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述南宋的正统论 被引量:4
1
作者 曹鹏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3-149,共7页
较之北宋,南宋的正统论更强调不以功业成败论事。南宋学者之论正统,重"居正"而轻"一统"、重"德"而不重"迹";同时,来自北方政权的压力迫使他们调动一切可用的思想资源论证自身政权存在的合法性... 较之北宋,南宋的正统论更强调不以功业成败论事。南宋学者之论正统,重"居正"而轻"一统"、重"德"而不重"迹";同时,来自北方政权的压力迫使他们调动一切可用的思想资源论证自身政权存在的合法性,于是,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夷夏之辨"被引入正统论,并逐渐占据这一议题的中心位置。朱黼、郑思肖等人则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将"居正"和"一统"、"德"与"迹"以及夷夏之辨整合于同一体系之中,为两宋正统论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正统论 夷夏之辨 胡寅 朱黼 郑思肖
下载PDF
论《宋元学案》对湖湘学派的诠释与评价
2
作者 连凡 《地方文化研究》 2017年第3期1-8,共8页
《宋元学案》编纂者梳理了湖湘学派的发展源流,厘清了胡安国作为二程私淑弟子及孙复再传弟子的师承关系及其理学与春秋学的渊源。黄宗羲基于儒佛根本理论差异在于是否承认天理的观点,批评了胡寅基于表面现象的佛教批判,又从性、心、工... 《宋元学案》编纂者梳理了湖湘学派的发展源流,厘清了胡安国作为二程私淑弟子及孙复再传弟子的师承关系及其理学与春秋学的渊源。黄宗羲基于儒佛根本理论差异在于是否承认天理的观点,批评了胡寅基于表面现象的佛教批判,又从性、心、工夫三个方面反驳了朱熹对《知言》的批判,指出胡宏的"性无善恶"说是指作为本体的善性,避免了将善恶混在的气质之性混入义理之性中,胡宏以心属已发的观点出自程颐早年的未定之说,胡宏察识本心发出的端倪而后容易下涵养工夫的观点与程颢的识仁说一致。编纂者基于心学立场推崇张栻较朱熹更早重视涵养工夫,批评其向外穷理的"集义"说,又肯定了湖湘学派以察识日常生活中本心流行的端倪作为体认仁体之方法的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学案》 湖湘学派 胡安国 胡寅 胡宏 张栻
下载PDF
《宋元学案》视域下湖湘学派的源流及其诠释——以胡安国、胡寅、胡宏、张栻为中心
3
作者 连凡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宋元学案》编纂者梳理了湖湘学派的发展源流,厘清了胡安国作为二程私淑弟子及孙复再传弟子的师承关系及其理学与春秋学的渊源。黄宗羲基于儒佛根本理论差异在于是否承认天理的观点,批评了胡寅基于表面现象的佛教批判,又从性、心、工夫... 《宋元学案》编纂者梳理了湖湘学派的发展源流,厘清了胡安国作为二程私淑弟子及孙复再传弟子的师承关系及其理学与春秋学的渊源。黄宗羲基于儒佛根本理论差异在于是否承认天理的观点,批评了胡寅基于表面现象的佛教批判,又从性、心、工夫3个方面反驳了朱熹对《知言》的批判,指出胡宏的性无善恶说是指作为本体的善性,避免了将善恶混在的气质之性混入义理之性中,胡宏以心属已发的观点出自程颐早年的未定之说,胡宏察识本心发出的端倪而后容易下涵养工夫的观点与程颢的识仁说一致。编纂者基于心学立场推崇张栻较朱熹更早重视涵养工夫,批评其向外穷理的"集义"说,又肯定了湖湘学派以察识日常生活中本心流行的端倪作为体认仁体之方法的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学案》 湖湘学派 胡安国 胡寅 胡宏 张栻
下载PDF
宋代湖南学思想探微——以胡安国、胡寅、胡宏为中心
4
作者 楠本正继 连凡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24-32,共9页
《宋明时代儒学思想研究》系日本著名学者楠本正继(1896-1963)毕生研究宋明儒学的总结,荣获作为日本学术界最高奖的朝日文化奖。该书立足于对中国哲学精神的体认及其原典文献的忠实解读,从文本的内在理路出发揭示其内在逻辑与历史价值,... 《宋明时代儒学思想研究》系日本著名学者楠本正继(1896-1963)毕生研究宋明儒学的总结,荣获作为日本学术界最高奖的朝日文化奖。该书立足于对中国哲学精神的体认及其原典文献的忠实解读,从文本的内在理路出发揭示其内在逻辑与历史价值,同时贯穿着中日西、儒释道不同思想体系间的比较,其方法与内容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本译注为该书第一编“宋学之部”第四章“宋学后期”第二节“湖南学”部分,主要论述宋代湖南学代表人物胡安国、胡寅、胡宏的哲学思想。本译注以东京广池学园出版部1964年增订版《宋明时代儒学思想の研究》为底本。其中正文及文中夹注译自原著,题目及参考文献为译者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湖南学 胡安国 胡寅 胡宏
下载PDF
胡寅正统观析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小勤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9-55,共7页
胡寅对正统的讨论既继承了北宋欧阳修等以"居正"和"一统"论正统的思想传统,又加进了理学元素,形成了颇有理学特色的正统观:首先,将君主之道德提升至天理的层次,认为君主"以天德居天位",以此确立君主统治... 胡寅对正统的讨论既继承了北宋欧阳修等以"居正"和"一统"论正统的思想传统,又加进了理学元素,形成了颇有理学特色的正统观:首先,将君主之道德提升至天理的层次,认为君主"以天德居天位",以此确立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其次,由于现实蒙、金的进逼,将"一统"的空间之义转为文化之义,以华夏文明的优越性论证赵宋政权立于中原的合法性;最后,在北宋对"一统"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天下并非只为一姓之私,而是为天下之公,以"天之公"论证君主权力之合法性。他的正统观有着浓郁的理学色彩和时代性,其以是否为天下生民之福祉、是否为天下之公作为判断政权正统的标准,符合广阔而远大的古今之通义,由此修正了儒家向来的致善主义,对后世明清政治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寅 正统观 天下之公 一姓之私
下载PDF
胡寅的佛学批判与宋代儒学的自我认同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依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0,共5页
在宋代儒释文化会通、儒学遭遇身份危机的背景下,胡寅以灵魂不灭、佛性慈悲、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佛学、佛教基本理论为对象,从学理和经验两个方面展开了严正的批判,严格区分了儒学和佛学宇宙论、形神论、心性论、工夫论等理论的根本... 在宋代儒释文化会通、儒学遭遇身份危机的背景下,胡寅以灵魂不灭、佛性慈悲、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佛学、佛教基本理论为对象,从学理和经验两个方面展开了严正的批判,严格区分了儒学和佛学宇宙论、形神论、心性论、工夫论等理论的根本差异。他的批判上承二程、张载,下启朱熹,呈现出鲜明的理学特点,代表了儒释之间的文化冲突面相,对宋代儒学自我认同的重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寅 儒学 身份危机 反佛
原文传递
胡寅《崇正辩》论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0-25,共6页
理学虽以批判佛教为动因 ,但理学自身的建构不仅使批佛弱化 ,且呈现出儒佛混为一谈的现象 ,因此胡寅《崇正辩》实是南宋初期理学家批判佛教的重要著作。胡寅对佛教的批判 ,虽从清理佛教外在形式入手 ,但实际上却贯彻着他在根本理论问题... 理学虽以批判佛教为动因 ,但理学自身的建构不仅使批佛弱化 ,且呈现出儒佛混为一谈的现象 ,因此胡寅《崇正辩》实是南宋初期理学家批判佛教的重要著作。胡寅对佛教的批判 ,虽从清理佛教外在形式入手 ,但实际上却贯彻着他在根本理论问题上的立场与见解。胡寅揭示了因果报应的功利性本质 ,强调了儒家道德思想的自主性原则 ;同时他将善恶祸福无常对应的问题从道德哲学的论域中清除了出去 ,阐述了湖湘学派由实在性自然引申出价值体系的理论 ,并最终落实在儒佛心法上的比较 ,彰显出儒与佛的真实性与虚妄性。胡寅在批判佛教中所阐发的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寅 《崇正辩》 佛教 批判 儒家 道德思想 湖湘学派 因果报应说 心法
下载PDF
以经为本、理情并重:胡寅文学思想述论
8
作者 雷文昕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0-71,共12页
胡寅乃著名学者,兼擅诗文,为理学家胡安国之子,幼承庭训,又受学于杨时,服膺二程之学,是胡湘学派的重镇。朱熹由湖湘学派而上承二程,发扬光大。胡寅身历北宋之覆亡、南宋新建之艰难,卓荦大节,为世所仰慕。其论文,根柢儒学义理,经世致用,... 胡寅乃著名学者,兼擅诗文,为理学家胡安国之子,幼承庭训,又受学于杨时,服膺二程之学,是胡湘学派的重镇。朱熹由湖湘学派而上承二程,发扬光大。胡寅身历北宋之覆亡、南宋新建之艰难,卓荦大节,为世所仰慕。其论文,根柢儒学义理,经世致用,以为文学本原;求道以践行,以为现实之指向;理情并重,充实光大,发挥文之作用;倡导以经为根本、经世致用的观念以及道器一体、理在事中的思想,关乎时务,曲尽其情;其学有比较鲜明的心学倾向,重情性,有理趣,追求雍容弘廓的气度,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事实上,胡寅所追求、突破的,正是一个艺术难题:思想、理论将如何以有意味的形式,予以形象、生动地展现?胡寅重道也重文,统合古文家欧阳修的文学理想与道学家程颢重理趣、追求雍容弘廓的审美,为宋代诗文理论的深度融合与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讨,而其杰出的诗文创作,亦昭示这一发展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寅 经学 理情 经世致用 文学本原
原文传递
论胡寅传记文学的“经世”文章观
9
作者 孙文起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6-81,共6页
胡寅是南宋"湖湘学派"创始人之一,其史学思想以"格物致知"为主,文章强于论说,切于世用。传记文学是胡寅"经世"文章观的直接体现:《子产传》与《诸葛孔明传》重述前代名臣事迹,对于尚未安定的南宋政权有... 胡寅是南宋"湖湘学派"创始人之一,其史学思想以"格物致知"为主,文章强于论说,切于世用。传记文学是胡寅"经世"文章观的直接体现:《子产传》与《诸葛孔明传》重述前代名臣事迹,对于尚未安定的南宋政权有一定资政价值;《陆棠传》指斥士风之弊,讲述陆棠由布衣文士堕落为叛国反贼的过程,塑造士林中的反面典型,鞭挞现实中士人精神的败坏。胡寅三篇传记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作者虽记一人之事,却关乎一国之史,传记文的格局与视野得以拓展。就叙事艺术而言,胡寅的传记书写颇得史传之法,作者于正叙之中巧设伏笔,又以议论穿插其间,传文婉而成章,尽而不污,体现了经史之学与集部文章的相通互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寅 传记 文章
下载PDF
话语共同体视域下胡寅道学思想探析
10
作者 包佳道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16-121,共6页
胡寅有深厚的伊洛道学学养,他倾力著《崇正辨》批判佛教捍卫孔孟儒学。本体话语上,胡寅坚持道学规律性、规范性和主宰性的“天理”与运动性、载体性“气”并行,是人至善本性的根源,批判了佛教性空思想。功夫话语上,以格物、穷理和正心... 胡寅有深厚的伊洛道学学养,他倾力著《崇正辨》批判佛教捍卫孔孟儒学。本体话语上,胡寅坚持道学规律性、规范性和主宰性的“天理”与运动性、载体性“气”并行,是人至善本性的根源,批判了佛教性空思想。功夫话语上,以格物、穷理和正心强调道学穷究人伦理则精察事务之分,批判佛教用心术自诳;以推仁心、别亲疏阐发爱有差等,批判了佛教和墨家爱无差。伦理政治话语上,以无所为而为善批判佛教、法家功利诱人为善;以孝悌、忠义来阐发君王当明父子之恩、君臣之义。由此可见,胡寅道学虽有显著道统捍卫色彩,但确实又凸显着积极应对现实人伦政治的儒家精神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学 胡寅 穷理 推仁心
下载PDF
胡寅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11
作者 郑炜 石瑞霖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38-146,共9页
胡寅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思想家。胡寅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探求国家发展之路。正值北方陆沉,金兵南侵,民族矛盾尖锐之际,其民族关系思想逐渐成熟,主要表现在:“天命所钟”论华夷、反对“华夷之交”、“德能配位”为正统、力主北... 胡寅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思想家。胡寅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探求国家发展之路。正值北方陆沉,金兵南侵,民族矛盾尖锐之际,其民族关系思想逐渐成熟,主要表现在:“天命所钟”论华夷、反对“华夷之交”、“德能配位”为正统、力主北伐、号召复仇以及“内治民安,边圉得人”五个方面。胡寅的民族关系思想既反映了时代的特性,又具有强烈的“义理化”倾向,对南宋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和后世处理民族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寅 华夷之辩 民族关系思想
下载PDF
胡寅《登南纪楼》诗作于江陵新考
12
作者 夏增民 王星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第4期26-32,153,共7页
关于胡寅《登南纪楼》一诗中"南纪楼"的地望,曾有汉阳说、峡州说、江陵说等三种说法。然纵观胡寅一生,其人并未到过峡州;再细考《登南纪楼》文本,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实际上是胡寅在绍兴十四年(1144)回家乡荆门时的所见所闻。因... 关于胡寅《登南纪楼》一诗中"南纪楼"的地望,曾有汉阳说、峡州说、江陵说等三种说法。然纵观胡寅一生,其人并未到过峡州;再细考《登南纪楼》文本,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实际上是胡寅在绍兴十四年(1144)回家乡荆门时的所见所闻。因而,胡寅《登南纪楼》楼一诗实乃胡寅于绍兴十四年(1144)在江陵所作,诗中"南纪楼"当是江陵南纪楼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寅 《登南纪楼》 南纪楼 江陵
原文传递
胡寅《读史管见》之主旨探析
13
作者 孙颖涛 文碧方 《哲学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254-266,共13页
胡寅的史论著作《读史管见》实为一部政论,全书以公原则论定历史上的职位、制度、报应等问题,体现了作者寻求政治正义、制度正义和报应正义的意图.政治正义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决定力量,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必要途径,而报应正义则为... 胡寅的史论著作《读史管见》实为一部政论,全书以公原则论定历史上的职位、制度、报应等问题,体现了作者寻求政治正义、制度正义和报应正义的意图.政治正义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决定力量,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必要途径,而报应正义则为政治正义、制度正义乃至社会正义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约束机制.经过朱熹的定调,该书一直被认为是理学家论史的大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寅 《读史管见》 公原则 正义
下载PDF
胡荫奇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燊仡 胡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65-767,共3页
胡荫奇教授乃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风湿类疾病,尤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他对本病的中医命名、病因病机及临床诊治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与见解。他认为可用"脊强&qu... 胡荫奇教授乃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风湿类疾病,尤其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他对本病的中医命名、病因病机及临床诊治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与见解。他认为可用"脊强""背偻"两病名概括疾病不同时期的发病特点,提出本病的病因病机应概括为虚、邪、痰瘀几方面,肝肾不足是发病之根本,邪气潜伏是发病之根源。临床上提倡病证结合,分期辨治。疾病后期重视化痰祛瘀散结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学术思想 胡荫奇 中医药
原文传递
胡荫奇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浅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夏淑洁 王义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15-3017,共3页
胡荫奇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SS)首先应辨明标本缓急,多以肝肾阴虚为本,但不可只拘泥于阴虚,亦有气虚、血虚、阳虚为主者,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温阳等治法。瘀、热、风、痰为标,病情反复缠绵者,多有痰瘀作祟,应重视祛... 胡荫奇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SS)首先应辨明标本缓急,多以肝肾阴虚为本,但不可只拘泥于阴虚,亦有气虚、血虚、阳虚为主者,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温阳等治法。瘀、热、风、痰为标,病情反复缠绵者,多有痰瘀作祟,应重视祛瘀化痰。活血通络法应放在治疗始终,并注意调畅气机,阴阳并补、顾护胃气,同时巧妙地融入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以更有效治疗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胡荫奇 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
原文传递
胡荫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经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敏 杨元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42-1643,共2页
风湿性多肌痛属于中医"肌痹"范畴,国家名老中医胡荫奇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内蕴为标,并认为血瘀贯穿肌痹整个发病过程。治疗上活动期清热除湿,多选健脾化湿之剂以达培土固本之效,缓解期补益脾肾、益气养血... 风湿性多肌痛属于中医"肌痹"范畴,国家名老中医胡荫奇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内蕴为标,并认为血瘀贯穿肌痹整个发病过程。治疗上活动期清热除湿,多选健脾化湿之剂以达培土固本之效,缓解期补益脾肾、益气养血,使生化有源、分肉得养,并将活血通络贯穿治疗始终,且选用活血养血之品通补并用、化瘀扶正;同时善于辨证施治与辨病用药相结合,遣方用药擅长运用经现代药理研究具有类激素作用的中药药对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多肌痛 名医经验 中医药 胡荫奇
下载PDF
胡应麟生平及诗学思想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明辉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83-86,共4页
胡应麟是明代中晚期一个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他的诗学专著《诗薮》尤其值得关注。过去对他的研究很不够,近年来虽有改观,但仍不尽如人意。本文概述学界关于胡应麟生平及诗学思想的研究状况,指出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胡应麟的诗学理... 胡应麟是明代中晚期一个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他的诗学专著《诗薮》尤其值得关注。过去对他的研究很不够,近年来虽有改观,但仍不尽如人意。本文概述学界关于胡应麟生平及诗学思想的研究状况,指出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胡应麟的诗学理论对后来的格调、神韵、性灵诸说所起的过渡作用,基本理论范畴的辨析及其诗学思想的基本定位等方面。胡应麟与前后七子、与公安派之间的关系,其诗学理论体系的架构,其诗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等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应麟 明代 诗学思想 《诗薮》 理论体系 格调说 本色论
下载PDF
《中庸》“莫[不]见乎隐,莫[不]显乎微”校勘与“慎独”新诠
18
作者 蔡鑫泉 《语文学刊》 2024年第2期48-56,共9页
《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当校勘为“莫[不]见乎隐,莫[不]显乎微”。《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当校勘为“(十)[二]目所视,十手所指”。“可离,非道也”提出“非道”问题,承接其后的“戒慎恐惧”指向“非道”。“莫[不]见乎... 《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当校勘为“莫[不]见乎隐,莫[不]显乎微”。《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当校勘为“(十)[二]目所视,十手所指”。“可离,非道也”提出“非道”问题,承接其后的“戒慎恐惧”指向“非道”。“莫[不]见乎隐,莫[不]显乎微”点明“非道”隐、微的特点,进而指出认识“非道”的方法——“慎独”。“慎独”语义维度指向方法论,而不是空间方位、伦理观念。“独”的训诂支持这样理解。《大学》《五行》“慎独”的寓意与《中庸》一致。《五行》“慎独”的阐述最丰富,提出思辨过程中的“轻”“形”的概念具有开创性,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流行“慎独”释读,忽略了校勘、语句贯通关系等语言形态,缺乏对方法论应有的敏感和自觉,忽略了《中庸》《大学》的诚的概念。貌似有理,但不啻郢书燕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不]见乎隐 莫[不]显乎微” “(十)[二]目所视 十手所指” 慎独
下载PDF
毫发细微处 金针见真功——记北京针灸名家胡荫培 被引量:2
19
作者 钮雪松 王凡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5-948,共4页
近代京城针灸名家胡荫培先生善用毫发金针治疗内妇儿科疑难杂病。他提倡针药结合,认为二者可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反效制约及分别调理,以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疗效;他注重针刺手法,提出"精准、轻快、稳重、灵验"的用针八字... 近代京城针灸名家胡荫培先生善用毫发金针治疗内妇儿科疑难杂病。他提倡针药结合,认为二者可同效相须、异效互补、反效制约及分别调理,以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疗效;他注重针刺手法,提出"精准、轻快、稳重、灵验"的用针八字诀;治病讲求治本,辨病不离辨经,四诊务求精确;组方用穴精炼,配穴善抓关键,执简驭繁,运用灵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 金针 名医 胡荫培
原文传递
胡荫奇教授病证结合经方辨证治疗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经验
20
作者 赵敏 王宏莉 杨元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8期1558-1561,共4页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itis,USpA)症状繁多,早期缺乏明确的诊断证据,现代医学无法进行精准药物干预,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病情延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胡荫奇教授是国家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行医近60载...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itis,USpA)症状繁多,早期缺乏明确的诊断证据,现代医学无法进行精准药物干预,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病情延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胡荫奇教授是国家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名师,行医近60载,对USpA研究极为深入,提出“病证结合、分期论治”USpA,擅于辨证运用经方加减,疗效颇佳。胡教授认为急性期湿热毒瘀痹阻筋脉为病机关键,外邪内侵,日久不去,化热蕴毒,瘀阻经络而生诸症;缓解期则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病机关键,正气亏虚,邪气乘虚而入,痹阻经脉而成。治疗上急性期以清热除湿、化瘀通络为主,缓解期以补肾固本为主,兼调肝脾,遣方用药以经方为基础,加减配伍精妙灵活,并坚持中和之道,有效治疗USpA,同时为USpA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胡荫奇 经方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