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VEST模型的皖西大别山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44
1
作者 黄木易 岳文泽 +1 位作者 冯少茹 张嘉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95-2906,共12页
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加强中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境质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皖西大别山区舒城县为例,基于InVEST模型及地形位等方法进行生境质量时空演变与景观格局互动及梯度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生... 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加强中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境质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皖西大别山区舒城县为例,基于InVEST模型及地形位等方法进行生境质量时空演变与景观格局互动及梯度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1995—2015年,研究区生境质量指数从1995年的0.6392下降为2015年的0.6356,总体降幅不大;生境退化程度持续上升,由0.0133上升至0.0142。热点分析表明,生境质量较差的冷点区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城镇及其周边区域,质量较高的热点区主要位于西南部植被分布区;(2)生境质量及生境退化分布指数具有显著的地形位梯度效应。高生境质量分布指数与林地分布一致并随地形位梯度上升成主导优势,而低生境质量分布与建设用地和农地分布一致,并在低地形位梯度上占主导优势;(3)分区和整体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相关性显著,但不同区域内的二者之间相关性质各异。生境质量演化受地形和景观格局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大别山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境保护及生态系统功能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景观格局 地形位 皖西大别山区
下载PDF
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展望 被引量:102
2
作者 陈水华 丁平 +1 位作者 郑光美 诸葛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是一个重要的但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研究领域。城市化的后果和城市栖息地的特征已引起了部分生态学家的关注 ,同时也决定了它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特殊性。城市化对野生动物的泛化影响以及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潜在... 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是一个重要的但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研究领域。城市化的后果和城市栖息地的特征已引起了部分生态学家的关注 ,同时也决定了它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特殊性。城市化对野生动物的泛化影响以及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潜在理论价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和探讨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介绍了一些国外新的理论和方法在此领域研究上的应用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城市化 栖息地 景观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福建省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07
3
作者 刘智方 唐立娜 +3 位作者 邱全毅 肖黎姗 许通 杨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4538-4548,共11页
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可以为生态保护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福建省为例,利用In VEST模型对福建省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根据生境质量指数将其生境划分为低、中... 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可以为生态保护和土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福建省为例,利用In VEST模型对福建省生境质量进行评估,根据生境质量指数将其生境划分为低、中、良好、优等。同时分析了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对其生境质量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福建省景观破碎度指数逐渐降低,斑块之间连通性好,生境破碎化程度降低,整体生境得分值在0.9以上。林地是福建省的优势景观,其覆盖面积达到了福建省的86%以上,并且林地的破碎化程度低,人类活动对它的干扰较小,所以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生境质量处于良好、优质等级。但是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生境值低于0.6,处于中、低等级之间,主要因为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增加了对生境质量的破坏强度。东南沿海地区的GDP占到福建省的65%以上,形成了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居住用地等的需求急剧增加。所以,福建省的57%以上的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高度聚集的建设用地,侵占了大量的裸地和耕地,严重干扰了该地区整体生态格局,破坏了生境质量,导致其生境质量低于福建省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生境质量 景观格局
下载PDF
合肥市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63
4
作者 吴泽民 吴文友 +1 位作者 高健 张少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117-2122,共6页
运用 3S技术在分析合肥景观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了合肥市区 17.6km2 范围内的城市森林景观特点及与其它景观单元间关系 .结果表明 ,主要景观要素分为建筑与硬质铺装表面、城市森林斑块、一般绿地、道路、水面五大类 .景观背景为建筑及铺... 运用 3S技术在分析合肥景观特点的基础上 ,研究了合肥市区 17.6km2 范围内的城市森林景观特点及与其它景观单元间关系 .结果表明 ,主要景观要素分为建筑与硬质铺装表面、城市森林斑块、一般绿地、道路、水面五大类 .景观背景为建筑及铺装表面 ,占总面积的 73.13% ;道路为典型的廊道景观 ,占 6 .89% ;研究区城市森林斑块共计 4 0 8块 ,计 16 1.16hm2 ,占总面积的 9.8% ,平均面积 0 .396hm2 、最大面积12hm2 ,斑块形状复杂、近圆度小 ,其中 4 8%的班块属于面积 <5 0 0m2 的小班块 ,>1hm2 的城市森林班块只占 8.6 % ;水面斑块 14 7块 ,计 14 9.93hm2 ,占总面积的 8.5 4 % ,平均面积 1.0 2hm2 ,最大面积 16hm2 ;一般绿地斑块 2 5 5块 ,计 39.74hm2 ,占 2 .2 6 % ,最大面积 3.86hm2 ,平均面积 0 .15 5 8hm2 .Shannon Weiner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偏低 ,分别为 0 .92 84和 0 .5 76 8.另外 ,城市森林与一般绿地两类景观要素的总优势度达 0 .39.由于这两类景观斑块的尺度变化范围大 ,比较破碎 ,小尺度的斑块所占比例高 ,又主要集中在西区 ,分布不均匀 ,故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受到限制 .文中引用自然森林的内部生境概念 ,确定合肥城市森林斑块出现内部环境的临界面积为 980 0m2 ,研究区拥有城市森林的内部生境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景观要素 尺度 内部生境 景观格局
下载PDF
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71
5
作者 武晶 刘志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946-1952,共7页
生境破碎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理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阐述了生境破碎化的概念内涵与度量,介绍了生境破碎化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研究内容与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生境破碎化研究存在度量破碎景... 生境破碎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理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阐述了生境破碎化的概念内涵与度量,介绍了生境破碎化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研究内容与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生境破碎化研究存在度量破碎景观格局的方法尚未统一、研究方法有待精确以及生境破碎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阈值效应尚未发现等问题。今后,半干旱地区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需要加强,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将会在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中得到更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丧失 生境隔离 斑块 景观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的教育 被引量:37
6
作者 吴良镛 《中国园林》 2004年第1期2-5,共4页
中国城市建设速度和数量惊人,但是园林建设多年来没有得到重视,城市缺少宜人的“公共生活空间”,也缺乏对人的普遍关怀。文章从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贯发展、园林事业的发展与园林专业的展拓等多方面论述了人居环境建设的意义,以及... 中国城市建设速度和数量惊人,但是园林建设多年来没有得到重视,城市缺少宜人的“公共生活空间”,也缺乏对人的普遍关怀。文章从建筑、地景、城市规划的融贯发展、园林事业的发展与园林专业的展拓等多方面论述了人居环境建设的意义,以及人居环境科学和景观学的教育,借以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立景观学系寄予厚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景观学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城市扩张导致京津冀区域生境质量下降 被引量:50
7
作者 邓越 蒋卫国 +2 位作者 王文杰 吕金霞 陈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516-4525,共10页
城镇化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区域生境分布格局和功能,从而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因此,开展生境质量的评估,对于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In VEST生境质量模型,评估了京津冀区域2005—2015年生境质量时空变化格局。研究结论如下:1)200... 城镇化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区域生境分布格局和功能,从而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因此,开展生境质量的评估,对于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In VEST生境质量模型,评估了京津冀区域2005—2015年生境质量时空变化格局。研究结论如下:1)2005—2015年,京津冀生境面积减少7134.2 km^2,占2005年生境面积的3.7%。耕地、草地和水域生境面积分别减少5081.0、1695.1、421.6 km^2,占对应类型生境面积的4.7%,4.9%和7.2%。2)京津冀生境质量从0.88降至0.83,下降幅度达5.69%。其中,耕地生境质量下降最为严重,其次为水域生境质量。3)生境质量下降区域主要沿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经济发展迅速的区域分布,表现为城市扩张侵占原有生境。4)京津冀高生境质量斑块破碎度增加,低生境质量斑块集聚度增加。整体上看,京津冀区域生境斑块破碎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景观格局 InVEST模型 京津冀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演变及关联性 被引量:41
8
作者 常玉旸 高阳 +2 位作者 谢臻 张天柱 于希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8-859,共12页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基于InVEST生态评估模型、Fragstats景观格局指数测算平台,运用网格分析法,评估了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演变;利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了二者空间关联性及其时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 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区,基于InVEST生态评估模型、Fragstats景观格局指数测算平台,运用网格分析法,评估了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演变;利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了二者空间关联性及其时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生境质量整体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18年京津冀北部以及沿海地区生境质量大面积提升;北京-天津都市圈及其南部存在大面积生境质量衰退.京津冀山区景观格局较稳定,东南部城市群景观格局指数值变化显著,景观趋于破碎化.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特征二者具备空间关联性,但相关关系逐渐减弱,以东南部生境质量低值区集聚效应减弱最为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生境质量与景观格局的空间关联性规律,可为我国乃至世界其他类似地区生态保护与景观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景观格局 InVEST模型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9
作者 张饮江 金晶 +5 位作者 董悦 方淑波 段婷 翟斯凡 陈立婧 张曼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66-1374,共9页
滨水带是重要的生态交错带,物质、养分和能量流动速率高,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近年来,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意识,我国滨水带多被建成近直立人工护岸,加之自然、人为干扰力度的加强,滨水岸线生境破坏,生物群落丧失,滨... 滨水带是重要的生态交错带,物质、养分和能量流动速率高,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近年来,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意识,我国滨水带多被建成近直立人工护岸,加之自然、人为干扰力度的加强,滨水岸线生境破坏,生物群落丧失,滨水带退化,水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通过对滨水带生态景观功能分析,研究滨水带退化原因与机理,系统归纳了国内外退化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深入探讨了生境恢复、生物廊道恢复、景观格局美化和水岸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今后滨水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方向,以及基于生态学、景观学、水力学、土力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背景的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定量分析、配置方法。最后指出,滨水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需进一步分析我国水岸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细化滨水深槽-浅滩序列、量化滨水植被配置宽度与生物多样性关系、深化稳定化长效管理技术等,为我国退化滨水生态景观带植物群落生态修复集成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以全面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带 水岸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 水生植物 生境 生态廊道 景观设计
下载PDF
Integration of InVEST-habitat quality model with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to assess mountain plant biodiversity change: A case study of Bailongjiang watershed in Gansu Province 被引量:38
10
作者 GONG Jie XIE Yuchu +2 位作者 CAO Erjia Huang Qiuyan LI Hongy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7期1193-1210,共18页
Mountains in western China, hosted rich biodiversity and millions of people and inhabitant with vital ecosystem services, had experienced the most serious biodiversity loss with fragile ecological problems. Even thoug... Mountains in western China, hosted rich biodiversity and millions of people and inhabitant with vital ecosystem services, had experienced the most serious biodiversity loss with fragile ecological problems. Even though increasing attentions had been paid to this issue, we still lacked efficient methods to assess the change of plant biodiversity at medium/large scale due to the poor data and co-existing multiple habitat types. This study proposed an integrated method combining InVEST-habitat quality model, NPP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lant biodiversity and its spatiotemporal change on raster cell scal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lant biodiversity service was high in Bailongjiang watershed with obvious spatial pattern variations. The land area containing higher plant biodiversity were 3161 km2, which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forestry area. While the areas with lower plant biodiversity accounted for 37.67% 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valleys between Zhouqu-Wudu-Wenxian County, the valley of Minjiang in Tanchang County and alpine mountain snow-covered regions. During 1990–2010, plant biodiversity level tended to increase and the higher plant biodiversity area increased from 14.13% to 17.15% due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afforestation, while plant biodiversity decreased in the area with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such as cultivated land, urban and rural 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bining InVEST-habitat quality model, NPP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es can effective reveal mountain plant biodiversity change. The study was useful for pla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policy-making and human activity management for the disaster-impacted mountainous area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CHANGE habitat quality landscape pattern plant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VEST model Bailongjiang WATERSHED in GANSU Province
原文传递
大相岭北坡大熊猫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4
11
作者 张文广 唐中海 +2 位作者 齐敦武 胡远满 胡锦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6-152,共7页
2005年3-11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大相岭北坡大熊猫栖息地进行了调查,通过利用样方法发现的大熊猫痕迹频次对栖息地的适宜性进行景观连接度(适宜性)赋值,对大相岭北坡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区面积约为2266.79km2,其... 2005年3-11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大相岭北坡大熊猫栖息地进行了调查,通过利用样方法发现的大熊猫痕迹频次对栖息地的适宜性进行景观连接度(适宜性)赋值,对大相岭北坡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区面积约为2266.79km2,其中竹林分布面积约为842.3km2。仅有约56.8km2占6.8%的竹林面积是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地区,次适宜地区面积为96.3km2,约占11.4%,较差适宜地区面积为177.4km2,约占21.1%,3个等级加到一起共为330.5km2,占竹林面积的39.3%,主要分布在2200-2800m的平缓山坡,有60%以上为不适宜地区。人为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主要是不仅减少了大熊猫的生境面积,也降低了大熊猫亚种群之间的景观连接度,对大熊猫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产生阻碍。作者通过实际调查提出了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生境破碎化 景观连接度 大相岭山系
下载PDF
生境管理--保护性生物防治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32
12
作者 赵紫华 欧阳芳 +3 位作者 门兴元 刘军和 贺达汉 戈峰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9-889,共11页
生境管理是近年来保护性生物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利用农业景观格局进行生物防治的重要策略。生境管理是指从农田景观的角度,在大时空尺度范围内进行多种作物与非作物生境的设计与布局,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环境条件,抑制害虫种群发生,... 生境管理是近年来保护性生物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利用农业景观格局进行生物防治的重要策略。生境管理是指从农田景观的角度,在大时空尺度范围内进行多种作物与非作物生境的设计与布局,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环境条件,抑制害虫种群发生,达到减小环境污染、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控害保益功能,最终实现害虫种群控制的可持续性。景观尺度下的生境管理不仅强调单一农田生物控害作用,而是以多生境农业景观整体布局为指导,探索各种生境功能的整合利用,以发挥各种生境最大的生物控害潜能,为实现多目标生态服务价值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生境管理的研究内容与实现途径,论述了农业景观格局与过程对害虫种群控制的机理,并对作为保护性生物防治发展方向的生境管理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害保益功能 生态服务功能 生境组合设计 景观生态学 尺度
原文传递
基于INVEST模型的洞庭湖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邓楚雄 郭方圆 +1 位作者 黄栋良 李忠武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2期99-109,共11页
生境质量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能力的重要表征,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景观格局和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揭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下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以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00、2005... 生境质量是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能力的重要表征,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景观格局和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揭示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下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以洞庭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2000、2005、2010、2015、2018年6期遥感解译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及INVEST模型等方法,分析近年来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和景观破碎度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段内,洞庭湖区湿地、建设用地增加比例为0.5%、44%,耕地、林地减少比例为2.7%、1.6%;(2)耕地、林地破碎度都有所增加,湿地的破碎度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N型”波动趋势;(3)时间上看,六个不同时期洞庭湖区生境质量分别为0.563、0.561、0.562、0.563、0.556、0.554,经历了“降低-升高-降低”的“倒N型”波动趋势,生境质量的提高与湿地的大量转入以及湿地破碎度的降低有关,生境质量的降低与城镇开发占用大量耕地、林地以及主要生境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破碎度增加有关;(4)空间上看,生境质量与景观破碎度的变化范围大致相同,景观破碎度增加的地区,生境质量明显降低。1995-2010年生境质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湖体附近包括岳阳市市区、华容县、沅江市、南县、湘阴县,2010-2018年生境质量的变化体现在各县市城镇用地附近;(5)处理好“三生空间”之间的关系,实施严格的湿地保护措施,促进湖区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提高洞庭湖区生境质量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洞庭湖区
下载PDF
生境质量对城镇化的时空响应——以长春市为例 被引量:32
14
作者 白立敏 冯兴华 +1 位作者 孙瑞丰 高翯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7-1277,共11页
生境质量是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掌握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时空响应,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行。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在综合利用空间分析及生态模型分析基础上,从网格尺度对长春市景观格局、生境质量及其样带进行时空特征分析... 生境质量是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掌握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时空响应,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行。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在综合利用空间分析及生态模型分析基础上,从网格尺度对长春市景观格局、生境质量及其样带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并进一步探讨生境质量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响应状况。结果表明:长春市景观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低值多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带,聚合度指数高值区则在市域东部及南部呈现片状格局。2000-2015年,长春市生境质量呈退化趋势且空间异质性显著,大致呈现出"东高西低"分布态势,建设用地扩张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生境质量退化起到主导作用;不同样带内生境质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性,水域整体变化相对较小,而山脉、城市扩张及交通的变化频度及幅度处于较高水平。坡度及高程等自然因素基本塑造了长春市生境质量整体分布格局,而人口密度、国内生产总值、夜间灯光指数等城镇化要素与生境质量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为缓解城镇化带来的生态压力、促进生境质量的回升,本研究提出防止大黑山脉林区滥砍乱伐、以生态手段修复生境退化地区,提升城镇建成区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镇"精明增长",设定丘陵地带耕地红线、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差异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城镇化 景观格局 地理加权回归(GWR) 长春市
原文传递
挠力河流域丹顶鹤繁殖期生境景观连接度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朱丽娟 刘红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16,83,共6页
将景观连接度分析引入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丹顶鹤繁殖期生境的研究中,确定食物、水、隐蔽所、干扰为丹顶鹤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繁殖期丹顶鹤的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对HSI模型值(Ih,s)进行景观制... 将景观连接度分析引入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丹顶鹤繁殖期生境的研究中,确定食物、水、隐蔽所、干扰为丹顶鹤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繁殖期丹顶鹤的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对HSI模型值(Ih,s)进行景观制图并纠正,以此为基础,根据丹顶鹤的领域性和繁殖期最小需求面积,利用缓冲区分析,得到丹顶鹤生境景观连接度可视图,划定景观连接度区域。结果显示:(1)丹顶鹤生境破碎化严重。丹顶鹤适宜生境中的小斑块(面积小于0.1 km2)数量较多,占71.88%,且多呈岛状分布。(2)人类活动是丹顶鹤生境面积缩减及破碎化的主要原因。丹顶鹤的适宜生境面积仅占流域总面积的5.35%。(3)景观连接度、景观斑块间的渗透性是丹顶鹤对适宜生境利用程度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景观连接度的影响,丹顶鹤可利用生境面积进一步缩小,仅占适宜生境面积的78.37%。(4)具有一定水平景观连接度的区域沿河流两侧呈条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景观连接度 景观制图 缓冲区分析 挠力河流域 丹顶鹤
下载PDF
北京城市公园中鸟类对植物生境及种类的偏好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张皖清 董丽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9,共5页
研究鸟类对植物生境及种类的偏好,有利于未来构建有特色的城市鸟类栖息地植物景观。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研究场所,旨在分析森林公园中各调查样点的植物生境类型,根据鸟类对植物的利用情况划分不同的鸟类集团,探究森林公园中适宜鸟... 研究鸟类对植物生境及种类的偏好,有利于未来构建有特色的城市鸟类栖息地植物景观。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研究场所,旨在分析森林公园中各调查样点的植物生境类型,根据鸟类对植物的利用情况划分不同的鸟类集团,探究森林公园中适宜鸟类栖息的植物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类。结果表明,森林公园中共划分8种鸟类集团,以落叶阔叶乔木为主的,具有丰富乔木及灌木层次的植物生境能够吸引更多鸟类集团;在有小乔木或小灌木的植物生境中,其对鸟类群落的重要值明显高于其他植物生境;增加蔷薇科小乔木的比例可以提高鸟类群落丰富度,而灌木种类越丰富,也能够吸引以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为代表的第3(虫食—探取)集团的鸟类栖息。乔木种类中旱柳、栾树等对鸟类群落的重要值最高,在植物生境中能够快速提高鸟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水平。研究结果可以为构建城市鸟类栖息地植物景观提供树种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鸟类栖息地 植物生境 植物景观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下载PDF
盐城自然保护区新洋港河口不同生境冬季鸟类群落组成及其梯度变化 被引量:27
17
作者 阮得孟 孙勇 +2 位作者 程嘉伟 刘大伟 鲁长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437-5448,共12页
沿海湿地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生境变化对鸟类群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盐城自然保护区新洋港河口内,人类活动大体上导致了由陆向海方向,形成芦苇沼泽、农田、鱼塘和滩涂4种不同干扰程度的生境。分别在不同生境中设置... 沿海湿地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生境变化对鸟类群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盐城自然保护区新洋港河口内,人类活动大体上导致了由陆向海方向,形成芦苇沼泽、农田、鱼塘和滩涂4种不同干扰程度的生境。分别在不同生境中设置3条长3 km的样线,对越冬鸟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运用多响应置换过程测试、指示种分析、双向聚类分析和除趋势对应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生境中冬季鸟类的指示物种、群落结构及梯度变化,结果表明:1)4种生境共记录鸟类67种,其中鱼塘生境的鸟类种类最多,为37种;滩涂生境的D'多样性指数在各生境不同时段中为最高,芦苇沼泽生境的H'多样性指数在各生境不同时段中为最高。与其余生境比较,芦苇沼泽、滩涂的均匀度也更高。生境间的差异性与鸟类群落的组成有关。2)MRPP分析表明,芦苇沼泽、农田生境的鸟类组成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组合各生境间的鸟类组成具有显著差异。灰鹤等9种鸟类可分别作为4种不同生境的指示种。3)双向聚类分析法把12种观测条件分为4大类,与生境划分非常吻合。在剩余信息40%水平上,鸟类可聚为7类。利用12种观测条件作为变量进行DCA排序的结果表明,鸟类类群在轴1上可以分为3个集群,分别为适应开阔水域环境的鸟类、依赖水生植被环境的鸟类和依赖陆地植被环境的鸟类。根据结果分析,生境异质性、干扰程度及潮水涨落等与鸟类多样性组成有密切关系;不同生境具有明显的指示种;鸟类群落结构为适应生境变化而出现一定的梯度变化。应加强芦苇沼泽的保护,在开垦农田、鱼塘和在光滩引入互花米草时应考虑到人类活动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洋港河口 生境异质性 沿海景观 鸟类群落 指示种分析 双向聚类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祁连山地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薛晓玉 王晓云 +2 位作者 段含明 杨露 颉耀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8-284,F0003,共8页
[目的]对祁连山地区的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状况开展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970s末以来全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分析1970s末至2015年近35 a来祁连山地区的... [目的]对祁连山地区的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状况开展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970s末以来全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分析1970s末至2015年近35 a来祁连山地区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采用InVEST模型评估该地区生境质量变化。[结果]①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是该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林地、耕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其中草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变化较剧烈,前者先减后增,后者持续增加。②在时间变化上,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该区的生境质量由恶化的态势逐渐趋于改善,2015年生境质量最好。③在空间分布上,该区的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度均表现为东高西低。[结论]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其生境质量较高;人类活动强度较高则是生境退化度较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InVEST模型
下载PDF
苜蓿草地生境丧失与破碎化对昆虫物种丧失与群落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赵紫华 王颖 +3 位作者 贺达汉 张蓉 朱猛蒙 董风林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3-462,497-500,共10页
生境破碎化包括生境丧失与破碎化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为探讨这两个过程各自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利用苜蓿草地实验模型系统(EMS)构建了36个小区研究不同生境丧失与破碎化对昆虫群落及不同类群的影响,包括18个破碎化小区与18个连续小... 生境破碎化包括生境丧失与破碎化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为探讨这两个过程各自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利用苜蓿草地实验模型系统(EMS)构建了36个小区研究不同生境丧失与破碎化对昆虫群落及不同类群的影响,包括18个破碎化小区与18个连续小区,破碎化小区全部采用1 m×1 m(H=1)破碎,连续小区苜蓿连片(H=0),生境丧失采用90%、80%、70%、50%、20%以及0%共6个梯度,每个小区重复3次,以0%生境丧失的小区为对照,采用拍板法、巴氏罐诱集法与扫网法对苜蓿草地昆虫群落进行调查,对38种昆虫划分为4个类群并进行分析。生境丧失与破碎化后,两种处理的小区物种丧失及多样性变化没有明显的阈值效应,但在同等生境丧失程度下的破碎化小区物种数高于连续小区,生境丧失率为80%与90%的小区中个体数显著低于对照,而且破碎化小区个体数低于连续小区,昆虫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处理的小区间差异不显著;80%与90%生境丧失的小区内昆虫群落难以恢复,物种数、个体数与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破碎化小区昆虫群落恢复更为困难,表现出明显的阈值效应;苜蓿草地生境丧失与破碎化后低营养级类群(植食性昆虫)较高营养级类群(捕食性昆虫与寄生性昆虫)易于恢复,生境丧失与破碎化两个变量对昆虫群落及不同的类群的分布都有显著性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利用农业景观设计来加强害虫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破碎化 苜蓿草地 昆虫多样性 景观格局 阈值
原文传递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change on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bility of habitat quality between 1990 and 2010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22
20
作者 Limin Dai Shanlin Li +5 位作者 Bernard J.Lewis Jian Wu Dapao Yu Wangming Zhou Li Zhou Shengnan Wu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227-2236,共10页
Land use changes are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Analys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habitat quality brought about by land use change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co... Land use changes are a direct consequenc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Analys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in habitat quality brought about by land use change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land planning.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from 1990 to 2010 in Northeast China,we used the 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module to evaluate habitat quality based on watershed subdivi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main land use changes from 1990 to 2010 were the transition from grasslands and forest lands to agricultural lands,which led to a decrease in connectivity of landscape and an increase in fragmentation;(2)areas of high habitat quality were distributed north of the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the region of the Lesser Khingan Mountains and east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s,while the central plain had low habitat quality;(3)agricultural lands had the largest effect on habitat degradation among all habitat threats.During these 2 decades,the con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 to habitat degradation were 43.4%in 1990,44.6%in 2000 and 43.9%in 2010;and,(4)at a landscape scale,patch density and splitting index present noticeable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habitat quality index.Habitat quality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and decreased conne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 model habitat quality LAND use change landscape patter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