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童虫cDNA文库免疫学筛选及H1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5
1
作者 卞茂红 沈际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2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 获取可能编码新的血吸虫诊断和候选疫苗分子的 c DNA克隆。 方法 利用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 c DNA文库 ,获得一批阳性克隆 ,并对 H1克隆插入片段的核苷酸进行序列测定。根据结果 ,一方面进行同源性分析 ;另一... 目的 获取可能编码新的血吸虫诊断和候选疫苗分子的 c DNA克隆。 方法 利用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 c DNA文库 ,获得一批阳性克隆 ,并对 H1克隆插入片段的核苷酸进行序列测定。根据结果 ,一方面进行同源性分析 ;另一方面设计合成引物 ,应用 PCR法进行扩增 ,并将其克隆入 p GEM-T载体。 结果 用抗血清初筛约 7.2× 1 0 3个重组的噬菌体 ,得到 1 2个持续阳性反应克隆 ,其中 H1克隆的插入片段长度为 1 1 86bp,具有一个 5 9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 ,与现有的基因无任何同源性。利用 PCR法成功地扩增了该基因 ,并克隆入载体 p GEM-T。 结论 从 c DNA文库中筛选的对血吸虫感染可能具有保护作用的分子克隆是可行的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免疫学筛选 CDNA克隆 基因克隆 h1基因
下载PDF
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在中国流行的分析 被引量:145
2
作者 许文波 朱贞 +14 位作者 张珍英 王同展 蒋小泓 王常银 何维宽 王建国 李聪勇 郑蕾 凌华 李平 刘桂艳 田宏 周淑洁 田疆 王步安 《中国计划免疫》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为确定现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本土基因型别 ,在 1995~ 2 0 0 2年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 )从河南、山东、安徽、上海等 1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的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或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为确定现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本土基因型别 ,在 1995~ 2 0 0 2年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 )从河南、山东、安徽、上海等 1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的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或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15 6株。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从 15 6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 (N)基因碳末端 4 5 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证明 ,15 4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 ;2株属于A基因型 ,为沪191疫苗株。由此证实 ,H1基因型已在中国广泛流行 ,为中国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H1是麻疹病毒型内变异最大的基因型。这 15 4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 ,除外Shanxi0 0 - 6和Hunan95 - 2 3株 ,可进一步划分为H1a和H1b两个亚组。H1a的 4 5 0个核苷酸和H1b的差异在 2 0 0 %~ 4 0 0 %。H1基因型的 4 5 0个核苷酸和A基因型代表株Edmonston的基因差异在 6 0 0 %~ 7 33% ;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a94 - 1的基因差异在 5 11%~7 5 6 % ;与其它 17个基因型代表株的最大差异在 11 5 6 %。在中国开展麻疹病毒监测和建立麻疹病毒毒株库及基因数据库 ,对加速麻疹控制及未来消除麻疹都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h1基因 序列测定 麻疹野病毒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9
3
作者 张燕 许文波 +20 位作者 朱贞 蒋小泓 胡家瑜 王建国 张金芳 何吉兰 孙莉 林春燕 凌华 李聪勇 刘杨 马艳 张晋琳 王常银 杨学磊 章传真 李平 杜雯 郑蕾 梁勇 姬奕昕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3期165-174,共10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是否存在基因型或亚型的差异.方法对2003年15个省分离的107株麻疹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同一年份不同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目的为了解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是否存在基因型或亚型的差异.方法对2003年15个省分离的107株麻疹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同一年份不同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从107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106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1株属于A基因型,为沪191(S191)疫苗株.106株H1基因型毒株分成2个亚型,101株为H1a,5株为H1b基因亚型.2003年H1b亚型主要流行于海南、四川、上海、贵州省;而H1a在全国广泛分布;未发现H1c基因亚型,该亚型1993~1994年曾是北京、山东、河北、湖南省流行的优势毒株.对比2003年与1993~2002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H1a呈上升趋势,H1b亚型在所有H1基因型中的比例由1995~2002年的24.3%下降到2003年的4.7%,而H1c亚型逐渐消失.对2003年分离的病毒进行省内和不同省间遗传距离的比较证明,各省内的毒株变异范围在0%~6.1%(0~27个核苷酸差异);各省间的变异范围在0%~4.3%(0~20个核苷酸差异);省内差异最大值大于省间差异.结论中国最近11年来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趋势为:H1a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优势亚型;H1b亚型逐年降低转为弱势;H1c亚型逐渐消失.2003年麻疹变异毒株呈散在分布,无明显地域性.同时表明,中国的麻疹流行是由H1a和H1b中的许多不同病毒株造成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讨论了在中国继续开展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展望了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对于中国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h1基因 序列测定和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和亚型趋势分析 被引量:54
4
作者 张燕 姬奕昕 +5 位作者 朱贞 许松涛 蒋小泓 毛乃颖 崔爱利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9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1993~2006年本土麻疹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流行趋势。方法依据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病毒学监测数据库,分析中国...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1993~2006年本土麻疹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流行趋势。方法依据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病毒学监测数据库,分析中国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993~2006年,从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分离到748株麻疹病毒,其中743株为H1基因型,1株为H2基因型,1株为A基因型,3株为疫苗相关A基因型。在H1基因型中,684株为H1a基因亚型,50株为H1b基因亚型,9株为H1c基因亚型。从29个省分离到H1a基因亚型(西藏、湖北省未开展),H1b基因亚型只从10个省分离到,H1c基因亚型在1993~1994年从4个省分离到。自2000年以来,H1a基因亚型逐年成为优势流行亚型,并呈上升趋势;H1b基因亚型逐年转为弱势,其传播于2006年被阻断;而H1c基因亚型的流行自1995年已经消失。结论通过对1993~2006年中国29个省流行的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系统研究,阐明了在麻疹控制和加速控制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变异规律,以及病毒基因型别在地域和年代上的分布,证实H1基因型是中国近14年麻疹病毒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其中H1a逐渐成为中国近几年流行的绝对优势基因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h1基因 基因亚型
原文传递
中国6省2005年麻疹病毒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姬奕昕 许文波 +11 位作者 张燕 朱贞 蒋小泓 梁勇 周淑洁 詹军 陈慧 张杰 司源 冯燕 芦起 许松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7-415,共9页
研究2005年我国6省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基因型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为进一步的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用RT-PCR方法,从2005年6省分离的48株麻疹病毒株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 N)基因C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 研究2005年我国6省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基因型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为进一步的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用RT-PCR方法,从2005年6省分离的48株麻疹病毒株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 N)基因C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6省分离的48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其中两株为H1b亚型, 其余为H1a亚型.48株野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1%~100%(核苷酸差异为0~22bp),氨基酸同源性为92.7%~100%;与我国疫苗株S19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8.7%~92.5%,氨基酸同源性为88.0%~91.2%.其中Shaanxi05-1和Yunnan05-1,Anhui05-2和Ningxia05-9的N末端456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100%;Hebei05-19、Anhui00-2和Liaoning02-2,Hebei05-1和Chongqing04-3的核苷酸的同源性为100%.引起2005年我国6省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为H1基因型,并以H1a为绝对优势亚型.各省之间存在相同毒株引起的传播链,不同年份之间存在相同麻疹野毒株的持续循环传播.同时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由核苷酸变异引起的氨基酸变异及中和抗原位点等生物学性状的改变,可能影响麻疹病毒的毒力和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h1基因 序列测定和分析
下载PDF
THE ASSOCI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MTA1, NM23H1 WITH THE INVASION, METASTASIS OF OVARIAN CARCINOMA 被引量:32
6
作者 宋毅 黄光琦 贺国丽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7-92,共6页
Object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invasion andmetastasis of the ovarian carcinoma, we investigate a novel candidate 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MTA1) and nm23Hl mRNA expression and mutation in o... Object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invasion andmetastasis of the ovarian carcinoma, we investigate a novel candidate 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MTA1) and nm23Hl mRNA expression and mutation in ovarian carcinoma. Methods. Twenty primary ovariancarcinoma specimens, 20 corresponding lymph nodes and 8 normal ovarian was examined for mRNAexpression and mutation of MTA1 and nm23Hl genes by reverse-transcription plo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and RT―PCR―SSCP analysis. The level of the expression was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veoptic desity (ROD) of the PCR products. Results. The frequency of MAT1 overexpression was 100% (7/7)in primary ovarian carcinoma with metastasis but only 38.5% (5/13) in those without metastasis(P=0.0103). Overexpression of MAT1 was observed in 87.5% (6/7) of lymph nodes with metastasis butonly 23% (3/13). of lymph nodes without metastasis (P=0.0118). In contrast with MAT1, low expressionof nm23H1 mRNA was seen in 7 of 7 o-varian carcinoma with metastasis but only in 4 of 13(30%) ofthose without metastassis (P=0.0043). Low nm23H1 expression was also seen in 7 of 7 lymph nodes withmetastasis but only in 5 of 13 (38.5%) nonmetastatic lymph nodes (P=0.0102). The ROD ratio of MAT1to nm23Hl increa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tastasis. No mutation of MAT1 and nm23H1 genes wasfound by SSCP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mRNA expression of MTA1 and nm23H1 is positively and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respectively. Expression abnormalities but notmutation of the two genes are frequent events related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ovarian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arian carcinoma METASTASIS MTA1 gene nm23h1 gene
下载PDF
转移抑制基因nm23-H_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晓峰 周清华 +3 位作者 石应康 张尚福 成娘 杨振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1-502,共2页
目的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H_1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46例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H_1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肺癌中nm23-H_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0.01);转移癌nm23... 目的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H_1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46例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H_1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肺癌中nm23-H_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0.01);转移癌nm23-H_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原发癌(P<0.01)。肺癌中nm23-H_1的表达水平与肺癌淋巴结受累状态,细胞的分化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转移有密切关系(P<0.01或P<0.05)。nm23-H_1高表达组术后预后明显优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 nm23-H_1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肺癌中nm23-H_1的表达水平是预测肺癌转移和预后的有价值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肺肿瘤 基因表达 预后
原文传递
转移抑制基因nm23-H_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晓峰 周清华 +8 位作者 石应康 张尚福 张声 成娘 杨俊杰 赵雍凡 蒋光亮 伍伫 杨振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产物的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nm23-H1基因表达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nm23-H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54.03%)明...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表达产物的表达水平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nm23-H1基因表达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nm23-H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54.03%)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73.48%,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癌nm23-H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癌(P<0.01);转移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原发癌组织(P<0.01);低分化肺癌明显低于中-高分化肺癌(P<0.01)。结论nm23-H1基因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的调控,nm23-H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预示肺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转移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MTA1、nm23H_1 mRNA表达及突变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7
9
作者 黄光琦 宋毅 贺国丽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研究MAT1、nm2 3H1mRNA表达及突变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逆转录 PCR(RT PCR)和逆转录 PCR 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RT PCR SSCP)技术 ,对 8例正常卵巢、2 0例卵巢癌及其相应的 2 0例淋巴结组织 ,进行MTA1和nm2 3H1... 目的 研究MAT1、nm2 3H1mRNA表达及突变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逆转录 PCR(RT PCR)和逆转录 PCR 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RT PCR SSCP)技术 ,对 8例正常卵巢、2 0例卵巢癌及其相应的 2 0例淋巴结组织 ,进行MTA1和nm2 3H1mRNA表达及突变的检测。 结果 转移卵巢癌原发灶MTA1mRNA高表达率为 10 0 % (7/ 7) ,无转移为 38 5 % (5 / 13) ,P =0 0 10 3;有癌转移淋巴结高表达率为 87 5 % (6 / 7) ,无癌转移为 2 3 % (3/ 13) ,P =0 0 118。有转移卵巢癌原发灶nm2 3H1mRNA低表达率为 10 0 % (7/ 7) ,无转移为 30 % (4 / 13) ,P =0 0 0 43;有癌转移淋巴结低表达率为 10 0 %(7/ 7) ,无癌转移为 38 5 % (5 / 13) ,P =0 0 10 2。MTA1/nm2 3H1mRNA表达的相对吸光度值 (A值 ,曾称光密度OD值 )的比值随转移而增加。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SSCP)未发现突变。 结论 MTA1、nm2 3H1基因的转录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呈正负相关关系 ,起着正负调控的重要作用。这两个基因的异常表达是卵巢癌转移中的频发事件而与基因突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淋巴结转移 MTA1基因 NM23h1基因 mRNA表
原文传递
抑癌基因nm23-H_1诱导癌细胞凋亡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瑞仪 张美英 赵利淦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nm2 3 H1基因的抑癌机制。方法 :实验将nm2 3 H1基因转化进入人喉癌细胞Hep 2 ,使其在细胞中稳定表达。使用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并测定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苷肽 (GSH)浓度。结果 :nm2 3 H1转化的Hep 2细胞有核固缩、... 目的 :初步探讨nm2 3 H1基因的抑癌机制。方法 :实验将nm2 3 H1基因转化进入人喉癌细胞Hep 2 ,使其在细胞中稳定表达。使用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 ,并测定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苷肽 (GSH)浓度。结果 :nm2 3 H1转化的Hep 2细胞有核固缩、核分离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现象 ,其GSH浓度也有所升高 (16 9% )。结论 :表明nm2 3 H1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提高肿瘤细胞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细胞凋亡 抗氧化 癌细胞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中survivin和nm23H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谷化平 尚培中 冯骥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52-253,共2页
探讨survivin(SVV)和nm23H1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SVV与nm23H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VV和nm23H1表达水平。... 探讨survivin(SVV)和nm23H1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SVV与nm23H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胆囊腺癌、20例胆囊腺瘤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VV和nm23H1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胆囊癌中SVV和nm23H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3%和51.9%。SVV高表达和nm23H1低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浆膜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P<0.05)。SVV表达与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x2=5.71,P<0.05)。检测SVV和nm23H1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价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SURVIVIN基因 NM23h1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nm23-H1基因逆转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L9981转移表型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车国卫 周清华 +6 位作者 朱文 王艳萍 覃杨 刘伦旭 陈晓禾 孙艺琳 孙泽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8-284,共7页
背景与目的:nm23-H1基因已被证明是转移抑制基因,转染野生型nm23-H1基因可以逆转肿瘤的恶性转移表型,但是nm23-H1基因抑制或逆转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我们在建立转nm23-H1基因的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nm23-H1的基础上... 背景与目的:nm23-H1基因已被证明是转移抑制基因,转染野生型nm23-H1基因可以逆转肿瘤的恶性转移表型,但是nm23-H1基因抑制或逆转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却知之甚少,我们在建立转nm23-H1基因的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nm23-H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nm23-H1基因抑制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和改良的Boyden小室法分析转基因前后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体外侵袭力的变化,体内实验分析转基因前后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及肺转移能力的改变,同时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转移相关基因β-catenin、E-Cadherin、CD44S、CD44V6、MMP-2、TIMP-1、VEGF、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转基因细胞株L9981-nm23-H1的体外增殖能力[(0%vs.(19.5±2.9)%]、克隆形成能力(10.3±0.7vs.21.7±1.3)及侵袭力显著低于L9981细胞(31.0±3.0vs.151.0±6.3)(P<0.01);(2)nm23-H1基因在裸鼠体内的抑瘤率显著增高(82.6%vs.0%),且转染nm23-H1基因的L9981细胞裸鼠体内移植瘤肺转移显著降低(0%vs.100%)(P<0.01);(3)nm23-H1基因能够上调β-catenin、E-Cadherin、TIMP-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VEGF、CD44V6和MMP-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P<0.01);(4)nm23-H1表达上调CD44S基因mRNA表达(P<0.01),而对其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转移表型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肺肿瘤
下载PDF
中国人结肠癌nm23H_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宿志弘 李继承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5-329,共5页
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人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对nm23H_1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_1基因遗传... 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人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缺失,对nm23H_1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nm23H_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结肠癌进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实验中,30例结肠癌D17S396位点MSI、LOH检出率和nm23H_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6.67%、20.00%和53.33%。在肿瘤TNM分期中,Ⅰ+Ⅱ期的MSI检出率和nm23H_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3.75%和81.25%,高于Ⅲ+Ⅳ期的7.14%(MSI,p<0.05)和21.43%(nm23H_1,p<0.01)。而LOH检出率在Ⅲ+Ⅳ期35.71%高于Ⅰ+Ⅱ期6.25%(p<0.05)。随着结肠癌病理Duke’s分期的升高,LOH检出率呈现增加趋势。nm23H_1蛋白阳性率在管状腺癌组为60.00%,明显高于粘液腺癌组的20.00%(p<0.01)。随着管状腺癌分化程度的升高,其阳性率呈增高趋势。此外,nm23H_1蛋白阳性率在MSI阳性组为75%,也高于MSI阴性组的45.45%(p<0.05)。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显示,nm23H_1蛋白在各临床病理参数影响下的表达强度没有差异。实验结果提示MSI和LOH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散发性结肠癌的进展。LOH多发生于散发性结肠癌的晚期阶段并赋予散发性结肠癌细胞高侵袭、低预后的表型。相反,MSI是散发性结肠癌的早期分子标志,提高结肠癌局部nm23H_1蛋白表达量可有效抑制结肠癌转移并改善散发性结肠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结肠癌 NM23h1基因 微卫星不稳定性 杂合性缺失 遗传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nm23H1 genetic instability and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ese digestive system cancer patients 被引量:16
14
作者 Yue-Qin Yang Liang Wu +7 位作者 Jin-Xing Chen Jian-Zhong Sun Meng Li Dong-Mei Li Hai-Ying Lu Zhi-Hong Su Xin-Qiu Lin Ji-Cheng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6期5549-5556,共8页
AIM: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m23H1 gene genetic instability and its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ese digestive system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 AIM: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m23H1 gene genetic instability and its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nese digestive system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and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nm23H1. RESULTS: The MSI was higher in TNM stageⅠ + Ⅱ than in stage Ⅲ + Ⅳ of gastric, colonic and gallbladder carcinomas. The LOH was higher in TNM stage Ⅲ + Ⅳ than in stageⅠ + Ⅱ of gastric, colonic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Lymphatic metastasis was also observed. The expression of nm23H1 protein was lower in TNM stage Ⅲ + Ⅳ than in stageⅠ + Ⅱ of these tumors and in patients with lymphatic metastasis.The nm23H1 protein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the LOH negative group than in the LOH positive group.CONCLUSION: MSI and LOH may independently control the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digestive system cancers. MSI could serve as an early biological marker of digestive system cancers. Enhanced expression of nm23H1 protein could efficiently inhibit cancer metastasis and improve its prognosis. LOH mostly appears in late digestive system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 Gastric cancer Colonic canc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llbladder carcinoma
下载PDF
几种肿瘤转移基因变化与卵巢癌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光琦 贺国丽 宋毅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1,34,共5页
目的 研究 MTA1、nm2 3H1 及 E- Cadherin(E- cad)的表达及突变与卵巢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 RT- PCR、RT- PCR- SSCP和免疫组化技术 ,对正常卵巢、卵巢癌及其配对淋巴结组织进行 MTA1、nm2 3H1m RNA表达和突变及 E- cad蛋白表达... 目的 研究 MTA1、nm2 3H1 及 E- Cadherin(E- cad)的表达及突变与卵巢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 RT- PCR、RT- PCR- SSCP和免疫组化技术 ,对正常卵巢、卵巢癌及其配对淋巴结组织进行 MTA1、nm2 3H1m RNA表达和突变及 E- cad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有转移的卵巢癌原发灶 MTA1m RNA高表达率为 10 0 % (7/7) ,无转移为 38.5 % (5 / 13) ,P=0 .0 10 3。有癌转移淋巴结高表达率为 87.5 % (6 / 7) ,而无癌转移为 2 3% (3/ 13) ,P=0 .0 118。有转移卵巢癌原发灶 nm2 3H1 m RNA低表达率为 10 0 % (7/ 7) ,无转移为 30 % (4/ 13) ,P=0 .0 0 43。有癌转移淋巴结低表达率为 10 0 % (7/ 7) ,无癌转移为 38.5 % (5 / 13) ,P=0 .0 10 2。无转移卵巢癌原发灶 E- cad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6 .2 % (6 / 13) ,而有转移者 7例均无阳性表达 ,表达率为 0 ,P=0 .0 44。三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 ,MTA1与 nm2 3H1 、C- cad呈负相关 (r=- 0 .90 3、- 0 .80 2 ) ,nm2 3H1 与 E- cad呈正相关 (r=0 .72 4)。SSCP分析未发现 MTA1和 nm2 3H1 基因突变。结论  MTA1及 nm2 3H1 、E- cad的表达与卵巢癌转移呈正、负相关关系 ,起着正、负调控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淋巴结转移 MTA1基因 NM23h1基因 E-钙粘蛋白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突变 肿瘤转移
下载PDF
nm23-H1通过下调PKC信号通路抑制肺癌细胞侵袭 被引量:11
16
作者 聂强 周清华 +5 位作者 朱文 刘伦旭 付军科 李定彪 李印 车国卫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调控肺癌细胞PKC信号通路抑制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blot、Boyden-Chamber、MTT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别检测nm23- H1基因转染前后以及PKC抑制剂Calphostin C处理前后人高转移大细胞...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调控肺癌细胞PKC信号通路抑制肺癌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blot、Boyden-Chamber、MTT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别检测nm23- H1基因转染前后以及PKC抑制剂Calphostin C处理前后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胞膜、胞浆PKC的分布变化;体外侵袭力和增殖力的变化;以及细胞中PKC激活转位变化和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1)L9981和L9981-pLXSN细胞中PKCα、PKCβⅡ蛋白在胞膜的表达量明显较L9981- nm23-H1增多(P<0.001),表明其处于活化状态的PKC明显增加;(2)PKCα、PKCβⅡ在L9981及 L9981-pLXSN细胞中主要位于胞核、核周和质膜,明显处于激活转位状态;在L9981-nm23-H1细胞中则主要位于胞浆内,处于无活性状态,前二者胞浆中Ca2+荧光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后者(P<0.001); (3)L9981-nm23-H1体外增殖力、侵袭力显著低于L9981和L9981-pLXSN(P<0.001),但后二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抑制剂处理后,L9981和L9981-pLXSN细胞中PKCα、PKCβⅡ在胞膜的蛋白表达量和胞浆中的Ca2+荧光表达强度均较处理前明显下降(P<0.001);3株细胞体外增殖力、侵袭力均较处理前明显下降(P<0.001)。结论nm23-H1基因可能通过PKC信号通路来发挥其肿瘤转移抑制作用,细胞内钙离子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 PKC信号通路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nm23-H1杂合性等位基因丢失与肝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叶颖江 余业勤 +3 位作者 万大方 汤钊猷 陆继珍 贺丽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从DNA水平揭示nm23-H1杂合性基因丢失与人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门静脉形成癌栓等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对25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DNA进行分析。结果nm23-H1两条等位基... 目的从DNA水平揭示nm23-H1杂合性基因丢失与人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门静脉形成癌栓等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对25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DNA进行分析。结果nm23-H1两条等位基因分别为7.6Kb、2.3Kb,杂合性等位基因丢失率为31.25%(5/16)。nm23-H1杂合性基因丢失多见于分化较差的EdmondsonⅢ、Ⅳ级和伴肝内转移或门静脉形成癌栓的肝癌。结论nm23-H1可能诱发肝细胞肝癌的转移潜能,有助于预测肝癌复发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等位基因 肿瘤转移 NM23-h1基因
原文传递
河北省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梁勇 姬奕昕 +5 位作者 张振国 张富斌 孙印旗 苏明 刘淑华 许文波 《中国计划免疫》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或亚型的特征,为制定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4年和2003~2005年分离的26株麻疹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6株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 目的了解河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基因型或亚型的特征,为制定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4年和2003~2005年分离的26株麻疹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6株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26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1994年在河北省分离到的2株麻疹病毒为H1。亚型,但在2003~2005年未监测到;2003年的1株为H1a亚型;2004年1株为H1a亚型,另1株为H1b亚型;2005年19株为H1a亚型,2株为H1b亚型。2003~2005年的24株麻疹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5.6%~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4.0%~100.0%,平均变异0%~1.6%。结论河北省近年来流行的麻疹病毒以H1。亚型占绝对优势,其次为H1b亚型,H1a亚型可能已经被阻断。河北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间存在较大的遗传距离,基因变异校大,河北省与其它省之间存在相同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播链,不同年份也存在相同麻疹病毒的持续循环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h1基因 序列测定和分析
原文传递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应用于中国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别的鉴定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周剑惠 王爽 +8 位作者 陈超 许强 姬奕昕 林琳 田鑫 曹凤瑞 刘胜贺 李振 许文波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建立和应用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快速诊断方法 ,及时监测麻疹流行株基因型动态 ,尽早发现异型输入病例。方法 应用一种适用于我国现流行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筛查、定型的分析方法 ,即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 目的 建立和应用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快速诊断方法 ,及时监测麻疹流行株基因型动态 ,尽早发现异型输入病例。方法 应用一种适用于我国现流行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筛查、定型的分析方法 ,即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 (RT PCR RFLP) ,对吉林省 2 0 0 1~ 2 0 0 3年分离到、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用脱氧核糖核酸 (DNA)序列分析证实为H1基因型的 9株野病毒进行验证。结果  9株麻疹病毒分离阳性株的RT PCR-RFLP基因分型结果与核酸序列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均为H1基因型。并应用该方法对吉林省 2 0 0 3年分离的 2株麻疹病毒进行基因型别鉴定 ,亦为H1基因型。同时对 2 0 0 1~ 2 0 0 3年的 46份麻疹病例的临床标本 ,应用新建立的RT-PCR-RFLP方法直接进行麻疹病毒核糖核酸 (RNA)提取、RT-PCR反应及基因型别鉴定。 46例临床标本经直接RT-PCR扩增后的 31例RT-PCR阳性产物 ,经RFLP法酶切、电泳结果均为H1基因型。结论 RFLP分析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又经济实用的中国麻疹野病毒基因定型筛查方法 ,对快速掌握麻疹病毒基因型流行动态及地理分布 ,以及麻疹野病毒的输入、变异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野病毒 h1基因 麻疹病毒 型别 RT-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临床标本 中国 吉林 新建
原文传递
nm23H1对肝癌细胞增殖及体内肿瘤形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金嗣松 潘星华 +2 位作者 王元和 傅继梁 胡以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 研究nm2 3H1对肝癌细胞增殖、体内肿瘤形成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构建正反义nm2 3H1cDNA表达载体并转染肝癌细胞SMMC 772 1,得到nm2 3H1稳定最高和最低表达的两种细胞克隆 ,并进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裸鼠皮下及脾包膜下移植试验。... 目的 研究nm2 3H1对肝癌细胞增殖、体内肿瘤形成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构建正反义nm2 3H1cDNA表达载体并转染肝癌细胞SMMC 772 1,得到nm2 3H1稳定最高和最低表达的两种细胞克隆 ,并进行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裸鼠皮下及脾包膜下移植试验。结果 转染反义表达载体后 ,肝癌细胞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 ,在体内、体外增殖加速 ;转染正义表达载体后 ,出现与之相反的结果。正义表达细胞接种组裸鼠肿瘤结节形成率、出现时间分别低于和高于反义表达细胞接种组。结论nm2 3H1基因可以抑制肝癌细胞SMMC 772 1的增殖、肿瘤形成和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转移 NM23h1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