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晋西会议情况通报收报人“朱郭”的考证
- 1
-
-
作者
牛冠恒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1-106,共6页
-
文摘
1936年3月20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晋西举行。会后,毛泽东与彭德怀致电没能出席会议的有关人员“林聂徐程并报朱郭”,通报会议召开情况,传达会议精神。因当时收报人用的只是姓氏简称,而不是姓名全称,致使后人在对收报人“朱郭”二人的判断上出现分歧。《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卷、《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与《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3册均认为“朱郭”分别指朱瑞与郭述申,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料丛书·文献(4)》与《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军事斗争》(1)则把“朱郭”断为朱理治与郭洪涛。通过梳理晋西会议前后毛泽东所发电报收电人姓名排序规律,并分析会议内容,“朱郭”很有可能指的是朱理治与郭洪涛,而不是朱瑞与郭述申。
-
关键词
晋西会议
朱郭
朱瑞
朱理治
郭述申
郭洪涛
-
Keywords
Jinxi Conference
Zhu and guo
Zhu Rui
Zhu Lizhi
guo Shushen
guo hongtao
-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政治学]
K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毛泽东选集》中“陕北肃反”注释修订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魏德平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苏区研究》
2020年第6期101-115,共1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和当代价值研究”(20XJC710009)。
-
文摘
《毛泽东选集》关于“陕北肃反”注释的确立和修订,呈现出鲜明的政治指向。新中国成立后,1953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关于“陕北肃反”注释,基本以西北高干会颁布的《中央关于一九三五年陕北(包括陕甘边及陕北)“肃反”问题重新审查的决定》为权威依据,强调了“左倾机会主义”代表人物朱理治、郭洪涛在肃反中的责任,肯定了刘志丹、高岗作为中共西北党史“正确路线代表”的政治地位。“高饶事件”后,高岗作为西北高干会树立起来的“正确路线代表”政治地位彻底坍塌。随后,高岗名字在公开出版的《毛泽东选集》“陕北肃反”注释之中被隐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多次强调对党史问题要“宜粗不宜细”,并依据此精神形成了中共中央重新处理“陕北肃反”争议问题的中共中央〔1983〕28号文件。1991年新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关于“陕北肃反”注释根据上述政治要求和认识,进而隐去了原注释朱理治、郭洪涛的名字。《毛泽东选集》“陕北肃反”注释人名“显”与“隐”之间的变化,反映出中共中央在不同时期对党内重大争议历史问题处理认识的发展,也揭示了学术研究和政治定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
关键词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陕北肃反
高岗
朱理治
郭洪涛
-
Keywords
Decision on Several Historical Controversies
eliminating counterrevolutionaries in North Shaanxi
Gao Gang
Zhu Lizhi
guo hongtao
-
分类号
A84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