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束鹿凹陷馆陶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成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红梅
黄杰
+5 位作者
郭发军
陶亚媛
毛瑜
单晓琨
钟新宇
朱玉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9,共10页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新发现含油储层储量较为丰富,但复杂的孔隙结构制约了其有效开发。以束鹿凹陷馆陶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特征...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新发现含油储层储量较为丰富,但复杂的孔隙结构制约了其有效开发。以束鹿凹陷馆陶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馆陶组储层整体弱胶结,杂基含量高,有效孔隙主要为杂基溶孔、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结构分为Ⅰ类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型、Ⅱ类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型、Ⅲ类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型3种类型;压实作用使孔隙度损失27.78%,胶结作用使孔隙度损失2.64%,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15.93%,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孔隙结构;不同类型的成岩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杂基的强烈溶蚀形成Ⅰ类孔隙结构,Ⅱ类孔隙结构主要受压实后残余粒间孔喉控制,Ⅲ类孔隙结构主要受压实作用和长石溶蚀影响。研究成果为束鹿凹陷馆陶组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弱胶结
强溶蚀
馆陶组
束鹿凹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束鹿凹陷馆陶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成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红梅
黄杰
郭发军
陶亚媛
毛瑜
单晓琨
钟新宇
朱玉双
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9,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华北油田持续有效稳产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7E-15)。
文摘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新发现含油储层储量较为丰富,但复杂的孔隙结构制约了其有效开发。以束鹿凹陷馆陶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馆陶组储层整体弱胶结,杂基含量高,有效孔隙主要为杂基溶孔、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结构分为Ⅰ类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型、Ⅱ类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型、Ⅲ类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型3种类型;压实作用使孔隙度损失27.78%,胶结作用使孔隙度损失2.64%,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15.93%,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孔隙结构;不同类型的成岩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杂基的强烈溶蚀形成Ⅰ类孔隙结构,Ⅱ类孔隙结构主要受压实后残余粒间孔喉控制,Ⅲ类孔隙结构主要受压实作用和长石溶蚀影响。研究成果为束鹿凹陷馆陶组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弱胶结
强溶蚀
馆陶组
束鹿凹陷
Keywords
micro
pore
structure
diagenesis
weak
cementation
stro
ng
dissolution
guantao
formation
(
ng
)
Shulu
Sag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束鹿凹陷馆陶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成岩作用的影响
王红梅
黄杰
郭发军
陶亚媛
毛瑜
单晓琨
钟新宇
朱玉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