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uble-side role of short chain fatty acids on host health via the gut-organ axes
1
作者 Yanan Gao Qianqian Yao +2 位作者 Lu Meng Jiaqi Wang Nan Zheng 《Animal Nutr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22-339,共18页
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exist in dietary foods and are produced by the fermentation of gut microbiota,and are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element for regulating host health.Through blood circulation,SCFA produced in ... 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exist in dietary foods and are produced by the fermentation of gut microbiota,and are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element for regulating host health.Through blood circulation,SCFA produced in the gut and obtained from foods have an impact on the intestinal health as well as vital organs of the host.It has been recognized that the gut is the“vital organ”in the host.As the gut microbial metabolites,SCFA could create an“axis”connecting the gut and to other organs.Therefore,the“gut-organ axes”have become a focus of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o analyze organism health.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d the sources,absorption properties,and the function of SCFA in both gut and other peripheral tissues(brain,kidney,liver,lung,bone and cardiovascular)in the way of“gut-organ axes”.Short chain fatty acids exert both beneficial and pathological role in gut and other organs in various ways,in which the beneficial effects are more pronounced.In addition,the beneficial effects are reflected in both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More importantly,the mechanisms behinds the gut and other tissues provided insight into the function of SCFA,ass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maintaining the host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 chain fatty acid Intestinal barrier gut-organ axis Host health Beneficial effect Pathological effect
原文传递
短链脂肪酸:肠-器官轴调控疾病的信号使者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慧慧 申浩然 +1 位作者 韩燕星 蒋建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3-604,共12页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对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它作为机体的“第二基因组”,通过调节肠道神经、胃肠激素、肠屏障、肠道免疫和代谢与宿主重要脏器建立通讯轴,影响宿主的多种生理功能。短链脂肪酸作为肠道菌群的重要代谢产物,...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对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它作为机体的“第二基因组”,通过调节肠道神经、胃肠激素、肠屏障、肠道免疫和代谢与宿主重要脏器建立通讯轴,影响宿主的多种生理功能。短链脂肪酸作为肠道菌群的重要代谢产物,在机体的免疫、代谢、内分泌及信号传导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肠-器官轴上的重要通讯物质。本文总结了肠-肝/脑/肾/肺轴与疾病的互作关系,并重点探讨了短链脂肪酸在这种互作关系中的作用及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肠-器官轴 肠道菌群 免疫炎症 内分泌 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脓毒症与肠道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白圆圆 董贝贝 于泳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0期38-41,76,共5页
肠道微生物群在健康宿主体内参与多种稳态调节,包括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等。最近多项研究证实了肠道微生物群和脓毒症之间的重要联系。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重点叙述肠道微生物参与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的潜在机制:第一,致病性肠道菌群的激活,... 肠道微生物群在健康宿主体内参与多种稳态调节,包括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等。最近多项研究证实了肠道微生物群和脓毒症之间的重要联系。本文从以下三方面重点叙述肠道微生物参与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的潜在机制:第一,致病性肠道菌群的激活,启动免疫系统引起炎症反应,及有益微生物产物的产生减少等病理改变,影响了宿主对脓毒症的易感性;第二,脓毒症导致肠道微生物群的破坏,诱发和加重终末器官功能障碍;第三,基于微生物的治疗策略,即选择性肠道去污和粪便微生物移植等,可能降低脓毒症的发生率,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从肠道微生物的角度干预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成为预防或治疗脓毒症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道微生物 肠-器官轴 益生菌 粪便微生物移植
下载PDF
反刍动物胃肠道菌群与机体氧化应激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冯鑫 栾嘉明 +1 位作者 张敏 耿春银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63-2071,共9页
反刍动物胃肠道中存在着复杂、多样且动态的微生物菌群,它们对维持免疫功能、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氧化应激是自由基产生过多、抗氧化能力不足或两者同步的结果,严重情况下可危害动物健康,并造成经济损失。越来越... 反刍动物胃肠道中存在着复杂、多样且动态的微生物菌群,它们对维持免疫功能、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氧化应激是自由基产生过多、抗氧化能力不足或两者同步的结果,严重情况下可危害动物健康,并造成经济损失。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胃肠道菌群与氧化应激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通过相关代谢物诱导局部和全身炎症,并调节氧化应激。本文综述了部分反刍动物胃肠道菌群与氧化应激的相关研究,对胃肠道菌群代谢物和微生物-肠道-器官轴对氧化应激的调节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未来进一步探讨反刍动物胃肠道菌群调控氧化应激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 胃肠道 菌群 氧化应激 微生物-肠道-器官轴
下载PDF
肠缺血-再灌流大鼠远隔脏器受损与中性粒细胞粘附扣留的关系
5
作者 吕艺 盛志勇 +2 位作者 黎君友 严鸣 郑玉清 《感染.炎症.修复》 2000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研究肠缺血-再灌流过程中PMN聚集、活化在局部及远隔脏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大鼠肠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相全血和组织MPO活性、脏器功能、血浆LPS浓度,观察肠静脉血清对PMN上CD11b和CD18表达的影响。结果:全血和组织MPO... 目的:研究肠缺血-再灌流过程中PMN聚集、活化在局部及远隔脏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测大鼠肠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相全血和组织MPO活性、脏器功能、血浆LPS浓度,观察肠静脉血清对PMN上CD11b和CD18表达的影响。结果:全血和组织MPO活性在再灌流后0.5 h大幅度升高,再灌流后1h,全血、小肠和肝组织MPO活性达峰值(P<0.05~P<0.01);肺组织MPO活性于再灌流2h达峰值,再灌流6h仍维持高水平(P<0.01);脏器功能指标的异常在再灌流后1~2h最明显(P<0.05),并与相应组织MPO活性变化正相关。再灌流后肠静脉血清刺激PMN上CD11b和CD18表达增加,分别与肝、肺组织MPO活性变化呈正相关关系(r=0.9852,r=0.9874,P<0.02)。结论:PMN的聚集、活化参与肠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局部及远隔组织的损伤过程;PMN上粘附分子表达上调是肠缺血-再灌流后PMN聚集、活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再灌流 脏器功能损伤 中性粒细胞 髓过氧化物酶 粘附分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