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研究的进展与古史史料学概念——为纪念《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而作 被引量:10
1
作者 谢维扬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4,共8页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寻求合格的史料学基础。但主要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史辨”学者们当年对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的复杂性尚不能有充分的了解,因而在对古书真伪、成书年代、作者,乃至其中某些特定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各宗古书资料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简单化的缺陷。在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古史史料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中,最值得重视的领域之一,是对于新出土文献的研究。在大量新出土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有可能获得某些较之以往更合理的古史史料学概念,建立现代古史史料学概念的整个工作也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出土文献 古史史料学概念
下载PDF
饶宗颐与顾颉刚交谊考述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孝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4-176,共13页
饶宗颐是唯一健在的禹贡学会会员,早岁为该会创立者顾颉刚所器重,相继在顾先生主编《禹贡半月刊》、《责善半月刊》等刊发文,其所发文章及《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拟目均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奠定了他在史学界非同寻常的学术... 饶宗颐是唯一健在的禹贡学会会员,早岁为该会创立者顾颉刚所器重,相继在顾先生主编《禹贡半月刊》、《责善半月刊》等刊发文,其所发文章及《古史辨》第八册"古地辨"拟目均在学术界有重要影响,奠定了他在史学界非同寻常的学术起点。回顾两位先生之交谊,有利于今人更好地继承他们的古史重建和历史地理研究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宗颐 顾颉刚 《禹贡半月刊》 《责善半月刊》 《古史辨》
下载PDF
古史辨“抄袭”公案新探——兼与廖名春、吴锐两位先生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长银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5,共11页
在"古史辨运动"兴起之际,钱玄同、顾颉刚的"疑古"思想是否受到了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的直接影响,是20世纪末以来困扰学术界的一桩公案。廖名春指出,"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主要源于"尧舜... 在"古史辨运动"兴起之际,钱玄同、顾颉刚的"疑古"思想是否受到了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的直接影响,是20世纪末以来困扰学术界的一桩公案。廖名春指出,"古史辨运动"的兴起主要源于"尧舜禹抹杀论"。吴锐则持反对意见,甚至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廖、吴二氏的说法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现有资料来看,钱玄同、顾颉刚在当时确曾通过一些间接文本对"尧舜禹抹杀论"有所了解,但了解不等于受其直接影响。推测此中缘由,要在钱、顾二氏并不认为"尧舜禹抹杀论"是一种"非常异义可怪之论",故受其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抄袭"之说更是无从讲起。这桩学术公案或就此盏棺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疑古”思想 “尧舜禹抹杀论” 学术公案
原文传递
双重虚构:古史辨派的神话与历史观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倩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4,共8页
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古史辨派学者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主义影响,对中国古史持全盘否定态度,欲采用民俗学方法重构以历史书写为载体的科学的中国古代史体系,其学术意图带有明显的颠覆性与建构性。古史辨派将历史视为汉代以前以文字形... 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古史辨派学者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主义影响,对中国古史持全盘否定态度,欲采用民俗学方法重构以历史书写为载体的科学的中国古代史体系,其学术意图带有明显的颠覆性与建构性。古史辨派将历史视为汉代以前以文字形式表述的历史事实,而不是以口传或图像形式出现的历史,亦将神话限定在文献表述的叙事范畴内,表明了其重视历史文献与神话文本的认知态度。一方面,他们强调中国神话形象由“层累”与“分化”两种方式演变而成,神话形象演变与时间具有密切关联;另一方面,他们同时强调中国古史由神话的“层累”与“分化”而形成,以此突出中国早期历史的虚构性与建构性。由此可以看出,神话与历史被古史辨派视为虚构性产物,两者本质上是二元一体的,而不是二元对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神话 历史 层累 分化
下载PDF
古史辨派的研究方法与材料别择——顾颉刚《三皇考》读后
5
作者 张京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85-89,共5页
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产生于20世纪初西潮泛滥之际,其理论方法虽以实验主义为标榜,实际上则始终以“对二千年之中国传统史学予以毁灭性的打击”的目标结论为预设。自由、独立观念渗透在学术之中,则有以百姓店铺流水账簿与六经正史... 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产生于20世纪初西潮泛滥之际,其理论方法虽以实验主义为标榜,实际上则始终以“对二千年之中国传统史学予以毁灭性的打击”的目标结论为预设。自由、独立观念渗透在学术之中,则有以百姓店铺流水账簿与六经正史意义等同的史料学出现,误解“六经皆史”为“六经皆史料”,经史子集的源流等差亦全然泯灭,而史官遂尽失职守。《三皇考》作为顾颉刚1929-1936年间所作几种主要疑古著作之一,在现代学术史的演变中占据重要地位,将此作番条分缕细的剖辨仍属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三皇考 顾颉刚 实验主义 史学 史料
下载PDF
《古史辨》学人《诗经》解读方法探析
6
作者 靳海涛 《郑州师范教育》 2012年第5期27-32,共6页
《古史辨》学人的《诗经》学研究是传统经学向现代学术过渡的"分水岭",在抨击前人解诗方法的基础上,他们强调抛开旧注、自求诗意,用文艺的眼光看诗,用归纳比较等方式解诗。在关于《野有死麇》《静女》等作品的热烈讨论中,上... 《古史辨》学人的《诗经》学研究是传统经学向现代学术过渡的"分水岭",在抨击前人解诗方法的基础上,他们强调抛开旧注、自求诗意,用文艺的眼光看诗,用归纳比较等方式解诗。在关于《野有死麇》《静女》等作品的热烈讨论中,上述方法得到积极尝试。其开创意义应该得到充分重视,但对其完全抛开旧注、自创新意不足的局限也要理性看待、客观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古史辨》 解诗方法 自求诗意
原文传递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蕴义与影响的再审视 被引量:29
7
作者 乔治忠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qu...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一直得到学界的赞扬,然而深入审视,实乃以新的文字资料参证古籍文献资料,不必看作"二重证据",其中以商代君主世系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更是严重的逻辑错误。"二重证据法"是针对"古史辨"派提出的反对理念,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起到阻断史学革命、将传统史学过早衔接于新史学的作用。此后史学界在上古史的研究中,将"二重证据法"的负面作用扩大、滥用,造成不良影响,应当及早摒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二重证据 古史辨 考古学
原文传递
顾颉刚与考古学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京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88-94,46,共8页
顾颉刚先生从中国考古学兴起时就非常熟知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并且擅长运用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论证古史辨派的观点,甚至继王国维之后提出了"三重论证"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他倡导古史辨派与考古学"在学术界中应当分工",并... 顾颉刚先生从中国考古学兴起时就非常熟知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并且擅长运用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论证古史辨派的观点,甚至继王国维之后提出了"三重论证"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他倡导古史辨派与考古学"在学术界中应当分工",并以古史辨派的辨伪学研究作为考古学的必备基础,表明古史辨派与考古学的关系尚有其复杂的一面。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了古史辨派学者古史研究中的若干缺憾,另一方面由顾颉刚先生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亦足以引起考古学界的关注,至今仍不失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派 考古学 辨伪学 上古史 出土简帛
下载PDF
顾颉刚夏史研究与夏文化早期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庆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55,共22页
本文着眼于顾颉刚先生的夏代史研究,企图厘清其在此问题上的前后变化,并辨明"古史辨"学者对夏代史究竟持何种意见。他在"古史辨"运动初期曾经相信"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但很快就放弃了此观点,而主... 本文着眼于顾颉刚先生的夏代史研究,企图厘清其在此问题上的前后变化,并辨明"古史辨"学者对夏代史究竟持何种意见。他在"古史辨"运动初期曾经相信"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但很快就放弃了此观点,而主要关注禹是否具有神性及其如何与尧舜发生联系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他先后在中山大学、燕京大学讲授"中国上古史",为编写讲义开始系统研究夏代史,并与童书业合撰《夏史考》。配合上古史研究同时新开"古代地理研究"课,因而涉及《禹贡》等地理著作,并对"九州"、"四岳"等作出回答,由此激发他从崭新角度研究夏代史。终其一生,他是"疑禹"而不"疑夏",即始终怀疑大禹是否为真实的人王,但从未怀疑夏代的存在为历史事实。所以他积极倡导建设真实的夏代史,并认为其唯一途径在于考古学,而始终关注考古学在此领域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古史辨 大禹 夏文化
原文传递
吕思勉与《古史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波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73,共9页
以《古史辨》的编著为机缘,吕思勉与顾颉刚、童书业等人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往关系。吕思勉尽管参加了《古史辨》的编著工作,但在审查古书、考辨古史的观念和方法上,却有自己的一套独到的见解,透过这些见解,可以看到他与顾颉刚等人古史... 以《古史辨》的编著为机缘,吕思勉与顾颉刚、童书业等人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往关系。吕思勉尽管参加了《古史辨》的编著工作,但在审查古书、考辨古史的观念和方法上,却有自己的一套独到的见解,透过这些见解,可以看到他与顾颉刚等人古史理论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思勉 顾颉刚 童书业 古史辨
下载PDF
《古史辨》对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红霞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3-78,共6页
《古史辨》是以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的论文总集。《古史辨》出版发行的十五年,正是中国近代史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古史材料集",而且对中国史学近代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古史辨... 《古史辨》是以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考辨我国古代史料真伪的论文总集。《古史辨》出版发行的十五年,正是中国近代史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古史材料集",而且对中国史学近代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古史辨》的疑古辨伪精神与新文化运动相契合,它对跨学科方法和历史演进法的运用是近代史学理论的创新,自由的学术讨论与理性的学术批评为推动近代史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 顾颉刚 史学近代化
下载PDF
民国期刊推动中国文化起源研究刍议
12
作者 杨丽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6-145,160,共11页
20世纪20-40年代,民国学人大规模地讨论中国文化起源问题,涵盖了有关中国传说古史的论辩、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起源、中国文化多地起源等领域。在推广中国文化起源研究的过程中,民国期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表现为:学者办刊,引领... 20世纪20-40年代,民国学人大规模地讨论中国文化起源问题,涵盖了有关中国传说古史的论辩、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起源、中国文化多地起源等领域。在推广中国文化起源研究的过程中,民国期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表现为:学者办刊,引领学术发展;运用多种传播方式,以论辩推动研究深入;及时刊发,加快传播速度等。民国期刊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还促进了科学史观在中国文化起源研究领域的广泛运用,推广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但不少民国期刊存续时间过短,对于中国文化起源研究的传播往往昙花一现,没能为推动本领域的学术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起源 期刊传播 古史辨运动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