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线性化H_∞鲁棒控制 被引量:25
1
作者 林立 黄苏融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1-547,552,共8页
针对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研究了一种线性化H∞鲁棒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微分几何理论,利用输入输出解耦线性化技术将系统模型转化为线性模型;然后采用最大转矩比电流控制策略增加系统的转矩输出能力;针对负载干扰设计了负载转... 针对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研究了一种线性化H∞鲁棒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微分几何理论,利用输入输出解耦线性化技术将系统模型转化为线性模型;然后采用最大转矩比电流控制策略增加系统的转矩输出能力;针对负载干扰设计了负载转矩观测器;最后基于线性化模型设计了H∞鲁棒控制器,提高系统对内埋式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参数变化的鲁棒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微分几何输入输出解耦H∞鲁棒控制伺服系统有较好的动态性能、抗干扰性能、跟踪性能和鲁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内埋式 输入输出解耦 h∞鲁棒控制器 最大转矩比电流控制 负载转矩观测
下载PDF
基于LMI的H_∞鲁棒PID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会军 陈明军 《控制工程》 CSCD 2007年第3期294-296,315,共4页
针对一类线性系统,研究了基于H∞的鲁棒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使得闭环系统的所有极点均位于一个给定的LMI区域中。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处理方法,证明了该问题等价于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可解性问题。利用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可行解给出... 针对一类线性系统,研究了基于H∞的鲁棒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使得闭环系统的所有极点均位于一个给定的LMI区域中。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处理方法,证明了该问题等价于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可解性问题。利用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可行解给出了PID控制器的构造方法,并通过现有的软件Matlab中的工具箱LMI来进行求解。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PID控制下的极点指标和H∞鲁棒控制的相容性问题。实际的工程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鲁棒控制 PID控制器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Real-time Feed-forward Force Compensation for Active Magnetic Bearings System Based on H∞ Controller 被引量:11
3
作者 GAO Hui XU Longxi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8-66,共9页
There are two kinds of unbalance vibrations—force vibration and displacement vibration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unbalance excitation in active magnetic bearings(AMB) system. And two unbalance compensation methods—c... There are two kinds of unbalance vibrations—force vibration and displacement vibration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unbalance excitation in active magnetic bearings(AMB) system. And two unbalance compensation methods—closed-loop feedback and open loop feed-forward are presented to reduce the force vibration. The transfer function order of the control system directly influencing the system stability will be increased when the closed-loop method is adopted, which makes the real-time compensation not easily achieved. While the open loop method would not increase the primary transfer function order, it provides conditions for real-time compensation. But the real-time compensation signals are not easy to be obtained in the open loop method. To implement real-time force compensation,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reduce the force vibration caused by the rotor unbalance on the basis of AMB active control. The method realizes real-time and on-line force auto-compensation based on H∞ controller and one novel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which makes the rotor rotate around its inertia axis. The time-variable feed-forward compensatory signal is provided by a modified adaptive variable step-size least mean square(VSLMS) algorithm. And the relevant least mean square(LMS) algorithm parameters are used to solve the H∞ controller weighting functions. The simulation of the new method to compensate some frequency-variable and sinusoidal signals is completed by MATLAB programming, and real-time compensation is implemented in the actual AMB experimental system.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nsation scheme can improve the robust stability and the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of the whole AMB system by using H∞ controller to achieve close-loop control, and then real-time force unbalance compensation is implemented. The proposed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control strategy containing real-time algorithm and H∞ controller for the force compensation of AMB system.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c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magnetic bearings h robust controller sensitivity and complementary sensitivity VSLMS algorithm feed-forward compensation
下载PDF
船舶力控减摇鳍系统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晓宇 金鸿章 +1 位作者 李国斌 吉明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4-70,共7页
针对海浪的随机干扰、船舶模型的不确定性和控制器输出约束 ,采用升力反馈控制的全新方法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运用 H∞ 控制理论考虑混合灵敏度 S/KS问题设计了控制器 ,对混合灵敏度 S/KS问题模型、权函数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同... 针对海浪的随机干扰、船舶模型的不确定性和控制器输出约束 ,采用升力反馈控制的全新方法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运用 H∞ 控制理论考虑混合灵敏度 S/KS问题设计了控制器 ,对混合灵敏度 S/KS问题模型、权函数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同时结合具有实船 ,利用 MFC和 Open GL三维图形库 ,建立了在微机上实现交互式实时控制、同时显示直观的实时多媒体动画的力控减摇鳍仿真系统 ,给出了仿真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建模 仿真 海浪干扰 力控减摇鳍 h∞鲁棒控制器 实时动画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船舶阀门电动静液作动器混合灵敏度鲁棒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杜伟 汪成文 +1 位作者 赵赞魁 赵俊奇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3-70,共8页
以电动静液作动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针对油液弹性模量摄动设计基于H_(∞)混合灵敏度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与AMESim仿真平台,搭建船舶阀门电动静液作动系统联合仿真模型。针对电动静液作动器应用于驱动船舶中线型... 以电动静液作动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针对油液弹性模量摄动设计基于H_(∞)混合灵敏度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与AMESim仿真平台,搭建船舶阀门电动静液作动系统联合仿真模型。针对电动静液作动器应用于驱动船舶中线型蝶阀实际应用背景,计算中线型蝶阀不同开度下启闭总阻力矩,并拟合为连续曲线作为系统负载特性,并对控制器算法的位置跟踪性能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混合灵敏度H_(∞)控制器位置跟踪性能显著优于PID控制器,对外部干扰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静液作动器 混合灵敏度 h∞鲁棒控制
下载PDF
双位置驱动直线伺服电机三重动态同步控制 被引量:5
6
作者 郭庆鼎 蓝益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2,共4页
对双位置驱动直线伺服电机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同步控制方法。通过设计H∞ 鲁棒控制器 ,对加速度和速度同时进行状态反馈控制 ,使其在不平衡负载或不确定性扰动作用下快速恢复到同步状态 ,从而实现双位置驱动直线伺服系统加速度、速度和... 对双位置驱动直线伺服电机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同步控制方法。通过设计H∞ 鲁棒控制器 ,对加速度和速度同时进行状态反馈控制 ,使其在不平衡负载或不确定性扰动作用下快速恢复到同步状态 ,从而实现双位置驱动直线伺服系统加速度、速度和位置三重动态同步。驱动元件采用两套参数相同的直线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鲁棒性强、动态同步误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位置驱动 直线伺服电机 三重动态同步控制 h∞鲁棒控制器 仿真
下载PDF
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加速响应的鲁棒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巩磊 杨智 祝长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8-281,共14页
加速响应是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动力学特性,目前对支承在主动电磁轴承上的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研究主要以稳态特性为主,而对加速特性的研究较少。该文以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为对象,分别研究PID控制和H∞鲁棒控... 加速响应是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动力学特性,目前对支承在主动电磁轴承上的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研究主要以稳态特性为主,而对加速特性的研究较少。该文以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为对象,分别研究PID控制和H∞鲁棒控制时转子系统的加速特性。首先,建立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在加速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然后,分析加速运行过程中PID控制器和H∞鲁棒控制器的设计原则及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研究PID控制参数对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加速特性的影响以及H∞鲁棒控制器下转子系统加速特性对系统参数的不敏感性。最后,进行PID控制和H∞鲁棒控制条件下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加速特性的仿真分析及实验。结果说明,PID控制参数变化对转子系统加速特性的影响,而H∞鲁棒控制下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系统过临界的加速特性几乎不受加速度的影响,这与PID控制下传统转子系统的加速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电磁轴承刚性转子 加速特性 PID 控制器h 鲁棒控制器
下载PDF
能量回收电动助力车鲁棒控制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好斌 龙波 +2 位作者 白志峰 蒋辉 曹秉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7-570,共4页
针对电动助力车频繁启动和刹车造成的制动能量浪费等问题,在研究和建立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制动电路结构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能量回收电动助力车控制器.针对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控制系统的内环电流环,应用鲁棒控制理论设计... 针对电动助力车频繁启动和刹车造成的制动能量浪费等问题,在研究和建立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驱动、制动电路结构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能量回收电动助力车控制器.针对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控制系统的内环电流环,应用鲁棒控制理论设计了H_∞鲁棒控制器,并与应用了PID控制器的闭环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_∞鲁棒控制器在系统建模中的参数不确定性抑制、抗干扰、响应速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PID控制器,而且应用H_∞控制器可使助力车续行里程比例提高到1.8%~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车 能量回收 h∞鲁棒控制器
下载PDF
时滞广义区间系统的H_∞鲁棒弹性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舒伟仁 李凤云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47-1751,共5页
研究了一类时滞广义区间系统的H∞鲁棒弹性控制问题。研究该问题的目的是设计状态反馈弹性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是鲁棒稳定的,同时具有H∞范数界。分别对控制器增益具有加法式摄动和乘法式摄动研究了弹性控制器的设计问题。该问题通过对... 研究了一类时滞广义区间系统的H∞鲁棒弹性控制问题。研究该问题的目的是设计状态反馈弹性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是鲁棒稳定的,同时具有H∞范数界。分别对控制器增益具有加法式摄动和乘法式摄动研究了弹性控制器的设计问题。该问题通过对系统进行广义二次能稳定且具有H∞范数界的研究而得到解决。控制器的设计可以通过求解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得到。最后,数值例子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广义系统 区间系统 h∞鲁棒控制 弹性控制器 LMI方法
下载PDF
柔性机械臂系统双时标模型的H∞鲁棒控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顾振宇 李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2,共5页
为了减小柔性机械臂转动时的振动和调节时间,实现柔性机械臂的精确控制,设计了自适应滑模-H∞鲁棒组合控制器。使用奇异摄动法建立了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双时标模型。对于慢时变子系统,设计了幂次随系统状态自适应调整的趋近律,得到了基于... 为了减小柔性机械臂转动时的振动和调节时间,实现柔性机械臂的精确控制,设计了自适应滑模-H∞鲁棒组合控制器。使用奇异摄动法建立了柔性机械臂系统的双时标模型。对于慢时变子系统,设计了幂次随系统状态自适应调整的趋近律,得到了基于自适应滑模变结构的慢时变子系统控制方法;对于快时变子系统,考虑到模型不确定问题,设计了γ次优H∞鲁棒控制器;将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与H∞鲁棒控制器进行组合,得到针对双时标模型的组合控制器。经仿真验证,对于刚性机械臂的阶跃输入,自适应滑模控制器的调节时间和超调量小于传统幂次趋近滑模控制器;对于模型不确定的柔性机械臂系统,组合控制器的振动幅度小、调节时间短、鲁棒性强,验证了H∞鲁棒控制器在柔性机械臂控制中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双时标模型 自适应滑模控制 h∞鲁棒控制器 组合控制
下载PDF
基于H_∞控制理论的直线电机同步传动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建国 郭庆鼎 唐光谱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以两台直线电机作为高速度、高精度龙门移动式镗铣床的龙门柱纵向进给的传动机构为应 用背景,基于H_∞鲁棒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同步传动控制器.其中,由IP积分-比例位置控制器满 足位置系统跟踪性能要求;由H_∞反馈控制器保证同... 以两台直线电机作为高速度、高精度龙门移动式镗铣床的龙门柱纵向进给的传动机构为应 用背景,基于H_∞鲁棒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同步传动控制器.其中,由IP积分-比例位置控制器满 足位置系统跟踪性能要求;由H_∞反馈控制器保证同步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案的合理性 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传动 直线电机 龙门移动 镗铣床
下载PDF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速度H_∞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俞希递 谢宝昌 《电机与控制应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23,共4页
针对数控机床驱动直线永磁同步电机易受负荷及自身参数变化影响的特点,在直线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H∞标准控制,并给出选择合适加权函数的方法。设计了H∞鲁棒速度控制器,并进行仿真分析。仿... 针对数控机床驱动直线永磁同步电机易受负荷及自身参数变化影响的特点,在直线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H∞标准控制,并给出选择合适加权函数的方法。设计了H∞鲁棒速度控制器,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响应速度快,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说明速度H∞速度控制可以满足数控机床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h∞控制器 速度控制系统
下载PDF
直线伺服双位置环同步进给加速度H_∞鲁棒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蓝益鹏 郭庆鼎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0-253,共4页
以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加工中心龙门柱纵向同步控制为背景 ,设计 H∞ 鲁棒控制器 ,对加速度进行状态反馈补偿控制 ,使其在不平衡负载或不确定性扰动作用下快速恢复到同步状态 ,从而实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重同步。驱动元件采用直线永... 以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加工中心龙门柱纵向同步控制为背景 ,设计 H∞ 鲁棒控制器 ,对加速度进行状态反馈补偿控制 ,使其在不平衡负载或不确定性扰动作用下快速恢复到同步状态 ,从而实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重同步。驱动元件采用直线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案鲁棒性强、动态过程同步误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伺服 双位置环 加速度 h∞鲁棒控制器
下载PDF
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跟踪与干扰抑制H_∞鲁棒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蓝益鹏 高畅 王靖腾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8-52,共5页
针对磁悬浮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提出跟踪与干扰抑制H∞鲁棒控制。首先,建立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在磁悬浮运行状态下的数学模型;其次,为设计状态反馈与扰动前馈复合控制系统,设计扰动观测器对不确定性的外部扰动... 针对磁悬浮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提出跟踪与干扰抑制H∞鲁棒控制。首先,建立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在磁悬浮运行状态下的数学模型;其次,为设计状态反馈与扰动前馈复合控制系统,设计扰动观测器对不确定性的外部扰动进行观测;再次,将系统对给定信号的跟踪与干扰信号的抑制问题转化为标准H∞问题,通过解Riccati方程得到半正定解,进而设计出跟踪与干扰抑制的H∞鲁棒控制器,以达到实现直线同步电动机数控机床磁悬浮平台精确控制的目的;最后用Matlab软件对H∞鲁棒控制的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跟踪给定信号,并且对于不确定性的外部扰动,H∞控制比PI控制具有更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励磁直线同步电动机 磁悬浮 h∞控制 跟踪与干扰抑制
下载PDF
水雷运动控制的H_∞鲁棒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敏 史忠科 《兵工自动化》 2006年第3期3-5,共3页
针对海流干扰不确定性,利用H∞鲁棒控制理论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为水雷运动系统设计控制律。并用仿真验证了控制律的有效性。在LMI的求解上采用了不等式工具箱。所得的状态显示H∞控制器达到了设计目标。
关键词 水雷运动控制 不确定性 h∞鲁棒控制器 线性矩阵不等式法
下载PDF
基于LMI的无人直升机姿态解耦鲁棒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勇 郭润夏 谈斌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7期9-13,共5页
无人直升机是典型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具有静不稳、强耦合、不确定的特点。本文首先基于小扰动理论建立起无人直升机的线性模型;然后运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实现了对被控对象四通道间的动态解耦;最后设计了基于LMI的无人直升机H∞鲁... 无人直升机是典型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具有静不稳、强耦合、不确定的特点。本文首先基于小扰动理论建立起无人直升机的线性模型;然后运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实现了对被控对象四通道间的动态解耦;最后设计了基于LMI的无人直升机H∞鲁棒姿态控制器,解决了模型参数摄动的问题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姿态控制器性能良好、结构相对简单,达到ADS-33E-PRF标准LEVEL1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直升机 极点配置 解耦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 h∞鲁棒控制
下载PDF
直流力矩电机控制的动力陀螺稳定平台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志永 曹飞 +1 位作者 王鹏辉 姜东红 《测控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0-143,共4页
在某对地攻击激光导引头中,采用了动力陀螺稳定平台;针对动力陀螺稳定平台对摩擦和噪声敏感的特点,使用了低摩擦力矩的直流力矩电机以及线性模拟驱动方式。考虑到力矩电机电磁参数、摩擦、导线干扰等不确定因素,对稳定平台设计了H∞鲁... 在某对地攻击激光导引头中,采用了动力陀螺稳定平台;针对动力陀螺稳定平台对摩擦和噪声敏感的特点,使用了低摩擦力矩的直流力矩电机以及线性模拟驱动方式。考虑到力矩电机电磁参数、摩擦、导线干扰等不确定因素,对稳定平台设计了H∞鲁棒反馈控制器,并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稳定平台稳定性高,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陀螺稳定平台 直流力矩电机 模拟驱动 h∞控制器
下载PDF
燃烧系统滞后环节不同近似方法的鲁棒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立军 王东鹏 +1 位作者 万增利 陈万喜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14年第1期10-13,共4页
针对锅炉燃烧控制系统模型中含有的不确定性时滞环节,分别采用一阶Pade近似、全极点近似和一阶分时近似对其滞后环节进行模型转化,设计基于辐射能信号的H∞鲁棒反馈控制器系统,通过对该系统仿真比较,验证了各近似方法在锅炉燃烧控制系... 针对锅炉燃烧控制系统模型中含有的不确定性时滞环节,分别采用一阶Pade近似、全极点近似和一阶分时近似对其滞后环节进行模型转化,设计基于辐射能信号的H∞鲁棒反馈控制器系统,通过对该系统仿真比较,验证了各近似方法在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中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控制系统 时滞环节 h∞鲁棒控制器 仿真比较
下载PDF
电动轮方案设计及其鲁棒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子帆 曹钢 +2 位作者 朱陈 杨蔚华 何孔德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78-84,共7页
参考某电动车车型参数,设计并建立了新型电动轮模型及其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可控阻尼力悬架垂直振动的H_∞鲁棒控制器.根据轮毂内有限空间,设计了轮毂电机、制动器等部件相应子系统并进行集成.根据电动车控制系统模型,在随机路... 参考某电动车车型参数,设计并建立了新型电动轮模型及其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可控阻尼力悬架垂直振动的H_∞鲁棒控制器.根据轮毂内有限空间,设计了轮毂电机、制动器等部件相应子系统并进行集成.根据电动车控制系统模型,在随机路面激励下,分析了系统时域与频域响应.研究结果表明,H_∞鲁棒控制器控制性能稳定,在变参数条件下能保持良好的鲁棒特性;电动车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在H_∞鲁棒控制器控制下均得到明显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轮 动力学模型 h∞鲁棒控制
下载PDF
一种新型磁悬浮纳米定位工作台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晓红 梅雪松 张东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3-647,共5页
为满足半导体芯片光刻装置的高速和高精度定位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悬浮的纳米定位工作台。它由4个空心电磁线圈做定子、32块永磁体做动子,并且悬浮部分与驱动部分相互独立,解决了电磁线圈铁心引起的非线性以及悬浮与驱动单元之间的相... 为满足半导体芯片光刻装置的高速和高精度定位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悬浮的纳米定位工作台。它由4个空心电磁线圈做定子、32块永磁体做动子,并且悬浮部分与驱动部分相互独立,解决了电磁线圈铁心引起的非线性以及悬浮与驱动单元之间的相互耦合问题。建立纳米定位工作台的悬浮动力学模型,运用基于混合灵敏度的鲁棒控制理论设计了鲁棒控制器,并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鲁棒控制器可以使该纳米定位工作台具有稳定性好、响应速度快以及定位精度高等优点,能够使动子在0.5μm的悬浮行程范围内,具有15 nm的定位精度。可应用到需要纳米定位和洁净环境的半导体光刻装置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 纳米定位 h∞鲁棒控制 工作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