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PPH和T-AOC测定法评价黄芪桂枝配伍的抗氧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荣 孙艳平 +2 位作者 杨宽 孙曼云 孙恒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3期63-64,69,共3页
目的:评价黄芪和桂枝及其配伍的抗氧化能力。方法:以水为溶剂,采用煎煮法分别提取黄芪、桂枝及黄芪桂枝不同配伍的有效成分。采用DPPH法、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法评价黄芪、桂枝及其不同配伍的抗氧化能力。结果:黄芪、桂枝及不同配... 目的:评价黄芪和桂枝及其配伍的抗氧化能力。方法:以水为溶剂,采用煎煮法分别提取黄芪、桂枝及黄芪桂枝不同配伍的有效成分。采用DPPH法、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法评价黄芪、桂枝及其不同配伍的抗氧化能力。结果:黄芪、桂枝及不同配伍均显示了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抗氧化能力排列顺序为:黄芪<桂枝<黄芪桂枝(1.5∶1)<黄芪桂枝(1∶1)<黄芪桂枝(2∶1),黄芪桂枝(2∶1)配伍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最强,IC50为(13.35±0.24)mg/mL。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显示:黄芪桂枝配伍的总抗氧化能力强于黄芪和桂枝单煎,其总抗氧化能力排列顺序为:黄芪<桂枝<黄芪桂枝(1∶1)<黄芪桂枝(1.5∶1)<黄芪:桂枝(2∶1),在浓度为37.5 mg/mL时黄芪桂枝(2∶1)的总抗氧化能力为(85.31±0.032)mM。结论:黄芪和桂枝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而二者配伍后抗氧化活性增强,且黄芪桂枝(2∶1)配伍抗氧化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桂枝 配伍 DPPH自由基 总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桂枝-白芍药对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永财 王彬辉 +1 位作者 缪江 陈晓远 《河南中医》 2021年第5期805-810,共6页
桂枝-白芍为典型的相制配伍,源于《伤寒论》之桂枝汤,为临床常用的调和营卫、温通止痛药对,其研究主要包括:桂枝-白芍的配伍理论规律、临床应用及药效学效应、功效物质基础、桂枝-白芍药对的配伍作用机制等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桂枝-白芍为典型的相制配伍,源于《伤寒论》之桂枝汤,为临床常用的调和营卫、温通止痛药对,其研究主要包括:桂枝-白芍的配伍理论规律、临床应用及药效学效应、功效物质基础、桂枝-白芍药对的配伍作用机制等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配伍效应的量化指标方面,应采用多学科交叉、基于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的药对配伍效应整合法,系统科学评价桂枝-白芍药对配伍效应及量效关系。(2)机制研究方面,应基于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与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及生物分子技术结合,建立成分-效应关联,明确药对效应成分及靶器官、靶蛋白等,全面揭示桂枝-白芍不同用量比例配伍效应及机制。(3)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应用现代中药药效物质辨识技术和验证手段,如:选择性成分敲除、质量标志物分层三维整合、基于比较代谢组的药对配伍优效研究法等,揭示桂枝-白芍药对功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白芍 药对 配伍 临床应用 药效学效应 张仲景 《伤寒论》
下载PDF
浅析《伤寒论》对桂枝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项立明 王彩莹 黄莺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期10-12,共3页
桂枝在《伤寒论》中使用广泛,其功效的发挥与剂量、配伍及其比例有着密切关系。桂枝功效的核心是通阳化气,从剂量层次来看,随着桂枝在方剂中剂量的增大,其通阳化气的功效在逐步增强,而在不同剂量层次上分别表现出来不同功效方向,小剂量... 桂枝在《伤寒论》中使用广泛,其功效的发挥与剂量、配伍及其比例有着密切关系。桂枝功效的核心是通阳化气,从剂量层次来看,随着桂枝在方剂中剂量的增大,其通阳化气的功效在逐步增强,而在不同剂量层次上分别表现出来不同功效方向,小剂量表现为通阳助气化;中等剂量则表现为解肌疏风、调和营卫,调整阴阳;用至中重剂量,其温通之性更显,主要表现在温通心阳,温补脾阳,通络散寒而除痹症;重剂量使用则温化阴气,而平冲降逆。在看待桂枝在方中的作用时必须同时考虑配伍及比例,配伍可以影响桂枝功效的发挥,而同一配伍的比例调整也体现了中医调整阴阳、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桂枝功效发挥方向与剂量、配伍及比例关系密切,学习时当综合考虑,着眼于病机、方证、用药,全面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枝 应用规律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中桂枝应为肉桂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进业 《河南中医》 2020年第2期171-173,共3页
张仲景临证用药比较讲究,桂枝去皮为去其外层皮,但现代用的桂枝饮片去皮极难操作。"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伤寒杂病论》中治肾虚的崔氏八味丸、治"虚劳诸不足"的薯蓣丸以及天雄散诸方中均是用桂枝,内... 张仲景临证用药比较讲究,桂枝去皮为去其外层皮,但现代用的桂枝饮片去皮极难操作。"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伤寒杂病论》中治肾虚的崔氏八味丸、治"虚劳诸不足"的薯蓣丸以及天雄散诸方中均是用桂枝,内脏病变更适合用肉桂进行治疗,桂枝更适合治疗肢体经络病证。药理试验测得肉桂、桂枝二者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肉桂醛,肉桂的挥发油提取率为桂枝的2倍。现代用的桂枝是肉桂树的嫩枝(细长或幼嫩的枝条),切片切段后去皮是不现实的,且去皮后木芯所剩无几。现代用桂枝不去皮(此指全部皮层),而其疗效是明确而可靠的,肉桂、桂枝及桂枝汤类方在临床中大量使用,具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所以,《伤寒论》中的桂枝基本等同于现代用的肉桂,而不是现代用的桂枝,其去皮也是去表面的木栓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枝 肉桂 去皮 张仲景
下载PDF
桂枝历代临床用量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傅延龄 张林 陈丽名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总结桂枝从汉代至今两千多年的临床用量特点,为桂枝临床用量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从汉代至今桂枝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将含桂枝方剂的方名、总药量、桂枝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 目的总结桂枝从汉代至今两千多年的临床用量特点,为桂枝临床用量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从汉代至今桂枝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将含桂枝方剂的方名、总药量、桂枝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含桂枝方剂中桂枝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结果整个汉唐宋时期,桂枝的用量范围很大,平均用量均在20g以上;金元以后桂枝用量逐渐减少;至明清以后,由于温病学说盛行,桂枝作为一味辛温药物,其平均用量和最常用量都处于一个低剂量范围,但仍有一些医家在治疗某些病例时应用大剂量的桂枝,最大用量达298.4g。结论桂枝超大剂量使用,发汗解肌力量较强,可治疗风寒表虚感冒久不能解者;大剂量主要用于温经通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临床用量 方剂
原文传递
辨桂枝与肉桂之异同 被引量:7
6
作者 宁佳 《河南中医》 2016年第5期912-913,共2页
桂枝和肉桂同为樟科植物肉桂的一部分。桂枝为干燥的嫩枝,肉桂为干燥的树皮。虽然二者来源于同一植物,但是二者的功效主治却大相径庭。肉桂与桂枝都有发汗解热之功效。在桂枝汤中用肉桂或是桂枝,在发汗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别;而在解热方面... 桂枝和肉桂同为樟科植物肉桂的一部分。桂枝为干燥的嫩枝,肉桂为干燥的树皮。虽然二者来源于同一植物,但是二者的功效主治却大相径庭。肉桂与桂枝都有发汗解热之功效。在桂枝汤中用肉桂或是桂枝,在发汗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别;而在解热方面,肉桂解热作用比桂枝强。肉桂和桂枝在功效与使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差别,各味药都有其特殊而又精妙的用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备要》 桂枝 肉桂
下载PDF
谈《伤寒论》对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樊一桦 张丽丽 《河南中医》 2015年第6期1204-1205,共2页
桂枝主要作用为温经通脉,只要身体有经脉痹阻之证,皆可使用。大枣补中。生姜发散表邪。甘草生用补气生津,清热解毒;炙用温中健脾,和里缓急。《伤寒论》中,四药合用,温通经脉,解表散邪;生姜、大枣、甘草合用,解表散邪,补益中焦,生姜、大... 桂枝主要作用为温经通脉,只要身体有经脉痹阻之证,皆可使用。大枣补中。生姜发散表邪。甘草生用补气生津,清热解毒;炙用温中健脾,和里缓急。《伤寒论》中,四药合用,温通经脉,解表散邪;生姜、大枣、甘草合用,解表散邪,补益中焦,生姜、大枣合用,调和营卫,补益脾胃;大枣、甘草合用,养营调中,扶正祛邪。仲景将这四味药与诸多药物配伍,巧妙地运用于临床,从而治愈多种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枝 生姜 大枣 甘草 张仲景
下载PDF
配伍、煎煮及服药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春香 丁芳 +1 位作者 侯小双 陈进成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观察配伍、煎煮时间及服药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麻黄组和麻黄+桂枝组各40只。根据给药后的观察时间在以上分组的基础上又随机分为10小组,即空白组分为2组,麻黄组和麻黄+桂枝组各分为4组... 目的观察配伍、煎煮时间及服药时间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麻黄组和麻黄+桂枝组各40只。根据给药后的观察时间在以上分组的基础上又随机分为10小组,即空白组分为2组,麻黄组和麻黄+桂枝组各分为4组,每组10只。实验条件为室温(25±1)℃,给药温度(35±2)℃。各组给药剂量为3g/200g,空白组给予等量相同温度的生理盐水,其他每组分别灌服煎煮15min或30min的麻黄、麻黄+桂枝水煎液,分别于给药30min或60min观察大鼠后足趾肉垫汗腺着色点数和大鼠后足跖肉垫汗腺分泌量。结果麻黄+桂枝组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均明显多于相同条件的空白组、麻黄组(P<0.05);各煎煮30min组在灌服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显多于煎煮15min组(P<0.05);各灌服30min组在药物煎煮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鼠后足趾汗腺着色点数及汗腺分泌量明显多于灌服60min组(P<0.05)。结论麻黄配伍桂枝在煎煮30min、服药后30min时发汗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桂枝 配伍 煎煮时间 服药时间 发汗
原文传递
《伤寒论》桂枝应用规律 被引量:4
9
作者 柯尊华 闫昱江 《河南中医》 2018年第4期502-504,共3页
《伤寒论》桂枝功效的发挥与剂量、配伍关系密切,用桂枝伍麻黄、生姜解表邪,用桂枝伍白芍和营卫、调阴阳,用桂枝伍茯苓通阳利水,用桂枝伍甘草温心阳,伍干姜助脾阳,桂枝重剂通痹、平冲降逆,用药配伍和比例的变化、方剂用药的加减体现了... 《伤寒论》桂枝功效的发挥与剂量、配伍关系密切,用桂枝伍麻黄、生姜解表邪,用桂枝伍白芍和营卫、调阴阳,用桂枝伍茯苓通阳利水,用桂枝伍甘草温心阳,伍干姜助脾阳,桂枝重剂通痹、平冲降逆,用药配伍和比例的变化、方剂用药的加减体现了相应证候的进退变化。桂枝功效的发挥与剂量关系密切,其核心为桂枝的温通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表现由少少化气至温通阳气。用药配伍和比例的变化、方剂用药的加减则兼顾了对应证候的进退变化,有关方证之间存在着病之所来、病之所在和病之传变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临证遣方用药需考虑病患体质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麻黄 生姜 白芍 茯苓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古今文献的“木得桂则枯”考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柄邑 李晓玲 +1 位作者 张燕洁 孙凤霞 《现代中医临床》 2023年第3期56-60,共5页
本文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查阅历代文献,对与“木得桂则枯”的相关内容进行本草学考证,挑选出代表性内容,并结合现代医家临床实践与论述,总结桂枝与肉桂二者具有味甘辛善走窜的特点,辛金可制木盛,走窜可调达木郁,且二者平冲降逆之... 本文以《中华医典》为检索工具查阅历代文献,对与“木得桂则枯”的相关内容进行本草学考证,挑选出代表性内容,并结合现代医家临床实践与论述,总结桂枝与肉桂二者具有味甘辛善走窜的特点,辛金可制木盛,走窜可调达木郁,且二者平冲降逆之效也证明对气机逆乱有拨乱反正之功。桂枝与肉桂具有平肝、疏肝的“双向”调节作用,平肝抑肝同时兼有条畅之性,抑不全抑,恩威并施,为木脏所喜;疏肝同时兼有甘温之性,可以补益中土,一味便可疏肝健脾。通过对古今文献的分析总结,对于扩大桂枝与肉桂临床应用范围,探索经典方剂配伍规律,精简临床处方用药,丰富肝系疾病药物的使用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得桂则枯 桂枝 肉桂 平肝 疏肝
原文传递
枳实薤白桂枝汤中“桂枝”考证
11
作者 刘哲华 陈志强 《河南中医》 2023年第7期978-983,共6页
桂枝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偏上焦,肉桂则更偏于下焦,枳实薤白桂枝汤是用于治疗胸痹的名方,病位在上焦,故选桂枝较为恰当,若兼见下焦阳虚病证时,可酌情选用肉桂。枳实薤白桂枝汤中桂枝的功效为引枳实、厚朴入上焦以平冲逆,合瓜蒌以振胸阳,合... 桂枝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偏上焦,肉桂则更偏于下焦,枳实薤白桂枝汤是用于治疗胸痹的名方,病位在上焦,故选桂枝较为恰当,若兼见下焦阳虚病证时,可酌情选用肉桂。枳实薤白桂枝汤中桂枝的功效为引枳实、厚朴入上焦以平冲逆,合瓜蒌以振胸阳,合薤白以散结气。历代医家受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二方病机的影响,皆以胸阳不振、痰浊上凝作为枳实薤白桂枝汤证的病机,但该证以胸满气结、气逆抢心为主,痰浊之象并不明显,故其病机应为阳虚气逆。药物煎煮方法中,桂枝与瓜蒌、薤白皆是轻煎,意在取其气味,而非重其功效,盖枳实、厚朴虽有下气降逆之力,却无入上焦之能,故须以桂枝轻清之气为引;上焦阳虚,无力镇摄阴霾之气上冲,故须桂枝、瓜蒌辛甘化阳,使阳气得充、胸阳得振;气结不去,胸中痞满难除,故须桂枝、薤白辛温相须,使结气得散。本方以桂枝为使,则逆者得降;辛甘相合,则虚者得补;辛温相须,则结者得散,体现了张仲景严谨的用药思路,也凸显了其煎煮方式的灵活性及对方药功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薤白桂枝汤 桂枝 胸痹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许勉斋用药特点
12
作者 蔺焕萍 李亚军 《河南中医》 2018年第5期684-686,共3页
许勉斋用药善用桂枝,喜用白术,止痛用三七和九香虫;用方善用仲景方和景岳方,用桂枝汤治疗慢性肝炎及各种杂病,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并认为石膏用量应多于麻黄,用瓜蒌薤白汤治疗哮喘,用景岳之方保阴煎填阴固脱,养心宁神,用附子理中汤合... 许勉斋用药善用桂枝,喜用白术,止痛用三七和九香虫;用方善用仲景方和景岳方,用桂枝汤治疗慢性肝炎及各种杂病,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并认为石膏用量应多于麻黄,用瓜蒌薤白汤治疗哮喘,用景岳之方保阴煎填阴固脱,养心宁神,用附子理中汤合二陈煎治疗肺结核,用济川煎治疗精血亏虚之便秘,较好的传承了张仲景和张景岳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勉斋 桂枝 白术 桂枝汤 麻杏石甘汤 竹叶石膏汤 保阴煎 附子理中汤 二陈煎 济川煎
下载PDF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应否“去桂”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则徐 高曦 《河南中医》 2020年第6期815-817,共3页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位在太阳,虽已用桂枝汤治疗,然邪未尽,或复下之,益伤正气而表邪不解,故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在外之邪不解,体内气化不行,水饮难消而停于心下,故心下满、微痛。病机为外有邪气,内挟水饮,治宜表里分消。桂...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位在太阳,虽已用桂枝汤治疗,然邪未尽,或复下之,益伤正气而表邪不解,故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在外之邪不解,体内气化不行,水饮难消而停于心下,故心下满、微痛。病机为外有邪气,内挟水饮,治宜表里分消。桂枝走表,茯苓、白术、芍药走里,使在外之表邪有出处,在内之水邪有退路,表里各司其职,各消其邪。若去桂枝,外邪不解,纵使在内之水气全消,由于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体内仍会重新聚集水气,故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中,"去桂"二字,或为衍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不应去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太阳病 “去桂”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心水-苓桂剂”探讨心力衰竭的辨治规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明珠 姚磊 +4 位作者 李建华 桂明泰 芦波 周训杰 符德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76-78,共3页
"心水"为"五脏水"之一,与水气病密切相关,且与心力衰竭在临床表现、辨证治疗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对水气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辨证治疗有较为完整的记载,苓桂剂是以茯苓、桂枝为主药... "心水"为"五脏水"之一,与水气病密切相关,且与心力衰竭在临床表现、辨证治疗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对水气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辨证治疗有较为完整的记载,苓桂剂是以茯苓、桂枝为主药,用于治疗水气病的一类方剂。本文旨在通过对经方整理挖掘,梳理"心水-水气病-心力衰竭"的关系,归纳心力衰竭的"心水"辨证规律,并构建"心水-水气病-心力衰竭-苓桂剂"之间的"方-证"对应关系,以扩展经方苓桂剂的运用范围,并拓宽心力衰竭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水 水气病 心力衰竭 苓桂剂 辨治
下载PDF
《伤寒论》第28条争议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天意 程发峰 +1 位作者 王庆国 王雪茜 《现代中医临床》 2021年第2期47-49,共3页
《伤寒论》第28条是张仲景著作中存在争议的条文之一,历代医家对该条所用方剂中桂枝和芍药的去留,主要有4种不同意见:①认为原文当是“桂枝去桂”。②认为原文应该“桂枝去芍”。③认为原文应“桂枝减量”。④认为“既不去桂亦不去芍”... 《伤寒论》第28条是张仲景著作中存在争议的条文之一,历代医家对该条所用方剂中桂枝和芍药的去留,主要有4种不同意见:①认为原文当是“桂枝去桂”。②认为原文应该“桂枝去芍”。③认为原文应“桂枝减量”。④认为“既不去桂亦不去芍”。参照《伤寒论》第28条前后条文,并从病机角度解析,认为原文应为“桂枝去桂”,因该条方证病机为水饮内停致太阳经气不利,而无表证存在,表证表现实为水饮郁遏太阳经气所致,证治宜攻其所得,不需再用桂枝解表,故该条所用方剂应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桂枝去桂 桂枝去芍 水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