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汶川高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启动机理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高波 任光明 +4 位作者 王军 王猛 刘彬 王杰 余天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2011年7月3日,汶川县高家沟发生泥石流活动,泥石流堵塞岷江,造成重大损失。本文根据现场调查,对高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堵溃"型高位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启动机理及其运动特征,为该类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 2011年7月3日,汶川县高家沟发生泥石流活动,泥石流堵塞岷江,造成重大损失。本文根据现场调查,对高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堵溃"型高位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启动机理及其运动特征,为该类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沟 高位泥石流 形成条件 启动机理 堵溃型
下载PDF
地震后泥石流临界雨量变化特征——以汶川地震区小岗剑沟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源井 余斌 +2 位作者 朱渊 王涛 亓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6-361,共6页
在地震的影响下,泥石流暴发所需的临界降雨条件降低。通过现场调查分析,首先得出小岗剑沟泥石流沟床起动的形成机理及其"地震-滑坡-碎屑堆积-降雨-泥石流"的形成特征,然后在建立了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模式基础上,以小岗剑沟... 在地震的影响下,泥石流暴发所需的临界降雨条件降低。通过现场调查分析,首先得出小岗剑沟泥石流沟床起动的形成机理及其"地震-滑坡-碎屑堆积-降雨-泥石流"的形成特征,然后在建立了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模式基础上,以小岗剑沟泥石流临界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将其地震前后临界雨量相比较的方法,得到了临界雨量的变化特征,并探索变化的原因。小岗剑沟2010年暴发泥石流的临界雨量约为地震前的21%,2011年暴发泥石流的临界雨量约为地震前的23%,地震后临界雨量大幅度下降。但随着泥石流活动的不断发生,临界雨量有逐渐恢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岗剑沟 泥石流 地震 起动机理 临界雨量
下载PDF
沟蚀发生的地貌临界理论计算中数据获取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浩 杨薇 +2 位作者 刘晓冰 王玉玺 张兴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27-133,共7页
沟蚀发生是一种地貌临界现象,与沟头处局地坡度及上方汇水面积有关,而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能够预测沟头可能发生的位置。该文从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起源、数据获取方式、参数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综合评述了该理论的发展及... 沟蚀发生是一种地貌临界现象,与沟头处局地坡度及上方汇水面积有关,而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能够预测沟头可能发生的位置。该文从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起源、数据获取方式、参数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综合评述了该理论的发展及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数据获取方式主要包括野外实测、高清遥感影像及地形图测量。参数计算方法包括目视(下限值)法、正交回归(95%置信区间下限)、正交回归(下限值)及分位数回归等。相对剪切力指数值反映区域主要的沟蚀发生机制,临界常数值反映当前特定外界环境下的沟蚀发生临界条件。将相对剪切力指数固定后,临界常数的时间序列变化能够表征外界环境改变对沟蚀发生的影响。人类活动改变了沟头上方汇流环境,进而影响临界条件。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可获取沟道侵蚀风险较大的区域,为沟道侵蚀防治措施布设提供参考。结合高分辨率地形图,增加表征人类活动影响汇流过程的参数能够丰富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该理论与已有沟道侵蚀发展模型结合,可将沟头发生位置和沟道发展过程统一,促进沟道侵蚀全过程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 侵蚀 发生 坡度 汇水面积 临界条件
下载PDF
都江堰八一沟8·1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覃怡 郑洪春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104,共4页
2008年汶川地震产生的崩滑体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地震后,这些崩滑体成为泥石流活动的最主要物源,极大地助长了汶川地震后次生灾害的发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工作,以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八一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 2008年汶川地震产生的崩滑体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地震后,这些崩滑体成为泥石流活动的最主要物源,极大地助长了汶川地震后次生灾害的发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工作,以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八一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遥感解译的方法,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物源与水源三大基本条件,详细分析了八一沟8.13泥石流形成条件,发现此次形成条件十分有利于泥石流的暴发,同时,该分析方法对类似条件的泥石流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一沟 泥石流 形成条件
下载PDF
沟道堆积体失稳破坏引发泥石流的起动机理研究进展
5
作者 周易辰 陈华勇 +4 位作者 阮合春 李霄 俞昀晗 牟芸莹 孟昊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在沟道中形成的松散堆积体,在强降雨作用下发生失稳破坏,引发规模庞大的泥石流。对该类泥石流进行系统地研究并揭示其起动机理和破坏规律,能够为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因此,基... 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在沟道中形成的松散堆积体,在强降雨作用下发生失稳破坏,引发规模庞大的泥石流。对该类泥石流进行系统地研究并揭示其起动机理和破坏规律,能够为我国西南地区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因此,基于现阶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沟道堆积体稳定性影响因素,梳理了4种失稳破坏模式,凝练出了2种沟道堆积体的起动机理,并以水力类泥石流的观点归纳总结了三类沟道堆积体失稳破坏引发泥石流的临界起动模型。最后,由于沟道堆积体失稳破坏引发的泥石流起动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基于对现有成果的不足分析,提出了该类泥石流涉及的3个重难点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堆积体 失稳破坏 泥石流 起动机理 临界模型
下载PDF
碱坪沟地震次生泥石流形成特征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成林 陈宁生 +2 位作者 邓明枫 邓虎 佘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3,共5页
"5.12"汶川地震后,龙溪河碱坪沟流域内堆积了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成为参与泥石流形成的主要物源。碱坪沟于2009—2010年先后3次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通过对碱坪沟的地形、水源和物源条件的分析发现,该流域地形和水源条件满... "5.12"汶川地震后,龙溪河碱坪沟流域内堆积了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成为参与泥石流形成的主要物源。碱坪沟于2009—2010年先后3次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通过对碱坪沟的地形、水源和物源条件的分析发现,该流域地形和水源条件满足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且在地震前后未发生显著变化,而物源条件已经成为影响该区域泥石流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流域物源量与物源固结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5a内碱坪沟泥石流灾害较活跃,可能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5~10a后,在降雨条件不发生较大变化以及不暴发大地震的情况下,流域内泥石流规模和频率会逐渐减小,只有在低频率暴雨作用下才可能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坪沟 泥石流 形成条件 趋势
下载PDF
Geomorphic Threshold for Gully Initiation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of Wanjoga River Catchment, Tana Basin, Kenya
7
作者 Cecilia Ireri George O. Krhoda Mikalitsa S. Mukhov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1年第8期547-560,共14页
Gullies in semi-arid region are important in landscape modification, degradation and increased overland flow affecting geomorphic thresholds of an area. Gullies generate about 95% of global sediment load, important in... Gullies in semi-arid region are important in landscape modification, degradation and increased overland flow affecting geomorphic thresholds of an area. Gullies generate about 95% of global sediment load, important in landscape modification, degradation and increased overland flow in semi-arid regions, but little is known on geomorphic factors that increase ecological fragility increasing gully initiation. To address the problem, landscape regions of accelerated geomorphic processes must be determined. The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topographical thresholds and geomorphic factors which increase landscape fragility in gully head position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 Gully heads were analyzed by detailed field surveys from 10 m up and down-slope position. Drainage area contributing to gully was demarcated from the point overland flow was assumed to reach the gully head based on water visible flow-lines while gully head slopes were determined by use of clinometers. Gully threshold concept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critical slope (<i>S</i>) and drainage area (<i>A</i>), using appropriate <i>S</i> - <i>A</i> relation (<i>S</i> = <i>a</i><i>A</i><sup>b</sup>) and verified using ANOVA. The empirical <i>S</i> - <i>A</i> threshold relation <i>S</i> = 0.383<i>A</i><sup>-0.397</sup>, <i>R</i><sup>2</sup> = 0.0321 (upper-segment), <i>S</i> = 0.174<i>A</i><sup>-0.032</sup>, <i>R</i><sup>2</sup> = 0.498 (mid-segment), <i>S</i> = 0.23<i>A</i><sup>-0.020</sup>, <i>R</i><sup>2</sup> = 0.088 (lower segment), represented approximate critical slope-drainage area for gully initiation and regions of dominant geomorphic processes, above which gully initiation was likely to occur. Negative <i>b</i> values represent an areas more dominated by overland flow over sub-surface processes.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multiple <i>R</i> = 0.7055 (70.55%) Mid-segment indicated strong relation slope-drainage area for gully initiation. ANOVA analysis p = 0.01, 0.004 and 0.4498 for upper, mid and lower segment respectively revealed stronger 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lly initiation Geomorphic Threshold SEMI-ARID
下载PDF
北京怀柔7·16暴雨泥石流发育特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15
8
作者 廖立业 曾庆利 袁广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7-816,共10页
2018年7月16日北京怀柔云蒙山地区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国道G111和省道S310多处毁损,周边4个乡镇506人被迫紧急转移。本文通过灾害发生前后高清卫星影像解译和现场详细调查,研究了区域内典型泥石流沟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松散固体物质来源,... 2018年7月16日北京怀柔云蒙山地区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国道G111和省道S310多处毁损,周边4个乡镇506人被迫紧急转移。本文通过灾害发生前后高清卫星影像解译和现场详细调查,研究了区域内典型泥石流沟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松散固体物质来源,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降雨激发条件,估算了容重、流速、流量等重要参数,并基于沟床块石稳定性分析改进了泥石流启动与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式。研究表明,怀柔7·16泥石流属极端气象条件下短历时强降雨所激发的稀性泥石流,在连续2h降雨条件下,其临界激发雨强不低于8~15mm·h^(-1),物源主要来自于沟床堆积物的揭底输移,沟床岸坡松散堆积体侧蚀增加了物源补给,强降雨条件下很可能再次发生类似规模的泥石流。该研究可对今后区域内泥石流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泥石流 物源补给 沟床侵蚀 泥石流启动 云蒙山区
下载PDF
急陡沟道物源起动模式及水土耦合破坏机制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龚凌枫 唐川 +3 位作者 李宁 陈明 杨成长 蔡英桦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2-851,共10页
急陡沟道泥石流物源主要来源是崩塌、滑坡堆积体,堆积体的起动是急陡沟道泥石流冲出量巨大的主要原因。堆积体的物质组成、赋存特征及渗透、径流状态是造成其起动模式不同的本质原因,而较大的纵坡降为其起动提供了良好的地形条件。根据... 急陡沟道泥石流物源主要来源是崩塌、滑坡堆积体,堆积体的起动是急陡沟道泥石流冲出量巨大的主要原因。堆积体的物质组成、赋存特征及渗透、径流状态是造成其起动模式不同的本质原因,而较大的纵坡降为其起动提供了良好的地形条件。根据汇水条件及渗透特性设计了2组模型箱试验,模拟坡体内不产生稳定渗透及有稳定渗透条件下的破坏模式。实验表明急陡沟道泥石流起动有"消防管效应"和"坡体流态化"2种基本的模式,前者出现在不饱和或高渗透系数坡体,后者出现在具有一定细颗粒物质的土体中。其中消防管效应仅沿径流路径形成深而窄的侵蚀沟道,且搬运距离与水动力的持续性有关,固体物质搬运作用弱;坡体流态化主要特征为初期的缓慢渗透破坏及后期瞬时流动剪切破坏,侵蚀形成较宽的沟道,且侵蚀量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陡沟道 泥石流 起动模式 水土耦合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极限平衡条件的沟道泥石流启动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国帅 王晓亮 夏建新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5-570,共6页
沟道泥石流启动的力学本质为沟道中的堆积体所受剪切力克服摩擦力的过程。本文通过堆积体临界状态的受力平衡分析确立颗粒堆积体的临界平衡条件,发现堆积结构稳定性受坡度、颗粒内摩擦系数、堆积高度和水流速度共同作用。在此基础上通... 沟道泥石流启动的力学本质为沟道中的堆积体所受剪切力克服摩擦力的过程。本文通过堆积体临界状态的受力平衡分析确立颗粒堆积体的临界平衡条件,发现堆积结构稳定性受坡度、颗粒内摩擦系数、堆积高度和水流速度共同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中的系列实验数据分析拟合得到了一个泥石流启动的临界流速条件,相关结果和文献中的两个系列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有望为沟道泥石流启动提供一定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摩擦系数 沟道泥石流 堆积体 启动条件
下载PDF
沟谷型沙漠泥流堆积体起动过程中的孔压变化特性
11
作者 王之君 何瑶龄 周兆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2-220,共9页
以黄河上游宁蒙段典型风水复合侵蚀流域为研究区域,重点针对堆积体堵塞沟道极端条件下的沟谷型沙漠泥流,从堆积体起动成灾的环节入手,开展直槽概化模型试验,并采用基于有效应力原理的流固耦合模型,概化模拟上游暴雨洪水入渗条件下堆积... 以黄河上游宁蒙段典型风水复合侵蚀流域为研究区域,重点针对堆积体堵塞沟道极端条件下的沟谷型沙漠泥流,从堆积体起动成灾的环节入手,开展直槽概化模型试验,并采用基于有效应力原理的流固耦合模型,概化模拟上游暴雨洪水入渗条件下堆积体内孔隙水压力变化特性及其起动过程,从微观角度揭示其成灾机理。结果表明:堆积体起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与时间呈指数为0.5的幂函数关系;流固耦合作用下堆积体内经历了应力场→体积应变→孔隙率→孔隙水压力→渗流场→塑性应变→屈服破坏的复杂非线性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型沙漠泥流 风水复合侵蚀 流固耦合 孔隙水压力 起动过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