT+T组及MT组取栓次数≤3次的患者术后14 d NIHSS评分[(7.4±1.6)分vs.(7.2±1.5)分]及术后90 d mRS评分[(1.7±0.7)分vs.(2.0±1.1)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41、1.362,P=0.661、0.178)。结论替罗非班可作为未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行3次以上支架取栓治疗后的补充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且不增加脑出血转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 机械取栓 替罗非班 症状性出血转化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唐永亮 朱刚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ACI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4.5h内进行rt-PA溶栓治疗,溶栓24h后使用阿...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ACI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4.5h内进行rt-PA溶栓治疗,溶栓24h后使用阿司匹林,根据阿司匹林给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50mg·d^(-1),32例)和高剂量组(300mg·d^(-1),28例),采用NIHSS评分评估2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24h、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90d预后,统计2组治疗期间HT及其他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溶栓24h、7d、14d 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下降(P<0.05);2组溶栓24h、7d、14d 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低剂量组HT发生率为6.25%与高剂量组的10.71%比较无差异(P>0.05);低剂量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高剂量组的35.71%(P<0.05);2组患者90d预后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ACI患者rt-PA溶栓24h后分别给予150mg·d^(-1)、300mg·d^(-1)阿司匹林对其神经功能改善、近期预后及HT发生率无影响,但高剂量阿司匹林会增加其他出血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 阿司匹林 剂量 出血转化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NAD replenishment with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protects blood-brain barrier integrity and attenuates delayed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nduced 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fter cerebral ischaemia 被引量:1
14
作者 Chun-chun WEI Yuan-yuan KONG +5 位作者 Xia HUA Guo-qiang LI Si-li ZHENG Ming-he CHENG Pei WANG Chao-yu MIAO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1-311,共1页
OBJECTIV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is the only approved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for acute brain ischaemia;however,a major limitation of tPA is the 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that follows tPA treatment.Here... OBJECTIVE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 is the only approved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for acute brain ischaemia;however,a major limitation of tPA is the 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that follows tPA treatment.Here,we determined whether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a key intermediate of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biosynthesis,affects tPA-induced 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METHODS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 was achieved in CD1 mice by introducing a filament to the left MCA for 5 h.When the filament was removed for reperfusion,tPA was infused via the tail vein.A single dose of NMN was injected i.p.(300 mg·kg^(-1)).Mice were killed at 24 h post ischaemia,and their brains were evaluated for brain infarction,oedema,haemoglobin content,apoptosis,neuroinflammation,blood-brain barrier(BBB) permeability,the expression of tight junction proteins(TJPs) and the activity/expression of MMPs.RESULTS In the mice infused with tPA at 5 h post ischaemia,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mortality,brain infarction,brain oedema,brain haemoglobin level,neural apoptosis,Iba-1 staining(microglia activation) and myeloperoxidase staining(neutrophil infiltration).All these tPA-induced alte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prevented by NMN administration.Mechanistically,the delayed tPA treatment increased BBB permeability by downregulating TJPs,including claudin-1,occludin and zonula occludens-1,and enhancing the activities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MMP9 and MMP2.Similarly,NMN administration partly blocked these tPAinduced molecular changes.CONCLUS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NMN ameliorates tPAinduced ha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brain ischaemia by 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BB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脑缺血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