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轮毂轴头制造工艺的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蔡翠平 葛林静 《矿山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0-102,共3页
汽车轮毂轴头是汽车上一类重要保安件,它的结构分为带法兰和不带法兰两大类。带法兰的结构一般采用圆形法兰,其加工工艺简单。而本文则是针对异形法兰轴头制造工艺进行分析,确定其加工方法,并对其工艺难点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工艺加工... 汽车轮毂轴头是汽车上一类重要保安件,它的结构分为带法兰和不带法兰两大类。带法兰的结构一般采用圆形法兰,其加工工艺简单。而本文则是针对异形法兰轴头制造工艺进行分析,确定其加工方法,并对其工艺难点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工艺加工方法和正确的模具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头 热挤压 工艺 模具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4
2
作者 袁希平 严莉 +3 位作者 徐树英 汪登强 张燕 陈大庆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7-385,共9页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多态性分析了长江流域铜鱼(Coreius heterodon)和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各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同时利用9对自行开发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分析圆口铜鱼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铜鱼线粒体DNA(mt...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多态性分析了长江流域铜鱼(Coreius heterodon)和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各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同时利用9对自行开发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分析圆口铜鱼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铜鱼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共检出22个多态位点,28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7r)分别为0.849和0.00257。圆口铜鱼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共检出18个多态位点,28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2和0.00424。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提示,铜鱼和圆口铜鱼分别有98.80%和99.17%的遗传变异发生于群体内部,表明铜鱼和圆口铜鱼未出现种群分化。选用的9个微卫星标记在圆口铜鱼群体中共检测到48个等位基因;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31~0.753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98-0.72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48~0.670。结果表明,长江流域铜鱼遗传多样性较低,长江上游圆口铜鱼遗传多样性较高,且均未出现种群遗传分化。圆口铜鱼SSR固定指数为0.12l58,高于D.1oop固定指数,显示SSR标记对圆口铜鱼群体间遗传差异的检测更为灵敏。[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377-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鱼 圆口铜鱼 线粒体D-LOOP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蛇鮈的产卵习性及胚胎发育 被引量:31
3
作者 何学福 宋昭彬 谢恩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6-281,共6页
蛇 每年3~4月产卵,产卵下限温度12℃.产卵环境特点:微流水,底质为卵石和沙质的浅水河滩.集群产卵,繁殖群体的性比为♀:♂=8:1.卵微粘性,卵径1.0~1.1mm,比重略大于水.在水温15.0~18.3℃条件下,... 蛇 每年3~4月产卵,产卵下限温度12℃.产卵环境特点:微流水,底质为卵石和沙质的浅水河滩.集群产卵,繁殖群体的性比为♀:♂=8:1.卵微粘性,卵径1.0~1.1mm,比重略大于水.在水温15.0~18.3℃条件下,观察了胚胎及胚后发育过程:受精后1h6min,胚盘形成;再过25h4min后,胚孔封闭.从受精到孵化历时81~82h,初孵仔鱼全长4.5mm.孵出后第10d,卵黄囊消失,全长6.4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Ju 产卵习性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下载PDF
除草剂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孟顺龙 陈家长 冷春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4-256,260,共4页
以除草剂阿特拉津和丁草胺为供试毒物,研究了它们对麦穗鱼的单一及联合毒性。结果表明,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4、0.33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4.164、0.033mg/L。因此,阿特拉津对鱼类是一种低毒除草... 以除草剂阿特拉津和丁草胺为供试毒物,研究了它们对麦穗鱼的单一及联合毒性。结果表明,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1.64、0.33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4.164、0.033mg/L。因此,阿特拉津对鱼类是一种低毒除草剂,丁草胺则对鱼类具有较高的毒性。在阿特拉津与丁草胺的联合毒性试验中,24、48、96h的相加指数分别为0.056、0.053、0.084,表明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联合毒性存在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丁草胺 麦穗鱼 联合毒性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生长方程的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灿 祝茜 刘焕章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0-516,共7页
根据2005~2007年在长江上游鱼类资源调查中采集到的476尾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 Sauvage et Dabry标本的数据,对其生长方程进行了分析。圆口铜鱼鳞片半径-体长的函数关系在雌雄群体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符合方程L=85.429S0.8125(R... 根据2005~2007年在长江上游鱼类资源调查中采集到的476尾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 Sauvage et Dabry标本的数据,对其生长方程进行了分析。圆口铜鱼鳞片半径-体长的函数关系在雌雄群体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并符合方程L=85.429S0.8125(R^2=0.9635),推算体长表现出Lee氏现象;运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方法,对基于4种备选生长方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Richards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和Robertson生长方程)的36种不同模型分别以生长推算数据进行拟合,并根据AIC选择最优生长模型,得到不同备选方程对圆口铜鱼生长描述的优劣顺序为:VBG、Richards、Gompertz、Robertson方程,其中最优生长模型为VBG Model6:Lt=602.9(1-e-0.1693(t+0.024))(雌雄群体间在0.01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圆口铜鱼的生长特征指数φ=4.7891±0.01612。对于存在Lee氏现象的鱼类,在使用生长推算数据构建生长方程时,建议使用非线性混合模型以对参数值进行较合理的估计。本文为圆口铜鱼种群动态及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不同种鱼类、同种鱼类不同生活史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生长模式的识别提供了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生长方程 非线性混合模型 AIC
下载PDF
蛇鮈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谢恩义 《怀化师专学报》 1997年第5期58-60,共3页
蛇绝对生殖力为4770(1476~14730)粒,相对生殖力(F/L)为393.3(113.5~978.1)粒/cm,F/Wo为326.6(71.0~651.0)粒/g,鱼体长范围为9.6~16.1cm,体重范围为8.9~52.4g,绝对生殖力和体长(L),净体重(Wo)均呈直... 蛇绝对生殖力为4770(1476~14730)粒,相对生殖力(F/L)为393.3(113.5~978.1)粒/cm,F/Wo为326.6(71.0~651.0)粒/g,鱼体长范围为9.6~16.1cm,体重范围为8.9~52.4g,绝对生殖力和体长(L),净体重(Wo)均呈直线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力 体长 鱼体 体重 个体 研究 范围
下载PDF
长江上游干流及赤水河蛇遗传多样性与种群历史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小兵 唐琼英 +1 位作者 俞丹 刘焕章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33-843,共11页
通过分析76尾来自长江上游干流宜宾(14尾)、合江(30尾)及支流赤水河(32尾)蛇鲍(Saurogobio dabryi)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研究蛇鲍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用于分析的Cyt b序列长1097 bp,含变... 通过分析76尾来自长江上游干流宜宾(14尾)、合江(30尾)及支流赤水河(32尾)蛇鲍(Saurogobio dabryi)种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研究蛇鲍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用于分析的Cyt b序列长1097 bp,含变异位点28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8个。76尾个体共检测到26个单倍型,整体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0.872)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040)。三个种群共享较多的单倍型。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及NETWORK网络关系图显示:所有来自长江上游干流和赤水河的单倍型不能按照地理分布各自聚类,而是相互混杂聚在一起;网络关系图呈星状分布,未检测到原始单倍型和进化中心。此外,基于单倍型频率分析得到的三个种群问的遗传分化指数F ST值较低(分别为-0.0293、0.0280和0.0258)。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整体上长江上游干流及赤水河蛇鲍种群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种群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80.00%,表明长江上游干流及赤水河蛇鲍种群属于同一种群,蛇约各地理种群问基因交流频繁。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BSP(Bayesian skyline plot)分析显示,整体上长江干流及赤水河蛇鲍种群在距今0~0.025Ma(百万年)期间发生过种群扩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赤水河 蛇约 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重金属对蛇鮈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颖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本试验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以蛇鮈(Saurogobio dabryi)为受试生物,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铜和锌对蛇鮈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铜、锌对蛇鮈的24、48、72、96小时LC50分别为0.91mg/L、0.69mg/L、0.56mg/L、0.49mg/L... 本试验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以蛇鮈(Saurogobio dabryi)为受试生物,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铜和锌对蛇鮈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铜、锌对蛇鮈的24、48、72、96小时LC50分别为0.91mg/L、0.69mg/L、0.56mg/L、0.49mg/L和39.63mg/L、36.06mg/L、32.43mg/L、28.77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2mg/L和8.96mg/L。铜对蛇鮈为高毒物质,锌对蛇鮈为低毒物质,蛇鮈对铜的耐受性低于对锌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蛇鮈 安全浓度
下载PDF
长鳍吻卵巢发育组织学及周年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曲焕韬 刘勇 +6 位作者 杨元金 李莎 胡美洪 管敏 鲁雪报 文志豪 郭文韬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采用常规解剖和组织学切片的方法,对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长鳍吻[鱼句]卵巢发育、卵子发生以及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鳍吻[鱼句]卵巢发育分为Ⅵ期,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2时相中期出现卵黄核,2时相晚期迁移至... 采用常规解剖和组织学切片的方法,对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长鳍吻[鱼句]卵巢发育、卵子发生以及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鳍吻[鱼句]卵巢发育分为Ⅵ期,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2时相中期出现卵黄核,2时相晚期迁移至皮质层破碎、消失;第3时相早期卵黄核消失位置开始出现卵黄泡,第3时相中后期放射带出现后卵黄颗粒开始积累;第5时相卵母细胞体积最大,胞径(1805±60.99)μm。卵巢成熟系数周年变化范围为0.78%-18.22%,一年内仅在4月份出现一个峰值,4—5月大部分卵巢处于Ⅳ、Ⅴ期,综合成熟系数测定和性腺组织学观察结果,初步推测长鳍[鱼句]吻繁殖期为3—5月,产卵盛期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吻[鱼句] 卵巢发育 卵母细胞 组织学
下载PDF
几种诱食剂对蛇鮈诱食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诗亮 王士政 +2 位作者 徐瑞 赵雨梦 黄璞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9,共5页
为了探究蛇鮈对不同诱食剂的偏好,从而提高人工养殖蛇鮈的摄食兴趣与生长效率,本实验通过嗅电图法(EOG)研究了蛇鮈对几种动植物提取物诱食剂(摇蚊幼虫、蚯蚓、甘草、陈皮)的嗅觉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5 g/l和0.005 g/l时,诱... 为了探究蛇鮈对不同诱食剂的偏好,从而提高人工养殖蛇鮈的摄食兴趣与生长效率,本实验通过嗅电图法(EOG)研究了蛇鮈对几种动植物提取物诱食剂(摇蚊幼虫、蚯蚓、甘草、陈皮)的嗅觉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5 g/l和0.005 g/l时,诱食效果摇蚊幼虫提取液>甘草提取液>陈皮提取液>蚯蚓提取液;在浓度为0.01 g/l时,诱食效果甘草提取液>摇蚊幼虫提取液>陈皮提取液>蚯蚓提取液。诱食剂的种类与浓度均对相对刺激效应有显著影响;摇蚊幼虫、甘草和陈皮均对蛇鮈有显著诱食效果,摇蚊幼虫诱食效果最好,最佳浓度为0.0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鮈 诱食剂 EOG 摇蚊幼虫 蚯蚓 中草药
下载PDF
长江下游铜鱼线粒体DNA(mtDNA)遗传多样性的PCR-RFLP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敏莹 段金荣 +2 位作者 徐东坡 刘凯 施炜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52-355,共4页
对长江下游铜鱼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区)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RFLP研究结果表明,D-Loop区和Cytb基因均未表现出个体之间的长度变异现象。10种核酸内切限制酶中,有2种对Cytb基因有... 对长江下游铜鱼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区)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RFLP研究结果表明,D-Loop区和Cytb基因均未表现出个体之间的长度变异现象。10种核酸内切限制酶中,有2种对Cytb基因有酶切位点,有3种对D-Loop区有酶切位点。有酶切位点的5种限制性内切酶共检测到3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在Cytb基因检测到铜鱼个体间的变异,在D-Loop区没有检测到铜鱼个体间的变异。长江下游铜鱼线粒体DNA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6071,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鱼 线粒体DNA 控制区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下载PDF
乌苏里白鲑洄游群体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王继隆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4-38,共5页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对洄游至黑龙江抚远江段的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nsis)性腺发育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苏里白鲑洄游群体包含生殖群体和非生殖群体两部分,其中生殖群体约占78.01%,非生殖群体占总数的21.99%。乌苏里白鲑雄...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对洄游至黑龙江抚远江段的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nsis)性腺发育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苏里白鲑洄游群体包含生殖群体和非生殖群体两部分,其中生殖群体约占78.01%,非生殖群体占总数的21.99%。乌苏里白鲑雄性非生殖群体精巢发育处于精原细胞向精母细胞分化阶段,内含大量初级精母细胞及少量精原细胞;雄性生殖群体精巢发育处于精子形成阶段,精小囊破裂,大量精子细胞向精子转变,其精巢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雌性非生殖群体卵巢内卵母细胞发育处于第Ⅱ时相及少量处于第Ⅰ、Ⅲ时相,处于第Ⅲ时相的卵母细胞最明显的特征为出现多层油球和单层滤泡细胞;雌性生殖群体卵巢内卵母细胞处于第Ⅳ时相晚期及第Ⅴ时相,营养物质积累基本完成且部分卵母细胞已发育成熟。乌苏里白鲑成熟卵膜分为2层,外层为特殊的蘑菇状凸起结构,厚度约7.8~13.9μm,内层为放射带,厚度为22.8~30.8μm,该卵膜结构有别于其它硬骨鱼类。477尾乌苏里白鲑样本中,雌雄比列为1∶0.95,这一结果历史资料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白鲑 性腺 精巢 卵巢 卵膜
下载PDF
锐劲特与马拉硫磷混用对麦穗鱼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晓军 李少南 樊德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83,共3页
The effect of 5% fipronil flowable formulation and 95% malathion pure chemical on topmouth gudgeon ( Pseudorasbora parva ) was studied. The toxicity of 0.08 mg/l fipronil and 7 mg/l malathion mixture to topmouth gudge... The effect of 5% fipronil flowable formulation and 95% malathion pure chemical on topmouth gudgeon ( Pseudorasbora parva ) was studied. The toxicity of 0.08 mg/l fipronil and 7 mg/l malathion mixture to topmouth gudgeon was greatly improved compared to the single 0.08 mg/l fipronil or 7 mg/l malathion. The potentiation toxicity index was 1000,much greater than 20,the threshold. After 48 hours administration, the AChE activity from the 0.01 mg/l fipronil and 1 mg/l malathion mixture treatments was nearly the same as that from the single 1 mg/l malathion treated .During recovery period, the former was lower than the latter and after 144 hrs, 192 hrs,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respectively. This enhances the unsafety for fish to live in the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is continuous or repeated AChE inhibitors. The significance of recovery study wa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劲特 马拉硫磷 相互作用 乙酰胆碱酯酶 ACHE 麦穗鱼 混用 杀虫剂 毒性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对圆口铜鱼脂肪肝表型的分析
14
作者 陈沛 杨菁 +1 位作者 赵煜 曲焕韬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128,共8页
为研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脂肪肝的形成原因,本试验对无明显异常肝脏和脂肪肝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转录组共获得50665条Unigene,大小主要分布在300~1000 bp,占比达到65.42%。与Nr、GO、KEGG、Pfam、COG和Swiss-Prot数据... 为研究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脂肪肝的形成原因,本试验对无明显异常肝脏和脂肪肝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转录组共获得50665条Unigene,大小主要分布在300~1000 bp,占比达到65.42%。与Nr、GO、KEGG、Pfam、COG和Swiss-Prot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筛选得到有243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1195个,下调1243个。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脂代谢相关的PPAR信号通路、甘油酯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和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与脂肪肝的形成密切相关。对脂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发现脂合成相关基因GPAT3、LPIN1、PLPP1、FASN、ACC1和ACPM显著上调,而脂解相关基因PNPLA2、MGLL、LPL、DGKB和ACSL显著下调;并且脂肪肝组ACC和FASN酶活水平显著上升,而脂解相关酶活HSL和CPT1显著下调。因此,肝脏脂合成的增加、脂解的降低导致肝脏脂肪蓄积和脂代谢的紊乱可能是圆口铜鱼幼鱼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原因,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圆口铜鱼幼鱼脂肪肝形成的原因,也为后续研究其代谢调控及肝脏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 脂肪肝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受马拉硫磷抑制的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脑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恢复(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顾晓军 李少南 +1 位作者 樊德方 田素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2-86,共5页
研究了受亚致死剂量马拉硫磷抑制的麦穗鱼 (Pseudorasboraparva)脑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活性恢复。马拉硫磷处理浓度分别为 0 .5mg L、1.0mg L、2 .0mg L ,约为LC5 0 的 1 2 0、1 10、1 5。处理 48h后 ,AChE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 研究了受亚致死剂量马拉硫磷抑制的麦穗鱼 (Pseudorasboraparva)脑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活性恢复。马拉硫磷处理浓度分别为 0 .5mg L、1.0mg L、2 .0mg L ,约为LC5 0 的 1 2 0、1 10、1 5。处理 48h后 ,AChE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分别为 33.76 %、5 7.89%、6 3.0 5 %。恢复 12 0h后 ,0 .5mg L处理过的鱼AChE恢复到了对照的 80 %以上 (80 %被认为是鱼的安全限 ) ;1.0mg L处理过的鱼经 2 88h也恢复到了对照的 80 %以上 ;而 2 .0mg L处理过的鱼恢复 36 0h还低于对照的 6 0 %。恢复期间后两个处理鱼AChE活性差异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ACHE 马拉硫磷 麦穗鱼 抑制 恢复
下载PDF
锐劲特对麦穗鱼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敏感性及恢复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晓军 李少南 +1 位作者 樊德方 田素芬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7-40,共4页
研究了锐劲特对麦穗鱼 ( Pseudorasbora parva)脑 ACh E活性、敏感性、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分别以 0 .0 1 2 5、0 .0 2 5、0 .0 5、0 .1 mg/L锐劲特处理麦穗鱼 96 h后 ,ACh E活性均无显著变化 ,说明锐劲特不影响 ACh E活性 ;同样地 ... 研究了锐劲特对麦穗鱼 ( Pseudorasbora parva)脑 ACh E活性、敏感性、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分别以 0 .0 1 2 5、0 .0 2 5、0 .0 5、0 .1 mg/L锐劲特处理麦穗鱼 96 h后 ,ACh E活性均无显著变化 ,说明锐劲特不影响 ACh E活性 ;同样地 ,以上述浓度锐劲特预处理试鱼 4 8h,也不影响 ACh E对 5mg/L马拉硫磷敏感性 ;但与单独的 2 mg/L浓度的马拉硫磷相比 ,以不同浓度锐劲特与马拉硫磷混合物处理过的试鱼 ACh E恢复较慢 ,且 1 6 8h后 ,差异显著 ( P<0 .0 5) ,说明锐劲特影响被抑制 ACh E的恢复 ,但是影响程度与锐劲特浓度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劲特 马拉硫磷 麦穗鱼 乙酰胆碱酯酶 活性 敏感性 恢复 农药 鱼脑
下载PDF
长江铜鱼种群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建武 汪登强 +3 位作者 张燕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38-142,共5页
采用6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微卫星引物对长江重庆、沙市、湖口和常熟4个江段的铜鱼(Coreius heterodon(Bleeker))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PCR分析结果表明:6对引物均能成功扩增出DNA片段并具有一定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2~7... 采用6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微卫星引物对长江重庆、沙市、湖口和常熟4个江段的铜鱼(Coreius heterodon(Bleeker))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PCR分析结果表明:6对引物均能成功扩增出DNA片段并具有一定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2~7个。每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0~3.7,平均观测杂合度(Ho)在0.4844~0.630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4695~0.5622,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在0.1638~0.7392。有部分微卫星座位在一些群体中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距离分析表明沙市群体与常熟群体遗传距离最远,而重庆群体与湖口群体遗传距离最近。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来自群体间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0.59%,固定系数(FST)为0.0059,这表明长江水系铜鱼群体分化极小,可看作为一个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铜鱼 长江
原文传递
犬首鮈卵子发生过程及成熟卵膜形态结构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王继隆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7-715,共9页
通过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犬首鮈(Siberian gudgeon)卵子发生过程及成熟卵膜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犬首鮈卵子发生过程可以分为Ⅰ~Ⅵ时相,第Ⅰ时相卵母细胞为卵原细胞发育阶段;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外层出现滤泡细胞;皮质液泡... 通过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犬首鮈(Siberian gudgeon)卵子发生过程及成熟卵膜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犬首鮈卵子发生过程可以分为Ⅰ~Ⅵ时相,第Ⅰ时相卵母细胞为卵原细胞发育阶段;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外层出现滤泡细胞;皮质液泡和卵黄颗粒分别发生在第Ⅲ、Ⅳ时相;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为成熟的卵子,含丰富的卵黄和少量皮质液泡;第Ⅵ时相卵母细胞退化,进而被卵巢吸收。犬首鮈成熟卵表面卵膜孔呈漏斗状,卵孔区域类型属于降旋混合系统,其成熟卵膜表层具有特殊的柱状体结构,高度为18.3~30.6μm,平均分布密度为0.15个/μm2,分析可能为该物种或生态类型的卵膜结构特征,推测对产沉黏性卵鱼类受精卵孵化、胚胎发育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首鮈 卵母细胞 卵膜孔 柱状体
原文传递
锐劲特与马拉硫磷交替使用对麦穗鱼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顾晓军 李少南 樊德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共2页
研究了 5%锐劲特悬浮剂与 95%马拉硫磷交替使用对麦穗鱼 ( Pseudorasbora parva)乙酰胆碱酯酶 ( ACh E,EC3.1 .1 .7)活性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0 .0 2 mg/L锐劲特与 2 mg/L马拉硫磷交替使用均影响被抑制的 ACh E活性恢复。文中还讨论... 研究了 5%锐劲特悬浮剂与 95%马拉硫磷交替使用对麦穗鱼 ( Pseudorasbora parva)乙酰胆碱酯酶 ( ACh E,EC3.1 .1 .7)活性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0 .0 2 mg/L锐劲特与 2 mg/L马拉硫磷交替使用均影响被抑制的 ACh E活性恢复。文中还讨论了研究农药相互影响对于合理评价农药环境毒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劲特 ACHE 马拉硫磷 麦穗鱼 农药 活性恢复
下载PDF
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的急性毒性及乙酰胆碱酯酶毒性效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东海 王晓波 +3 位作者 朱志清 张志伟 俞海波 沈锡权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5-388,共4页
利用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进行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的12、24、36、48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35、241、116、58μg/L-1。24 h暴露后,1、10、100、500、1 000μg/L各浓度组之间试验动物脑乙酰胆碱酯酶酶活存在显... 利用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进行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对中华乌塘鳢的12、24、36、48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35、241、116、58μg/L-1。24 h暴露后,1、10、100、500、1 000μg/L各浓度组之间试验动物脑乙酰胆碱酯酶酶活存在显著差异(P>0.05);48 h暴露后,1、10、100μg/L浓度组之间实验动物脑乙酰胆碱酯酶酶活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500μg/L、1000μg/L浓度组之间酶活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浓度升高,以及暴露时间的增加,酶活抑制率也相应上升。抑制率在低浓度暴露条件下(1μg/L、10μg/L),随着暴露浓度升高、暴露时间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梯度;而在高浓度暴露条件下,浓度升高、暴露时间增加对酶活抑制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中华乌塘鳢 乙酰胆碱酯酶 毒性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