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膳食纤维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和血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白钰 吕全胜 马晓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469-2472,共4页
目的研究高膳食纤维低血糖生成指数(GI)饮食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疗的T2DM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于... 目的研究高膳食纤维低血糖生成指数(GI)饮食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肠道菌群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疗的T2DM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于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并口服降糖药。干预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膳食纤维低GI饮食。干预持续6个月。采用24 h食物回顾法及食物称重法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能量及营养摄入量。对照组和干预组于干预前后,健康组于体检时留取粪便标本,提取粪便菌群基因组DNA。设计总细菌、球形梭菌类、柔嫩梭菌类、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特异性引物,并在BLAST基因库内对比引物特异性。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于干预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查,记录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在扣除干预前的影响后,干预组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低于对照组,蛋白质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扣除干预前的影响后,干预组柔嫩梭菌类、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低于对照组,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柔嫩梭菌类、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属高于健康组,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扣除干预前的影响后,干预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膳食纤维低GI饮食可以有效改善T2DM患者肠道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膳食纤维 血糖指数 肠道菌群 代谢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系统与肠黏膜免疫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
作者 洪南 湛先保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4-446,共3页
肠道微生态系统参与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促进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gA,sIgA)的合成,并与肠黏膜免疫细胞相互调节,是维持肠道稳态的重要机制,在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小儿过敏性疾病等疾患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 肠道微生态系统参与肠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促进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ed IgA,sIgA)的合成,并与肠黏膜免疫细胞相互调节,是维持肠道稳态的重要机制,在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小儿过敏性疾病等疾患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中对肠道微生态系统与肠黏膜免疫功能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肠黏膜 免疫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谷物膳食纤维——戊聚糖与肠道菌群调节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孙元琳 陕方 赵立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6-330,共5页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谷物膳食纤维对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结肠癌等具有预防作用。戊聚糖又称为阿拉伯木聚糖,是谷物膳食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戊聚糖在结肠部位被特定的具有戊聚糖水解酶的细菌所降解,能够...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谷物膳食纤维对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结肠癌等具有预防作用。戊聚糖又称为阿拉伯木聚糖,是谷物膳食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戊聚糖在结肠部位被特定的具有戊聚糖水解酶的细菌所降解,能够增殖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有益菌。不同程度的聚合度、取代度、交联度以及侧链的分布均会影响戊聚糖的益生特性。戊聚糖所具有的生理功效不仅取决于多糖分子,还源于与其相连的阿魏酸在肠道中缓慢而持续的释放和吸收,并发挥其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谷物 戊聚糖 阿魏酸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草鱼和银鲫肠道产消化酶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冯雪 吴志新 +5 位作者 祝东梅 王艳 庞素风 于艳梅 梅小华 陈孝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7,共7页
检测了分别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肠道中分离的180株细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两种鱼肠道内可分泌胞外消化酶的细菌包括Aero-monas(气单胞菌属,Aer.)... 检测了分别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肠道中分离的180株细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两种鱼肠道内可分泌胞外消化酶的细菌包括Aero-monas(气单胞菌属,Aer.)、Vibrio(弧菌属,Vib.)、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Pse.)四个种属的细菌,Aer.在其中占主要优势,45.71%的Aer.可分泌胞外消化酶。草鱼可分泌上述四种胞外消化酶的菌株共有33株,占肠道菌总数的36.67%;银鲫43株,占47.78%。产酶菌的分布上,草鱼中肠内产消化酶细菌数量显著多于前肠和后肠(P<0.05),前、中、后肠分别是6株、20株和7株;银鲫中肠和后肠数量差异不显著,前肠分布最少。草鱼分泌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分别有21株(23.33%)、10株(11.11%)、30株(33.33%)和16株(17.78%)。银鲫肠道内未检测到可分泌纤维素酶的细菌,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菌株的数量分别是21株、37株和17株。可见鱼类肠道细菌对食饵消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肠道细菌 胞外酶
下载PDF
人体微生态尤其是肠道微生态为新药研发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成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3-713,共11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慢病高发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对医学和药学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化学药、生物药还是中药的研发与评价,都面临着如何显著提升药效、降低其毒副作用即增敏促效的极其迫切的现实需求。随着精准医疗和大数...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慢病高发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对医学和药学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化学药、生物药还是中药的研发与评价,都面临着如何显著提升药效、降低其毒副作用即增敏促效的极其迫切的现实需求。随着精准医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新药研发、老药新用等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由于目前不断认识到由人体共生微生物群体所构成的人体微生态系统尤其是肠道微生态系统在人体健康与疾病方面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与部分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因此,对于目前药物研发甚至当前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些核心思路提出了新的思考,只有从根本上对这些核心问题进行正确分析,才有可能让新药研发在新的时期以创新的方式走出传统路线,为真正有效实现慢病防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本文结合国内外人体微生态尤其是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当前新药研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分别从人体、人体微生态和人体与人体微生态平衡这3个角度综合出发,破解当前慢病高发时期新药研发所面临和困扰的难题,期望能够促进新药研发以及慢病防控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我国人民身心健康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微生态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新药研发 中药 菌心说 人菌平衡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消化酶活性、黏膜结构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卫芬 李雅丽 +1 位作者 秦艳 余东游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6-669,共4页
将216羽1日龄罗斯308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6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饲喂基础日粮加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饲养期42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肉鸡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 将216羽1日龄罗斯308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6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饲喂基础日粮加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饲养期42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肉鸡十二指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总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5),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H/CD)显著升高(P<0.05);空肠和盲肠内容物中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肉鸡消化酶活性,改善肉鸡肠黏膜结构及菌群组成,从而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肉鸡 消化酶 黏膜结构 菌群组成
原文传递
松花粉对慢性应激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白树民 高爱新 +4 位作者 雷浪伟 李培荣 李红毅 郑珍 杨小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松花粉的保健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慢性应激动物模型,3种刺激因素噪声、强迫游泳和头低位束缚随机作用于大鼠,实验期7周左右。用选择性培养基平皿计数法检测大鼠粪便菌群中几种代表性菌种的数量... 目的观察慢性应激对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松花粉的保健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慢性应激动物模型,3种刺激因素噪声、强迫游泳和头低位束缚随机作用于大鼠,实验期7周左右。用选择性培养基平皿计数法检测大鼠粪便菌群中几种代表性菌种的数量;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应激激素的含量。结果慢性应激实验对照组大鼠,粪便中以益生菌双歧杆菌为主的原籍菌数量减少,而过路菌肠杆菌和肠球菌相应增多,即发生了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现象;进食含5%松花粉饲料的实验组大鼠双歧杆菌数量减少不明显。结论在慢性应激条件下,大鼠发生了以原籍菌双歧杆菌减少为特征的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现象,食用松花粉能够有效减轻慢性应激因素导致的大鼠肠道微生态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粉 慢性应激 微生态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生长育肥猪抗氧化能力、空肠黏膜免疫及结肠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胡瑶莲 张恒志 +8 位作者 陈代文 何军 郑萍 毛湘冰 虞洁 黄志清 罗钧秋 罗玉衡 余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9-468,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对生长育肥猪抗氧化能力、空肠黏膜免疫及结肠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24.67±3.49) kg]相近的"杜×长×大"生长育肥猪36头,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采食基础饲粮和含白藜芦醇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对生长育肥猪抗氧化能力、空肠黏膜免疫及结肠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24.67±3.49) kg]相近的"杜×长×大"生长育肥猪36头,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采食基础饲粮和含白藜芦醇饲粮(基础饲粮+600 mg/kg白藜芦醇),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共119 d。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随机选择1头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猪采集血清、肝脏、空肠黏膜和结肠食糜样品,保存待测。结果表明:1)与基础饲粮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对试验猪生长育肥全程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 2)与基础饲粮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显著提高试验猪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但对空肠黏膜和肝脏中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 3)与基础饲粮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显著降低试验猪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P<0.05),显著提高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P<0.05); 4)与基础饲粮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显著提高试验猪结肠食糜中双歧杆菌数量(P<0.05),有降低大肠杆菌数量的趋势(P=0.05)。由此得出,生长育肥全期,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可调节生长育肥猪结肠菌群,增强机体抗氧化与空肠黏膜抗炎的能力,改善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肠道菌群 抗氧化 免疫 生长育肥猪
下载PDF
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开朗 王加启 +1 位作者 卜登攀 赵圣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89-2594,共6页
人体肠道中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自身代谢表型有深远的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在亚种或菌株水平上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元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表现出共进化的特点,肠道微生物... 人体肠道中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对人体自身代谢表型有深远的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在亚种或菌株水平上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元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表现出共进化的特点,肠道微生物群落及其基因组为宿主提供了互补的遗传和代谢功能,表现出互惠共生关系。但是,肠道微生物群落中影响宿主代谢表型的关键功能菌鉴定及其作用模式问题仍然悬而未决,综合运用多种高通量研究方法和多维数据分析方法可能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多样性 16S RRNA 元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
下载PDF
抗菌药物对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的疗效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琼燕 陈兴月 +2 位作者 傅海鸥 黄雪波 潘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4732-4734,共3页
目的研究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诊治180例无并发症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根据应用药物不同将其分为3组,60例为头孢组,58例为青霉... 目的研究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诊治180例无并发症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根据应用药物不同将其分为3组,60例为头孢组,58例为青霉素组,62例为联合用药组,比较各组患儿的临床治愈率及治愈时间,同时选择8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肠道微生态环境。结果患儿治愈率头孢组为73.3%,青霉素组为72.4%,联合用药组为74.2%,3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治愈时间头孢组患儿为(5.4±0.3)d,青霉素组为(5.6±0.3)d,联合用药组为(5.3±0.4)d,3组治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组患儿的双歧杆菌数量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患儿的肠杆菌、消化链球菌以及肠球菌数量明显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杆菌数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更偏向联合用药,但是联合用药会对新生儿的肠道微生态产生破坏,打破正常平衡状态,因而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肠道微生态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金津 敬岳 +1 位作者 李得民 张洪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316-5320,共5页
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与肠外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功能及病变之间的关联也受到广泛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全球范围内流行的高致死率、致残率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文章就肠道菌群与COPD之间的关系作一综... 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与肠外各系统、组织、器官的功能及病变之间的关联也受到广泛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全球范围内流行的高致死率、致残率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文章就肠道菌群与COPD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研究肠道菌群对COPD发生发展的影响,并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整体观念下的"邪正观"等理论视角认识两者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及COPD的诊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西医研究
原文传递
婴儿肠道菌群与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及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关系 被引量:21
12
作者 江玲 单庆文 +4 位作者 王琳琳 唐清 陈秀奇 杨少丽 张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8-501,共4页
目的分析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对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肠道相关分子微生态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7例健康婴儿(其中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16例;母乳喂养15例,人工喂养22例)及84例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粪便,提取粪... 目的分析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对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肠道相关分子微生态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7例健康婴儿(其中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16例;母乳喂养15例,人工喂养22例)及84例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粪便,提取粪便中细菌DNA并测量A260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3种代表菌的数量。结果阴道分娩婴儿与剖宫产婴儿比较,母乳喂养婴儿与人工喂养婴儿比较,粪便标本中细菌DNA A260值和3种代表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健康对照组与胆汁淤积性肝病组粪便标本中细菌的DNA A260值分别为(1.94±0.47)g.L-1和(0.40±0.09)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1,P=0.00);健康对照组与胆汁淤积性肝病组3种细菌数(lg拷贝数/g湿便)的对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歧杆菌9.49±0.59 vs 7.68±0.57;t=15.96,P=0.00;乳酸杆菌8.58±0.32 vs 8.16±0.70;t=3.46,P=0.00;大肠杆菌6.87±0.67 vs 7.26±0.86;t=-2.41,P=0.02)。结论不同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对婴儿期肠道菌群无影响;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肠道菌群与健康婴儿不同,粪便中细菌总量减少,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则明显增多,提示肠道菌群失调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分娩 喂养 胆汁淤积性肝病 婴儿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对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杨俊 王健宇 +3 位作者 陈茏 周飞 曾哲灵 文学方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6-1154,共9页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被誉为人类"第二基因组"的肠道菌群能够影响糖脂代谢,进而调节相应疾病。本文就肠道菌群的分布、种类、影响因素进行大体介绍,主要对肠道菌群与糖脂代谢疾病联系和肠道菌群调节糖脂代谢过程中可能...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被誉为人类"第二基因组"的肠道菌群能够影响糖脂代谢,进而调节相应疾病。本文就肠道菌群的分布、种类、影响因素进行大体介绍,主要对肠道菌群与糖脂代谢疾病联系和肠道菌群调节糖脂代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糖脂代谢疾病的临床诊治带来裨益,为在此领域上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糖脂代谢 糖脂代谢疾病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及不同配伍与胃肠道菌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梁琨 范燕豪 +3 位作者 徐艳文 杨贵珍 安叡 王新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887-5893,共7页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及不同配伍对胃肠道菌的影响及肠道菌群对半夏泻心汤中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作用。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的抗菌作用;体外培养活菌计数法观察半夏泻心汤不同配伍对益生菌(青春双歧杆菌、嗜酸...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及不同配伍对胃肠道菌的影响及肠道菌群对半夏泻心汤中主要活性成分的代谢作用。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对幽门螺杆菌的抗菌作用;体外培养活菌计数法观察半夏泻心汤不同配伍对益生菌(青春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病原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的影响;采用UHPLCLTQ-Orbitrap/MS法分析半夏泻心汤主要活性成分经肠道菌群作用后的代谢产物。结果:半夏泻心汤全方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作用和杀菌作用最强。全方组及不同配伍组对阴沟肠杆菌和粪肠球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全方组及甘补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青春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生长。肠道菌群对方中生物碱类成分主要进行脱甲基、脱甲氧基、脱亚甲二氧基、加氢还原及氧化作用,对黄酮类成分主要进行脱糖及甲基化作用。结论:半夏泻心汤可通过抑制病原菌、促进益生菌,改善肠道微环境,肠道菌群对半夏泻心汤活性成分具有多种代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配伍 肠道菌群 益生菌 病原菌 UPLC-LTQ-Orbitrap/MS
原文传递
基于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模型内源性代谢物变化探讨抑郁症病理机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金兵 李翼鹏 +2 位作者 田俊生 周玉枝 秦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其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诱导的抑郁症病理机制与多种内... 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相对分子质量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其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诱导的抑郁症病理机制与多种内源性代谢物有关,按化学类别该内源性代谢物可以分为氨基酸、脂肪酸、糖类、核苷酸、脂蛋白、N-乙酰糖蛋白、苯丙乙酰甘氨酸、胆碱、胆酸、溶血磷脂酰胆碱等物质;按代谢途径可以分为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肠微生物代谢、酮体代谢等途径。抑郁症病理机制不是某个代谢途径异常或某个特定区域单独受到扰动的结果,而是多个代谢途径异常或者多个区域的联合效应。对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CUMS诱导的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 抑郁症发病机制 氨基酸 酮体 肠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合军 印遇龙 +3 位作者 孔祥峰 尹富贵 何庆华 谭碧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中药复方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影响,选择21日龄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单栏饲养,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2%中药复方、基础日粮+0.02%粘杆菌素和基础日粮。于试验开始后第7 d、14 d和28 d每个处理随机...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中药复方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影响,选择21日龄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头,单栏饲养,分别饲喂基础日粮+0.2%中药复方、基础日粮+0.02%粘杆菌素和基础日粮。于试验开始后第7 d、14 d和28 d每个处理随机取5头,处死后无菌采集空肠、回肠和盲肠内容物,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各肠段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中药复方能显著增加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内容物中乳酸杆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P<0.05);随着断奶后中药复方日粮饲喂时间的延长,DGGE图谱泳带数量增加,说明中药复方显著增加了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多样性(P<0.05)。上述结果提示,该中药复方可促进肠道有益菌、抑制病原菌的增殖,增加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多样性,有效提高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早期断奶仔猪 肠道微生态
下载PDF
茶多酚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梁 陈欣 +5 位作者 陈博 韩煜晖 宋月林 李俊松 梁玉红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675,共9页
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的活性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例如预防代谢综合症、癌症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茶多酚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与茶多酚的健康功效紧密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荼多酚体内ADME的研究结果,表明EGCG在人体... 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的活性物质,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例如预防代谢综合症、癌症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茶多酚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与茶多酚的健康功效紧密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荼多酚体内ADME的研究结果,表明EGCG在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不低于小鼠,灌胃给药后肠道中的EGCE含量最高,而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极少;同时可以发现肝脏是体内EGCG的主要处置器官,之后通过胆汁排泄。对于2种儿荼素而言,非酯型儿茶素(EC和EGC)口服后在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高于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系统地比较了荼多酚在人体及其他动物模型中的代谢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茶多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药物代谢动力学 肠道菌群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菌群生物转化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艳 杨荣玲 +1 位作者 邹宇晓 刘学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19-325,共7页
多酚经人体摄入后,由肠道微生物产生的酶分解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酚酸等小分子物质,增加了多酚的生物利用度和活性。这一特性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食品加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多酚化合物的分类、多酚在食品中的分布和吸收利用、... 多酚经人体摄入后,由肠道微生物产生的酶分解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酚酸等小分子物质,增加了多酚的生物利用度和活性。这一特性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食品加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多酚化合物的分类、多酚在食品中的分布和吸收利用、肠道微生物对多酚的生物转化产物及形成机制等问题,以期为开发益于人体健康的高质量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肠道微生物 产物 形成机制 应用
下载PDF
三种粪便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4
19
作者 申剑 张宝让 +2 位作者 魏华 庞小燕 赵立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8-30,3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粪便总DNA提取方法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的影响。方法采用Bead beating法、化学裂解法和QIAamp DNA Stool MiniKit提取同一份人粪便样品的总DNA,对比3种方法的DNA得率和16SrRNA基因V3区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结果B... 目的比较不同粪便总DNA提取方法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的影响。方法采用Bead beating法、化学裂解法和QIAamp DNA Stool MiniKit提取同一份人粪便样品的总DNA,对比3种方法的DNA得率和16SrRNA基因V3区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结果Bead beating法的DNA得率约是其他2种方法的2倍;3种方法得到的DGGE图谱的Dice相似性为60%~70%,2条优势条带只出现在Bead beating法图谱中。在2~5min的Bead beating法击打时间里,DNA得率随击打时间的延长有一定的增加,但DGGE图谱无显著变化。结论不同的DNA提取方法会影响菌群的多样性分析。比较其他2种方法,Bead beating的裂解效率更高,能够检测到更多种类的细菌,更合适肠道菌群组成的分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提取 肠道菌群 变性剂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黄芩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回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牟明生 张祥 +1 位作者 毛胜勇 朱伟云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共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黄芩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回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肉鸡5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空白对照组)、0.1%、0.2%、0.4%黄芩以及1.0%抗生素(阳性...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黄芩对肉鸡生长性能及回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日龄肉鸡500羽,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空白对照组)、0.1%、0.2%、0.4%黄芩以及1.0%抗生素(阳性对照组),试验期6周,测定1~21 d、22~42 d、1~42 d的日增重、料重比、免疫器官指数和回盲肠中乳酸菌和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1~21 d时,各处理组日增重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所增加,其中处理2增加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胸腺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盲肠乳酸菌数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回肠中乳酸菌数量有增加趋势。22~42 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的日增重、免疫器官指数及回盲肠中乳酸菌和肠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黄芩在1~21 d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肉鸡生长,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其中添加0.2%黄芩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日增重 料重比 免疫器官指数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