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帅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5,216,共9页
藏传佛教的关公信仰,是汉满蒙藏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典型。明万历年间,关公信仰开始被女真人接受,并进入其萨满神明体系,成为著名的“战神”和“护国神”。清朝建立之后,在“大兴黄教”的政治背景之下,又将关公信仰纳入藏传佛教,成为藏... 藏传佛教的关公信仰,是汉满蒙藏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典型。明万历年间,关公信仰开始被女真人接受,并进入其萨满神明体系,成为著名的“战神”和“护国神”。清朝建立之后,在“大兴黄教”的政治背景之下,又将关公信仰纳入藏传佛教,成为藏传佛教神灵。关公信仰进入藏传佛教的路径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清王朝在西藏地方及周边地区的军事行动,以“战神”和“护国神”的身份起到战争取胜、保境安民的作用;二是随着蒙古僧侣的弘法活动,以“护法神”的身份起到驱邪除魅、安定民心的作用。藏传佛教关公信仰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为实现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公信仰 藏传佛教 雍和宫 清朝
原文传递
内蒙古多伦山西会馆建筑装饰特征及文化内涵
2
作者 崔志成 莫日根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4年第5期82-84,共3页
内蒙古多伦山西会馆作为内蒙古地区现存的唯一一座晋商会馆,建筑规模宏大且保存较好,是内蒙古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作为旅蒙晋商的重要集聚地,多伦山西会馆不仅见证了晋商的兴衰,而且是蒙汉民族文化交融的实物载体。文章从建筑装饰视角... 内蒙古多伦山西会馆作为内蒙古地区现存的唯一一座晋商会馆,建筑规模宏大且保存较好,是内蒙古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作为旅蒙晋商的重要集聚地,多伦山西会馆不仅见证了晋商的兴衰,而且是蒙汉民族文化交融的实物载体。文章从建筑装饰视角出发,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调研,从建筑纹样、色彩、技艺三方面分析了多伦山西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特征,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以期对多伦山西会馆建筑遗产保护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会馆 建筑装饰 关公信仰
原文传递
关公信仰的历史传统与当代建构——以山西太原关帝庙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旭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3-28,共6页
关公信仰是山西标志性地方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多样的活态传承。本文以兼具都市和乡村特质的山西首府太原为中心,通过典籍文献与田野资料的对读互释,分析不同类型关帝庙及其祭祀活动的历史、现状与特征,探讨关公信仰在当代都... 关公信仰是山西标志性地方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多样的活态传承。本文以兼具都市和乡村特质的山西首府太原为中心,通过典籍文献与田野资料的对读互释,分析不同类型关帝庙及其祭祀活动的历史、现状与特征,探讨关公信仰在当代都市的传承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公信仰 关帝庙 历史传统 当代建构
下载PDF
关庙楹联创作的精神内涵及修辞形式
4
作者 陈雪 《运城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27-31,共5页
关庙楹联创作始于明代,兴于清代,绵延于近代,其数量可观、内容丰富,是研究关公文化必不可少的资料。关庙楹联内容,强调了关公信仰的高度、深度与广度,彰显了关公忠义仁勇的优秀品格,映射了民众尊刘贬曹的政治倾向及因地制宜的关公民间... 关庙楹联创作始于明代,兴于清代,绵延于近代,其数量可观、内容丰富,是研究关公文化必不可少的资料。关庙楹联内容,强调了关公信仰的高度、深度与广度,彰显了关公忠义仁勇的优秀品格,映射了民众尊刘贬曹的政治倾向及因地制宜的关公民间信仰特色;其善集引诗文、因人串事、嵌字排比的修辞艺术,都从侧面不同程度揭示了关公文化的信仰主题。关庙楹联是传递关公精神的精美名片,探究分析关庙楹联,对研究关公信仰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庙 楹联 关公信仰
下载PDF
由“三教融通”的文化背景解读唐宋以后关公信仰的发展与兴盛——兼论当前关公信仰发展根源的研究状况 被引量:1
5
作者 翟爱玲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自唐宋至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后期,关公信仰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极为独特的现象。在现有对其根源探索的研究成果中,不乏对作为历史人物的关羽的“忠义仁勇信”品格以及唐宋时期“三教融通”形势的肯定,但却未能将此二... 自唐宋至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后期,关公信仰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极为独特的现象。在现有对其根源探索的研究成果中,不乏对作为历史人物的关羽的“忠义仁勇信”品格以及唐宋时期“三教融通”形势的肯定,但却未能将此二者放置于中国文化根本精神即人文立场和道德伦理观念中来审视,也未能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发展角度来认识宋代“三教融通”的时代精神。因此,难以使人从根本上理解在唐宋以后何以是关羽这一历史人物被选择作为神圣化的对象,也难以使人把握当今社会对关公信仰文化的传承与新文化建设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公信仰 中国文化精神 道德伦理 “三教融通”
下载PDF
论关公信仰产生的原因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涛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1-14,25,共5页
关公信仰在中国分布广泛,成为联系不同族群的纽带。关公信仰的产生,首先得益于正统观念的变化。北宋以后逐渐形成了以蜀汉为正统的观念,关公的地位也在宋代开始提升。其次,《三国演义》小说的渲染对关公崇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再次,... 关公信仰在中国分布广泛,成为联系不同族群的纽带。关公信仰的产生,首先得益于正统观念的变化。北宋以后逐渐形成了以蜀汉为正统的观念,关公的地位也在宋代开始提升。其次,《三国演义》小说的渲染对关公崇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再次,统治者也通过提倡关公信仰,达到愚民的目的,最终却不仅愚民,而且自愚。最后,宗教也对关公信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公信仰 正统观 《三国演义》
下载PDF
关公信仰的多维神祇形象探析
7
作者 刘冰清 曹谭 《怀化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5-41,共7页
关公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普遍的神灵,也是神职最多、形象最为丰富的一位神灵。关公信仰发端于地方民间小传统,先后被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所吸纳进入大传统,正是“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性互动,使关公神祇呈现出多维形象并得以广泛流传... 关公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最普遍的神灵,也是神职最多、形象最为丰富的一位神灵。关公信仰发端于地方民间小传统,先后被佛教、道教以及儒家所吸纳进入大传统,正是“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性互动,使关公神祇呈现出多维形象并得以广泛流传。新时代背景下,对关公信仰文化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使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公信仰 神祇 多维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