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彭思利 申鸿 郭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5-700,共6页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为宿主植物,在两个不同供磷水平条件下,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和Glomus mosseae,收获后分析土壤团聚体数量、分布和分形维...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为宿主植物,在两个不同供磷水平条件下,分别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和Glomus mosseae,收获后分析土壤团聚体数量、分布和分形维数,并运用通径分析对不同作用因子进行统计。结果看出,与对照相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也显著增加。接种处理提高了土壤的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而且降低了土壤分形维数。通径分析表明,在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众多因子中,菌丝密度具有最大的作用,且以直接作用为主;有机质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也表现出较大的作用。接种G. mosseae对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优于接种G. intrarad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分形 土壤团聚体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稻曲病的接种方法及其效果初探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君成 张炳欣 +2 位作者 陈志谊 刘永锋 陆凡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0-392,共3页
在水稻孕穗期于傍晚用注射法人工接种培养的稻曲病菌 ,发现病菌菌丝碎段与孢子混合可引起水稻严重发病 ,最高穗发病率可达 10 0 % ,最多穗病粒数达 10 6粒 ,最大病情指数达 85.5。不同菌株引发的病情差异很大 ;病菌在不同品种上引发的... 在水稻孕穗期于傍晚用注射法人工接种培养的稻曲病菌 ,发现病菌菌丝碎段与孢子混合可引起水稻严重发病 ,最高穗发病率可达 10 0 % ,最多穗病粒数达 10 6粒 ,最大病情指数达 85.5。不同菌株引发的病情差异很大 ;病菌在不同品种上引发的病情也差异悬殊 ;病情指数与穗发病率之间及病情指数与穗平均病粒数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初步发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 接种方法 菌丝 分生孢子 致病力 人工接种
下载PDF
猪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雯瑞 梁宗锁 陈德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5,共6页
总结了我国分布较广的药用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菌丝的培养特性和猪苓菌与伴生菌和蜜环菌的相互关系等研究进展,其生长发育过程经过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等阶段,伴生菌和碳源是影响猪苓菌核形... 总结了我国分布较广的药用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菌丝的培养特性和猪苓菌与伴生菌和蜜环菌的相互关系等研究进展,其生长发育过程经过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等阶段,伴生菌和碳源是影响猪苓菌核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固体培养中,25℃、黑暗和中性偏酸的条件适合菌丝的生长。蜜环菌和猪苓菌为复杂的共生关系。可为猪苓菌的深入研究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苓 菌丝 菌核 伴生菌 蜜环菌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中性紫色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彭思利 申鸿 +2 位作者 袁俊吉 魏朝富 郭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8-505,共8页
利用分根装置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中性紫色土土壤团聚体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团聚体数量、分布和分形维数,并运用通径分析对不同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G.intraradices和G.m osseae的菌根室土壤有机质... 利用分根装置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中性紫色土土壤团聚体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团聚体数量、分布和分形维数,并运用通径分析对不同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G.intraradices和G.m osseae的菌根室土壤有机质和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湿筛条件下菌根室土壤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显著高于根室土壤,而且降低了土壤分形维数,显示了丛枝菌根真菌提升土壤结构特征的作用。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影响MWD的众多因子中,菌丝密度对MWD有最大的直接作用。两种菌种对土壤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良作用,反映了丛枝菌根真菌功能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根装置 菌丝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通径分析
下载PDF
紫外线诱导对药用真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侯集瑞 李玉 +1 位作者 图力古尔 孙晓波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4,共5页
用紫外线照射羊肚菌、松茸、金针菇菌丝体,研究了不同照射时间对菌丝生长速度、菌落直径、菌丝生长势及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对羊肚菌和松茸菌丝体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照射4 min处理组的作用最明显,且松... 用紫外线照射羊肚菌、松茸、金针菇菌丝体,研究了不同照射时间对菌丝生长速度、菌落直径、菌丝生长势及菌丝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对羊肚菌和松茸菌丝体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照射4 min处理组的作用最明显,且松茸茵丝体的生长(P<0.05~P<0.001)比羊肚菌(P<0.05~P<0.01)强;紫外线照射对金针菇茵丝体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诱导 药用真菌 菌丝体 生长 羊肚菌 松茸 金针菇
下载PDF
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差异性的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石婧 张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2-474,共3页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细胞ERG11基因碱基序列上的差异,探讨两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分别抽提从同一HIV阳性患者体内分离到的7株对氟康唑敏感程度不同的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DNA,此系白念珠菌经染色体水平及DNA水平证...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细胞ERG11基因碱基序列上的差异,探讨两相细胞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分别抽提从同一HIV阳性患者体内分离到的7株对氟康唑敏感程度不同的白念珠菌菌丝相和酵母相的DNA,此系白念珠菌经染色体水平及DNA水平证实来源于同一亲本。根据ERG11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ERG11的近3'端的310bp的碱基序列进行PCR扩增,引物序列为:上游引物5'-GGGAAAGTTTCTAAAGGGG-3';下游引物5'-TATGTTAATCCAACTAAGTAA-3'。经PCR产物直接测序比较两相细胞ERG11基因碱基序列上的差异。结果1株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和2株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菌丝相与酵母相细胞间均出现ERG11基因1547位点、1587位点和1617位点的不一致。结论白念珠菌的菌丝相和酵母相ERG11基因的部分序列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菌丝相 酵母相 ERGl1基因 基因序列 差异性
原文传递
黄伞菌丝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惠丰立 魏明卉 刘征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49,共2页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黄伞菌丝深层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伞菌丝深层发酵适宜的碳源为葡萄糖 ,适宜的氮源为牛肉膏 ;
关键词 黄伞 菌丝生长 深层发酵 培养基 摇瓶培养 葡萄糖 牛肉膏
下载PDF
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梦翔 施高翔 +4 位作者 严园园 陆克乔 邵菁 汪天明 汪长中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9-553,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姜黄素对热带念珠菌Candidatropicalis、光滑念珠菌C.glabrata、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kis、克柔念珠菌C.Krusei、季也蒙念珠菌C.guilliermondii的最小抑菌浓度(M...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测定姜黄素对热带念珠菌Candidatropicalis、光滑念珠菌C.glabrata、近平滑念珠菌C.parapsilokis、克柔念珠菌C.Krusei、季也蒙念珠菌C.guilliermondi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抑制50%生物膜浓度(SMIC50),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姜黄素对非白念珠菌菌落形态的影响,利用倒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分别观察姜黄素对非白念珠菌菌丝形成以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姜黄素对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的MIC分别为64、128、256、256、128μg/m L;SMIC50分别为512、512、>512、>512、512μg/m L;倒置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以及生物膜的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姜黄素能抑制这5种非白念株菌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周边菌丝的形成。结论姜黄素对5种非白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非白念珠菌 菌丝 生物膜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
原文传递
丛枝菌根真菌在田间的分布特征、代谢活性及其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盖京苹 冯固 李晓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7-150,共4页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丛枝菌根(AM)真菌的分布特征、代谢活性及其对甘薯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接种Glomusintraradices8周后,甘薯地上部干重,薯块鲜重和薯块个数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对照;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吸磷量显著提高.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丛枝菌根(AM)真菌的分布特征、代谢活性及其对甘薯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接种Glomusintraradices8周后,甘薯地上部干重,薯块鲜重和薯块个数均明显高于不接种对照;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的吸磷量显著提高.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处理的甘薯菌根侵染率、甘薯根外菌丝密度以及甘薯根内菌丝的活性(根内菌丝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提高.进一步分析甘薯根际不同方位上的菌丝分布,发现接种处理中平行于垄的方向的菌丝密度显著高于苗子下方的菌丝密度,而不接种处理的各个方向总菌丝密度无差异;活菌丝(具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菌丝)密度在各个方向的分布规律与总菌丝密度的分布规律一致.接种后根内菌丝活性的增强,根外活性菌丝密度的增加及其分布特征的改变,是甘薯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琥珀酸脱氢酶 菌丝 菌根侵染 生长
下载PDF
Action Mechanism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Phosphorus Uptake by Capsicum annuum L. 被引量:11
10
作者 M.SHARIF N.CLAASSE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action mechanisms phorus (P) uptake of Capsicum annuum L. in a sterilized fossil Oxisol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i in phos- Three P levels of 0, 10 and 2...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action mechanisms phorus (P) uptake of Capsicum annuum L. in a sterilized fossil Oxisol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i in phos- Three P levels of 0, 10 and 200 mg kg-1 soil (P0, P10 and P200, respectively) without and with AM fungal inoculation were applied as Ca(H2PO4)2-H20. Shoot dry matter yields and shoot P uptak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by the inoculation of AM fungi at P0 and P10. Root length and P concentration in soil solu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oculation of AM fungi but the root:shoot ratio decreased or remained constant. Around 50% roots of inoculated plants were infected by AM and the external hyphae amounted to 20 m g^-1 soil at P10 and P200. The hyphae surface area of the infected root cylinder amounted to 11 and 2 cm^2 cm^-2 root at P0 and P10, respectively. The increased P uptake of inoculated plants was mainly because of an up to 5 times higher P influx of the infected root. Model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root alone could not have achieved the measured P influx in both infected and non-infected roots. But the P influx for hyphae calculated by the model was even much higher than the measured one. The P uptake capacity of hyphae introduced in the model was too high. Model calculations further showed that the depletion zone around roots or hyphae was very narrow. In the case of the root only 7% of the soil volume would contribute P to the plant, while in the case of hyphae it would be 100%. The results together with the model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ed P uptake of AM inoculated plants could be explained partly by the increased P concentration in the soil solution and by the increased P absorbing surface area coming from the external hyph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hae mechanistic model phosphorus influx root infection root morphology
原文传递
菌丝结团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潘进权 刘耘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4,41,共3页
菌丝结团问题是阻碍丝状真菌深层发酵的一个主要问题 ,该文以雅致放射毛霉AS 3 2 778为实验菌 ,研究了与菌丝形态相关的几个因素 ,如营养条件 。
关键词 菌丝结团 丝状真菌 深层发酵 菌体形态
下载PDF
互隔交链孢霉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与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声桃 王丽娅 +2 位作者 徐筠 魏秋彩 李建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互隔交链孢霉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临床表现后,角膜刮片作10%KOH湿片、Giemsa染色显微镜检查,真菌菌丝阳性者作真菌培养鉴定,并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 目的探讨互隔交链孢霉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临床表现后,角膜刮片作10%KOH湿片、Giemsa染色显微镜检查,真菌菌丝阳性者作真菌培养鉴定,并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38-A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同时对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滴眼液治疗,并观察抗真菌药物的疗效。以分离的互隔交链孢霉菌株制作兔真菌性角膜溃疡模型,5d和14d后处死兔,取角膜行真菌培养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互隔交链孢霉菌性角膜炎患者均为单眼患病,患者和兔模型的角膜溃疡灶均较浅薄,呈淡灰色,边界模糊。显微镜下角膜刮片可见直且粗大的无色隔膜菌丝,并有大量球形厚垣孢子位于菌丝顶端或相连。分离培养基中该种真菌菌丝为棕色,壁砖墙分隔的深棕色孢子链生于棕色分生孢子梗顶端。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和特比萘芬敏感,对克霉唑、氟胞嘧啶及伊曲康唑耐药。23例患者除1例手术治愈外,其余22例用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联合频繁滴眼治愈,平均治愈时间34d。结论互隔交链孢霉菌性角膜溃疡具有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对角膜毒力较低,抗真菌药物联合滴眼可完全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属 角膜溃疡 菌丝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原文传递
内生真菌在禾草体内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晓静 王萍 +2 位作者 李秀璋 古丽君 李春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06-1215,共10页
以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为研究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植株茎节间、叶鞘、叶片及种子进行观察,发现Epichloё内生真... 以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为研究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植株茎节间、叶鞘、叶片及种子进行观察,发现Epichloё内生真菌普遍存在于茎节间、叶鞘、叶片及种子中。菌丝体在4种禾草体内分布特点较为相似,茎节间菌丝体分布密集,叶鞘次之,叶片中则分布较为稀疏,均沿细胞伸长方向纵向生长,呈直线或弯曲状,细长无分支;对种子的观察发现,除在醉马草糊粉层内很难观察到菌丝体外,Epichloё内生真菌普遍存在于中华羊茅、野大麦及披碱草的糊粉层中,4种禾草的种皮及胚中均明显的观察到了菌丝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马草 中华羊茅 野大麦 披碱草 菌丝体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双孢蘑菇AS2796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佩 刘文 +1 位作者 周雁 沈祥陵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1-850,共10页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药食皆宜的食用真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在双孢蘑菇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逐步提上日程。其中,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作为技术基础成为研究重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作为一...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药食皆宜的食用真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在双孢蘑菇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逐步提上日程。其中,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作为技术基础成为研究重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作为一种高效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方法,在双孢蘑菇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着效率较低的问题有待解决。为了提高双孢蘑菇的农杆菌转化效率,找到双孢蘑菇遗传转化的最优条件,本实验首先对双孢蘑菇的潮霉素抗性压力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20mg/L的潮霉素浓度可以抑制菌丝生长,而50mg/L的潮霉素浓度则可以完全抑制菌丝生长。其次,对农杆菌菌株、菌液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菌丝培养时间以及浸染时间做了L16(45)的正交实验,通过对各因素影响的分析,得出对转化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菌丝培养时间和农杆菌菌株,且当菌株为LBA4404、菌液浓度OD600=0.8、乙酰丁香酮浓度为100μmol/L、菌丝培养时间为40d、浸染时间为10min时,农杆菌介导的双孢蘑菇遗传转化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农杆菌 遗传转化 菌丝
原文传递
镉胁迫对姬松茸菌丝生理指标与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朋虎 陈华 +2 位作者 李波 王义祥 翁伯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75-1682,共8页
为了比较镉胁迫对不同姬松茸菌株(J1、J77)菌丝生长与镉吸收的影响,通过室内培育试验,设立0~75 mg·kg-1的不同镉胁迫浓度梯度,测定其对姬松茸菌丝生理指标与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镉浓度胁迫处理对J77和J1菌丝抗氧化系统的... 为了比较镉胁迫对不同姬松茸菌株(J1、J77)菌丝生长与镉吸收的影响,通过室内培育试验,设立0~75 mg·kg-1的不同镉胁迫浓度梯度,测定其对姬松茸菌丝生理指标与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镉浓度胁迫处理对J77和J1菌丝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各异。当镉浓度为5 mg·L-1时,J1与J77菌丝SOD酶活性分别增加121.5%、157.5%;当镉浓度高于5 mg·L-1时,两个菌株菌丝SOD酶活性均开始降低。在10~75 mg·L-1中高镉浓度胁迫范围,J77、J1菌丝的POD酶活性分别减少92.7%、95.3%。在5~50 mg·L-1镉浓度胁迫范围,J77、J1菌丝的CAT酶活性分别减少40.9%、60.4%,随着镉胁迫浓度增加,J1的镉毒害更为严重。在0~2 mg·L-1镉浓度范围内,J1与J77菌丝的APX酶活性分别增加7.9、13倍,两菌株相差近5倍,J77菌丝APX酶活性反应大于J1菌丝。不同浓度镉胁迫处理条件下(0~75 mg·L-1),J1菌丝丙二醛(MDA)显示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氧化程度比较剧烈,而J77在整个过程则提升幅度较缓,氧化应激程度相对较低。当镉胁迫浓度为10 mg·L-1时,J1菌丝MDA含量比对照高1.6倍并达到最大值;当镉浓度为15mg·L-1时,J77菌丝MDA含量比对照高60%并达到最大值,J1、J77的MDA最大值相差近1倍,J1菌丝细胞膜过氧化反应比J77更为强烈。在0~75 mg·L-1浓度范围内,J77与J1菌丝中镉含量的浓度均随着外源镉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当镉浓度在2.5~50 mg·L-1范围内,J1、J77菌丝镉含量分别增长了17.2、19.1倍;但就镉吸收累积量而言,J1菌丝比J77菌丝镉含量高近2.3倍;J77不仅对高镉胁迫的耐受程度高于J1,而且J77抵制镉吸收能力高于J1。结果表明,姬松茸J1和J77菌丝SOD、POD、CAT、APX酶活性及MDA含量随镉含量变化均表现为"低促高抑"的现象,J77菌丝镉含量低于J1,J77具有抵制镉吸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姬松茸 菌丝 生理生化 镉吸收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的形成 被引量:8
16
作者 汪天明 严园园 +3 位作者 施高翔 夏丹 邵菁 汪长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834-4838,共5页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EAHD)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方法:以0,78,312,1 250 mg·L-1EAHD干预白念珠菌6 h,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分别观察白...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ethyl acetate extract of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EAHD)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方法:以0,78,312,1 250 mg·L-1EAHD干预白念珠菌6 h,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分别观察白念珠菌菌丝形态;固体培养基上观测菌落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相关基因HWP1,ALS3,UME6,SUN41,CSH1,Ca PDE2的表达量。结果:312,1 250 mg·L-1EAHD可显著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的形成及菌落的形态;qRT-PCR检测显示1 250 mg·L-1EAHD使HWP1,ALS3,UME6,CSH1表达分别下调4.13,3.64,2.46,2.75倍,SUN41表达上调7.26倍,Ca PDE2表达无变化。结论:EAHD可能通过抑制HWP1,ALS3,UME6,CSH1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白念珠菌菌丝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乙酸乙酯提取物 白念珠菌 菌丝
原文传递
黄连提取物体外对白念珠菌丝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牛会侠 段强军 +4 位作者 施高翔 吴大强 邵菁 汪天明 汪长中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130,共6页
该文探讨黄连提取物(extract of Coptidis Rhizoma,ECR)体外对白念珠菌丝侵袭的抑制作用。以XTT还原法评价ECR对白念珠菌丝代谢活性的影响;固体培养基上观测白念珠菌落边缘生长的情况;半固体培养基上观察ECR如何影响白念珠菌丝生长;扫... 该文探讨黄连提取物(extract of Coptidis Rhizoma,ECR)体外对白念珠菌丝侵袭的抑制作用。以XTT还原法评价ECR对白念珠菌丝代谢活性的影响;固体培养基上观测白念珠菌落边缘生长的情况;半固体培养基上观察ECR如何影响白念珠菌丝生长;扫描电镜观察ECR对白念珠菌丝形态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ECR对白念珠菌丝形态及活力的变化;qRT-PCR法检测白念珠菌丝侵袭素ALS3,SSA1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XTT法检测到在64,128,256 mg·L-1ECR干预下,白念珠菌丝活性逐渐降低;128,256 mg·L-1ECR在固体培养基上可抑制菌落褶皱,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可明显抑制菌丝侵袭性生长;扫描电镜与荧光显微镜下发现,128,256 mg·L-1ECR能显著抑制白念珠菌丝形成;qRT-PCR法显示,64,128,256 mg·L-1ECR作用下,侵袭素ALS3,SSA1基因表达均下调,且在256 mg·L-1ECR干预下,侵袭素ALS3,SSA1基因表达分别下调4.8,1.68倍。该研究表明,黄连提取物通过抑制菌丝生长及侵袭素表达从而影响白念珠菌的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提取物 白念珠菌 菌丝 侵袭素
原文传递
松茸半人工栽培的自然地理学基础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海军 刘静玲 李维国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3-78,共6页
分析了松茸的生物学特征 ,并阐明了温度、湿度、土壤与地形、植物群落结构、落叶及腐殖质的堆积状况等对松茸发生的影响 .该研究对松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提高松茸半人工栽培技术水平以及实现人工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松茸 半人工栽培 自然地理学基础 菌丝生产 生物学特征 温度 湿度 植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大蒜素与两性霉素B体外联合应用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晓燕 齐眉 +6 位作者 李玉瑭 孙允东 张晓丽 刘娟 程轶喆 于晗 周亚滨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大蒜素与两性霉素B体外联合应用对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抑制作用,并检测联合应用时细胞毒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两类药物联合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采用FICI法对联用结果进行评价。用10%小牛血清RPMI1640培养基诱导菌... 目的研究大蒜素与两性霉素B体外联合应用对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抑制作用,并检测联合应用时细胞毒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两类药物联合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采用FICI法对联用结果进行评价。用10%小牛血清RPMI1640培养基诱导菌丝形成,检测大蒜素与两性霉素B联合应用对白色念珠菌芽管率和菌丝形成的影响。通过对细胞形态的观察及MTT法检测联合用药后对人宫颈上皮细胞H8毒性的变化。结果两种药物联用对白色念珠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大蒜素能够加强两性霉素B抑制菌丝形成的能力,联合用药后能够显著降低对H8细胞的毒性。结论大蒜素能够提高两性霉素B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是临床上减少两性霉素B用量,减轻其副作用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两性霉素B 药物相互作用 念珠菌 白色 菌丝
原文传递
Rapid assessment of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mycorrhizosphere and in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hyphae 被引量:5
20
作者 SONG Yongchun LI Xiaolin +2 位作者 FENG Gu ZHANG Fusuo Christie Peter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0年第13期1187-1191,共5页
A pot experi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to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technique of in vivo staining for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on the roots of mycorrhizal plants and arbuscular ... A pot experi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to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technique of in vivo staining for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on the roots of mycorrhizal plants and arbuscular mycorrhizal hyphae. The pots had 5 compartments. The central root compartment was separated from the two adjacent hyphal compartments using nylon nets of 30 μm mesh, and the two hyphal compartments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two outermost compartments with 0.45 μm membranes. Red clover was grown in the root compartment and was either inoculated with 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 (AMF) Glomus mosseae or uninoculated. Sodium phytate was applied to all compart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MF can increase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y of clover roots. The plant roots acquired deep red 'mycorrhizal prints'. The external hyphae also had obvious 'hyphal prints' on the test papers, indicating the ability of mycorrhizal hyphae to release acid phosphat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 PHOSPHATAS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hyphae red clov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