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寄主植物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丽珍 段立清 +1 位作者 特木钦 谢明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该文选择了青杨Populus cathayanaRehd.、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Mayr.和山杏Aarmeniaca sibiricaLinn.,研究植物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生长发育历期、蛹重、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发育历期、蛹重及产卵量... 该文选择了青杨Populus cathayanaRehd.、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Mayr.和山杏Aarmeniaca sibiricaLinn.,研究植物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生长发育历期、蛹重、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发育历期、蛹重及产卵量与所取食的寄主植物有明显的相关性,取食华北落叶松的舞毒蛾个体发育历期最短,平均为38.22±0.56 d,蛹最重,平均为1.48±0.09g,产卵量最多,平均每雌560.65±41.67粒;取食青杨的舞毒蛾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46.68±0.65 d,蛹最轻,平均为1.17±0.08 g,产卵量最少,平均每雌315.47±49.07粒;取食山杏的舞毒蛾间于二者之间,平均历期为39.53±0.58 d,平均蛹重为1.24±0.08 g,每雌产卵量394.50±58.65粒。可以认为,在供试范围内华北落叶松最适宜舞毒蛾生长发育,山杏次之,青杨最不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舞毒蛾 生长发育 产卵量
下载PDF
不速之客:林业外来有害生物(英文) 被引量:18
2
作者 Kerry O.BRITTON 孙江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结合与中美两国林业有关的重要外来入侵性病虫害实例 ,包括板栗疫病、荷兰榆树病、松材线虫、光肩星天牛、红脂大小蠹和舞毒蛾等 ,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严重程度、发生途径和控制对策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入侵种监测、评估、科学研究。
关键词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林业 舞毒蛾 松材线虫 光肩星天牛 红脂大小蠹
下载PDF
林分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6
3
作者 石娟 闫国增 +2 位作者 关玲 李镇宇 冯继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研究了 12个影响舞毒蛾危害程度的林分因子 ,对这些林分因子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从中筛选出主林层郁闭度、土壤瘠薄程度和林地面积 3个关键因子。结果表明 :土壤瘠薄程度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其余 2个关键因子与... 研究了 12个影响舞毒蛾危害程度的林分因子 ,对这些林分因子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从中筛选出主林层郁闭度、土壤瘠薄程度和林地面积 3个关键因子。结果表明 :土壤瘠薄程度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其余 2个关键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用这 3个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 ,该模型可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因子 舞毒蛾 危害程度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毒死蜱对舞毒蛾食物利用和解毒酶及ACh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慧 严善春 +2 位作者 王志英 葛士林 曹传旺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5-349,共5页
采用质量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毒死蜱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并测定了其毒力及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用亚致死浓度(1.5 mg.L-1)毒死蜱处理小黑杨叶片,饲喂舞毒蛾3龄幼虫,其幼虫生长率(RGR)、... 采用质量法和酶活性测定法研究了毒死蜱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3龄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并测定了其毒力及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用亚致死浓度(1.5 mg.L-1)毒死蜱处理小黑杨叶片,饲喂舞毒蛾3龄幼虫,其幼虫生长率(RGR)、食物利用率(ECI)和食物转化率(ECD)均显著低于对照,而近似消化率(AD)显著高于对照,相对取食量(RCR)处理和对照间差异不显著。毒死蜱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5.86 mg.L-1,其毒力低于三氟氯氰菊酯而高于氧化乐果。毒死蜱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AChE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CarE>AChE>GSTs。毒死蜱通过影响舞毒蛾食物利用和抑制酶活性而表现出杀虫活性,为一种有效防治舞毒蛾的有机磷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舞毒蛾 食物利用 解毒酶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北京地区舞毒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及其转主寄主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镇宇 姚德富 +3 位作者 陈永梅 冯继华 闫国增 石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42,共4页
我国舞毒蛾天敌昆虫已有较系统的报道 ,但对其天敌昆虫的转主寄主研究和报道较少 .该文针对北京地区舞毒蛾的 17种寄生性天敌 ,在查阅文献、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基础上 ,对这些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和它们在北京地区危害林木的转主... 我国舞毒蛾天敌昆虫已有较系统的报道 ,但对其天敌昆虫的转主寄主研究和报道较少 .该文针对北京地区舞毒蛾的 17种寄生性天敌 ,在查阅文献、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基础上 ,对这些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和它们在北京地区危害林木的转主寄主作一报道 .卵期主要寄生性天敌大蛾卵跳小蜂 ,室内饲养可繁殖 4~ 5代 ,羽化的成蜂可继续在舞毒蛾卵块中寄生 .舞毒蛾平腹小蜂转主寄主有油松毛虫、斑衣蜡蝉、绿尾大蚕蛾 .幼虫期主要寄生性天敌毒蛾绒茧蜂一年发生 4代 ,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油松毛虫、杨毒蛾 .黑腿绒茧蜂转主寄主为柳毒蛾 .黑足凹眼姬蜂转主寄主为油松毛虫、古毒蛾、角斑古毒蛾 .幼虫及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为毛虫追寄蝇和日本追寄蝇 ,其中 ,毛虫追寄蝇转主寄主有杨扇舟蛾 (寄生率高达 36 %~ 5 0 % )、柳毒蛾、黄褐天幕毛虫、腰带燕尾舟蛾 ;日本追寄蝇一年可发生 3~ 4代 ,转主寄主有柳毒蛾、杨扇舟蛾、油松毛虫、腰带燕尾舟蛾 .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舞毒蛾黑瘤姬蜂的转主寄主有 :油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杨扇舟蛾、臭椿皮蛾、樗蚕、丝棉木金星尺蛾、侧柏毒蛾等 .脊腿囊爪姬蜂转主寄主有 :油松毛虫、杨毒蛾、黄褐天幕毛虫 .广大腿小蜂由于其寄主广泛 ,也可成为螟蛉绒茧蜂、松毛虫黑胸姬蜂、螟蛉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寄生昆虫 转主寄主 天敌昆虫
下载PDF
舞毒蛾种群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周贤 陈岩 +1 位作者 杨定 陈乃中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共3页
本文以线粒体COI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扩增了舞毒蛾部分种群的DNA序列,结合GenBank上发表的世界舞毒蛾种群相关序列,重建了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世界舞毒蛾分成4支:冲绳舞毒蛾、北海道舞毒蛾地理种群、欧亚大陆... 本文以线粒体COI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扩增了舞毒蛾部分种群的DNA序列,结合GenBank上发表的世界舞毒蛾种群相关序列,重建了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世界舞毒蛾分成4支:冲绳舞毒蛾、北海道舞毒蛾地理种群、欧亚大陆舞毒蛾地理种群(包括日本大陆地区)和北美舞毒蛾地理种群。其中世界地理种群在COI基因上变异为0%~7%,中国种群在COI基因上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线粒体COI基因 变异
下载PDF
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基于AFLP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钱路 安榆林 +2 位作者 徐梅 杨晓军 朱宏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舞毒蛾是一种食性很广、危害很大的世界性林木害虫,根据其地理分布和生活特性,现在被分为亚洲型和欧洲型2种。对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日本、美国和中国5个地理种群,共26份舞毒蛾样品进行AFLP分子标记研究。成功建立并优化舞毒蛾A... 舞毒蛾是一种食性很广、危害很大的世界性林木害虫,根据其地理分布和生活特性,现在被分为亚洲型和欧洲型2种。对来自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日本、美国和中国5个地理种群,共26份舞毒蛾样品进行AFLP分子标记研究。成功建立并优化舞毒蛾AFLP分析体系,从1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对扩增条带多、多态检出率高的荧光标记引物组合,利用CEQ-8000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及数据分析,共检测到507个多态性位点。通过PAUP软件对AFLP数据进行UPGM和NJ树的聚类分析以及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5个地理种群舞毒蛾明显分成欧洲型(美国种群)和亚洲型,其中亚洲型又可分成俄罗斯、日本、中国及蒙古3个类群。美国种群间遗传变异比其他种群较大,中国种群与美国种群遗传距离最大,而与蒙古种群遗传分化最小。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舞毒蛾不同种群的遗传分类情况,揭示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区分舞毒蛾不同地理种群的基因型,为研究舞毒蛾的起源、入侵与扩散、遗传与变异以及检疫措施的制定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AFLP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亚洲型舞毒蛾中国地理种群飞行能力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帆 骆有庆 +4 位作者 黄东辉 崔骁芃 杨华巍 刘信旭 石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28期53-57,共5页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的飞行能力,以采自河北和内蒙的亚洲型舞毒蛾为试验对象,应用昆虫飞行信息系统,分析亚洲型舞毒蛾的最大飞行速度、累计飞行距离和累计飞行时间。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雄个体间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雄虫比雌虫具... 为了探究亚洲型舞毒蛾的飞行能力,以采自河北和内蒙的亚洲型舞毒蛾为试验对象,应用昆虫飞行信息系统,分析亚洲型舞毒蛾的最大飞行速度、累计飞行距离和累计飞行时间。结果表明:亚洲型舞毒蛾雌雄个体间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雄虫比雌虫具有更强的飞行能力,雄虫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6.76km,雌虫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1.85km;1日龄成虫已具备较强的飞行能力,在累计飞行时间、累计飞行距离上,雌虫随着日龄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交配对雄虫的飞行能力无显著影响,雌虫产卵后飞行能力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飞行能力 雌雄 日龄 交配
下载PDF
中华散尾鬼笔提取工艺响应面优化及其粗提物毒力测定 被引量:5
9
作者 林连男 王瑞琦 +3 位作者 张国珍 王亚军 张晓波 张国财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4,共5页
采用超声提取法,以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功率5因素进行单因素提取试验,而后选择对中华散尾鬼笔粗提物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的3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出中华散尾鬼笔粗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 采用超声提取法,以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功率5因素进行单因素提取试验,而后选择对中华散尾鬼笔粗提物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的3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出中华散尾鬼笔粗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80、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时间80 min时,提取率最高,为31.21%;以舞毒蛾3龄幼虫为供试昆虫,用中华散尾鬼笔粗提物进行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中华散尾鬼笔粗提物对舞毒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5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散尾鬼笔 舞毒蛾 响应面优化 提取工艺 毒力测定
原文传递
Bt和LdNPV混用对舞毒蛾幼虫毒杀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立坤 张永安 +3 位作者 王玉珠 曲良建 张志林 严善春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39,35,共5页
测定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和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dispar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LdNPV)混用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毒杀效果,室内联合作用时Bt稀释16 000倍对LdNPV仍具有增效作用,LdNPV浓度2.5&... 测定了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和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ymantria dispar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LdNPV)混用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毒杀效果,室内联合作用时Bt稀释16 000倍对LdNPV仍具有增效作用,LdNPV浓度2.5×107,2.5×106,2.5×105OBs/mL均对Bt有增效作用;LdNPV浓度2.5×104,2.5×103OBs/mL对Bt则分别表现为相加和拮抗作用。林间套笼试验结果表明,Bt与LdNPV混用死亡高峰期出现在第8天,死亡率为11.57%,混合处理14d的累计死亡率为69.65%,均高于单剂。灌木喷洒试验结果表明,Bt和LdNPV混用的死亡高峰期有2个,分别为第5天和第16天,而Bt和LdNPV单剂的高峰分别出现在第6天和第18天。平均虫口密度降低率以混合处理最高,为38.67%。本试验证明Bt与LdNPV混用对舞毒蛾具有增效作用,并能弥补单剂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苏云金杆菌 舞毒蛾 混用 增效
下载PDF
1.2%烟碱·苦参碱乳油防治落叶松舞毒蛾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侯长江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7-438,443,共3页
[目的]明确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林业害虫落叶松舞毒蛾的田间防治效果及田间用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以邓肯氏新复极差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落叶松舞毒蛾田间用量在10-15 mg a.i./L时,1 d的防效在7... [目的]明确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林业害虫落叶松舞毒蛾的田间防治效果及田间用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以邓肯氏新复极差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落叶松舞毒蛾田间用量在10-15 mg a.i./L时,1 d的防效在71.15%-92.73%之间;处理后3 d,10 mg a.i./L防效达到80%以上,15 mg a.i./L防效达到100%;7 d防效在84%-100%之间,15 mg a.i./L比氰戊菊酯66.7 mg a.i./L防效高,10、12 mg a.i./L与后者防效相当。[结论]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林业害虫落叶松舞毒蛾具有优良的田间防治效果,使用质量浓度以10-12 mg a.i./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 苦参碱 舞毒蛾 田间试验 防效
原文传递
X射线辐照对舞毒蛾幼虫死亡率和化蛹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书霞 戚大伟 +1 位作者 李景奎 李花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24-527,共4页
为了给物理辐照灭虫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分别用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舞毒蛾虫卵,观察照射后虫卵孵化、幼虫死亡、化蛹等变化情况。实验表明,随着X射线辐照剂量增大幼虫的死亡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化蛹率有明显下降趋势。
关键词 舞毒蛾 X射线 死亡率 化蛹率
下载PDF
舞毒蛾卵块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兰星平 万志民 《贵州林业科技》 2000年第1期14-18,共5页
对舞毒蛾分布特征明显、种群数量稳定、历期时间长以及易于调查计数的卵块的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提出了用于指导防治的一组序贯抽样方程和最适抽样数量的确定公式。
关键词 舞毒蛾 卵块 序贯抽样方法 综合防治 密度
下载PDF
温度对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军侠 高宝嘉 +2 位作者 张炬红 王永芳 王进茂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853-855,共3页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转基因 74 1杨的抗虫性 ,发现转抗虫基因 74 1杨的抗虫性与温度密切相关 .随着温度的升高 ,舞毒蛾幼龄幼虫的总死亡率、累计死亡率均明显升高 ,且随着昆虫龄级的增加 ,幼虫对转基因株系和温度的敏感性逐渐降低 .温度对...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转基因 74 1杨的抗虫性 ,发现转抗虫基因 74 1杨的抗虫性与温度密切相关 .随着温度的升高 ,舞毒蛾幼龄幼虫的总死亡率、累计死亡率均明显升高 ,且随着昆虫龄级的增加 ,幼虫对转基因株系和温度的敏感性逐渐降低 .温度对取食对照株系的昆虫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 .温度高 ,舞毒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明显加快 ,历期缩短 ,各龄期体重、排粪量增长快 ,而以转基因杨饲喂的昆虫发育进度随温度变化差异不显著 .对 1998~ 2 0 0 0年温度资料和相应的杨扇舟蛾死亡率建立了回归方程 ,各高抗和中抗株系的温度 昆虫死亡率曲线均表现为明显的回归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741杨 舞毒蛾 抗虫性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Silvicultural Thinning and <i>Lymantria Dispar</i>L. Defoliation on Wood Volume Growth of <i>Quercus</i>spp.
15
作者 Mary Ann Fajvan Kurt W. Gottschalk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2年第2期276-282,共7页
Pre- and post-defoliation radial growth rate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ilvicultural thinning and two consecutive years of gypsy moth (Lymantria dispar L.) defoliation on Quercus spp. wood volume production... Pre- and post-defoliation radial growth rate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ilvicultural thinning and two consecutive years of gypsy moth (Lymantria dispar L.) defoliation on Quercus spp. wood volume production.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study, tree rings from 65 dissected stems, were used to develop polynomial models to estimate annual cumulative volume (m3) increment for the entire merchantable stem, as a function of dbh (tree diameter at 1.37 m above the ground). In Phase II of the study, 81 additional trees were sampled using only increment cores. Cumulative diameter increments from the cores were used in the polynomial models to compare tree volume growth changes during and after defoliation among the thinning treatments. Even 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stimated volume lost during defoliation among treatments, post-defoliation growth was enhanced by thinning. Total volume reduction from defoliation ranged from 28,049 (±17,462) cm3 to 25,993 (±16,251) cm3 per tree. The stand receiving the thinning treatment with the lowest residual stocking produced significantly more volume (P = 0.002) after defoliation than the other trea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 Volume Increment Low THINNING gypsy moth OAKS
下载PDF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Both Enantiomers of Disparlure
16
作者 王志刚 郑剑峰 黄培强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3-28,共6页
Starting from propargyl alcohol (12), and on the basis of Zhou's modified Sharpless asymmetric epoxidation,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Gypsy moth, disparlure (+)-8 and its enantiomer (-)-8 have been synthesized,... Starting from propargyl alcohol (12), and on the basis of Zhou's modified Sharpless asymmetric epoxidation, the sex pheromone of the Gypsy moth, disparlure (+)-8 and its enantiomer (-)-8 have been synthesized, each in six steps, with overall yields of 29% for (+)-8 and 27% for (-)-8 (ee〉98%). The use of the sequential coupling tactic renders the method flexible, which is applicable to the synthesis of other cis-epoxy pherom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psy moth PHEROMONES Sharpless asymmetric epoxidation asymmetric synthesis EPOXIDES
原文传递
舞毒蛾的室内人工大量饲养技术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捷 王一鸣 +5 位作者 左伊凡 石娟 余金勇 邹元平 V.I.Ponomarev V.G.Bezborodov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0-93,共4页
以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和欧洲型舞毒蛾为供试虫,研究了不同人工饲养方法对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经蒸汽锅煮制后,能显著减少幼虫的感病率,其化蛹率和蛹质量也显著增加。此外,纱布分离绒毛覆盖物法处理初孵幼虫... 以亚洲型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和欧洲型舞毒蛾为供试虫,研究了不同人工饲养方法对其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经蒸汽锅煮制后,能显著减少幼虫的感病率,其化蛹率和蛹质量也显著增加。此外,纱布分离绒毛覆盖物法处理初孵幼虫,可增加初孵幼虫的成活率,并降低感病率。在供试的3个种群中,以老熟幼虫羽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和蛹质量为指标,比较了3种器皿饲养条件下的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钻孔果冻杯饲养的幼虫生长情况较好,其化蛹率和蛹质量显著高于方形培养皿及气窗式果冻杯。舞毒蛾经室内人工饲养3代后,各项生物学指标稳定,种群未出现退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人工饲养 方法优化 幼虫期 饲养器皿
下载PDF
基于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舞毒蛾种群遗传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贤 陈乃中 杨定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共5页
在简要介绍以形态、行为、生态学为依据的舞毒蛾分类发展的基础上,概述了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舞毒蛾种群鉴定、起源、分化、入侵和扩散方面的研究进展,初步分析了我国舞毒蛾种群遗传关系研究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舞毒蛾 分子遗传标记 种群遗传关系
下载PDF
RNAi分析舞毒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对黄酮和槲皮素胁迫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琪 孙丽丽 +1 位作者 许力山 曹传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59-1367,共9页
为了明确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基因对生长发育影响及对次生物质的响应机制,采用RNAi技术分别沉默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基因,分析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重、存活率、营养利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次生... 为了明确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谷胱甘肽S-转移酶家族基因对生长发育影响及对次生物质的响应机制,采用RNAi技术分别沉默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基因,分析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重、存活率、营养利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次生物质黄酮和槲皮素胁迫响应。结果表明,dsRNA可有效抑制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基因表达,分别注射ds LdGSTe2、ds LdGSTs1、ds LdGSTs2和ds LdGSTz1处理组舞毒蛾幼虫的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对幼虫的存活率无影响,表明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影响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次生物质黄酮和槲皮素胁迫下,沉默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后舞毒蛾幼虫存活率显著下降,体重显著降低。沉默LdGSTe2、LdGSTs1、LdGSTs2和LdGSTz1基因对舞毒蛾幼虫的生长发育、食物利用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影响了舞毒蛾幼虫对黄酮和槲皮素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RNAi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黄酮 槲皮素
下载PDF
温度胁迫对舞毒蛾营养成分和总抗氧化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中斌 曾健勇 +3 位作者 国嘉兴 石疆红 张国财 张杰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7-562,共6页
【目的】为了探究温度胁迫对舞毒蛾Lymantira dispar幼虫营养成分和总抗氧化力的影响。【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5、20、25、30、35、40℃)下处理3 h的舞毒蛾幼虫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海藻糖、脂质含量以及总抗氧化力,以饲养温度25... 【目的】为了探究温度胁迫对舞毒蛾Lymantira dispar幼虫营养成分和总抗氧化力的影响。【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5、20、25、30、35、40℃)下处理3 h的舞毒蛾幼虫可溶性蛋白、碳水化合物、海藻糖、脂质含量以及总抗氧化力,以饲养温度25℃的舞毒蛾幼虫为对照。【结果】舞毒蛾幼虫在不同温度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碳水化合物与海藻糖含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脂质含量无论处理温度低于还是高于对照温度均会增加;而舞毒蛾幼虫总抗氧化力在经不同温度处理后均显著降低。【结论】温度变化可以显著影响舞毒蛾幼虫碳水化合物、海藻糖、脂质3种营养成分含量以及舞毒蛾幼虫的总抗氧化力的能力,而对舞毒蛾幼虫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对舞毒蛾幼虫的耐热性及其在不同温度下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温度胁迫 营养成分 总抗氧化力 脂质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