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温加压对输血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马印图 陈莉 +4 位作者 陈晓飞 刘宏 王哲 谷建芳 李莉华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859-863,共5页
目的:研究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输血效果以及对红细胞形态、溶血率以及血钾等指标的影响,筛选快速输血的适宜加温温度和施压强度,为研制战时加温加压输血装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保存10d的去白全血400mL,将加压、加温装置自上而下... 目的:研究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输血效果以及对红细胞形态、溶血率以及血钾等指标的影响,筛选快速输血的适宜加温温度和施压强度,为研制战时加温加压输血装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保存10d的去白全血400mL,将加压、加温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输液架上,开启电源,设定加压参数分别为0kPa、5kPa、10kPa、15kPa和20kPa,将输血器管路嵌入加温仪的加温管内,通过调节温控器设置输血管路加温温度,进行模拟加温加压输注试验,检测不同施压情况下血液经过40℃、45℃、50℃、55℃加温后的升温效果和流速的变化,同时与未加温加压状态下红细胞形态、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和血钾指标的改变,评价加温加压后的输注效果和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结果:在低于50℃加温加压输血,红细胞溶血率波动在0.035~0.093%之间,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值在0.075~0.184g/L之间变化,血钾浓度测定值在7.44mmoL/L~9.75mmoL/L之间,三者的检测结果与加温加压输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外界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当温度>55℃时,在高倍镜下可见少量变型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血液流速与温度和施压强度呈正相关。结论:在温度<55℃、压力<20kPa的情况下加温加压输血,短时间内不会引起有意义的红细胞溶血,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溶血率无明显变化,血液质量不受影响,而更高的温度和压力可出现红细胞轻度溶血和形态异常的改变。血液质量完全符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版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加压输血 红细胞形态 游离血红蛋白 溶血率 血液质量
下载PDF
加温加压对输血效果及血液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印图 陈莉 +6 位作者 侯小康 陈晓飞 王哲 刘宏 谷建芳 张哲凯 李莉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71-575,共5页
目的:研究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快速输注去白细胞全血对红细胞溶血率、形态以及血清钾等指标的影响,筛选安全快速输血的适宜施压强度和加温温度,为研制加温加压输血装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加压、加温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输液架上,... 目的:研究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快速输注去白细胞全血对红细胞溶血率、形态以及血清钾等指标的影响,筛选安全快速输血的适宜施压强度和加温温度,为研制加温加压输血装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加压、加温装置自上而下依次安装在输液架上,开启电源,设定加压参数分别为0 kPa、5 kPa、10 kPa、15 kPa、20 kPa和25 kPa,将输血器管路嵌入加温管内,通过调节温控器设置输血管路加温温度,取400 mL保存10 d的去白全血,连接输血器和收集袋,进行模拟加温加压输血,记录血液流速的变化,检测收集袋内的血液在不同施压情况下流经40℃、45℃、50℃、55℃加温管后的升温效果和处理前后红细胞形态、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和血钾指标的改变,评价加温加压后的输注效果以及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结果:加压可明显提高输血速度,血液流速与温度和施压强度呈正相关。在温度<55℃、压力<20 kPa情况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值为0.075~0.184g/L,红细胞溶血率为0.035%~0.093%,血清钾浓度为7.44~9.75mmol/L,检测结果与加温加压输注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温度和(或)压力高于以上数值时,高倍镜下可见少量变形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结论:在温度<55℃、压力<20 kPa的情况下加温加压输血,短时间内不会引起有意义的红细胞溶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溶血率无明显变化,血液质量完全符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版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加压输血 红细胞形态 游离血红蛋白 溶血率 血液质量
原文传递
加温对红细胞以及血液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印图 谷建芳 +4 位作者 陈晓飞 王更银 刘宏 王哲 李莉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5-39,共5页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全血在不同状态下加温对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和溶血情况的影响,为野战条件下加温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保存10 d的去白细胞全血,分别放置在40、45、50和55℃水浴箱中,加温10 min,检测血液在非流动状态以及流动状态...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全血在不同状态下加温对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和溶血情况的影响,为野战条件下加温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保存10 d的去白细胞全血,分别放置在40、45、50和55℃水浴箱中,加温10 min,检测血液在非流动状态以及流动状态下加温后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形态、溶血率和血钾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血液非流动状态下,≤50℃各组间RBC、HCT、HGB、血钾等指标加温前后差值以及溶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55℃组的上述指标与≤50℃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流动状态下,≤50℃各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加温55℃组的血钾加温前后差值以及溶血率与≤50℃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温度的增加,高倍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少量变形的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结论在≤50℃范围内对血液加温,短时间内血液中红细胞形态和溶血率无明显变化,更高的温度可出现红细胞形态稍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输血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压积 血红蛋白 溶血率 血钾
下载PDF
牛磺酸对S_(180)移植瘤小鼠抗氧化作用
4
作者 王海荣 孙永叶 张秀珍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S180移植瘤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牛磺酸低(A)、中(B)、高(C)剂量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5%,1.0%,1.5%的牛磺酸),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D),肿瘤阴性对照组(E)。各组小鼠左前肢腋窝皮下均接种S18...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S180移植瘤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牛磺酸低(A)、中(B)、高(C)剂量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5%,1.0%,1.5%的牛磺酸),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D),肿瘤阴性对照组(E)。各组小鼠左前肢腋窝皮下均接种S180细胞悬液0.2 ml。24 h后,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 mg/(kg.bw)。1周后处死小鼠,测定血浆、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2O2诱发氧化溶血实验检测红细胞的溶血度;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测定血淋巴细胞的DNA断裂情况。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牛磺酸各剂量组小鼠血浆中MDA含量降低(P<0.01),血浆、肝脏的SOD和GSH-Px活力增强(P<0.05或P<0.01)。(2)牛磺酸低、高剂量组溶血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5,10和25μmol/L H2O2处理血淋巴细胞后,牛磺酸各剂量组的DNA损伤较阴性对照组低,其中10μmol/L H2O2处理的牛磺酸中、高剂量组和25μmol/L,H2O2处理的牛磺酸高剂量组的DNA损伤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牛磺酸能提高S180移植瘤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保护红细胞膜,拮抗DNA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S180移植瘤 抗氧化 溶血度 DNA氧化损伤
下载PDF
Bovine Serum Albumin-Conjugated Ferri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to Enhance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Magnetic Hyperthermia Performance
5
作者 Viveka Kalidasan Xiao Li Liu +2 位作者 Tun Seng Herng Yong Yang Jun Ding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6年第1期80-93,共14页
Magnetic hyperthermia is a fast emerging, non-invasive cancer treatment method which is used synergistically with the existing cancer therapeutics. We have attempted to address the current challenges in clinical magne... Magnetic hyperthermia is a fast emerging, non-invasive cancer treatment method which is used synergistically with the existing cancer therapeutics. We have attempted to address the current challenges in clinical magnetic hyperthermia-improved biocompatibility and enhanced heating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 single combinatorial approach. Both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 of size 10 nm and ferri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FIONs) of size 30 nm were synthesiz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thod for comparison studies. Two different surface modifying agents, viz, 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and 3-Aminopropyltrimethoxysilane, were used to conjugate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over the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via two different methods—surface charge adsorption and covalent amide bonding, respectively. The preliminary haemolysis and cell viability experiments show that BSA conjugation mitigates the haemolytic effect of the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on erythrocytes and is non-cytotoxic to the healthy Baby Hamster Kidney cells. It was observed from the results that due to better colloidal stability, the SAR value of the BSA-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is higher than the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without BSA, irrespective of the size of the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and method of conjugation. The BSA-FIONs seem to show improved biocompatibility, as the haemolytic index is less than 2 % and cell viability is up to 120 %, when normalized with the control. The SAR value of BSAFIONs is 2300 Wg^(-1) when compared to 1700 Wg^(-1) of FIONs without BSA conjugation. Thus, we report here that BSA conjugation over FIONs(with a high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87 emug^(-1)) provide a single combinatorial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biocompatibility and enhance the SAR value for magnetic hyperthermia, thus addressing both the current challenges of the sa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HYPERTHERMIA FERRI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Bovine serum ALBUMIN haemolysis Cell VIABILITY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下载PDF
微种植钉表面含银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制备及溶血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建陆 魏婷婷 +4 位作者 林奕真 罗小安 魏小平 许志强 任继业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在微种植钉表面制备纳米银羟基磷灰石(HAp/nanosilver)涂层,并检验涂层的溶血率。方法: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微种植钉表面上制备HAp/nanosilver涂层并给予表征,同时进行溶血试验,检测含该涂层的种植钉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成功制... 目的:在微种植钉表面制备纳米银羟基磷灰石(HAp/nanosilver)涂层,并检验涂层的溶血率。方法: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微种植钉表面上制备HAp/nanosilver涂层并给予表征,同时进行溶血试验,检测含该涂层的种植钉的血液相容性。结果:成功制备出含纳米银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微种植钉,表征的HAp/nanosilver涂层溶血率为1.15%,小于5%,符合材料溶血要求。结论:含银羟基磷灰石涂层不会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电化学沉积 羟基磷灰石 溶血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