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头金粟影:维摩画像研究献疑 被引量:10
1
作者 邹清泉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瓦官寺维摩画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名作,代相咏传逾1600多年。然而,该像在唐亡后即绝迹于世,以致后人竞相揣度,却始终难得其详。该像是中古维摩变演绎的源头,图像意义极为重要,本文以对瓦官寺的考察为起点,结合20世纪中叶以来的相关考古... 瓦官寺维摩画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名作,代相咏传逾1600多年。然而,该像在唐亡后即绝迹于世,以致后人竞相揣度,却始终难得其详。该像是中古维摩变演绎的源头,图像意义极为重要,本文以对瓦官寺的考察为起点,结合20世纪中叶以来的相关考古成果、藏经洞维摩写卷、画史材料以及维摩变遗存,对维摩画像研究中的几种观点提出了异议。笔者认为,日本东福寺藏宋本《维摩图》、炳灵寺169窟北壁及龙门宾阳中洞东壁卧榻维摩,与瓦官寺维摩画像并无关联;而巩县石窟第1窟莲花座维摩、云冈石窟第6窟与第7窟胡装坐榻维摩、莫高窟隋代石窟殿堂维摩、晚唐五代石窟背凭隐几的维摩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宋本《维摩演教图》、王振鹏《维摩不二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宋本《维摩图》、张胜温《梵像卷·维摩大士》等,与之亦无直接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摩画像 瓦官寺 顾恺之 隐几 东福寺 炳灵寺 宾阳中洞
原文传递
对《列女仁智图》的新认识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T002-T005,共27页
2001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女史箴图》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曾从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并辅以服饰、器具等图像资料,论证了《女史箴图》非顾恺之作,而应是一幅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期的宫廷绘画作品。在认识传世早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当文献严重... 2001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女史箴图》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曾从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并辅以服饰、器具等图像资料,论证了《女史箴图》非顾恺之作,而应是一幅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期的宫廷绘画作品。在认识传世早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当文献严重失载的情况下,借助考古发掘图像资料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惟一办法。从这一方法入手,我认为传为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虽然被公认为宋人摹本,但是它的原本要早于《女史箴图》,这不但有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画《列女古贤图》为证,而且从衣冠服饰及其它器具的图像也可证明,它的原本可以早到东汉时代。从反复传模中能保存这样久远的图像并且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生活,这件摹本的价值就非同寻常了,至于是否顾恺之作,就不甚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女仁智图》 作者考证 顾恺之 考古图像资料 中国早期绘画作品
原文传递
罗衤圭徐转红袖扬——关于古代袿衣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方 卞向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06,共6页
现有关于袿衣的研究多停留在对于袿衣上"纖"与"髾"的阐释中,缺乏对于袿衣起源、发展及形制演变的论述。文章通过对于文献的梳理,指出汉代袿衣源自周礼的"三翟"遗俗,并依据考古中的图像,将袿衣分为"... 现有关于袿衣的研究多停留在对于袿衣上"纖"与"髾"的阐释中,缺乏对于袿衣起源、发展及形制演变的论述。文章通过对于文献的梳理,指出汉代袿衣源自周礼的"三翟"遗俗,并依据考古中的图像,将袿衣分为"袍制袿衣"和"襦裙制袿衣"两种。汉代流行的是"袍制袿衣",魏晋南北朝流行的是"襦裙制袿衣",袿衣形制的转变符合东汉晚期袍服式微,魏晋南北朝时期襦裙渐成主流的历史趋势。另外,文章指出顾恺之笔下的袿衣女性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袿衣图像的表现,在南北朝晚期画师们的艺术加工下,袿衣逐渐进入了神仙造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服装 袿衣 南北朝 顾恺之
下载PDF
中国山水画的萌芽与创立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池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山水诗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典型代表,在汉以前描绘自然景物和神话的绘画作品已经存在,魏晋时期受老庄及玄学的影响而产生的自然主义哲学是山水画产生的思想根源,同一时期玄言诗和田园山水诗的流行为山水画的出现创造了氛围,独立的山水画... 山水诗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典型代表,在汉以前描绘自然景物和神话的绘画作品已经存在,魏晋时期受老庄及玄学的影响而产生的自然主义哲学是山水画产生的思想根源,同一时期玄言诗和田园山水诗的流行为山水画的出现创造了氛围,独立的山水画的创立应该是晋朝,而在南朝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山水画 魏晋玄学 顾恺之
下载PDF
《洛神赋图》情感表达中的三重蕴涵 被引量:6
5
作者 常德强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13-16,共4页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洛神赋》,渗透了顾恺之对《洛神赋》主题和情感的独到理解,他用独特的绘画理念和绘画技巧再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情感中蕴涵了历史、文学、艺术的因素,具体画面表现为"以...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洛神赋》,渗透了顾恺之对《洛神赋》主题和情感的独到理解,他用独特的绘画理念和绘画技巧再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情感中蕴涵了历史、文学、艺术的因素,具体画面表现为"以韵传情"的绘画基调、连环性构图的样式和"春蚕吐丝"般的连绵线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洛神赋图》 情感 蕴涵
下载PDF
论顾恺之人物画论中形神关系的美学内涵 被引量:6
6
作者 蔡英余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35-139,共5页
从审美创作、审美鉴赏等角度,对顾恺之人物画论中形神关系的美学内涵进行分析,指出“重形轻神”论和“重神轻形”论都是和顾恺之人物画论中形神关系所蕴含的美学本意是不相符的,顾氏人物画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并重的、辩证统一... 从审美创作、审美鉴赏等角度,对顾恺之人物画论中形神关系的美学内涵进行分析,指出“重形轻神”论和“重神轻形”论都是和顾恺之人物画论中形神关系所蕴含的美学本意是不相符的,顾氏人物画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并重的、辩证统一的:“神无形不存、形无神不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传神
下载PDF
从《洛神赋图》看诗与画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红伟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8-22,共5页
中国诗画理论在"文人画"兴起之后,得到了质的飞跃,诗通过题画诗的方式出现,从而与画的关系如同孪生。最早有记载的将诗转化为画的人是六朝时期的顾恺之,将《洛神赋》这篇感人至深的诗赋,转化成了《洛神赋图》这幅千古名画,它... 中国诗画理论在"文人画"兴起之后,得到了质的飞跃,诗通过题画诗的方式出现,从而与画的关系如同孪生。最早有记载的将诗转化为画的人是六朝时期的顾恺之,将《洛神赋》这篇感人至深的诗赋,转化成了《洛神赋图》这幅千古名画,它与文人画与文人画的题画诗关系有所不同,《洛神赋图》相当于对《洛神赋》的注释,形象生动;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就是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神赋 顾恺之 诗与画的关系
下载PDF
六朝画家与群体社会记忆的嬗变
8
作者 陶小军 王菡薇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169,共11页
六朝时,绘画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开始兴盛,对画家的品评也逐渐丰富。顾恺之与陆探微具有间接的师承关系,画史中以多种文本、不同角度展现了对顾恺之与陆探微的推崇,这是人们对于六朝时期书画家生活的最有力记述。将史料记载与后世摹本对... 六朝时,绘画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开始兴盛,对画家的品评也逐渐丰富。顾恺之与陆探微具有间接的师承关系,画史中以多种文本、不同角度展现了对顾恺之与陆探微的推崇,这是人们对于六朝时期书画家生活的最有力记述。将史料记载与后世摹本对照,可以梳理出“传神写照”自顾恺之到陆探微的发展脉络。书画家得到画史公认的成功,不仅仅需要精湛的画艺,还来自社会群体对他的接受与认同。画史中的叙事无关历史的真实,或对某一事件的适当取舍,其原则取决于记述者的需求。在社会群体的共同建构下,画家的名声不断提升,最终流传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史 六朝画家 顾恺之 陆探微
原文传递
顾恺之的《庐山会图》与六朝时期的宫亭湖神女传说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铮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8,共10页
顾恺之的《庐山会图》并不像一些学者所说那样是张"纯粹的山水画",而是以庐山脚下宫亭湖为背景的人物画。该作品取材自六朝时期影响巨大的宫亭湖神传说,主题是当时流行的人神相恋,而某些场景则保留在今本《洛神赋图》之中。... 顾恺之的《庐山会图》并不像一些学者所说那样是张"纯粹的山水画",而是以庐山脚下宫亭湖为背景的人物画。该作品取材自六朝时期影响巨大的宫亭湖神传说,主题是当时流行的人神相恋,而某些场景则保留在今本《洛神赋图》之中。米芾所见到的六朝风格唐摹本《古庐山图》残件,为考证顾恺之《庐山会图》的内容、形式以及它与《洛神赋图》的关系提供了关键证据。顾恺之时代还没有出现独立的山水画,所谓"山水"只是填补在人物身后的一道幕景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宫亭湖神女 《庐山会图》 《洛神赋图》 《古庐山图》
下载PDF
中国画学史上的无锡六大家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积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4-161,共8页
在中国画创作发展的历史中,出生在无锡地区的顾恺之、倪云林、王绂、邹一桂、徐悲鸿、吴冠中,合称六大家,其绘画成就之卓绝,不仅影响太湖沿岸地区,更饮誉海内外,他们都是有高深修养的文人,在中国画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同时,六... 在中国画创作发展的历史中,出生在无锡地区的顾恺之、倪云林、王绂、邹一桂、徐悲鸿、吴冠中,合称六大家,其绘画成就之卓绝,不仅影响太湖沿岸地区,更饮誉海内外,他们都是有高深修养的文人,在中国画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同时,六大家又是其各自时代一流的绘画理论家,他们的理论来自实践,有感而发,具有独到的建树,体现代表这一时代中国画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他们的足迹:传统(不拒绝汲取外来艺术的营养)——生活——修养——创新,这就是他们所走的成功之路,也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画家的成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六大家 顾恺之 倪云林 王绂 邹一桂 徐悲鸿 吴冠中 中国画 中国绘画史 绘画理论
下载PDF
《画云台山记》的园林设计观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庭风 陈志菲 刘燕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39,共3页
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不仅是一篇山水画的教学篇,更是一篇山水园的教学篇。因为绘画和造园在要素上的共同性,可以从通篇文字中找到与造园规划布置一一对应的要点。文中提出的山脉三段式、横向如龙式、纵向直顿式都是山景创作的重要法... 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不仅是一篇山水画的教学篇,更是一篇山水园的教学篇。因为绘画和造园在要素上的共同性,可以从通篇文字中找到与造园规划布置一一对应的要点。文中提出的山脉三段式、横向如龙式、纵向直顿式都是山景创作的重要法式。另外,堆石重势、峰根空绝、半露半隐、双阙呼应、阴阳向背、水面倒影等手法,都是景观创作的重要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顾恺之 画云台山记 堆山
下载PDF
浅析顾恺之的"迁想妙得"说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锦蓉 《张家口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10-12,共3页
通过对"迁想妙得"说的剖析,阐述了画家主观意识联想在表现客观对象过程中的作用,"进入角色"创获心灵深处的感悟,从而使艺术形象达到"传神"的效果,体现出绘画的创作构思和审美活动。
关键词 迁想妙得 顾恺之 绘画 画家 艺术形象 阐述 传神 创作构思 心灵 审美活动
下载PDF
故宫博物院藏《女史箴图》跋文所涉人名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锦顺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1,共4页
书画作品的跋文对于书画本身的研究非常重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顾恺之《女史箴图》,幅后有四篇跋文,跋文作者以及跋文里涉及数人大都属于元代到明初人。他们是谁?目前并没有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作者翻阅很多资料,从而探得跋文所涉人名... 书画作品的跋文对于书画本身的研究非常重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传顾恺之《女史箴图》,幅后有四篇跋文,跋文作者以及跋文里涉及数人大都属于元代到明初人。他们是谁?目前并没有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作者翻阅很多资料,从而探得跋文所涉人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博物院 《女史箴图》 顾恺之 跋文
原文传递
顾恺之画论释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睿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78-80,共3页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呈现繁荣的景象,一时人才辈出。顾恺之以其高超的绘画技能和他本人相当的文化素养及超凡脱俗的气质成为东晋最伟大的绘画理论家。他在绘画中有意识...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呈现繁荣的景象,一时人才辈出。顾恺之以其高超的绘画技能和他本人相当的文化素养及超凡脱俗的气质成为东晋最伟大的绘画理论家。他在绘画中有意识地介入了文人士大夫的人格情操和审美情趣,并提出了"传神论",成为我国最早较完备的绘画理论。它已经较全面地接触到中国绘画的艺术规律,影响深远。其后由人物画领域发展到山水画、花鸟画等领域,一直推动着中国历代绘画的发展,促进中国绘画独特民族风格的形成,渐渐拉开了早期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历史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神论 顾恺之 以形写神 传神写照 迁想妙得
下载PDF
“以形写神”说与“天人合一”观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研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2期51-53,共3页
“天人合一”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从整体把握宇宙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相通相和的精神境界,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宇宙意识和诗意的人生理想。顾恺之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的“以形写神”说是... “天人合一”思想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从整体把握宇宙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相通相和的精神境界,为古代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宇宙意识和诗意的人生理想。顾恺之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的“以形写神”说是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出发,将“形”与“神”的范畴加以综合,以人、自然、神灵三者的融合为表征,体合宇宙精神,达到“通天人之际”神人以合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画家的理想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顾恺之 以形写神 神人以合 中国传统哲学
下载PDF
论东晋顾恺之的“痴绝”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济喜 黎臻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0-65,共6页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世称"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痴"同他的人格联系在一起。而这样的精神人格是与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人物才性、品藻标准等都密切相关。本文试从顾恺之的"痴...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世称"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痴"同他的人格联系在一起。而这样的精神人格是与魏晋时期的社会风尚、人物才性、品藻标准等都密切相关。本文试从顾恺之的"痴"与两晋士人的"痴"入手,从魏晋人物品藻和时人风度来分析顾恺之的精神人格与魏晋士人的审美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痴绝 士人风度 艺术精神
下载PDF
探析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17
作者 杨淋钦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18期82-84,共3页
顾恺之作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理论家,在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均有着卓越非凡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绘画作品与思想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赏析其绘画作品、理论... 顾恺之作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理论家,在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均有着卓越非凡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绘画作品与思想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通过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赏析其绘画作品、理论、风格特征等艺术成就和探究其对后世的影响这3个方面,从而去研究、概述顾恺之卓绝的艺术成就和其对后世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魏晋 艺术成就 后世影响
下载PDF
中国早期道教人神对话现象透析——以顾恺之《洛神赋图》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玺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70-72,共3页
中国古典艺术关注探索人神关系,早期道教更加注重神人相通和得道成仙。东晋画家顾恺之留传千古的杰作《洛神赋图》是对道家神仙思想的较好注解。顾恺之通过对人神交往的铺陈,将个人生命的感悟体验倾注于作品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对神... 中国古典艺术关注探索人神关系,早期道教更加注重神人相通和得道成仙。东晋画家顾恺之留传千古的杰作《洛神赋图》是对道家神仙思想的较好注解。顾恺之通过对人神交往的铺陈,将个人生命的感悟体验倾注于作品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对神仙意境的追求,弥漫着探索自由超脱人生境界的艺术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洛神赋图 洛神 道教
下载PDF
论顾恺之玄学形神思想与人物画理论的建构
19
作者 周春雨 韩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0-65,共6页
顾恺之是杰出的画家、画论家,在晋朝玄学思想影响下,他的艺术创作主要围绕着人的“形”与“神”展开。同时,这些形神美学思想在他的人物画理论中凝结成“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迁想妙得”三个核心命题。“以形写神”通过“骨”与“... 顾恺之是杰出的画家、画论家,在晋朝玄学思想影响下,他的艺术创作主要围绕着人的“形”与“神”展开。同时,这些形神美学思想在他的人物画理论中凝结成“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迁想妙得”三个核心命题。“以形写神”通过“骨”与“眼眸”的逼真描绘构成了实的部分,成为人物画艺术创作论的指导思想;“传神写照”与“迁想妙得”又成为艺术传达和艺术鉴赏的方法,构成了虚的部分。最终,顾恺之的形神兼备的艺术观念引发出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丰富了“形神”范畴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恺之 画论 玄学 形神 虚实相生
下载PDF
顾恺之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新探
20
作者 封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9-144,共6页
以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概念为参照,本文认为,顾恺之"迁想妙得"、"传神写照"思想是魏晋时代发端的艺术之自由、个性和神圣精神的体现,归根结蒂源自对时代课题的回应、生命意义的追求和精神进步的开拓。正是... 以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概念为参照,本文认为,顾恺之"迁想妙得"、"传神写照"思想是魏晋时代发端的艺术之自由、个性和神圣精神的体现,归根结蒂源自对时代课题的回应、生命意义的追求和精神进步的开拓。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它超越了时代的局限,从而同时成为中国艺术普遍精神的代表。通过对顾恺之艺术实践的解读,本文认为,立足社会,勤于回应时代课题;扎根生活,精于传达生命意义;提升境界,敢于引领精神进步,这正是由一代又一代先贤们创造的文化自信,亦是今天艺术创新的基本条件和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魏晋美学 顾恺之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