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朓乐府诗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6-10,共5页
谢脁乐府诗大部分作于前期,多有创新之处。他自造新题,且有赋题之举,尤其是对旧曲的题目、内容、句式等作了多方面的改进。谢脁乐府诗内容丰富,更以鼓吹曲内容的创新为特别,且无当时盛行的俗艳之作,在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反映了"... 谢脁乐府诗大部分作于前期,多有创新之处。他自造新题,且有赋题之举,尤其是对旧曲的题目、内容、句式等作了多方面的改进。谢脁乐府诗内容丰富,更以鼓吹曲内容的创新为特别,且无当时盛行的俗艳之作,在平仄、对仗、用韵等方面反映了"永明体"的特点。谢脁对乐府诗的极大关注,缘于时代氛围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他本人致力于对时人拟乐府古题的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 创新 鼓吹曲辞 永明体
下载PDF
《乐府诗集》“鼓吹”“横吹”曲辞的乐类特征及其乐府学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淑梅 于盛庭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7,156,共9页
郭茂倩将"鼓吹"与"横吹"从汉鼓吹乐的杂合状态中析出,分别设类,但如何把握鼓吹与横吹乐的区别与联系,郭氏解题未能给出明确答案。如果我们根据出土文献保存的音乐表演信息,借助音乐图像与书面文献资料互证,便不难发... 郭茂倩将"鼓吹"与"横吹"从汉鼓吹乐的杂合状态中析出,分别设类,但如何把握鼓吹与横吹乐的区别与联系,郭氏解题未能给出明确答案。如果我们根据出土文献保存的音乐表演信息,借助音乐图像与书面文献资料互证,便不难发现,在乐器的使用上,鼓吹无角,却有鼓、铙和短箫,歌者击铙、鼓为节而歌,构成鼓吹乐的基本特征。横吹则以角、笛为标志性乐器,又有小型节鼓,鼓手或即歌者。值得强调的是,横吹曲虽然源于北狄诸国的马上之乐,但马上奏乐只能算作骑吹的标志,与军乐并无必然联系,亦非鼓吹与横吹的区分标志。尤其是鼓吹与横吹乐自汉以后仍不断发展演化。通过音乐图像还可以看出,乐器使用上的差异所形成的音乐特征才是鼓吹与横吹乐的本质区别,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目前书面文献记述零散不系统的缺憾,对乐府音乐学的研究至关重要。由汉至唐,鼓吹与横吹曲辞在音乐与文学的交织中继续发展,蔚为大观,郭茂倩将其从"鼓吹乐"中分列出来,不仅彰显了两类曲辞的音乐学与文学成就,还昭示出汉唐乐府诗的发展趋势与脉络,具有重要的乐府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鼓吹曲辞 横吹曲辞
下载PDF
文学作为历史叙事:唐宋铙歌鼓吹曲析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逸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7,共9页
唐宋时期是铙歌鼓吹曲文体定型的关键时期。作为"纪事"文体,铙歌希望叙述一段相对完整的、可以被知识化的历史,具有与史学著述相似的叙事特征。柳宗元为铙歌确立了"纪功德"的主题,打乱历史事件的固有次序,用儒家&qu... 唐宋时期是铙歌鼓吹曲文体定型的关键时期。作为"纪事"文体,铙歌希望叙述一段相对完整的、可以被知识化的历史,具有与史学著述相似的叙事特征。柳宗元为铙歌确立了"纪功德"的主题,打乱历史事件的固有次序,用儒家"五服/九服"的天下观重组初唐历史,本质是空间论的历史叙事;他重视刻画事件过程却不追求细节,使用形象化语言对历史过程做简单化处理。与之相比,宋代铙歌普遍采用编年体。与崔敦诗的线性历史观不同,姜夔试图为编年史提供"兴—衰—复兴""取—舍—复得"的历史循环论解释;他重视刻画人物,用道德论将事件简化为"善有善报"的模式。谢翱铙歌取材更广,通过讲述"大人物"的小事、"小人物"的大事为历史认识提供更广视角,具有历史情境论色彩;他重视刻画事件细节,擅长对历史记载作文学化、戏剧化表达,其诗如一场多幕的讽刺剧,令人五味杂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铙歌 鼓吹 历史叙事 历史观
下载PDF
唐宋“军伶”考
4
作者 欧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军伶指服务军营的各类音乐演艺人员,唐宋的军伶是在汉魏以来的军队鼓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朝时期,受京城上层社会宴饮必备音乐风气的影响,军队中开始聚集各种类别的音乐演艺人员,并设乐营进行管理。和鼓吹用于战争不同,军伶主要是在... 军伶指服务军营的各类音乐演艺人员,唐宋的军伶是在汉魏以来的军队鼓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朝时期,受京城上层社会宴饮必备音乐风气的影响,军队中开始聚集各种类别的音乐演艺人员,并设乐营进行管理。和鼓吹用于战争不同,军伶主要是在军队的宴会上进行表演。唐代乐营对军伶管理较为松散,他们不需集中军营,有宴会时才召集他们,平时他们则为生存物资而游走于士人官宦之家。宋代的军伶则完全隶属于军营,只有军营放停才能有自己的时间。军伶一词的出现实际上是宫廷音乐世俗化的表现,也是唐代京城上层音乐娱乐方式向地方下层普及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军伶 鼓吹 乐营
下载PDF
黄门鼓吹考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尚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21,共10页
本文对黄门鼓吹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东汉四品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指出 :黄门鼓吹的音乐内容是鼓吹曲 ,其本原功能是用于乘舆仪仗 ;四品乐即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 ,这四种音乐之间不存在等级、雅俗之辨的问题 ,它们... 本文对黄门鼓吹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东汉四品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指出 :黄门鼓吹的音乐内容是鼓吹曲 ,其本原功能是用于乘舆仪仗 ;四品乐即大予乐、雅颂乐、黄门鼓吹乐、短箫铙歌乐 ,这四种音乐之间不存在等级、雅俗之辨的问题 ,它们都属于仪式用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门 黄门鼓吹 四品乐
下载PDF
汉魏以来北方鼓吹乐横吹乐及其南传考论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怀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8,共7页
鼓吹乐和横吹乐本是汉代军乐。其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有变化,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区别不是绝对的。东汉时鼓吹乐和横吹乐均隶属于黄门鼓吹署,后清商曲和杂舞曲从黄门鼓吹署中独立出来,鼓吹成为短箫铙歌和横吹曲的通名。再后... 鼓吹乐和横吹乐本是汉代军乐。其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有变化,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区别不是绝对的。东汉时鼓吹乐和横吹乐均隶属于黄门鼓吹署,后清商曲和杂舞曲从黄门鼓吹署中独立出来,鼓吹成为短箫铙歌和横吹曲的通名。再后来横吹曲又从鼓吹曲中分出,狭义的鼓吹曲便成了短箫铙歌的专称。北方的鼓吹乐和横吹乐,分别在汉代和东晋南渡后就已开始传到南方。虽然鼓吹乐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用于娱乐,但南传之后直至刘宋之前,主要使用于朝廷礼仪活动中,在娱乐场合非常少见。从宋代起,横吹乐也开始用于朝廷正式礼仪,并与鼓吹乐一起成为日常娱乐的重要节目。随着鼓角横吹曲在粱初南传并被采入梁代乐府,鼓吹乐和横吹乐开始对文人拟乐府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门鼓吹 鼓吹乐 横吹乐 娱乐 梁鼓角横吹曲
下载PDF
论唐末仗内教坊的实质及其他 被引量:12
7
作者 康瑞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60,共7页
文献记载中的唐末仗内教坊,即太常寺原有鼓吹署之教习机构。其职掌包括仪仗卤簿音乐和散乐。它的表演者为禁军乐人,首领受宦官节制。其所处位置前后有所变更:元和十四年(819)前在宣平坊,元和十四年几处教坊合署时,一并迁至延政坊。唐代... 文献记载中的唐末仗内教坊,即太常寺原有鼓吹署之教习机构。其职掌包括仪仗卤簿音乐和散乐。它的表演者为禁军乐人,首领受宦官节制。其所处位置前后有所变更:元和十四年(819)前在宣平坊,元和十四年几处教坊合署时,一并迁至延政坊。唐代仗内教坊的特殊地位,对宋代钧容直和东西班等禁军音乐机构的设立,施加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仗内教坊 鼓吹署 卤簿乐 教坊 宣平坊
下载PDF
唐代的卤簿鼓吹 被引量:6
8
作者 孙晓晖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2-69,共8页
唐代鼓吹有殿庭鼓吹和卤簿鼓吹之分。卤簿是使用鼓吹乐的车驾仪仗 ,故卤簿是鼓吹的重要载体。只有将鼓吹置于卤簿仪仗方阵之中考察 ,才能更准确了解鼓吹。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 唐代 卤簿 鼓吹 横吹
下载PDF
西曲歌与文康舞:邓县南朝画像砖墓乐舞图新释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梅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94,161-162,共13页
邓县南朝画像砖墓是一座画像内容丰富、广受学术界关注的墓葬,近年南阳盆地周围新发现的画像砖材料和相关文献记载为重新审视该墓的图像主题及配置方式提供了可能,四幅乐舞图中的两幅可能表现的是荆襄地区独具特色的西曲歌舞和文康乐舞... 邓县南朝画像砖墓是一座画像内容丰富、广受学术界关注的墓葬,近年南阳盆地周围新发现的画像砖材料和相关文献记载为重新审视该墓的图像主题及配置方式提供了可能,四幅乐舞图中的两幅可能表现的是荆襄地区独具特色的西曲歌舞和文康乐舞,另外两幅鼓吹图也深具地域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县 南朝 画像砖 乐舞图 西曲 文康舞 鼓吹
原文传递
鲁北鼓吹艺术之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祎 《艺术探索》 2011年第1期35-37,143,共3页
鲁北鼓吹乐是山东地方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奏风格粗犷豪放、诙谐风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对鲁北鼓吹乐的生存环境、演奏风格、乐队组合及其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详细论述,旨在进一步发掘地方音乐文化的特色与优势,从而推... 鲁北鼓吹乐是山东地方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奏风格粗犷豪放、诙谐风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对鲁北鼓吹乐的生存环境、演奏风格、乐队组合及其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详细论述,旨在进一步发掘地方音乐文化的特色与优势,从而推进地方鼓吹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乐 鲁北鼓吹艺术 演奏风格 社会功能
下载PDF
作为仪仗乐队性质的黄门鼓吹 被引量:2
11
作者 陶成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77,86,共9页
鼓吹乐在西汉时期地位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鼓吹乐当时属于宫廷俗乐(黄门倡乐),隶属于少府,只是武宣时期皇帝出行偶尔用之,未能进入国家音乐机构(太常寺乐府)之中。自东汉开始,"黄门鼓吹"作为仪仗乐队开始广泛使用于皇族、王... 鼓吹乐在西汉时期地位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鼓吹乐当时属于宫廷俗乐(黄门倡乐),隶属于少府,只是武宣时期皇帝出行偶尔用之,未能进入国家音乐机构(太常寺乐府)之中。自东汉开始,"黄门鼓吹"作为仪仗乐队开始广泛使用于皇族、王公、将相的道路出行仪仗及赏赐、丧葬仪仗中,大大提高了鼓吹乐曲的实际地位,促使了鼓吹乐曲走向雅正化,并最终使鼓吹乐曲在西晋时期正式进入国家雅乐系统。因此,黄门鼓吹的仪仗乐队应用对鼓吹乐曲的雅正化产生了最直接的推动作用。鼓吹乐曲雅正化完成之后,才会产生自曹魏至隋唐歌颂开国皇帝武功圣德的鼓吹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 仪仗乐队 黄门鼓吹
下载PDF
汉代宫廷鼓吹乐的政治功能述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芳 邹芙都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49,共5页
汉代宫廷鼓吹乐是中央集权制的产物,频繁使用于各类宫廷重要礼仪活动中,并非单一的"音乐"事项,而是承载着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西汉宫廷鼓吹的专享性使其成为彰显帝王专权的重要媒介与象征符号;鼓吹赏赐在镇抚边远辖区,重构... 汉代宫廷鼓吹乐是中央集权制的产物,频繁使用于各类宫廷重要礼仪活动中,并非单一的"音乐"事项,而是承载着十分重要的政治功能。西汉宫廷鼓吹的专享性使其成为彰显帝王专权的重要媒介与象征符号;鼓吹赏赐在镇抚边远辖区,重构区域关系,统治异域民族,奖励军功,树立功臣典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用于招待外邦君主的殿廷宴享鼓吹成为汉朝皇帝宣扬国威、抚慰外邦的政治举措;殿廷典仪鼓吹的"发号施令"使君臣关系以及皇帝在朝政中的极端重要性被再次强调;天子卤簿鼓吹的浩荡景观成为夸耀武力、威慑臣民、展现秩序、凸显权力中心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乐 帝王专享性 宫廷鼓吹 政治功能 西汉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鼓吹乐署考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继起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34-46,共13页
魏晋南北朝是乐府鼓吹乐发展的重要时期,鼓吹乐署也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乐府官署。曹魏承两汉而下,黄门官令丞是掌管鼓吹乐的主要职官。西晋设立专门的鼓吹署令、丞,其礼仪制度建设的加强,促进了鼓吹卤簿礼仪的发展。因为战争频发,东晋... 魏晋南北朝是乐府鼓吹乐发展的重要时期,鼓吹乐署也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乐府官署。曹魏承两汉而下,黄门官令丞是掌管鼓吹乐的主要职官。西晋设立专门的鼓吹署令、丞,其礼仪制度建设的加强,促进了鼓吹卤簿礼仪的发展。因为战争频发,东晋礼乐不具,鼓吹、太乐二乐署,或省或并,出现二者兼掌并管的局面。而鼓吹乐一时成为乐之总名,成为用于各种礼仪的乐类。刘宋建立鼓吹监,对鼓吹服饰、绶印、规模有了明确的规定,其给赐制度反映出鼓吹礼仪颇为当时所重。北齐鼓吹制度多依刘宋。梁代置鼓吹监令、丞,并设鼓吹十二案,反映了鼓吹仪制在梁代的变革。陈代明确记录了鼓吹乐部的人数、服饰以及乐器的使用,足徵鼓吹乐部制度已初步形成。北魏兼并南北各族,集四方歌舞之大成,但是其乐事简置,鼓吹曾一时由太乐兼领。北齐太乐、鼓吹并立,从八品,为太常属官,并有尚书都兵兼掌。北周获得梁代之乐,其鼓吹制度多依梁代,三朝设鼓吹十二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鼓吹署 鼓吹乐
下载PDF
南北朝时期乐府鼓吹曲辞的文人化进程
14
作者 韩宁 《乐府学》 2006年第1期210-232,328,共25页
鼓吹曲辞的发展有两个脉络,一个是朝廷制鼓吹曲辞,一个是文人创作的鼓吹乐府。朝廷制曲辞自汉代始,文人鼓吹乐府兴起于南北朝时期。从朝廷乐辞到文人乐府,南北朝时期的何承天鼓吹铙歌、谢朓随王鼓吹曲以及沈约、谢朓等人的赋鼓吹曲名诗... 鼓吹曲辞的发展有两个脉络,一个是朝廷制鼓吹曲辞,一个是文人创作的鼓吹乐府。朝廷制曲辞自汉代始,文人鼓吹乐府兴起于南北朝时期。从朝廷乐辞到文人乐府,南北朝时期的何承天鼓吹铙歌、谢朓随王鼓吹曲以及沈约、谢朓等人的赋鼓吹曲名诗,体现了鼓吹曲辞的文人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鼓吹曲辞 鼓吹乐府诗 文人化
原文传递
唐代赐乐制度考
15
作者 李泉呈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6-163,共8页
赐乐制度是在礼乐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用于奖赠的制度,赏赐内容早期以雅乐为主,后期则变得更为丰富,鼓吹、女乐等均成为赐乐内容。赐乐制度常突破等级用乐的规定性,逾制赐给有功臣子,使之能够越级使用高规格的用乐。赐乐现象始于周代,发展... 赐乐制度是在礼乐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用于奖赠的制度,赏赐内容早期以雅乐为主,后期则变得更为丰富,鼓吹、女乐等均成为赐乐内容。赐乐制度常突破等级用乐的规定性,逾制赐给有功臣子,使之能够越级使用高规格的用乐。赐乐现象始于周代,发展于汉魏六朝,完善于唐,在严密的礼乐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唐代赐乐形成了“鼓吹乐—女乐—教坊乐”的给赐格局,通过规范鼓吹乐与女乐的使用制度,赋予了礼制意义,并由此形成唐代赐乐的制度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赐乐制度 鼓吹乐 女乐 礼制
原文传递
《幽闲鼓吹》作者唐张固墓志考释
16
作者 孙晨晨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4,共11页
《幽闲鼓吹》是晚唐重要的笔记小说,以往对作者张固的家世生平鲜有了解。今据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藏杜审权所撰墓志,得知张固原名张敦谦,为张荐第四子,初唐著名文学家张鷟三世孙,因受长庆科举案牵连而改名。其生活于德宗至宣宗朝,仕宦经... 《幽闲鼓吹》是晚唐重要的笔记小说,以往对作者张固的家世生平鲜有了解。今据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藏杜审权所撰墓志,得知张固原名张敦谦,为张荐第四子,初唐著名文学家张鷟三世孙,因受长庆科举案牵连而改名。其生活于德宗至宣宗朝,仕宦经历丰富,与丁公著、萧俛、崔郾等人皆有交往。所著《幽闲鼓吹》迟至晚年方定,曾经后世改动。张固墓志既为扩充常山张氏小说世家谱系提供新材料,亦是晚唐政治史研究的珍贵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张固 幽闲鼓吹 张敦谦 张鷟 墓志
原文传递
鼓吹十二案的雅化及其影响
17
作者 徐思澄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1-28,I0007-I0010,共12页
作为具有鼓吹部和雅乐部双重特征的宫廷乐部类或演奏团体,鼓吹十二案地位的历史沿革值得研究。鼓吹十二案在命名、曲目、演奏场合、功能范围及配器等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宫廷乐体系中不断被雅化,并在唐宋达到顶峰。由于无法被剥离的... 作为具有鼓吹部和雅乐部双重特征的宫廷乐部类或演奏团体,鼓吹十二案地位的历史沿革值得研究。鼓吹十二案在命名、曲目、演奏场合、功能范围及配器等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宫廷乐体系中不断被雅化,并在唐宋达到顶峰。由于无法被剥离的鼓吹乐及俗乐特征与制乐者对其雅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形成矛盾,鼓吹十二案在功能上原有的特殊性被削弱,因而在北宋之后逐渐被边缘化。由于雅化,鼓吹十二案并未随着鼓吹乐的俗化而与民间发生较多关系,而是在朝代更迭中随着宫廷雅乐的沉没而消失。其对宋元舞台艺术有一定的影响,创造出了“舞台上的小舞台”这一表演形式;在当代民间音乐中,长安古乐与鼓吹十二案的朝会奏乐略有相似,是一种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宫廷乐 乐府 鼓吹十二案 熊罴部 鼓吹乐 雅乐
下载PDF
从德州鼓吹乐的现状看鲁北鼓吹乐的演变与发展
18
作者 马立婧 《艺术探索》 2010年第5期44-46,共3页
德州鼓吹乐是一种源于民间的传统音乐,作为鲁北鼓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奏风格吹打并重、吹咔结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鲁北鼓吹艺术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唢呐 鼓吹乐 鲁北鼓吹乐 艺术形式
下载PDF
论汉代宫廷鼓吹乐专属性质的演变与权力建构
19
作者 谢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6-38,共3页
西汉“鼓吹”乃皇帝专属之物,赏赐鼓吹极为少见,并严禁臣属擅用鼓吹;至东汉,鼓吹赏赐对象逐渐增多,拥有鼓吹使用权的臣下相应增多,“鼓吹”原初的专属性质被极大削弱,此时,皇帝开始在各项重要活动频繁使用“黄门鼓吹”,使臣下用“鼓吹... 西汉“鼓吹”乃皇帝专属之物,赏赐鼓吹极为少见,并严禁臣属擅用鼓吹;至东汉,鼓吹赏赐对象逐渐增多,拥有鼓吹使用权的臣下相应增多,“鼓吹”原初的专属性质被极大削弱,此时,皇帝开始在各项重要活动频繁使用“黄门鼓吹”,使臣下用“鼓吹”与皇帝用“黄门鼓吹”区划开来,“黄门鼓吹”的专属性成为彰显皇权独尊、建构君尊臣卑政治秩序的有效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吹赏赐 黄门鼓吹 权力 身份
下载PDF
宋代鼓吹导引套曲考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晓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60,共12页
宋代鼓吹导引套曲是以《导引》《六州》《十二时》三调为主干曲调"合曲之体例"的套曲组合。宋代鼓吹套曲组合演进主要有三式:一是始于宋太祖时期的《导引》《六州》《十二时》三调连用;二是始于宋仁宗的《导引》《六州》《十... 宋代鼓吹导引套曲是以《导引》《六州》《十二时》三调为主干曲调"合曲之体例"的套曲组合。宋代鼓吹套曲组合演进主要有三式:一是始于宋太祖时期的《导引》《六州》《十二时》三调连用;二是始于宋仁宗的《导引》《六州》《十二时》《奉禋歌》四调四曲;三是始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南郊鼓吹的《六州》《十二时》《奉禋歌》《降仙台》《导引》五调五曲组合,其后南宋皆准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鼓吹 合曲 导引 六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