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例输血感染案例引起的思考 被引量:120
1
作者 王锐 韩玲 赵伟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6-218,共3页
关键词 输血感染 HIV hcv 抗-hcv 窗口期 抗-HIV
下载PDF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 被引量:100
2
作者 陆伦根 曾民德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03-604,共2页
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综合征,其诊断有赖于临床评估、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除了组织病理学诊断外,目前尚无准确和敏感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准确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 肝纤维化是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综合征,其诊断有赖于临床评估、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除了组织病理学诊断外,目前尚无准确和敏感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准确诊断和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及其预后评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病理状态 病理学 消化系统 hcv 肝脏疾病
原文传递
西安和郑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 被引量:84
3
作者 霍艳英 徐德忠 +4 位作者 赵小宁 李如琳 刘蓬勃 王全楚 王歆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 了解西安和郑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 ,比较两地基因型分布的差异 .方法 采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 P)法对采自西安地区的 4 6份和郑州地区的 4 0份 HCVRNA阳性标本进行 HCV基因型分型研究 .结果 西安地区 ... 目的 了解西安和郑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基因型 ,比较两地基因型分布的差异 .方法 采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 P)法对采自西安地区的 4 6份和郑州地区的 4 0份 HCVRNA阳性标本进行 HCV基因型分型研究 .结果 西安地区 4 6份标本中 ,2 5份 (5 4 .3% )为 1b型病毒 ,17份 (37.0 % )为 2 a型病毒 ,4份 (8.7% )为 1b/ 2 a混合型病毒 ;郑州地区 4 0份标本中 ,19份 (47.5 % )为 1b型 ,13份 (32 .5 % )为 2a型 ,3份 (7.5 % )为 1a型 ,4份 (10 .0 % )为 1b/ 2 a混合型病毒 ,1份 (2 .5 % )为 1a/ 1b混合型病毒 .结论 两地的优势株均为 HCV1b型 ,其次为 2 a型 ,郑州地区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郑州地区 丙型肝炎 hcv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度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78
4
作者 邢颜超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1年第6期262-265,共4页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模式主要是针对病人,但医务人员(包括医疗、防疫及输血工作者)在职业环境中暴露于传染性血液和体液的机会...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院感染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模式主要是针对病人,但医务人员(包括医疗、防疫及输血工作者)在职业环境中暴露于传染性血液和体液的机会增多,他们同样处于高危人群的包围之中。本文就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感染危险度及防治对策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感染 HIV HBV hcv 防治 预防
下载PDF
我国5城市合格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研究 被引量:66
5
作者 任芙蓉 王憬惺 +18 位作者 赵海燕 文国新 张远志 姚富柱 高国静 严力行 江朝富 白旭华 美黑丽.铁木尔 涂源泉 朱发明 郑优荣 崔莉 龚晓燕 吕秋霜 刘长利 郑鹏 NESS Paul SHAN Hua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69-475,共7页
目的研究我国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评估我国开展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采集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广州、杭州5城市献血者血样,用Chiron Procleix HIV-1/HCV Assay血液核酸检测体系,对各项血清学筛查均合格的8... 目的研究我国献血者血液HIV及HCV残余风险;评估我国开展血液核酸检测(NAT)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采集乌鲁木齐、昆明、北京、广州、杭州5城市献血者血样,用Chiron Procleix HIV-1/HCV Assay血液核酸检测体系,对各项血清学筛查均合格的89 467份血液作16人份混合血样NAT检测,凡筛查不合格血样再作单人份检测;对于抗-HCV阴性而HCV RNA NAT阳性者,用备用管作抗-HCV、ALT、及HCV RNA NAT复检。结果共检出HCV RNA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3例,未检出HIV RNA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标本;在87 034份血清学筛查合格献血者中,检出HCV NAT阳性2例,其中1例复检ALT为254U/L,未检出HIVNAT阳性;在2 613份血清学筛查不合格者中,检出1例HCV NAT阳性但抗-HCV EIA阴性标本,该献血者抗-HIV阳性、ALT 372U/L;未检出HIV NAT阳性但抗-HIV EIA阴性的标本。结论血清学筛查使我国的血液安全性已有相当高的保障;而NAT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但在我国是否可应用于常规血液筛查,需考虑成本与效益比。此外,ALT筛查对排除抗-HCV漏检血液仍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核酸检测(NAT) 残余风险 hcv HIV ALT
下载PDF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被引量:64
6
作者 刘雪松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75-780,共6页
关键词 丙型肝炎 防治措施 血液传播 hcv RNA 肝硬化
原文传递
核酸检测技术在常州地区献血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7
作者 何亚琴 张建伟 +2 位作者 杨爱龙 濮云峰 庄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60-562,共3页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必要性。方法采用罗氏诊断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的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53 041人份标本进行H IV、HCV和HBV三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必要性。方法采用罗氏诊断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的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53 041人份标本进行H IV、HCV和HBV三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 53 041人份血液标本中,经过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 IV 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51 991份。其中,NAT共检出阳性53例,阳性检出率为0.1%,分项确证实验怀疑其中1例血液标本处于H IV病毒"窗口期",追踪检测证实其H IV呈阳性。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输血性H IV、HBV和HCV等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NAT) HIV HBV hcv 血液筛查 血液安全
下载PDF
病毒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技术在输血传染病筛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8
作者 季阳 郑忠伟 +2 位作者 蔡辉 肖小璞 苑宇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3-417,共5页
关键词 输血 传染病 病毒 血清学检测 核酸检测 HIV hcv HBV
下载PDF
北京市486名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50
9
作者 刘云慧 闫丽 +1 位作者 胡英 刘小翠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某戒毒所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调查,了解吸毒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这组人群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某自愿戒毒所2005年的486名吸毒者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某戒毒所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调查,了解吸毒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艾滋病在这组人群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某自愿戒毒所2005年的486名吸毒者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北京市吸毒人员HIV感染率为1.03%(5/486),HCV感染率为34.36%(167/486),梅毒感染率为10.29%(50/486)。HIV、HCV的感染途径以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为主。结论被调查吸毒人群中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和流行的风险,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同时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HIV、HCV和梅毒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控制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 HIV hcv 梅毒
下载PDF
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0
10
作者 谢尧 徐道振 +6 位作者 陆志檬 骆抗先 贾继东 王宇明 赵桂珍 张树林 张大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讨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的干扰素(IFN)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208例受试者按1∶1随机分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组和IFN-α-2a组。在治疗之前,用Simmonds基因分型法酶切分... 目的 探讨HCV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的干扰素(IFN)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208例受试者按1∶1随机分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组和IFN-α-2a组。在治疗之前,用Simmonds基因分型法酶切分型,在治疗24周结束和完成24周的随访后检测患者的ALT和HCV RNA,以HCV RNA的阴转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经ITT人群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2例患者确定了HCV基因型,基因1型158例(78.2%),非基因1型44例(21.8%)。治疗结束病毒应答率(ETVR)和持续病毒应答率(SVR)基因1型患者分别为53.8%和25.3%,非基因1型患者分别为61.4%和43.2%,SVR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x2=5.313,P=0.021。Peg-IFN组基因1型和非1型患者的ETVR分别为76.8%和81.0%,SVR分别为35.4%和66.7%,SVR两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x2=6.735,P=0.01。病毒复发率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分别为55.6%和23.5%,差异有显著性,x2=5.496,P=0.02。IFN-α-2a组,ETVR和SVR基因1型患者分别为29.0%和14.5%,非基因1型患者分别43.5%和21.7%,差异无显著性。病毒复发率基因1型患者为72.7%,非基因1型患者为50.0%,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IFN对基因1型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低于非基因1型,HCV基因型主要影响IFN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 治疗 基因分型 复发
原文传递
上海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合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马建新 王江蓉 +5 位作者 沈银忠 张仁芳 刘惜年 江雪艳 孙洪清 卢洪洲 《微生物与感染》 2006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就诊的170例HIV-1感染者采集血标本,使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MEIA)检测HIV-1感染...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对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就诊的170例HIV-1感染者采集血标本,使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MEIA)检测HIV-1感染者血清的乙型肝炎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结果170名HIV-1感染者中,男性146人,女性24人,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41±13岁;HBsAg阳性患者19人(11.2%),抗-HBs阳性者87人(51.2%),HBeAg阳性者7人(4.1%).抗-HBe阳性者49人(28.8%),抗-HBc阳性者111人(65.2%);抗-HCV阳性者77人(45.3%)。HIV-1、HBV和HCV三重感染者9人,约占5.3%。结论HIV-1感染者HBsAg阳性率与普通人群相近,但HIV-1与HCV混合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HBV hcv 合并感染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人源单链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43
12
作者 钟彦伟 成军 +3 位作者 刘妍 董菁 杨继珍 张玲霞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筛选、鉴定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 (NS) 3的人单链抗体 (ScFv) ,以解决鼠单抗的免疫原性问题 ,为HCV的基因治疗研究开辟新途径。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以重组的HCVNS3为包被抗原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 目的 筛选、鉴定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 (NS) 3的人单链抗体 (ScFv) ,以解决鼠单抗的免疫原性问题 ,为HCV的基因治疗研究开辟新途径。方法 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以重组的HCVNS3为包被抗原 ,从噬菌体单链可变区抗体库中经过 5轮“吸附 洗脱 扩增”筛选过程 ,获得抗原结合活性较强的HCVNS3人单链抗体 (ScFv片段 )阳性克隆 ,并对其进行免疫及序列测定。结果 筛选出来的ScFv片段具有抗NS3的特异性。结论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丙型肝炎 非结构蛋白3 单链噬菌体抗体
原文传递
病毒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6
13
作者 任芙蓉 刘长利 +7 位作者 吕秋霜 李慧 张评 高东英 高国静 马国栋 赵海燕 庄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96-599,共4页
目的 建立献血者血液混合核酸检测方法 ,调查北京现有检测体系下血液的残余风险度 ,评估核酸检测 (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品对国产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荧光 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扩增检测试... 目的 建立献血者血液混合核酸检测方法 ,调查北京现有检测体系下血液的残余风险度 ,评估核酸检测 (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品对国产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荧光 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扩增检测试剂进行灵敏度、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 ;对 2 0 0 2年 2~ 10月 34373份常规血清学检测 (ALT、HBsAg、抗 HCV、抗 HIV、梅毒抗体 )合格的献血者血样进行HCVRNA和HIV 1RNA核酸扩增分析。采取 2 4人份混合血样测定 ,超离心浓缩病毒 ,Roche核酸提取柱提取病毒核酸。结果 扩增系统能 10 0 %检出 5 0IU/mlHCV及 5 0IU/mlHIV 1标准品核酸 (n =16 ) ;常规血清学检测合格的献血者血液中 ,没有检出HCV或HIVNAT阳性。结论 该核酸检测体系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病毒筛查 ;北京市血液的病毒安全性已有相当高的保障。为更准确地评估NAT检测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检测标本量尚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hcv 血液筛查 病毒核酸 检出 标准品 血清学检测 结论 必要性 目的
原文传递
应用核酸扩增技术对血液中HBV、HCV和HIV-1检测 被引量:43
14
作者 黄呈辉 黄建国 +1 位作者 欧阳玲 黎淦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血液进行HCV、HBV和HIV1核酸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手工法将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和TPHA呈阴性,以及ALT<40U的血浆标本进行48份×50μl混合;超速离心浓缩病毒后提取病毒核酸,采用Ro... 目的探讨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血液进行HCV、HBV和HIV1核酸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手工法将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和TPHA呈阴性,以及ALT<40U的血浆标本进行48份×50μl混合;超速离心浓缩病毒后提取病毒核酸,采用RocheCOBASAmplicor分析系统对微量血浆混合标本进行HBVDNA、HCVRNA和HIV1RNA的检测;阳性反应的混合标本进行交叉混合和单份确认检测。结果18621份血清学检测合格的血液中,发现5份HBsAg阴性、HBVDNA呈阳性的血液,阳性率为0.027%(5/18621)。经进一步随访6~20月显示,2名献血者为HBV低水平感染,1例为HBV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结论NAT检测能够发现HBV低水平和窗口期感染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扩增检测HBV hcv HIV-1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丙型肝炎临床检验技术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42
15
作者 买制刚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90-192,共3页
关键词 hcv 抗体检测 核心抗原 核酸检测技术(NAT) 同时检测
下载PDF
核酸检测技术在广州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6
作者 郑优荣 梁浩坚 +7 位作者 李仲平 杜荣松 黄志健 林诗雅 蓝岚茵 王淏 黃爱琼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11-1214,共4页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效果和必要性。方法采用美国诺华ProcleixTIGRIS全自动NAT检测分析系统和PROCLEIX ULTRIOAssay HBV、HCV、HIV(1型)NAT联检试剂,对616 705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HBV、HCV、HIV 3...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效果和必要性。方法采用美国诺华ProcleixTIGRIS全自动NAT检测分析系统和PROCLEIX ULTRIOAssay HBV、HCV、HIV(1型)NAT联检试剂,对616 705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HBV、HCV、HIV 3项NAT联检,并对单项NAT阳性标本做NAT鉴别试验;同时采用血清学酶免(EIA)双试剂并行检测同批标本的HBsAg、抗-HCV、抗-HIV、抗-TP和ALT等项目。结果 NAT阳性检出率为0.95%(5 874/616 705),EIA检测HBsAg、抗-HCV、抗-HIV3项的阳性检出率为1.62%(10 048/616705)(P<0.01)。EIA检测全项合格标本的NAT阳性检出率为0.22%(1 365/594 325);单项NAT阳性标本的NAT鉴别试验阳性率为30.4%(415/1 365),其中HBV DNA阳性413例,占NAT鉴别试验阳性总数的99.52%,HCV RNA和HIV RNA阳性各1例;EIA双试剂检测阳性标本的NAT阳性检出率75.28%(4 148/5 510),EIA单试剂检测阳性标本的NAT阳性率检出率为2.27%(103/4 538);ALT EIA双试剂检测不合格标本的核酸NAT阳性检出率2.31%(336/14 554),其中单项ALT检测不合格标本的NAT阳性检出率为0.01%(2/14 080),而且半年后对这些献血者随访NAT复检均为阴性。结论目前广州地区血清学EIA检测合格血液中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HBV;将NAT检测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NAT) 酶免检测 血液筛查 血液安全 HBV hcv HIV 广州献血者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 被引量:38
17
作者 李保春 陆军 +4 位作者 许静 吉雅菲 崔若兰 苏红 袁伟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 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 (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探讨预防HCV感染的措施。方法 在未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 1990~ 1992年间、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 1997~ 1999年间及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后的2 0 0 1~ 2 0 0 2年间 ,采用日本Kur... 目的 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 (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探讨预防HCV感染的措施。方法 在未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 1990~ 1992年间、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 1997~ 1999年间及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后的2 0 0 1~ 2 0 0 2年间 ,采用日本Kuraray公司提供的抗HCV 14试剂盒 ,以间接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抗体。结果 HCV的 1年阳转率 1991~ 1992年为 42 .2 %,1998~ 1999年为 2 2 .8%,2 0 0 1年~ 2 0 0 2年为 9%;输血量越多 ,透析时间越长 ,丙肝的感染率越高。结论 多次输血是血透患者高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 ,透析过程中的医院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量 ,加强对血透患者HCV感染者的管理 ,严格消毒隔离 ,透析器一次使用等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 (HD)患者高HCV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液透析 输血 影响因素 抗体
下载PDF
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病毒核酸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吴玉清 杨忠思 +1 位作者 赵林 郭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34-836,共3页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是否存在输血传播HBV、HCV和HIV的残余风险。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样本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的同时,应用NAT技术检测HBV、HCV和HIV。NAT检测阳性ELISA HBsAg阴性或NAT检测阴性ELISA HBsAg阳... 目的调查青岛地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是否存在输血传播HBV、HCV和HIV的残余风险。方法对无偿献血者样本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的同时,应用NAT技术检测HBV、HCV和HIV。NAT检测阳性ELISA HBsAg阴性或NAT检测阴性ELISA HBsAg阳性的样本,进一步跟踪确认。结果12 00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未发现ELISA法检测抗-HCV和抗-HIV阴性,NAT检测HCV和HIV阳性的情况,发现2例HBV DNA阳性HBsAg阴性。1例HBV DNA阳性,乙肝免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均为阴性,跟踪11周后采血检测HBV DNA阳性,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另1例HBV DNA阳性,乙肝免疫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均为阴性,抗-HBc为阳性,跟踪3周后采血检测,2次检测结果相同,HBV DNA定量检测均为1000IU/ml左右的低含量。结论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存在输血传播HBV风险,原因可能为HBV的免疫"窗口期"、隐匿性HBV感染等,建议现有的血液检测体系下,为了阻断HBV的输血传播,增加HBV的病毒核酸检测和抗-HBc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hcv HIV NAT “窗口期”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HLA associations with hepatitis Band C viral infections across global populations 被引量:32
19
作者 Rashmi Singh Rashmi Kaul +1 位作者 Anil Kaul Khalid Kh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770-1787,共18页
Hepatitis B (HBV) and hepatitis C (HCV) viral infection or co-infection leads to risk of development of chronic infection,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mmigration and globalization have added t... Hepatitis B (HBV) and hepatitis C (HCV) viral infection or co-infection leads to risk of development of chronic infection,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mmigration and globalization have added to the challenges of public health concerns regarding chronic HBV and HCV infections worldwid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review existing global literature across ethnic populations on HBV and HCV related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associations in relation to susceptibility, viral persistence and treatment. Extensive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HLA associations in HBV and HCV infections reported across global populations over the past decad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status, weaknesses and strengths of this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 ethnic populations. HLA DR13 is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HBV clearance globally. HLADRB1*11/*12 alleles and DQB1*0301 are associated with HBV persistence but with HCV clearance worldwide. Consistent association of DRB1*03 and *07 is observed with HCV susceptibility and non-responsiveness to HBV vaccination across the population. HLA DR13 is protective for vertical HBV and HCV transmission in Chinese and Italian neonates, but different allel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ir susceptibility in these populations. HLA class I molecule interactions with 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 like receptors (KIR) of natural killer (NK) cells modulate HCV infection outcome via regulating immune regulatory cells and molecules. HLA associations with HBV vaccination, interferon therapy in HBV and HCV, and with extra hepatic manifestations of viral hepatitis are also discussed. Systematic studies in compliance with global regulatory standards are required to identify the HLA specific viral epitope, stage specific T cell populations interacting with different HLA alleles during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viral clearance of chronic HBV or HCV infections among different ethnic populations. These studies would facilitate stage specific therapeutic s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BV persistence hcv persistence Interferon response to HBV and hcv HBV vaccination response
下载PDF
HLA-A2肽四聚体的构建及其在乙、丙型肝炎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5
20
作者 朴文花 何豫 +7 位作者 席宏丽 孙新婷 张恒辉 徐京航 赵鸿 许文燮 李在琉 王贵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818-1822,共5页
目的 分别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特异的HLA A2肽四聚体 ,为检测乙、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特异性的细胞毒T细胞 (CTL)提供直接、有效的方法 ,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分别构建含有HLA A2 BSP(含有 15个可供识别生物素化... 目的 分别构建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 (HCV)特异的HLA A2肽四聚体 ,为检测乙、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特异性的细胞毒T细胞 (CTL)提供直接、有效的方法 ,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分别构建含有HLA A2 BSP(含有 15个可供识别生物素化的氨基酸位点 )和 β2微球蛋白(β 2m)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进行表达、复性、鉴定及纯化。再分别将HBV和HCV特异性短肽与HLA A2 BSP和 β 2m蛋白在体外进行耦合 ,该复合物经纯化浓缩后进行生物素化。生物素化的产物经纯化浓缩后形成单体 ,此单体再与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按一定比例耦合构建成四聚体 ,最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获得了高效、稳定的pBV2 2 0 HLA A2 BSP和 pBV2 2 0 β 2m原核表达载体 ,表达量分别占菌体的 4 6 %和 2 6 %左右 ;纯度达 90 %以上。构建的四聚体可成功的检测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中特异性的CTL ,急性HBV感染时CTL占 1 84 % ,慢性HBV感染时CTL占0 0 2 %~ 0 6 8% ,慢性HCV感染的CTL占 0 0 2~ 0 72 %。结论 高效、稳定的pBV2 2 0 HLA A2 BSP和 pBV2 2 0 β 2m原核表达载体大量的表达可用于构建各种肽特异性的四聚体复合物 ;在体外构建的MHC Ⅰ类分子四聚体 ,为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的检测提供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2 四聚体 CTL 丙型肝炎 特异性 体外 hcv 原核表达载体 纯化 复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