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笋记录的东亚季风气候H_1事件突变性特征 被引量:34
1
作者 汪永进 刘殿兵 +4 位作者 吴金全 吴江滢 汪永进 蔡演军 H.Cheng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7-233,共7页
据TIMS-U系测年和年纹层计数,建立了南京汤山葫芦洞一支石笋年际分辨率时间标尺(纹层计数年17451~14417aBP).石笋高分辨率氧同位素曲线揭示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十年至百年尺度高频气温振荡特征,从中识别出响应于北大西洋最后一个H... 据TIMS-U系测年和年纹层计数,建立了南京汤山葫芦洞一支石笋年际分辨率时间标尺(纹层计数年17451~14417aBP).石笋高分辨率氧同位素曲线揭示末次盛冰期东亚季风气候十年至百年尺度高频气温振荡特征,从中识别出响应于北大西洋最后一个Heinrich(H1)事件的特强寒冷事件.该事件开始于16140±100aBP,并在此后36年内降温7~8℃.研究表明,事件所呈现的突发性降温形式以及跌宕式回暖过程(事件内部有10个冷暖旋回,并持续793a)主要受北半球中纬地区日辐照能背景、北大西洋冰漂碎屑带的扩张以及低纬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诸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东亚季风气候 h1事件 突变性
原文传递
末次冰消期亚洲季风强度变化的黄土高原西部万象洞石笋灰度记录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德忠 白益军 +2 位作者 桑文翠 张平中 程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1-799,共9页
基于对石笋扫描图像灰度值的提取和10个^(230)Th年代数据,建立了末次冰消期万象洞石笋灰度变化时间序列。在17.6~12.8kaB P.期间,石笋灰度值在千年-亚千年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9次增大(峰)和9次减小(谷)交替变化的特征。对比分析发现,万... 基于对石笋扫描图像灰度值的提取和10个^(230)Th年代数据,建立了末次冰消期万象洞石笋灰度变化时间序列。在17.6~12.8kaB P.期间,石笋灰度值在千年-亚千年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9次增大(峰)和9次减小(谷)交替变化的特征。对比分析发现,万象洞石笋灰度与密度指数在高频变化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石笋灰度值的减小对应于密度的增大和葫芦洞石笋δ^(18)O值的偏正,指示在末次冰消期期间石笋灰度与密度的变化同时记录了亚洲季风强度的变化。季风的强烈衰退导致环境温度突然降低,洞穴滴水碳酸氢钙过饱和度的升高,形成晶型规则且排列整齐的方解石晶体,使得石笋透光性增强而反射光能力降低,灰度值减小;反之亦然。Heinrich-1冷旋回期间,万象洞石笋灰度值的逐渐增大与季风强烈衰退造成降水减少和植被恶化使得杂质含量增加有关。同时末次冰消期万象洞石笋灰度记录的千年-亚千年尺度上亚洲季风强度的变化与高北纬气候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象洞 石笋灰度 末次冰消期 亚洲季风 h1事件
下载PDF
福建仙云洞石笋记录的Heinrich 1事件突变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崔梦月 肖海燕 +3 位作者 孙晓双 洪晖 姜修洋 蔡炳贵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078-3088,共11页
Heinrich 1事件(H1事件)是末次冰期一系列冰漂碎屑事件中最为突出的寒冷事件.本文基于闽西连城县仙云洞石笋(编号:XYⅣ-3)8个^(230)Th年龄和256个氧同位素结果,获得了16.8~15.2 ka BP期间平均分辨率达7 a的东亚夏季风演变序列.该石笋氧... Heinrich 1事件(H1事件)是末次冰期一系列冰漂碎屑事件中最为突出的寒冷事件.本文基于闽西连城县仙云洞石笋(编号:XYⅣ-3)8个^(230)Th年龄和256个氧同位素结果,获得了16.8~15.2 ka BP期间平均分辨率达7 a的东亚夏季风演变序列.该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在16.3~16.1 ka BP时段出现两个阶段的偏正过程,振幅达1.8‰,指示了一次显著的弱季风事件突变过程,对应于北大西洋显著的H1事件.与具有年层时标的南京葫芦洞和神农架青天洞石笋记录对比发现,尽管在定年误差范围内3个洞穴的石笋记录都捕捉到了H1事件的这次突变过程,但我国东南仙云洞记录的H1突变过程的时间(~260 a)明显比长江中下游的青天洞(18 a)和葫芦洞(19 a)长得多,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响应.分析表明,在北半球突变事件诱发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气过程有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响应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事件 石笋 东亚季风 仙云洞
原文传递
新仙女木事件内部百年尺度弱季风事件的龙腑宫洞石笋记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璐瑶 赵侃 +3 位作者 黄伟 张伟宏 邵庆丰 汪永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基于湖北省神农架龙腑宫洞一支石笋(LFG21)7个U/Th年龄和461组氧、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末次冰消期12.42~10.53 ka B.P.平均分辨率达3 a的亚洲夏季风强度演化序列.LFG21石笋δ^(18)O详细记录了新仙女木事件(YD)期间的季风突变细节,揭示... 基于湖北省神农架龙腑宫洞一支石笋(LFG21)7个U/Th年龄和461组氧、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末次冰消期12.42~10.53 ka B.P.平均分辨率达3 a的亚洲夏季风强度演化序列.LFG21石笋δ^(18)O详细记录了新仙女木事件(YD)期间的季风突变细节,揭示了YD事件内部的不稳定性.在YD事件结构特征和转型模式上,石笋记录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支持北高纬驱动机制以及高低纬之间的气候联系.其中,在~11.71 ka B.P.氧、碳同位素明显正偏,δ^(18)O从-8.6‰快速正偏至-7.9‰,δ^(13)C从-7.4‰快速正偏至-6.0‰,指示YD内部存在百年尺度的弱季风事件,持续时间为~200 a.这些特征与南京葫芦洞石笋δ^(18)O记录H1事件的内部结构和转型特征十分相似,暗示两者很可能受到同一驱动机制的影响.通过高、低纬地质资料的对比研究和波谱分析,本文认为YD内部百年尺度季风突变事件可能与热带大洋水汽输送变化导致的亚洲季风区水文循环异常以及太阳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YD事件 弱季风事件 h1事件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内印度洋海温对冰盖融水响应的模拟研究
5
作者 孙宇辰 于华明 +1 位作者 于海庆 李松霖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9年第1期87-97,共11页
第一次海因里希事件(H1)时期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减弱,导致北半球变冷。代理指标表明在这一时期印度洋北部的表层温度变冷而次表层出现增暖。在本文中,我们发现由于北半球的冰盖融化,大量淡水进入北大西洋,导致AMOC在H1早期迅速减弱... 第一次海因里希事件(H1)时期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减弱,导致北半球变冷。代理指标表明在这一时期印度洋北部的表层温度变冷而次表层出现增暖。在本文中,我们发现由于北半球的冰盖融化,大量淡水进入北大西洋,导致AMOC在H1早期迅速减弱。这一过程使得北半球变冷,南半球变暖,热量在南大洋次表层堆积,进而生成南大洋中层水(SOIW)。与此同时,南极海冰融化,上升流加强,促进了SOIW的形成。由此产生的SOIW向北移动到印度洋,导致了印度洋次表层的变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消期 h1事件 遥相关 全球变化
下载PDF
A quick cooling event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responding to Heinrich Event 1: Evidence from stalagmite δ^(18)O records 被引量:14
6
作者 汪永进 吴金全 +2 位作者 蔡演军 吴江滢 刘殿兵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1期88-96,共9页
Based on TIMS U-series dating results and annual band counting method, an annual-resolution time scale from 17450 to 14420 aBP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a stalagmite from the Hulu Cave at Tangshan, Nanjing. A high-reso... Based on TIMS U-series dating results and annual band counting method, an annual-resolution time scale from 17450 to 14420 aBP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a stalagmite from the Hulu Cave at Tangshan, Nanjing. A high-resolution oxygen isotopic record reveals decadral-centural oscillations in air temperature i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climate area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The most conspicuous feature in the oxygen isotopic record in the period is the particular cold event synchronized with the last Heinrich event (H1) in the northern Atlantic deep-sea records. This particular cold event, beginning at 16140 ± 100 aBP, shows a rapid cooling down with a magnitude of 7–8°C in air temperature within 36 years. Furthermore, δ18O record demonstrates that the event lasted 790 years with gradually warming tendency (10 cycles of air temperature oscillations) after the remarkable cooling down. We believed that this unique pattern of event recorded in the stalagmite δ8O might be controlled by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changes of insolation at mid-latitud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southern extend of the last ice-rafted event in the North Atlantic and changes of the Equatori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 event internal oscillations cave stalagmite oxygen isotope NANJING
原文传递
亚洲内陆干旱区巴里坤湖记录的H1突变事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永涛 安成邦 +3 位作者 赵家驹 李渊 段阜涛 苗运法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6-926,共11页
对亚洲内陆干旱区Heinrich (H)事件发生时的气候状况和植被响应过程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内陆干旱生态系统与气候突变事件关系的理解.本研究以新疆巴里坤湖BLK11A岩芯450~610 cm段的沉积物为研究载体,基于AMS 14C年代控制,通过岩性、粒度... 对亚洲内陆干旱区Heinrich (H)事件发生时的气候状况和植被响应过程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内陆干旱生态系统与气候突变事件关系的理解.本研究以新疆巴里坤湖BLK11A岩芯450~610 cm段的沉积物为研究载体,基于AMS 14C年代控制,通过岩性、粒度、 X射线荧光光谱元素钛含量( XRF-Ti)和孢粉变化特征等对H1突变事件(17~15 cal. ka B. P.)发生时流域的气候特征和植被分布状况进行了重建.研究结果表明: 1)H1时期湖泊岩性以砂质或者粉砂质的浅湖相为主,湖泊水位较低.沉积物粒度分布频率曲线表现出与流域现代扬尘一致的双峰分布特征,同时XRF-Ti含量增加,两者共同指示了流域局地扬尘发生频率增加,且对湖泊物质输入起主导作用;2)该时期耐旱的荒漠植被比例显著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流域生物量也相应降低,代表了流域植被显著退化;3)结合中纬度欧亚内陆干旱区其他地质记录,发现这一区域H1时期整体以冷干气候为主,风沙活动加强,湖泊萎缩,植被退化.主要原因为西风携带水汽的减少,使得能够到达该内陆区域的降水减少,另一方面温度降低导致了冰雪融水补给的减少,两者共同导致了内陆干旱区植被和环境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巴里坤湖 孢粉 末次冰消期 h1突变事件
原文传递
大学科研伦理的三维架构——“H5N1”所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白勤 龚鉴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2-45,共4页
由《科学》杂志一篇关于H5N1论文的刊发问题,引发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分析这场争论所涉及的科研二重性及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研结果更难以把握和掌控的今天,大学传承已久的学术自由应是理性的... 由《科学》杂志一篇关于H5N1论文的刊发问题,引发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分析这场争论所涉及的科研二重性及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研结果更难以把握和掌控的今天,大学传承已久的学术自由应是理性的、承载相应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学术自由,在科研方面更是如此。为使大学科研生长于伦理道德的土壤,应建构以博雅教育为根本基石、以学术职业胜任力为内在要求、以学术问责制为制度保障的大学科研伦理的三维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事件 科研伦理 学术自由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政府舆论引导的新理念——以2009年“甲型H1N1流感”事件为例
9
作者 唐丕跃 蔡尚伟 《东南传播》 2009年第10期35-37,共3页
当下我国正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全面而严峻地考验着我国各级政府的舆论引导力。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事件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政府舆论引导典型案例。因此,考察这次突发事件的政府舆论引导实践,折射出当代中国政府在应对... 当下我国正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全面而严峻地考验着我国各级政府的舆论引导力。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事件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政府舆论引导典型案例。因此,考察这次突发事件的政府舆论引导实践,折射出当代中国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舆论引导的新理念,这将极大丰富政府舆论引导的实践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事件 政府舆论引导 新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