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向小麦中导入麦谷蛋白高分子量优质亚基基因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凤兰 张晓东 +3 位作者 王广金 李忠杰 张宏纪 孙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1-2,共2页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向小麦中导入高分子麦谷蛋白 (HMW -GS)优质亚基基因 ,在D1代用半粒法进行谷蛋白电泳检测 ,获得 3粒种子含 5 + 10亚基 ,余下的半粒播入花盆中 ,三株都已成活。后代变异很小 ,除芒型变化外 ,其他性状几乎没有变化 ,这...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向小麦中导入高分子麦谷蛋白 (HMW -GS)优质亚基基因 ,在D1代用半粒法进行谷蛋白电泳检测 ,获得 3粒种子含 5 + 10亚基 ,余下的半粒播入花盆中 ,三株都已成活。后代变异很小 ,除芒型变化外 ,其他性状几乎没有变化 ,这说明花粉管通道法导入HMW -GS基因 ,在改善小麦品质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粉管通道 基因导入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hmw-gs
下载PDF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杨随庄 尚勋武 叶春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8-363,共6页
为给小麦品质改良工作者提供通过分子生物技术优化HMW-GS组成方面的全面信息,综述了HMW-GS的基因克隆、分子标记以及基因工程改良三个方面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迄今为止,被克隆和测序的HMW-GS基因已有20多个,即1Ax1、1Ax2*、1Ax2*B... 为给小麦品质改良工作者提供通过分子生物技术优化HMW-GS组成方面的全面信息,综述了HMW-GS的基因克隆、分子标记以及基因工程改良三个方面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迄今为止,被克隆和测序的HMW-GS基因已有20多个,即1Ax1、1Ax2*、1Ax2*B、1Ay1、1Bx7、1Bx9、1Bx17、1Dx2、1Dx5、1Bx20、1By8、1By9、1Dy10、1Dy12、1AxNull、1Bx14、1Bx23、1Dx2.2、1Dx2.1、1Dy10.1、1Dy12t等,还不断有新的基因被发现和克隆。克隆方法可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以HMW-GS克隆作为探针筛选cDNA或基因组DNA文库,从而获得所需的靶基因序列,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载体进行克隆测序;另一种则是采用PCR技术。HMW-GS基因的分子标记方法主要有RFLP法、PCR法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法。目前已有研究者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部分外源HMW-GS基因导入小麦,有效地改善了受体品种的加工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hmw-gs基因 分子标记 基因工程
下载PDF
簇毛麦中一种新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序列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凡国 朱翔宇 夏光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10-1414,共5页
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是普通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亲本之一。利用基因组PCR的方法从簇毛麦中克隆到一个新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HayviG1)全编码序列,内有2个终止密码,可能是1个假基因。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 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是普通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亲本之一。利用基因组PCR的方法从簇毛麦中克隆到一个新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HayviG1)全编码序列,内有2个终止密码,可能是1个假基因。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HayviG1编码1个新的HMW-GS亚基,聚类分析表明与长穗偃麦草的Agelog5以及圆柱山羊草的1Cy具有较近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簇毛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 假基因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Transferring a Gene Expression Cassette Lacking the Vector Backbone Sequences of the 1Ax1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 into Two Chinese Hexaploid Wheat Genotypes 被引量:6
4
作者 SHI Nong-nong HE Guang-yuan LI Ke-xiu WANG Hui-zhong CHEN Guan-ping XU Y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1Ax1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 (HMW-GS) gene expression cassette (GEC) lacking vector backbone sequences together with selectable marker Bar GEC were co-transformed into Chinese hexaploid cultivars Ee... 1Ax1 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 (HMW-GS) gene expression cassette (GEC) lacking vector backbone sequences together with selectable marker Bar GEC were co-transformed into Chinese hexaploid cultivars Een 1 and Emai 12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explant regeneration, transformation frequency and transgene expression comparing with whole vector transformation by the approaches of plasmid extraction and excision, immature embryo isolation, particle co-bombardment, tissue culture, DNA extr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southern hybridization, leaf-painting test and SDS-PAGE etc.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shown in tissue culture response of the proportion of embryogenic calli,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regeneration frequency between GEC and whole plasmid bombarded embryos, but both regenerated less well than non-bombarded control. Total 56 plantlets that survived PPT selection had insertion of at least the Bar gene, 18 were from the GEC treatment and 38 from the whole plasmid treatment, the escape ratio averaged 0.23. Six independent transplants f230 - f235 with GEC transformation from genotype Emai 12 presented clear PCR amplification bands of Bar and 1Ax1 gen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o-transformation frequency were 3.51 and 100% respectively. PCR amplification using a primer-pair specific for ampicillin resistant gene indicated the existence of Amp^R gene in whole vectors but the removal in GECs and transplants. Southern blot of total DNA and PCR products from transgenic plants of 1Ax1 GEC confirm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ransgene 1Ax1 and the absence of the EcoR Ⅰ recognition site at both ends of the 1Ax1 GEC when integrated. SDS-PAGE showed the expression of 1Ax1 GEC and un-expression of whole plasmid. The length of integrated fragment, the proportion of the gene of interest (GOI) and the selectable marker (MG), bombardment pressure and genotypes are vital for the expression of a transformed G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ticum aestivum L. hmw-gs 1Ax1 gene expression cassette transformation frequency expression
下载PDF
Isol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HMW Glutenin Subunit 1Dy10.1 Ecoding Gene from Xinjiang Wheat (Triticum petropavlovskyi Udacz. et Migusch) 被引量:4
5
作者 JIANG Qian-tao WEI Yu-ming +2 位作者 WANG Ji-rui YAN Ze-hong ZHENG You-l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1-89,共9页
A novel HMW glutenin subunit gene 1Dy10. 1 was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from Xinjiang wheat (Triticum petropavlovskyi. Udacz. et Migusch) accession Daomai 2. The complet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1Dy10. 1 was... A novel HMW glutenin subunit gene 1Dy10. 1 was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from Xinjiang wheat (Triticum petropavlovskyi. Udacz. et Migusch) accession Daomai 2. The complete open reading frame (ORF) of 1Dy10. 1 was 1 965 bp, encoding 655 amino acids. The numbers and distribution of cysteines in 1Dy 10.1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1Dy10 and other y-type subunits. In the N-terminal of 1Dy 10.1, an amino acid was changed from L (leucine) to P (proline) at position 55. The repetitive domain of 1Dy10.1 differed from those of known HMW subunits by substitutions, insertions or/and deletions involving single or more amino acid residues. In the repetitive domain of subunit 1Dyl 0.1, the deletion of tripeptide GQQ in the consensus unit PGQGQQ resulted in the appearance of the motif PGQ that have not been observed in other known y-type HMW subuni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ubunit 1Dy 12, a deletion of dipeptide GQ, which occurred in subunit IDy10, was also observed in subunit 1Dy10.1. The cloned IDylO. 1 gene had been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and the expressed protein had the identical mobility with the endogenous subunit IDy10.1 from s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ticum petropavlovskyi sequence analysis hmw-gs gene bacterial expression
下载PDF
高粱DNA导入引起小麦HMW-GS的变异及其品质改良和变异机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欧巧明 倪建福 +1 位作者 崔文娟 庞斌双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9,共5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Sorghum bicolor L.)基因组DNA导入粉质籽粒的稳定品系89122中,后代经多代连续选择优良变异系,并进行了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的SDS-PAGE电泳检测和品质化验分析。获得1个稳定遗传变异新品种,与导入受体89122...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Sorghum bicolor L.)基因组DNA导入粉质籽粒的稳定品系89122中,后代经多代连续选择优良变异系,并进行了高分子质量麦谷蛋白亚基的SDS-PAGE电泳检测和品质化验分析。获得1个稳定遗传变异新品种,与导入受体89122相比,后代新品系2001502-23含有7+8、5+10优质亚基,HMW-GS发生明显变异,Gul D1位点基因发生等位变异,其表达产物由原来(89122)的2+12亚基为5+10亚基;其品质指标较受体得到改善,从而实现了受体小麦HMW-GS基因的遗传转化和品质改良。说明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完全可以实现小麦HMW-GS基因的转化和品质目标性状的遗传改良。而生物诱变是其可能的遗传转化和变异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粱DNA 花粉管通道法 高分子质量谷蛋白亚基(hmw-gs) 等位变异
下载PDF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沉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鲁军 焦浈 +1 位作者 史艳芹 秦广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9-1133,共5页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是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质量对小麦面筋含量及面粉烘烤品质有直接影响。因此,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表达与沉默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沉默材料的发现及其沉默机理的研...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是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质量对小麦面筋含量及面粉烘烤品质有直接影响。因此,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的表达与沉默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沉默材料的发现及其沉默机理的研究现状,认为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沉默包括两种情况即在一个基因座位上所有编码基因均不表达和只有一个编码基因不表达。第一种情况可能是染色体部分缺失的结果,有时也被认为是由于调控元件发生了突变;而基因突变即DNA调控序列和/或编码区的微小缺失及其他变化则可能是第二种情况发生的机制。本文还简要介绍了离子束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化学诱变、组织培养等可以用于创制基因沉默材料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 基因沉默
下载PDF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PCR及AS-PCR标记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利 马欣荣 +1 位作者 李竹林 吴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7,共5页
 选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在Glu-D1位点已知的 26个普通小麦品种,包括 15个 (TriticumaestivumL. )川育系列品种及其 11个亲本,根据其亚基Dx5和Dy10基因的特异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Dx5基因的PCR扩增及对Dy10基因的AS-PCR扩增,...  选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在Glu-D1位点已知的 26个普通小麦品种,包括 15个 (TriticumaestivumL. )川育系列品种及其 11个亲本,根据其亚基Dx5和Dy10基因的特异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对Dx5基因的PCR扩增及对Dy10基因的AS-PCR扩增,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对Dx5和Dy10都能扩增出特异条带,而携有Dx5基因的材料同时也携有Dy10基因.说明用所设计的引物可快速有效的鉴定出普通小麦中是否带有优质的 5 +10亚基.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hmwgs Dx5基因 Dy10基因 PCR AS—PCR
下载PDF
转基因沉默HMW-GS基因的遗传规律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武茹 别同德 +3 位作者 高德荣 张晓 赵芸 程顺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5,共5页
以转基因小麦Glu-1-RNAi为供体亲本、弱筋品种扬麦18和扬麦13为受体亲本进行常规杂交与回交,采用半籽粒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亲本、Fl、F2、F3、BClF1、BC1F2、BC2Fl世代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 以转基因小麦Glu-1-RNAi为供体亲本、弱筋品种扬麦18和扬麦13为受体亲本进行常规杂交与回交,采用半籽粒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亲本、Fl、F2、F3、BClF1、BC1F2、BC2Fl世代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weight glutenin subunit,HMW-GS)的组成,研究由RNA干扰技术诱导的HMW-GS沉默效应在非转基因小麦品种中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麦HMW-GS的沉默效应表现为显性遗传,在自交及回交后代中HMW-GS的沉默效应能够稳定遗传。HMW-GS的沉默效应在弱筋小麦培育工作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RNA干扰 hmw-gs基因 转基因沉默 遗传
下载PDF
转基因小麦沉默的HMW-GS基因的遗传及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相微微 张怀刚 +2 位作者 王道文 柳觐 刘宝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5-188,共4页
为了研究转基因小麦QQ5沉默的HMW-GS基因的遗传规律,以QQ5与育成品种高原314和新春13号进行正反交,再用育成品种进行回交,采用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合亲本、F1、F2、BC1F1的HMW-GS组成。结果表明,HMW-GS基因沉默表现为显性,且能... 为了研究转基因小麦QQ5沉默的HMW-GS基因的遗传规律,以QQ5与育成品种高原314和新春13号进行正反交,再用育成品种进行回交,采用SDS-PAGE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合亲本、F1、F2、BC1F1的HMW-GS组成。结果表明,HMW-GS基因沉默表现为显性,且能稳定遗传,杂交及回交后代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遵循孟德尔遗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hmwgs基因 转基因沉默 遗传和表达
下载PDF
新型HMW-GS基因1Dy12.1^(*t)植物双元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遗传转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艳贞 王轲 +1 位作者 张静 晏月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3-687,共5页
为了建立快速研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glutenin subunit,HMW-GS)基因功能活性的植物表达体系,以自主克隆的新型HMW-GS基因1Dy12.1*t为目的基因,利用限制性内切酶XhoⅠ和SalⅠ切割后5’端能形成相同粘性末端的特性... 为了建立快速研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glutenin subunit,HMW-GS)基因功能活性的植物表达体系,以自主克隆的新型HMW-GS基因1Dy12.1*t为目的基因,利用限制性内切酶XhoⅠ和SalⅠ切割后5’端能形成相同粘性末端的特性,成功构建了1Dy12.1*t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NHP-GluT。该载体选择使用胚乳特异性强启动子,利用已知HMW-GS基因内部均不含有的XbaⅠ和KpnⅠ内切酶位点引入1Dy12.1*t编码区,并将1Dy12.1*t的表达调控置于T-DNA区内,从而奠定了其在不同HMW-GS基因功能活性研究上的便利性。通过根癌农杆菌烟草叶盘转化研究目的基因1Dy12.1*t在植物体的表达特性,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1Dy12.1*t在转基因烟草种子胚乳中得到高效表达,进一步证实了所克隆基因的正确性和所构建载体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w-gs基因 双元表达载体 遗传转化 植物体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SDS-PAGE 限制性内切酶 基因功能
下载PDF
类大麦属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Kx的序列测定及表达
12
作者 郭志富 颜泽洪 +1 位作者 魏育明 郑有良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5-379,共5页
利用SDS_PAGE检测了2份类大麦属(Crithopsisdelileana)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并对其中1份材料的x型亚基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2份材料具有完全相同的蛋白电泳图谱。在小麦的高分子量区域仅检测到一条蛋白质带,与小麦y型... 利用SDS_PAGE检测了2份类大麦属(Crithopsisdelileana)材料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并对其中1份材料的x型亚基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2份材料具有完全相同的蛋白电泳图谱。在小麦的高分子量区域仅检测到一条蛋白质带,与小麦y型亚基的迁移率接近,但克隆测序表明其为x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其编码基因命名为Kx。Kx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为2 0 5 2bp ,编码长度为6 6 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序列具有典型的x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特征。Kx基因能在原核表达系统内正确表达,其表达蛋白与来源于种子中的Kx亚基的迁移率完全一致。Kx亚基与小麦属A、B和D ,山羊草属C和U以及黑麦属R染色体组编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氨基酸序列非常相似,但在N和C保守区的氨基酸组成以及重复区长度上与它们存在明显差异。聚类分析可将Kx与Ax1聚类为平行的分支。由此可见,来源于C .delileana的Kx基因为一新的x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大麦属 hmw-gs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小麦品系2004s-47的1Dx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3
作者 相微微 王建武 +1 位作者 刘宝龙 张怀刚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1期115-122,共8页
明确2004s-47品系1Dx基因的序列,为寻找新的优质HMW-GS类型、实现小麦品质的改良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应用SDS-PAGE对2004s-47品系中HMW-GS的亚基组成进行分析,用PCR技术克隆1Dx亚基基因并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从2004s-47品... 明确2004s-47品系1Dx基因的序列,为寻找新的优质HMW-GS类型、实现小麦品质的改良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应用SDS-PAGE对2004s-47品系中HMW-GS的亚基组成进行分析,用PCR技术克隆1Dx亚基基因并用DNAMA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从2004s-47品系中扩增出了大小为2514 bp的基因。该基因具有典型的小麦HMW-GS x-型基因序列结构特征。又因为1D比1A和1B基因组中的x-型和y-型基因易表达,结合SDS-PAGE的结果,所以2004s-47品系中HMW-GS的亚基组成为(Null,7+8,?+10)。序列比对表明,2004s-47品系的1Dx?基因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1Dx2.1t(AF480486)同源性最高。将该序列提交到NCBI,获得序列登陆号为:KP702118。2004s-47品系中1Dx?序列的确定,为原核表达确定1Dx?是否为新的基因提供了基础,也为品质改良及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w-gs 基因分离 序列分析 1Dx? 节节麦
下载PDF
伪鹅观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志新 曹双河 +1 位作者 张相岐 张怀刚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7年第2期57-59,80,共4页
通过PCR克隆的方法,从二倍体伪鹅观草St基因组中克隆到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Glu-1St1的启动子,该序列全长959bp,序列比对及结构分析表明,它与麦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的一致性很高,达到82%,包含有典型麦谷蛋白... 通过PCR克隆的方法,从二倍体伪鹅观草St基因组中克隆到了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Glu-1St1的启动子,该序列全长959bp,序列比对及结构分析表明,它与麦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的一致性很高,达到82%,包含有典型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它与大麦的D-hordein基因启动子的进化关系比较近,属于典型的x型亚基基因的启动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关键词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 启动子 伪鹅观草(Pseudoroegneria stipifolia StSt) 克隆
下载PDF
小麦HMW-GS12基因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15
作者 张薇 胡尚连 李文雄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18,共6页
目的:为了利用基因遗传转化改良小麦品质,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方法:从小麦品种东农7742基因组DNA中扩增并克隆了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12亚基基因(HMW-GS 12)。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980bp,其核苷酸顺序和推导的氨... 目的:为了利用基因遗传转化改良小麦品质,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方法:从小麦品种东农7742基因组DNA中扩增并克隆了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12亚基基因(HMW-GS 12)。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980bp,其核苷酸顺序和推导的氨基酸顺序与已发表的序列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9.5%和99.7%。经过基因拼接,分别构建了胚乳特异性表达和组成型表达的高分子量谷蛋白12亚基基因的两个植物表达载体pDNPPBIHG和pUbPBI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w-gs 12 基因克隆 表达载体 小麦
下载PDF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编码优质HMW-GS基因导入小麦进行品质改良的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王广金 李忠杰 +3 位作者 张晓东 唐凤兰 张宏纪 孙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2年第6期1-4,共4页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编码麦谷蛋白HMW-GS 1Dx和1Dy10基因导入了小麦,经抗PPT筛选、PCR检测和HMW-GS组成分析等,选出了高产优质的转基因品系21K867。此外还讨论了提高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率和转基因系性状多样性等问题。
关键词 hmw-gs基因 花粉管通道法 转基因 小麦 品质改良 麦谷蛋白
下载PDF
小麦编码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转化 被引量:21
17
作者 陈梁鸿 王新望 +3 位作者 刘广田 张晓东 胡道芬 张文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7-440,共4页
以小麦的幼穗和幼胚作为转化受体,首次用抗除草剂草甘膦的EPSPs基因作为选择标记,通过基因枪法共转化,将小麦编码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1Dx5和1Dy10转移到普通小麦京花1号中,获得33株再生植株,经PCR初步检测有12株同时扩增到了3个处... 以小麦的幼穗和幼胚作为转化受体,首次用抗除草剂草甘膦的EPSPs基因作为选择标记,通过基因枪法共转化,将小麦编码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基因1Dx5和1Dy10转移到普通小麦京花1号中,获得33株再生植株,经PCR初步检测有12株同时扩增到了3个处在不同质粒上的外源基因EP-SPs、1Dx5和1Dy10的目标片段。将部分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化体进行Southern分析,发现其中有1株再生植株基因组中整合了3个外源基因,有2株的基因组中同时整合了EPSPs和1Dx5基因,1株的基因组中整合了EPSPs和1Dy10基因。此外,在转化过程中发现,幼穗是比幼胚更为合适的转化受体,并且转化受体具有合适的转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转化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
下载PDF
快速导入小麦多个优质HMW-GS基因方法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晓科 魏益民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8-212,共5页
采用回交转育、特异性PCR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与蛋白质电泳筛选,结合温室和大田种植,将Soissons携带的多个优质HMW-GS基因导入高产小麦品系1718。特异性PCR检测BC1、BC2、BC3和BC3F1代随机群体的Dx5基因分布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分离比例1... 采用回交转育、特异性PCR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与蛋白质电泳筛选,结合温室和大田种植,将Soissons携带的多个优质HMW-GS基因导入高产小麦品系1718。特异性PCR检测BC1、BC2、BC3和BC3F1代随机群体的Dx5基因分布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分离比例1:1;从BC2代到BC3F2代,结合HMW-GSDx5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和其它农艺性状常规选择,筛选出携带优质HMW-GSDx5基因、又与轮回亲本农艺性状相似的单株后,进行回交或者自交;在BC3F2代中已获得携带优质HMW-GSDx5基因、农艺性状稳定、且又与轮回亲本相似的株系1718-4;在BC3F2后代中,蛋白质电泳筛选出携带1、7+8、5+10亚基的单株1718-4-6和1718-4-10。两新品系1718-4-6和1718-4-10保留了轮回亲本高产特性,且品质性状明显提高。在聚合多种优质HMW-GS基因和改良高产小麦品系品质育种中,回交转育、HMW-GS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与高代蛋白质电泳筛选相结合是一种定向、快速、有效的育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w-gs 优质 选育 亲本 农艺性状 单株 高产小麦 S基因 携带 辅助
下载PDF
转基因小麦外源品质基因1Dx5表达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越胜 覃建兵 +3 位作者 常俊丽 房敬业 何光源 Peter Shewry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51-455,共5页
转基因小麦B72-8-11b中外源品质基因1Dx5表达量是内源相应基因表达量的6倍。利用小麦转基因品系为父本,常规品种鄂麦12、鄂麦18和日喀则8号分别为母本,配置3个杂交组合。采用SDS-PAGE技术,检测各组合亲本、F1、F2代的HMW-GS组成,研究转... 转基因小麦B72-8-11b中外源品质基因1Dx5表达量是内源相应基因表达量的6倍。利用小麦转基因品系为父本,常规品种鄂麦12、鄂麦18和日喀则8号分别为母本,配置3个杂交组合。采用SDS-PAGE技术,检测各组合亲本、F1、F2代的HMW-GS组成,研究转基因小麦B72-8-11b中外源品质基因1Dx5表达的遗传。结果表明:外源1Dx5基因有功能拷贝整合在1个位点,如同内源品质基因,遵从孟德尔遗传模式。这对育种选择策略的制订具有指导意义,也表明了基因枪转化法能够使得外源基因有功能拷贝整合在1个位点并能稳定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 品质基因 遗传研究 hmw-gs 基因枪转化法 转基因品系 Dx5基因 鄂麦12 常规品种 杂交组合 PAGE 遗传模式 选择策略 外源基因 表达量 日喀则 SDS F2代 孟德尔 内源 位点 整合 拷贝 有功 父本 母本 亲本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小麦HMW-Glu(5+10)基因转化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军营 文付喜 +2 位作者 程西永 许海霞 陈新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9-463,467,共6页
以含有HMW-Glu(5+10)基因的农杆菌(EHA 105)对豫麦18号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得到的6株转基因再生植株.经PCR初步检测,发现有2株的基因组中5亚基基因呈现阳性,其中1株的基因组5亚基和10亚基基因均呈现阳性.表明目的基因可能已经... 以含有HMW-Glu(5+10)基因的农杆菌(EHA 105)对豫麦18号幼胚愈伤组织进行了遗传转化,得到的6株转基因再生植株.经PCR初步检测,发现有2株的基因组中5亚基基因呈现阳性,其中1株的基因组5亚基和10亚基基因均呈现阳性.表明目的基因可能已经整合到了受体基因组中.同时对影响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200μmol.L-1、菌液OD600值为0.5、侵染时间为1 h、侵染后对愈伤组织适当干燥处理等可有效提高农杆菌的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小麦 hmw-Glu(5+10)基因 转化 幼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