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ies- and Habitat-variability of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in Maowusu Sand Area 被引量:105
1
作者 蒋高明 何维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10期1114-1124,共11页
Photosynthesis ( P n ), transpiration ( E )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 WUE ) of more than 66 arid sand species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habitats, shifting sand dune, fixed sand dune, lowland and wetland in ... Photosynthesis ( P n ), transpiration ( E )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 WUE ) of more than 66 arid sand species from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habitats, shifting sand dune, fixed sand dune, lowland and wetland in the Maowusu Sand Area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 amo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axonomic categories and growth forms of the species were asse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ecies from Chenopodiaceae, Gramineae, Leguminosae which possessed the C 4 photosynthesis pathway, or C 3 pathway and also with nitrogen_fixation capacities had higher or the highest P n values, i.e., 20~30 μmol CO 2·m -2 ·s -1 , while that of evergreen shrub of Pinaceae had the lowest P n values, i.e., 0~5 μmol CO 2·m -2 ·s -1 . Those species from Compositae, Scrophulariaceae, and Gramineae with C 3 pathway but no N_fixation capacity had the highest E rates, i.e., 20~30 mmol H 2O·m -2 ·s -1 and again the evergreen shrub together with some species from Salicaceae and Compositae had the lowest E rates, i.e., 0~5 mmol H 2O·m -2 ·s -1 . Species from Leguminosae, Gramineae and Chenopodiaceae with C 4 pathway or C 3 pathway with N_fixation capacity, both shrubs and grasses, generally had higher WUE . However, even the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the same species were habitat_ and season_specific. The values of both P n and E in late summer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early summer, with average increases of 26%, 40% respectively in the four habitats. WUE in late summer was, however, 12% lower. Generally, when the environments became drier as a result of habitats changed, i.e., in the order of wetland, lowland, fixed sand dune and shifting sand dune, P n and E decreased but WUE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YNTHESIS TRANSPIR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habitat C 4 pathway SHRUBS Grasses Maowusu Sand area
下载PDF
栖息地破碎化与鸟类生存 被引量:57
2
作者 邓文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81-3187,共7页
栖息地破碎化给野生动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全球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自从提出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的论点后,近20年来,栖息地破碎化研究一直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最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 栖息地破碎化给野生动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全球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自从提出栖息地破碎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的论点后,近20年来,栖息地破碎化研究一直是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最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栖息地破碎化是一动态过程,可在多尺度上发生并蕴涵着复杂的空间模式变化。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的生态学效应主要体现在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等。这些效应影响着鸟类的分布、基因交流、种群动态、扩散行为、种间关系和生活史特征等,最终影响着鸟类的生存。介绍和总结了栖息地破碎化过程、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生存产生的诸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破碎化 面积效应 隔离效应 边缘效应 鸟类生存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胶东半岛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王超 常勇 +1 位作者 侯西勇 刘玉斌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09-1822,共14页
生境质量受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日益严重,因此,对于生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InVEST-Habitat Quality模型,对胶东半岛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 生境质量受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日益严重,因此,对于生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InVEST-Habitat Quality模型,对胶东半岛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化描述,甄别生境质量变化的热点区域,探究胶东半岛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耕地一直是胶东半岛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该地区整体土地转移的速率呈缓慢上升趋势,建设用地的转入和耕地的转出尤为突出;②胶东半岛5个年份的生境质量平均值分别为0.565、0.560、0.552、0.548、0.545,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区域的面积占比大小依次为:中等、高、低、较高、较低;中等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减少最多,而低等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增加最多,内陆区域生境质量高值区面积小且分散,而生境质量低值区分布相对集中且呈块状、片状;生境质量指数变化速率在减缓;不同区域中,生境质量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不同,建设用地增加是胶东半岛地区生境质量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滨海湿地增加提高了局部区域的生境质量。本研究将为胶东半岛地区土地的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相关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 InVEST模型 转移矩阵 土地变化速率 时空变化 热点区域 胶东半岛
原文传递
国外商业街发展的特征、趋势及启示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学军 刘伟芳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1-24,29,共5页
目前国外商业街主要有近邻型、地域型、广域型、越广域型,其在立地环境、规模与密度、业种构成、店铺构成上表现出不同特征。现代商业街在营销功能、生命周期、组织化程度、内部配置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商业街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 目前国外商业街主要有近邻型、地域型、广域型、越广域型,其在立地环境、规模与密度、业种构成、店铺构成上表现出不同特征。现代商业街在营销功能、生命周期、组织化程度、内部配置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商业街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商业街要提升市场竞争力,确保商业街的聚集功能和充实店铺构成,强化商业街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其文化品位;加强政府规划控制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街 店镇 商圈 聚集区 文化品位
下载PDF
喜旱莲子草对喀斯特三种不同生境的可塑性反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宝成 彭艳 +3 位作者 藏灵飞 秦凯南 李宪碧 隋常玲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2-706,733,共6页
喜旱莲子草自入侵以来在我国各地广为传播蔓延,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理化指标分析,探讨喀斯特不同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可塑性。结果表明:(1)在三种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节间长度、叶面积、单株重和叶干... 喜旱莲子草自入侵以来在我国各地广为传播蔓延,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该研究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理化指标分析,探讨喀斯特不同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可塑性。结果表明:(1)在三种生境中喜旱莲子草的节间长度、叶面积、单株重和叶干重差异显著。(2)在岩石环境中其无性繁殖器官——茎的投入比例占其生物量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行道生境和湘江河道。(3)节间距随环境因子从岩石环境、绿化行道和水生生境的变化,依次增加,叶质比(叶面积/质量)也随水分环境的增加而增加;(4)在岩石环境中,喜旱莲子草通过缩短节间距并增加无性繁殖器官——茎的质量来增加其在水分匮乏生境的繁殖能力。该研究结果为喜旱莲子草今后的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叶面积 叶质比 繁殖投入 茎质量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 urban park characteristics on bird diversity in Nanjing, China 被引量:13
6
作者 Xueru Yang Xinwei Tan +1 位作者 Chuanwu Chen Yanping Wang 《Avian Research》 CSCD 2020年第4期475-483,共9页
Background:Habitat loss,fragmentation and decrease of habitat quality caused by urbanization have led to a dramatic decline in biodiversity worldwide.For highly urbanized areas,parks have become“islands”or habitat f... Background:Habitat loss,fragmentation and decrease of habitat quality caused by urbanization have led to a dramatic decline in biodiversity worldwide.For highly urbanized areas,parks have become“islands”or habitat fragments for wildlife.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group of urban ecosystem health,the response of birds to urbanization has attracted the global attention of ecologists.Understanding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bird diversity in urbanized environment is crucial to the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in urban ecosystems.Methods:We used the line-transect method to survey birds in 37 urban parks in Nanjing,China.We also measured a number of park characteristics(area,isolation,shape index,environmental noise,distance to city center,and habitat diversity)that are commonly assumed to influence bird diversity.We then used the information-theoretic multi-model inference approach to determine which park characteristics ha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bird species richness.Results:We found that park area,habitat diversity and the distance to city center were the best positive predictors of bird species richness in Nanjing urban parks.By contrast,park isolation,park shape and environmental noise had little or no influence on bird diversity.Conclusions: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ark area,habitat diversity and the distance to city center in determining bird diversity in Nanjing city parks.Therefore,from a conservation viewpoint,we recommend that large parks with complex and diverse habitats far away from the city center should be retained or constructed to increase bird diversity in urban design and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Bird diversity habitat diversity Park area Species richness URBANIZATION Urban parks
下载PDF
基于东北虎潜在栖息地保护的自然保护地整合 被引量:12
7
作者 古元阳 张芳玲 +3 位作者 梁晓玉 刘昌 邢韶华 王清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90-1599,共10页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等地的几个自然保护区内。在这些自然保护区周边还分布有大量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这些自...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等地的几个自然保护区内。在这些自然保护区周边还分布有大量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这些自然保护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为东北虎提供栖息场所,但管理目标、管理体制等原因造成了人为的范围隔离、空间重叠等各种乱象。为响应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支撑,本文基于44个东北虎分布点信息和11个相关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对东北虎的潜在栖息地进行了预测。基于东北虎栖息地范围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与东北虎栖息地的适宜性等级分布格局,利用成本距离法对东北虎栖息地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地进行了整合研究。结果发现:(1)东北虎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穆棱市、珲春市、敦化市、宁安市、延吉市、海林市、东宁县、汪清县、饶河县、宝清县,共约10000 km2,占黑龙江、吉林二省总面积的1.5%;(2)东北虎潜在扩散区共约51000 km2,占黑龙江、吉林二省总面积的8%;(3)以成本距离图中等值线值为0.5作为边界,将30个自然保护区及周边47个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划分为9个自然保护地群,总面积为77818.7 km2,以供未来东北虎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适宜栖息地 MaxEnt模型 自然保护地
原文传递
居住区风水设计理念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欧阳高奇 刘晓明 《中外建筑》 2004年第6期79-82,共4页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发展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居住区规划设计有着广阔市场,同时现在的住区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水理论来营造具有特色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 居住区规划 风水理论 居住环境 风水学 现代城市 设计理念 营造 市场 问题 中国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冬春生群体栖息地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余为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6-94,共9页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短生命周期鱼种,其适宜栖息地范围受海洋水温条件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7-11月中国鱿钓技术组提供的西北太平洋柔鱼冬生群体的捕捞数据以及海表温度(SST)数据,利用捕捞努力量与SST的频率分布关...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短生命周期鱼种,其适宜栖息地范围受海洋水温条件的显著影响。本文根据2006-2015年7-11月中国鱿钓技术组提供的西北太平洋柔鱼冬生群体的捕捞数据以及海表温度(SST)数据,利用捕捞努力量与SST的频率分布关系,估算柔鱼各月适宜温度范围(PFSST),对1985-2015年柔鱼PFSST进行估算,同时分析柔鱼PFSST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并评估不同强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柔鱼栖息地的影响。研究表明,2006-2015年柔鱼各月适宜的SST具有明显变化,7-11月对应适宜的SST范围分别为16~19℃、17~21℃、15~19℃、14~16℃和12~13℃。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大小随PFSST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两者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了柔鱼渔场范围内适宜温度面积增加,对应柔鱼资源丰度上升。1985-2015年柔鱼PFSST呈现显著的月间和年际变化,7-11月PFSST具有先增加后递减的变化规律,且7-9月PFSST年际波动相似,10和11月PFSST年际变化相似。同时,柔鱼PFSST与渔场内SST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柔鱼渔场内PFSST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调控,其面积随气候事件的强度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弱拉尼娜事件和正常气候条件下,柔鱼渔场范围内水温最高,适宜栖息面积显著增长;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拉尼娜条件下,柔鱼渔场内平均水温较高,但适宜栖息面积较前两者显著减小;弱强度、中等强度和超高强度厄尔尼诺条件下,柔鱼渔场内水温均较低,但弱强度和超高强度厄尔尼诺条件下柔鱼适宜栖息面积均大于中等强度厄尔尼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鱼 栖息地 海表温度 适宜范围 年代际变化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江湖阻隔对短吻间银鱼空间发生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忠锁 吕偲 +1 位作者 许崇任 雷光春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7-415,共9页
基于2001–2003年长江流域86个水体短吻间银鱼资源的连续调查,本文报道了短吻间银鱼(Hemisalanxbrachyrostralis)在流域尺度上的分布格局和年度动态,分析了其时空分布格局与湖泊面积和隔离因子间的关系,探讨了流域江-湖水网系统破碎化... 基于2001–2003年长江流域86个水体短吻间银鱼资源的连续调查,本文报道了短吻间银鱼(Hemisalanxbrachyrostralis)在流域尺度上的分布格局和年度动态,分析了其时空分布格局与湖泊面积和隔离因子间的关系,探讨了流域江-湖水网系统破碎化对短吻间银鱼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短吻间银鱼仅分布于葛洲坝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发生率低(年均21.3%),空间发生格局年度变动频率高,种群稳定性低。调查湖泊内目标种发生率、种群稳定性均与湖泊面积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湖泊隔离系数呈负相关关系;三年的发生格局始终极显著地正相关于湖泊的面积因子,同时负相关于湖泊的隔离因子。表明江湖阻隔所引发的湖泊水面缩减和湖间隔离度增大对短吻间银鱼资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其空间格局的形成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破碎化 种群 面积 隔离度 Hemisalanx brachyrostralis 长江 银鱼资源 空间格局 阻隔
下载PDF
福州东湖湿地不同生境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谢杨阳 刘旭阳 +6 位作者 金强 黄佳芳 黑杰 林少颖 黄庄 候宁 王维奇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90,共12页
为了揭示湿地不同生境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福州市滨海地区东湖湿地裸滩、废弃养殖塘、芦苇湿地和防护林生境为研究对象,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C和N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防护林>芦苇... 为了揭示湿地不同生境下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福州市滨海地区东湖湿地裸滩、废弃养殖塘、芦苇湿地和防护林生境为研究对象,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C和N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防护林>芦苇湿地>废弃养殖塘>裸滩(P<0.05),防护林土壤C和N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13.99和1.47 g/kg。而土壤P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防护林>废弃养殖塘>裸滩>芦苇湿地(P<0.05),防护林的土壤P质量分数最高,为0.33 g/kg;2)不同生境土壤C与N之间回归拟合程度较高(R=0.98,P<0.05),但N与P、C与P的拟合程度相对较低;3)土壤C/N表现为芦苇湿地>防护林>废弃养殖塘>裸滩,C/P、N/P表现为芦苇湿地>防护林>裸滩>废弃养殖塘(P<0.05)。4)土壤环境因子对C、N和P及其计量比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C与密度(R=-0.45,P<0.05)呈显著负相关,土壤P与密度(R=0.64,P<0.01)和pH(R=0.67,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R=-0.73,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C/N与密度(R=-0.45,P<0.05)和电导率(R=-0.52,P<0.05)显著负相关;土壤N/P与含水量(R=0.82,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密度(R=-0.88,P<0.01)、pH(R=-0.66,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明晰湿地不同生境土壤C、N和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差异与调控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和P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境 滨海地区 东湖湿地
下载PDF
景观历史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内蒙古伊敏露天煤矿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康萨如拉 张庆 +5 位作者 牛建明 董建军 马文静 李欣 常昌明 尚辰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矿产开采等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着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景观变化又是导致区域和全球物种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物种多样性对周边景观变化响应的时间尺度问题往往被人们忽略。作者以内蒙古草原区伊敏露天煤矿为例,从物种和功能... 矿产开采等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着生态环境和景观格局,景观变化又是导致区域和全球物种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物种多样性对周边景观变化响应的时间尺度问题往往被人们忽略。作者以内蒙古草原区伊敏露天煤矿为例,从物种和功能群两个层次上,探讨了不同的空间范围(1 km、2 km、3 km、4 km、6 km、8 km、10 km)内在不同时期(1975年、1990年、2000年、2010年)的景观格局(景观优势度指数、生境综合连接度指数和生境连接度概率指数)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当前物种多样性与开矿前和开矿初期周边景观格局之间的相关性更高,而且与4–8 km缓冲区范围内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不同功能群物种丰富度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不同,其中,多年生根茎禾草物种丰富度和当前小尺度(1–3 km)景观格局之间呈显著相关;多年生杂类草和开矿前和开矿初期大尺度(4–10 km)景观格局之间相关显著;多年生丛生禾草与景观格局的相关性并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出现单峰趋势,在6 km范围上最高;灌木、半灌木与景观格局的相关关系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加;一二年生草本与景观格局的相关性始终最低。为此,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物种多样性对周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存在一定时间的滞后,人类当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引起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地区一些物种的消失;(2)区域种库决定小尺度物种多样性的大小,研究区4–8 km范围内具有连通性的生境斑块是主要的种库资源;(3)植物的繁殖策略及种子传播方式是破碎化生境中物种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生境 灭绝债务 生境连接度 传播方式 矿区
原文传递
Assessing site-safeguard effectiveness and habitat preferences of Bar-headed Geese (Anser indicus) at their stopover sites with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using GPS/ GSM telemetry 被引量:8
13
作者 Junjian Zhang Yanbo Xie +6 位作者 Laixing Li Nyambayar Batbayar Xueqin Deng Iderbat Damba Fanjuan Meng Lei Cao Anthony David Fox 《Avian Research》 CSCD 2020年第4期433-445,共13页
Background:The Bar-headed Goose(Anser indicus)breeds across the high plains and plateau of Central Asia and winter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and the Indian sub-continent.Of the two ... Background:The Bar-headed Goose(Anser indicus)breeds across the high plains and plateau of Central Asia and winters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and the Indian sub-continent.Of the two recognized discrete flyways of the Bar-headed Goose,the Eastern Tibetan Flyway(ETF)is the larger,comprising at least six migration routes.However,we remain ignorant about their migratory connectivity,habitat use and effectiveness of site-safeguard mechanisms set in place for the species.Methods:We tracked 30 ETF Bar-headed Geese from Chinese and Mongolian breeding areas to their wintering grounds using GPS/GSM transmitters,to determine their migration routes and stopover staging patterns within the QTP,overlaying these upon GIS layers of protected area status and habitat type,to model their habitat selection.Results:In total,14 tagged Bar-headed Geese provided information on their entire autumn migration and 4 geese on their entire spring migration.Qinghai Lake marked birds overwintered in the QTP(n=2),geese tagged in Mongolia wintered either in the QTP(n=3)or in India/Bangladesh(n=9),representing three of the migration routes within the ETF.In total,tagged birds staged at 79 different stopover sites within QTP in autumn and 23 in spring,of which 65%(autumn)and 59%(spring)of all fixes fell within the boundaries of either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NNRs)or Important Birds Areas(IBAs)in the QTP.Bar-headed Geese predominantly occurred on four land-cover types:grassland(mostly by day),water bodies(at night),wetlands and bare substrates(salt flats,dry lake/river substrates and plough)with little change in proportion.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 comparing presence with pseudo-absence data suggested geese strongly selected for wetlands as staging habitat,avoiding bare substrates in spring.Conclusions:Based on our limited observations of these tagged geese,this study is the first to show that the current designate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in place in the staging areas within the QTP appear adequate to pr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er indicus Bar-headed goose habitat use habitat selection Important bird are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下载PDF
Nestedness and underlying processes of bird assemblages in Nanjing urban parks 被引量:6
14
作者 Xinwei Tan Xueru Yang +1 位作者 Chuanwu Chen Yanping Wang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83-392,共10页
Nestedness is an important pattern frequently reported for species assemblages on islands or fragmented systems.However,to date,there are few studies that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faunal nestedness and underlying ... Nestedness is an important pattern frequently reported for species assemblages on islands or fragmented systems.However,to date,there are few studies that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faunal nestedness and underlying processes in urbanized landscapes.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the nestedness of bird assemblages and its underlying causal mechanisms in 37 urban parks in Nanjing,China.We used the line-transect method to survey birds from April 2019 to January 2020.We used the Weighted Nestedness metric based on Overlap and Decreasing Fill(WNODF)to estimate the nestedness of bird assemblages.We applied spearman partial correlation test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estedness ranks of sites and park characteristics(area,isolation,anthropogenic noise,number of habitat types,and building index),as well as between nestedness ranks of species and their ecological traits(body size,geographic range size,clutch size,minimum area requirement,dispersal ratio,and habitat specificity).We found that bird assemblages in urban parks were significantly nested.Park area,habitat diversity,building index,habitat specificity,and minimum area requirement of bird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nestedness.Therefore,the nestedness of bird assemblages was caused by selective extinction,habitat nestedness,and urbanization.However,the nestedness of bird assemblages did not result from passive sampling,selective colonization,or human disturbance.Overall,to maximize the number of species preserved in our system,conservation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parks with large area,rich habitat diversity,and less building index.From a species perspective,we should focus on species with large area requirement and high habitat specificity for thei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DS building index habitat nestedness habitat specificity minimum area requirement selective extinction urbanization
原文传递
常德地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云安 陈林芳 +2 位作者 谢嘉婧 刘皓然 向国红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2,共7页
【目的】全面摸清常德地区典型生境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原产地、生活型和区系组成,保护好本地区生态系统。【方法】采用标准样地法、样方法和样线法,对常德市22种生境类型和9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常德地区共有... 【目的】全面摸清常德地区典型生境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原产地、生活型和区系组成,保护好本地区生态系统。【方法】采用标准样地法、样方法和样线法,对常德市22种生境类型和9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常德地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04种,隶属31科77属,其中菊科(29种)、苋科(9种)、豆科(8种)和禾本科(8种)为优势科,占物种总数的52%;种类最多的属为苋属(5种)。68种外来入侵植物来自美洲地区,占物种总数的65.4%。草本植物共97种,占物种总数的93.3%。植物区系分析结果显示,常德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科的主要分布类型为世界广布、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属的主要分布类型为世界广布和泛热带分布。【结论】常德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不断增多,应该与地理位置以及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有关,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种类组成 区系成分 生境 常德地区
下载PDF
ENSO事件下西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栖息地协同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思源 张衡 +1 位作者 杨超 方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2,共14页
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和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关联经济物种,探究二者栖息地变动的关联性有利于合理开发和管理渔业资源。本研究利用2017−2021年6−11月西北太平洋海域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 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和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是西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关联经济物种,探究二者栖息地变动的关联性有利于合理开发和管理渔业资源。本研究利用2017−2021年6−11月西北太平洋海域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的渔业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海表面高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3个关键环境变量分别构建不同权重的栖息地模型,并利用2021年的渔业数据进行验证。选取最优模型预测不同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下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的最适栖息地分布,分析二者在不同ENSO事件下最适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和同步性。结果表明:在不同ENSO事件下远东拟沙丁鱼适宜生境面积(高于15%)均高于日本鲭适宜生境面积(低于6%);但远东拟沙丁鱼在拉尼娜事件下最适栖息地面积增长率高于厄尔尼诺事件,前者增长率为0.197,后者增长率为0.123,相反,日本鲭在拉尼娜事件下增长率低于厄尔尼诺事件,前者增长率为1.114,后者增长率为2.082;当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的分布位置接近时,会促进二者栖息地的适宜条件,当二者分布位置相距较远时会一定程度上抑制日本鲭栖息地面积的增加。远东拟沙丁鱼和日本鲭适宜面积在不同ENSO事件下协同变化特征可能与二者种间关系(竞争/捕食−被捕食)和西北太平洋海域海流分布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拟沙丁鱼 日本鲭 西北太平洋 厄尔尼诺 拉尼娜 栖息地
下载PDF
寒区矿山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及模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赛 孙飞 +3 位作者 刘海龙 李红娜 唐玉情 张捷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9期38-42,I0007,共6页
大型采矿工程建设在造成地表景观破坏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人工创面(边坡),植被恢复作为矿山废弃地边坡生态恢复的基础,其技术要点是在恢复区内构建出适合先锋植物生长的生境,为植物提供良好的基质条件和立地环境。生境构筑技术将直接关... 大型采矿工程建设在造成地表景观破坏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人工创面(边坡),植被恢复作为矿山废弃地边坡生态恢复的基础,其技术要点是在恢复区内构建出适合先锋植物生长的生境,为植物提供良好的基质条件和立地环境。生境构筑技术将直接关系到植物成活和整个边坡植被恢复工程的质量及效果。按照重构生境的不同,将矿山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分为混合喷播型、挂网铺设型、格构填土型、预制穴槽型四大类,并针对边坡立地条件和地质构造特点等提出了相应的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组合模式。将该模式用于寒区黑龙江省多宝山铜矿矿山排土场边坡植被恢复工程,经恢复区工程实践检验,所探索的模式可为矿山废弃地边坡植被恢复工程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边坡植被恢复 生境构筑 技术组合 寒区
下载PDF
中国云豹种群分布现状与关键栖息地信息更新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子驭 何再新 +7 位作者 王一晴 宋大昭 夏凡 崔士明 苏红信 邓建林 李平 李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69,共15页
云豹(Neofelis nebulosa)是中国大型猫科动物中对森林生态系统依赖性最高的物种。中国作为云豹的主要分布区,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保护,在盗猎、森林采伐、土地利用变化等威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云豹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 云豹(Neofelis nebulosa)是中国大型猫科动物中对森林生态系统依赖性最高的物种。中国作为云豹的主要分布区,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深入研究和有效保护,在盗猎、森林采伐、土地利用变化等威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云豹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近数十年来均大幅缩减,其分布现状亟需全面评估。本研究系统检索和查阅了国内1950年以来的云豹标本、野外调查记录、地方志、新闻报道等直接证据,整理了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内云豹记录存在的年代;基于2010–2020年国内55个地区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结合同期研究文献中记录的中国云豹确认分布位点,校准了已发表的云豹栖息地适合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叠加保护地和行政区划图层,根据2010–2020年间森林覆盖率的减量评估云豹栖息地适合度的变化,以识别我国的云豹关键栖息地和保护优先区。结果显示,1950–2009年,我国的云南、西藏、四川、陕西、甘肃、重庆、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以及台湾共17个省级行政区有云豹分布,但其中12个迄今已超过20年无确凿记录,且目前仅在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仍有云豹记录延续。当前我国大陆地区云豹潜在栖息地总面积64,093 km~2,分别位于9个连续的栖息地斑块中,其中3个为跨境斑块。2010–2020年间,我国境内共在5个自然保护区的10个样区记录到云豹,全部位于西藏东南部以及云南西部和南部的2个跨境栖息地斑块(即“喜马拉雅-横断山脉西侧-若开山脉”和“无量山南麓-安南山脉”)的边缘。2010–2020年间,这两个斑块在中国境内区域的年均森林覆盖率减量(0.84%)小于境外(1.57%)。从本研究的结果推断,中国目前确认分布的云豹种群极有可能维持在跨境分布的生境中,面临内部和跨境的双重挑战。相关保护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反盗猎执法,并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食肉动物 栖息地适合度 物种分布 森林覆盖率 跨境保护 保护地
原文传递
临安青山湖景区白鹭栖息地选择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天丽 郑钰旦 +1 位作者 崔凤娇 邵锋 《浙江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54-59,共6页
以临安青山湖景区的白鹭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白鹭栖息地多个生态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中的水深度(t=-4.607,P=0.000)和距人工干扰距离(t=4.261,P=0.000)变量差异极显著;植被盖度(t=-2.474,P=0.017)... 以临安青山湖景区的白鹭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白鹭栖息地多个生态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中的水深度(t=-4.607,P=0.000)和距人工干扰距离(t=4.261,P=0.000)变量差异极显著;植被盖度(t=-2.474,P=0.017)变量差异显著;遮蔽度(t=-2.308,P=0.300)变量差异不显著。白鹭觅食地选择偏好为水深>0~30 cm、距人工干扰距离>50 m、植被盖度0~25%的区域。城市湿地中白鹭栖息生境选择的最大限制性因子为距人工干扰距离,因此,应尽量减少对白鹭的人为干扰,为其提供良好的栖息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鹭 栖息地 觅食地 生境偏好 临安青山湖景区
下载PDF
大姚县粗榧生境条件及分布现状初报 被引量:5
20
作者 金钱荣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6年第6期131-133,共3页
粗榧为珍稀濒危物种,为我国特有种。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了大姚县粗榧生境条件及分布现状,确定了粗榧在大姚境内分布的面积和数量,为保护粗榧资源,研究粗榧群落特点,扩大粗榧群落规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境 面积 数量 粗榧 大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