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束鹿凹陷馆陶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成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红梅 黄杰 +5 位作者 郭发军 陶亚媛 毛瑜 单晓琨 钟新宇 朱玉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9,共10页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新发现含油储层储量较为丰富,但复杂的孔隙结构制约了其有效开发。以束鹿凹陷馆陶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特征...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新发现含油储层储量较为丰富,但复杂的孔隙结构制约了其有效开发。以束鹿凹陷馆陶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馆陶组储层整体弱胶结,杂基含量高,有效孔隙主要为杂基溶孔、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结构分为Ⅰ类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型、Ⅱ类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型、Ⅲ类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型3种类型;压实作用使孔隙度损失27.78%,胶结作用使孔隙度损失2.64%,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15.93%,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孔隙结构;不同类型的成岩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杂基的强烈溶蚀形成Ⅰ类孔隙结构,Ⅱ类孔隙结构主要受压实后残余粒间孔喉控制,Ⅲ类孔隙结构主要受压实作用和长石溶蚀影响。研究成果为束鹿凹陷馆陶组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弱胶结 强溶蚀 馆陶组 束鹿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