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覆盖物对高原鼠兔栖息地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边疆晖 景增春 +1 位作者 樊乃昌 周文扬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220,共9页
对地表覆盖物对高原鼠兔栖息地利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地表覆盖物增加后,高原鼠兔能依据其程度及毗邻生境状况,或减少地面活动增加对洞道系统的利用;或转移到较安全区域;同时摄食行为也发生变化,显著增加用于防御的时间,且取食区... 对地表覆盖物对高原鼠兔栖息地利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地表覆盖物增加后,高原鼠兔能依据其程度及毗邻生境状况,或减少地面活动增加对洞道系统的利用;或转移到较安全区域;同时摄食行为也发生变化,显著增加用于防御的时间,且取食区域几乎集中于洞口附近。研究表明,高原鼠兔视地表覆盖物为一种捕食风险源,并对此具有一定的评估能力,其行为反应实质上是通过对食物获取与风险大小的权衡而做出的一种行为决策。间接捕食风险是高原鼠兔在选择和利用栖息地时所必须考虑的权衡因子,也是一个重要的摄食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物 间接捕食风险 高原鼠兔 栖息地利用
下载PDF
朱鹮繁殖期的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冬平 丁长青 楚国忠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5-763,共9页
20 0 0~ 2 0 0 2年 ,我们应用标记识别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朱繁殖期的活动性、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朱在越冬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的觅食距离存在差异 ,分别为 2 82 1± 1 4 88km、0 5 6 3± 0 6 81km和... 20 0 0~ 2 0 0 2年 ,我们应用标记识别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对朱繁殖期的活动性、活动区和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朱在越冬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的觅食距离存在差异 ,分别为 2 82 1± 1 4 88km、0 5 6 3± 0 6 81km和 1 70 6± 0 834km ,但同一时期中不同个体间的觅食距离无显著差异。不同年份中 ,朱在越冬期和繁殖期的觅食距离无显著差异 ;在繁殖后期 ,由于受到干旱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两年的觅食距离差异显著。一天中觅食距离最远的是 10 :0 0~ 12 :0 0 ,最近的是 0 6 :0 0~ 0 8:0 0。不同时间段中觅食行为的比例差异显著 ,0 6 :0 0~ 10 :0 0和 16 :0 0~ 18:0 0为取食高峰期 ,中午和夜宿前的休息和理羽行为则高于其他时间段。MCP法和 90 %Kernel法的计算结果表明 ,其中 8只观测次数较多的朱在繁殖期的平均活动区面积分别为10 0 8± 4 9 8hm2 和 175 6± 91 3hm2 ,5 0 %Kernel法计算的活动区的核心面积为 4 3 8± 2 1 5hm2 。朱个体间的繁殖活动区重叠强度较大 ,达到各自活动区的 2 4 5 %± 2 7 3%。朱营巢比较密集 ,配对亲鸟间的活动区重叠强度和其他个体的重叠强度无显著差别。栖息地利用研究表明 ,朱对针阔混交林的利用率显著低于研究区内的可利用率 ,对水田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区 栖息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朱鹮 繁殖期
下载PDF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群落结构与生境的关系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海波 粟海军 +2 位作者 刘文 张明明 李筑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1-607,共7页
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对草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草海主要越冬水鸟30种,隶属于6目10科17属,区系上以古北型与全北型居多;(2)雁形目水鸟种类与数量均占优势,白骨顶(Fulica atra)、赤颈鸭(Ana... 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对草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主要水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草海主要越冬水鸟30种,隶属于6目10科17属,区系上以古北型与全北型居多;(2)雁形目水鸟种类与数量均占优势,白骨顶(Fulica atra)、赤颈鸭(Anas penelope)、斑头雁(Anser indicus)、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赤膀鸭(Anas strepera)5种水鸟优势度均达10%以上,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和灰鹤(Grus grus)等珍稀水鸟也具一定的种群数量;(3)5种草海典型生境栖息的水鸟种类与数量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Wallis H Test:n=30,!2=16.1893,P=0.003),浅水区是水鸟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多样性指数(H'=1.079)和均匀性指数(J'=0.804)均最高,而耕地最低(H'=0.345;J'=0.493);(4)群落聚类显示,草海主要水鸟可分为7类伴生群落,不同群落在不同生境中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冬季水鸟 群落结构 生境利用
下载PDF
Bird diversity and waterbird habitat preferences in relation to wetland restoration at Dianchi Lake,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16
4
作者 Kang Luo Zhaolu Wu +1 位作者 Haotian Bai Zijiang Wang 《Avian Research》 CSCD 2019年第3期374-385,共12页
Background:Restoration projects have been implemented worldwide to mitig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loss and degradation of wetland habitats.Much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mpacts on birds of wetland res... Background:Restoration projects have been implemented worldwide to mitigat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e loss and degradation of wetland habitats.Much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mpacts on birds of wetland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projects in China. Studies have mainly investigated central or coastal wetlands,while inland wetlands in remote areas have been much less studied. We focused on examining the response of wild birds to wetland restoration in Dianchi Lake,south-west China. Methods: The line transect method was performed at 26 sampling plots.Three of these were in the city,and to acquire all wild bird data 23 plots were located every 2-8 km along the shore of Dianchi Lake, between December 2011 and November 2013.We collected all related bird records by searching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articles, newspapers and records of birdwatchers to compare species variation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wetland restoration.To measu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bird assemblages and habitat structures, we us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to pair the main matrix of bird assemblages with a second matrix of habitat variables. Results: We recorded 182 bird species belonging to 51 families and 17 orders. Of the species, 42 were new records for Kunming City and 20 were new records for Yunnan Province. Ten waterbird species were found to have disappeared from the shore of Dianchi Lake.CC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aterbird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based on their habitat preference:synanthropic (wintering gulls), special habitat (shorebirds),semi-natural (wintering coots and ducks) and disturbance-tolerant (resident) species.Conclusions:Our study is the first to consider the entire wild bird community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discuss the species variation before and after wetl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launched for Dianchi Lake.Distinct habitat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waterbird groups were detected in our study,suggesting different types of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impl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nchi LAKE WATERBIRD habitat utilization SHOREBIRD CONSERVATION
下载PDF
青海湖斑头雁(Anser indicus)繁殖期的活动性、栖息地利用及其与人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冬平 张国钢 +5 位作者 江红星 单凯 侯韵秋 戴铭 楚国忠 星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201-5208,共8页
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导致青海湖数千只斑头雁和中国其他地区大量家禽死亡。首次应用无线电遥测和颈环标记法对青海湖疫区斑头雁在繁殖期的活动性、栖息地利用及其与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斑头雁主要在蛋岛繁殖,在泉湾、尕日拉、黑... 2005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导致青海湖数千只斑头雁和中国其他地区大量家禽死亡。首次应用无线电遥测和颈环标记法对青海湖疫区斑头雁在繁殖期的活动性、栖息地利用及其与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斑头雁主要在蛋岛繁殖,在泉湾、尕日拉、黑马河口、铁卜加河口等地觅食。斑头雁在青海湖的活动区为(309.63±172.72)km2,活动核心区大小为(49.30±19.61)km2。个体在不同阶段的活动区大小无显著差异。不同繁殖阶段间活动区较稳定,平均有超过一半(56.6%±24.9%)的活动点落入上一阶段的活动区中。由于成鸟在繁殖后期带领幼鸟离开繁殖场所,因而繁殖中、后期的活动区稳定性相对较差。斑头雁对河口、沼泽、草地和湖泊的利用率依次减少。随着繁殖季节的推移,斑头雁对河口的利用率逐渐减小,对沼泽的利用率则逐渐增加。对斑头雁与人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地点方面,斑头雁在蛋岛、黑马河口和泉湾与人的接触强度最大;在时间方面,5月份斑头雁与人的接触强度最大。在这些时间和地点,加强旅游管理和对牧民的宣传对禽流感防控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雁 青海湖 禽流感 活动区 栖息地利用 接触强度
下载PDF
云南纳帕海黑颈鹤越冬行为与生境利用初步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建林 韩联宪 +2 位作者 冯理 吴忠荣 余红忠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1,共5页
2005年10月~2006年3月在纳帕海自然保护区对黑颈鹤越冬期行为和生境利用进行了30天观察。采用扫描取样和目标取样对黑颈鹤的行为和生境利用进行了观察。将行为划分为觅食、喂食与索食、伫立、休息、运动、保养、社群等7种。整个越冬期... 2005年10月~2006年3月在纳帕海自然保护区对黑颈鹤越冬期行为和生境利用进行了30天观察。采用扫描取样和目标取样对黑颈鹤的行为和生境利用进行了观察。将行为划分为觅食、喂食与索食、伫立、休息、运动、保养、社群等7种。整个越冬期黑颈鹤的主要行为是觅食,觅食行为在越冬中、末期在所有行为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黑颈鹤的觅食行为60%以上发生存沼泽,其次是沼泽畔的草地。因此,保护好湿地沼泽对黑颈鹤在纳帕海顺利越冬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颈鹤 纳帕海 越冬行为 生境利用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冬季狼的巢域和生境利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红军 张洪海 +6 位作者 窦华山 沈秀清 颜文博 张友 桂满全 包牧仁 陈吉日木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3,66,共3页
2004年冬季,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对狼的家域和生境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跟踪狼的雪地(或沙地)足迹,记录狼的活动情况和家域标记点(尿或粪等)的地理坐标,运用最小凸多边形法计算狼的家域。结果显示达赉湖地区狼的家域... 2004年冬季,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达赉湖自然保护区对狼的家域和生境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跟踪狼的雪地(或沙地)足迹,记录狼的活动情况和家域标记点(尿或粪等)的地理坐标,运用最小凸多边形法计算狼的家域。结果显示达赉湖地区狼的家域为112km2。在狼的巢域内,狼的洞穴主要选择芦苇草原生境,选择率为95.45%。捕食生境主要为牧民点,选择率为5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域 生境利用 呼伦贝尔
下载PDF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栖息地的生态适宜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文辉 岳晓雷 +1 位作者 高鹏 夏淑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96-903,共8页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子、地形因素、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对不同因素在一年四季的影响权重综合赋值,结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黑麂潜在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准则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毛竹Phyllosta~hysedulis林和针叶林的不合理分布和800~1000m海拔处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研究区域内黑麂潜在适宜栖息地、次适宜栖息地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2122,3.0222,和2.9922km。,占地比例分别为34.8%,32.7%和32.5%。天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潜在生境的保护,需要加强对上坡位人为干扰的控制,同时通过建立生态绿道,强化潜在适宜栖息地之间的联系,促进次适宜栖息地向适宜栖息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麂 栖息地利用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昆明地区滇蛙与昭觉林蛙同域分布种群的生境利用比较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伟 李明会 +1 位作者 麦紫 李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现有两栖类生境研究报道多局限于定性描述,缺乏定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支撑。以蛙的发现点为圆心,作半径1m的样圆,测量12个生态因子。调查共记录滇蛙(Ranapleuraden)133只和昭觉林蛙(Ranachaochiaoensis)62只。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 现有两栖类生境研究报道多局限于定性描述,缺乏定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支撑。以蛙的发现点为圆心,作半径1m的样圆,测量12个生态因子。调查共记录滇蛙(Ranapleuraden)133只和昭觉林蛙(Ranachaochiaoensis)62只。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种蛙对同一生境的利用,结果表明,在干燥草地生境仅最高植物高度差异显著;湿润草地生境至水源距离和水百分比差异极显著,水草百分比和湿泥百分比差异显著;水体生境各种生态因子的差异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生境中滇蛙和昭觉林蛙所选择的因子往往相同或者顺序颠倒,但这些因子的值几乎均是反向分离的,即小生境不相同。两种蛙的生境利用各有偏好。滇蛙日间活动主要在水体,而昭觉林蛙则在湿润草地和干燥草地。两种蛙对泥地生境利用都少。不同体长的滇蛙对水体生境利用度均较高。昭觉林蛙随着体长增加,对隐蔽条件好的湿润草地和干燥草地生境利用度增加,对水体的利用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蛙 昭党林蛙 同域分布种群 生境利用 昆明
下载PDF
同域分布大熊猫和水鹿生境利用分异特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盼 白文科 +5 位作者 黄金燕 张晋东 刘巅 夏珊珊 饶佳 周材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577-5583,共7页
野生动物的生境利用特征研究是动物生态学核心问题之一,同域分布动物对生境的利用特征及共存机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与栖息地恢复的基础。基于空间利用和生境因子选择差异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大熊猫(Ai... 野生动物的生境利用特征研究是动物生态学核心问题之一,同域分布动物对生境的利用特征及共存机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与栖息地恢复的基础。基于空间利用和生境因子选择差异研究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和水鹿(Rusa unicolor)的生境利用关系,探讨了同域分布野生动物在生境因子选择和空间利用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利用上,大熊猫和水鹿的空间重叠系数为58.35%,其中,在原始林和次生林生境中的空间重叠系数分别为66.58%和36.64%,二者在原始林中的空间重叠较高;(2)生境因子选择上,大熊猫和水鹿对物理因子的选择有坡位、离小路距离和离水源距离3个变量有显著性差异,对生物因子的选择有乔木密度、灌木盖度、灌木密度、竹林盖度、幼竹密度、幼竹基径、幼竹高度、成竹高度和死竹密度9种变量有显著性差异;(3)大熊猫和水鹿都表现为更偏好原始林生境,但大熊猫对原始林的依赖性更强。分析同域分布动物的生境利用关系有利于深入了解不同动物对资源的空间利用特征及共存机制,可以为保护区制定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和栖息地恢复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域分布 生境利用 空间利用 共存机制
下载PDF
野化培训大熊猫对生境斑块的利用频率及其与斑块资源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世强 黄金燕 +5 位作者 刘斌 张亚辉 周小平 李德生 王鹏彦 张和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采用动物行为随机观察法和斑块资源调查样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对生境斑块的利用频率及其与斑块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共利用斑块230个,占总斑... 采用动物行为随机观察法和斑块资源调查样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3年7月~2004年9月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祥祥”在野化培训圈中对生境斑块的利用频率及其与斑块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共利用斑块230个,占总斑块数的80.99%;其中属于主食竹种分布的斑块190个,约占竹类分布斑块的87.16%,利用斑块的82.61%。从不同月份大熊猫利用斑块的总面积来看,野化培训大熊猫经过了3个生态适应过程:恐惧期、探寻期和稳定期。具体表现为刚放入培训圈活动范围小,其后随机性较高,活动范围增大,随着对环境的适应,逐渐趋于稳定。由于野化圈的面积较小,生境结构单一,培训大熊猫的斑块利用频次除与个别斑块组成因子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之外,而与其它斑块资源均无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放归 培训 大熊猫 生境利用 斑块资源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雷公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生境利用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必锋 李萍 +4 位作者 李登江 郑德谋 余德会 杨宗才 田洪金 《贵州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44-49,共6页
生境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生境的质量及其可利用程度是决定动物种群存亡的关键。本文应用ArcGIS对DEM的海拔和坡向数据进行自然间断点分级(Jenks)和重分类(Reclass),各分为4个梯度后与4个植被类型进行叠加分析(Intersect),系统性抽... 生境是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生境的质量及其可利用程度是决定动物种群存亡的关键。本文应用ArcGIS对DEM的海拔和坡向数据进行自然间断点分级(Jenks)和重分类(Reclass),各分为4个梯度后与4个植被类型进行叠加分析(Intersect),系统性抽样64个固定样地,利用红外相机开展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监测和生境利用调查。结果显示:雷公山保护区白颈长尾雉对低海拔和中低海拔有选择性,对坡向无选择性,对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有选择性。应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丰富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和多样性,为白颈长尾雉等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及食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雷公山保护区 红外相机 生境利用
下载PDF
江苏东台条子泥和如东湿地越冬水鸟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帅 刘威 +2 位作者 张帅 伊剑锋 王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76-1182,共7页
江苏东台条子泥和如东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节点,是水鸟重要中转停歇地和越冬地。分别于2017—2020年冬季采用样点法对东台条子泥和如东湿地越冬水鸟种类、数量及生境类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处湿地共记录水鸟52... 江苏东台条子泥和如东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节点,是水鸟重要中转停歇地和越冬地。分别于2017—2020年冬季采用样点法对东台条子泥和如东湿地越冬水鸟种类、数量及生境类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处湿地共记录水鸟52种,隶属于8目13科;其中,东台条子泥湿地记录到水鸟8目12科42种,累计有5种水鸟单次调查数量超过该物种全球种群数量1%的标准;如东湿地记录到水鸟6目11科43种,累计有3种越冬水鸟数量达到该物种全球数量1%的标准。不同年份间2处湿地水鸟物种数、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东台条子泥湿地水鸟密度显著大于如东湿地。水塘和滩涂是湿地越冬水鸟分布的主要生境,东台条子泥和如东湿地在这2种生境中的水鸟类群组成、群落相似性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东台条子泥和如东湿地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地,两地间水鸟多样性差异与生境利用和人为干扰等因素有关。针对水鸟及栖息地保护和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台条子泥湿地 如东湿地 越冬水鸟 多样性 生境利用
下载PDF
云南拉沙山滇金丝猴的种子传播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宁 高帅 +5 位作者 陈思宇 任源浩 李延鹏 黄志旁 肖文 崔亮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77-2381,共5页
灵长类是森林中重要的种子传播者,其行为对于森林植物的更新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虽然大量国外科学家关注了灵长类的种子传播行为,但我国的灵长类种子传播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这不利于厘清我国灵长类的种子传播行为特点.本研究以云南... 灵长类是森林中重要的种子传播者,其行为对于森林植物的更新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虽然大量国外科学家关注了灵长类的种子传播行为,但我国的灵长类种子传播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这不利于厘清我国灵长类的种子传播行为特点.本研究以云南拉沙山为研究地,关注滇金丝猴对果实性植物的取食及其对种子的传播作用,通过在夜栖地和午休地收集粪便分析灵长类的种子传播特点.结果表明:滇金丝猴共取食9科14种果实性植物,其中蔷薇科植物相对较多,共有6种,占所有植物种类的42.86%.果实特征影响着滇金丝猴的食物选择,滇金丝猴偏好选择肉质果植物和红色果实植物,分别有12种和8种,各占总数的85.71%和57.14%.不同类型的栖息地中,滇金丝猴粪便排放的种子有所差异,75%的种子被排放至夜栖地,仅有25%被排放至午休地.在夜栖地中,大量完整的蔷薇科植物种子被滇金丝猴排放至冷杉林中,这对于某些阔叶树种子在冷杉林中更新至关重要.本研究初步证实了滇金丝猴作为种子传播者在生态系统植物更新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种子传播 栖息地利用 种子排放格局
原文传递
Habitat Utilization of the Golden Takin During Later Autumn and Winter in Fop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被引量:5
15
作者 SONG YANLING YU YUQUN +1 位作者 GONG HUISHENG ZHANG SHANNING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5年第B06期73-78,共6页
关键词 生活环境利用 金羚牛 阔叶落叶林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微生境尺度下有蹄类动物空间季节利用互作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帆 胡素贤 +2 位作者 王晶晶 郭楷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4-230,共7页
为了探究微生境尺度下哺乳动物群落中物种共存关系,于2013~2015年在大兴安岭地区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架设124台自动相机,通过冷暖季的划分,分析了同域分布的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野猪(Sus scrofa)、马鹿(Cervus elaphus)... 为了探究微生境尺度下哺乳动物群落中物种共存关系,于2013~2015年在大兴安岭地区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架设124台自动相机,通过冷暖季的划分,分析了同域分布的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野猪(Sus scrofa)、马鹿(Cervus elaphus)、驼鹿(Alces alces)的微生境利用及物种空间利用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生境变量对有蹄类动物的空间利用互作关系的模式有直接影响,为未来开展该地区有蹄类集团的生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共存 有蹄类 微生境利用 种间互作
下载PDF
玛卡种植对云南会泽越冬斑头雁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的影响
17
作者 刘红 雷宇 +3 位作者 孟子文 张建军 陈南英 刘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21-9232,共12页
玛卡(Lepidium meyenii)作为一种滋补药材在2012年引入我国西南地区,随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2018年前后因市场价格回落,其种植规模迅速萎缩。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念湖片区是斑头雁(Anser indicus)的重要越冬地,也是玛卡的... 玛卡(Lepidium meyenii)作为一种滋补药材在2012年引入我国西南地区,随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2018年前后因市场价格回落,其种植规模迅速萎缩。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念湖片区是斑头雁(Anser indicus)的重要越冬地,也是玛卡的主要产区之一,玛卡种植面积的剧烈变化也为研究农田候鸟对农耕环境的适应性提供了契机。于2015—2020年在使用卫星跟踪技术在会泽保护区对8只越冬斑头雁进行了长时跟踪,在个体水平上比较了玛卡种植期(2015—2018年)和传统作物种植期(2019—2021年)越冬斑头雁栖息地利用和选择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两个时期,斑头雁的栖息地利用模式发生了剧烈改变。在玛卡种植期斑头雁主要利用沼泽(71.29±3.54)%,其次为耕地(18.12±2.90)%和深水水域(10.59±5.97)%,而在传统作物种植期,主要的利用类型则转变为耕地(74.44±4.84)%,其次为沼泽(12.53±6.97)%和深水水域(12.25±2.44)%。(2)对于同一只斑头雁个体,在不同越冬年份,其栖息地利用模式较稳定。A5号斑头雁在2019年和2020年越冬季均表现为对耕地利用率较高,分别为76.95%和80.41%;A6号斑头雁在2019、2020和2021年越冬时,均偏好利用耕地,利用率分别为76.52%、80.61%和75.74%。(3)在栖息地选择方面,斑头雁对9个环境因子均具有选择性。根据随机森林模型评估结果,最重要的因子均为距夜栖地距离,表明斑头雁对夜栖水环境的依赖性。在其它因子上,两个时期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玛卡种植期,斑头雁栖息地选择模式中各类因子的优先顺序为夜栖地>主要觅食地>回避类栖息地>人为干扰因子;在传统作物种植期则为夜栖地>回避类栖息地>人为干扰因子>主要觅食地。综合来看,玛卡种植会对斑头雁产生不利影响,不仅会直接减少斑头雁的优质栖息地面积,而且会直接改变斑头雁栖息地利用和选择模式。建议在保护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头雁 玛卡 随机森林 栖息地选择 栖息地利用
下载PDF
大鲵的活动习性及移动距离初探
18
作者 王丞 蒋万胜 +6 位作者 周强 李伟 张稚渃 邓智勇 解宜兴 袁花艳 魏营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58-62,共5页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目前野外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生存环境退化及丧失问题严峻。为深入了解大鲵活动习性,利用溯溪回捕与无线电追踪,对该物种的活动特征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大鲵迁移直线距离为1...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目前野外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生存环境退化及丧失问题严峻。为深入了解大鲵活动习性,利用溯溪回捕与无线电追踪,对该物种的活动特征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1)大鲵迁移直线距离为182.73±42.9(SE) m,无明显远距离迁移现象;(2)大鲵夜间活动节律呈单峰型,活动高峰期在21:00-23:00;(3)大鲵活动区域水深为5~60 cm,流速不超过0.14 m/s,体长与活动位置的水深、流速呈显著的正相关。初步揭示了大鲵的夜间活动规律与栖息偏好,为保护区保护与修复大鲵生境提供了必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活动节律 栖息习性
下载PDF
云南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鸟类资源及多样性分析
19
作者 黄木娇 段红莲 +1 位作者 钱文 杨清辉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4期147-153,共7页
2020年4月—2022年7月对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并收集、整理、比对湿地公园科考报告、科研院校的鸟类监测数据以及观鸟爱好者的观鸟记录等信息。结果表明,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鸟类18目67科333种,其中水鸟112种;国... 2020年4月—2022年7月对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并收集、整理、比对湿地公园科考报告、科研院校的鸟类监测数据以及观鸟爱好者的观鸟记录等信息。结果表明,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鸟类18目67科333种,其中水鸟11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46种;鸟类组成以候鸟为主,在区系组成上主要为东洋种,其次为古北种和广布种。实地调查结果显示,青华湿地监测到的鸟类种类最多,东湖监测到的鸟类数量最大,鸟类种类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资源 群落多样性 区系组成 生境利用 云南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明溪县雪峰山白鹇栖息地利用和日活动节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娜依曼·阿不都力江 宋向荣 +2 位作者 帅凌鹰 刘伟 肖书平 《福建林业》 2023年第1期34-37,共4页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认识其栖息地利用规律和活动节律是对该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先决条件。利用红外相机网络在明溪县雪峰山对白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河涧旁、竹林和林下草本植物丰富的天然阔叶林是...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认识其栖息地利用规律和活动节律是对该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先决条件。利用红外相机网络在明溪县雪峰山对白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河涧旁、竹林和林下草本植物丰富的天然阔叶林是白鹇较为偏爱的生境;白鹇的RAI(相对多度指数)随着与村落间的距离增加而显著提升;白鹇属于昼行性动物,且整体上在晨昏两个时间段内活动更为活跃;白鹇日活动节律对人为干扰表现出显著回避,且随季节变化发生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鹇 栖息地利用 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 明溪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