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柏、杉木及其混交林生长与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125
1
作者 盛炜彤 薛秀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97-404,共8页
本文从林分生长、空间分布格局、生物量及其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14年生福建柏、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方丘陵营造福建柏、杉木混交林有利于维护地力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在经济、生态和美学方... 本文从林分生长、空间分布格局、生物量及其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14年生福建柏、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方丘陵营造福建柏、杉木混交林有利于维护地力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在经济、生态和美学方面均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生物量比杉木、福建柏纯林高22.9%和4.7%,达79.58 t/ha,福建柏纯林比杉木纯林高17.4%。补植福建柏是改造杉木中低产林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杉木 混交林 林分结构
下载PDF
水稻和陆稻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8
2
作者 程旺大 赵国平 +1 位作者 张国平 姚海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5-340,共6页
应用 Richards方程对水作和旱作水稻与陆稻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 ,研究两种稻灌浆特性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 ,与水作相比 ,水稻旱作穗数和粒重明显降低 ,产量下降 ;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速率降低 ,活跃灌浆期缩短 ,... 应用 Richards方程对水作和旱作水稻与陆稻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 ,研究两种稻灌浆特性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的差异。结果表明 ,与水作相比 ,水稻旱作穗数和粒重明显降低 ,产量下降 ;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速率降低 ,活跃灌浆期缩短 ,强势粒和中势粒的起始生长势减弱 ,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延迟 ,强、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的间距缩短 ,从而影响弱势粒的灌浆 ,强、弱势粒灌浆速率的差异增大 ,最终导致粒重和结实率降低。陆稻旱作与水作相比 ,除活跃灌浆期略有缩短以及强、弱势粒进入灌浆盛期的间隔略有延长外 ,整体上灌浆过程变化不大。与水稻相比 ,陆稻在两种水分条件下灌浆过程和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差异较小 ,表现为籽粒灌浆的起始生长势特别是强、中粒位势的起始生长势低 ,灌浆前、中期灌浆较强 ,强、中势籽粒对同化物的激烈竞争使弱势粒灌浆变差 ,籽粒灌浆期短 ,特别是灌浆后期持续时间短 ,导致结实率和粒重低 ,最终影响产量。旱作条件下 ,水稻与陆稻相比 ,籽粒灌浆速率较小 ,活跃灌浆期较长 ,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灌浆特性 水稻 陆稻 水分管理 生长分析
下载PDF
杂交鹅掌楸生长表现及其木材胶合板性能 被引量:32
3
作者 季孔庶 王章荣 温小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4,共4页
调查2~3年生苗期不同交配系统杂交鹅掌楸、10~12年生和22年生杂种林分的生长量,发现杂种具极显著的生长优势.10~12年生杂种林分在湖北、湖南和江苏三地的生长表现说明了杂种具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境能力;22年生的解析木分析表明鹅掌... 调查2~3年生苗期不同交配系统杂交鹅掌楸、10~12年生和22年生杂种林分的生长量,发现杂种具极显著的生长优势.10~12年生杂种林分在湖北、湖南和江苏三地的生长表现说明了杂种具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境能力;22年生的解析木分析表明鹅掌楸和杂交鹅掌楸主干明显,通直圆满干形好;从材积生长、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看,杂交鹅掌楸比鹅掌楸更早进入速生期,同时发现22年生时鹅掌楸和杂交鹅掌楸均处于中、壮龄期,未达生长最高峰.经对4种规格的杂交鹅掌楸胶合板胶合性能测定,得知杂交鹅掌楸胶合板符合Ⅰ类胶合板标准的胶合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鹅掌楸 杂种优势 生长分析 胶合板性能
下载PDF
北疆高产棉花(1800kg·hm^(-2))生长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旺锋 勾玲 +1 位作者 杜亮 李蒙春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31,共5页
采用植物生长分析法 ,研究了北疆高产( 1 80 0 kg· hm- 2 )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指数、净同化率、相对生长率、群体生长率的动态变化规律 ,分析了北疆公顷产 1 80 0 kg高产棉花物质生产的特点 。
关键词 棉花 高产 生长分析 北疆
下载PDF
两种氮水平下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和氮磷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伏生 康绍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9-605,共7页
预计到 2 1世纪末期大气CO2 浓度将会比目前水平增加 1倍 ,约 70 0 μmolmol- 1 左右。因此CO2 浓度升高对作物的影响研究十分重要。本文探讨在两种氮 (N)水平下 ,CO2 浓度升高对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cv Xinong 872 7)生长和地上... 预计到 2 1世纪末期大气CO2 浓度将会比目前水平增加 1倍 ,约 70 0 μmolmol- 1 左右。因此CO2 浓度升高对作物的影响研究十分重要。本文探讨在两种氮 (N)水平下 ,CO2 浓度升高对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cv Xinong 872 7)生长和地上部N、磷 (P)浓度的影响及原因。试验设 3 5 0 μmolmol- 1 和 70 0 μmolmol- 1 两种CO2 浓度水平和 45kghm- 2 和 90kghm- 2 两种N肥施用水平。结果表明 ,CO2 浓度升高 ,冬小麦株高和叶面积指数 (LAI)均增加 ,净同化率 (NAR)值增加 ,叶面积比率 (LAR)下降 ,比叶重 (SLW )不增加。高CO2 浓度对相对生长率 (RGR)的影响因施N水平而异 ,低N时RGR不增加 ,高N时明显增加。CO2 浓度增加 ,小麦抽穗提早 7~ 8d ,叶鞘、茎杆和地上部干物重提高 ,叶片、叶鞘和茎杆N、P浓度降低 ,但叶片、叶鞘和茎杆N、P吸收量增加均不明显。CO2 浓度升高 ,氮磷利用效率 (NUE和PUE)提高 ,而对相对氮磷累积速率 (RNAR和RPAR)影响不大。高CO2 浓度冬小麦体内N、P浓度下降是由于稀释效应以及NUE和PUE提高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CO2浓度 冬小麦 生长发育 氮磷浓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5种阔叶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樊后保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89-292,共4页
应用不同pH值水平(pH2.0,3.5,5.0,6.0和ck)的模拟酸雨对5种阔叶树种的一年生幼苗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喷洒试验,结果发现,pH2.0的模拟酸雨严重地伤害了幼苗的叶片,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抑制了幼苗的生长,... 应用不同pH值水平(pH2.0,3.5,5.0,6.0和ck)的模拟酸雨对5种阔叶树种的一年生幼苗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喷洒试验,结果发现,pH2.0的模拟酸雨严重地伤害了幼苗的叶片,降低了叶绿素含量,抑制了幼苗的生长,而pH3.5的模拟酸雨则对幼苗的生长具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模拟酸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程度随树种和处理水平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阔叶树种 幼苗 生长
下载PDF
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定量模拟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艳大 汤亮 +3 位作者 陈青春 张玉屏 曹卫星 朱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04-1510,共7页
选用4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进行不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于主要生育期测定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DMA),并对DMA及出苗至成熟期累积辐热积(TEP)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了基于相对DMA(RDMA)和相对TEP(RTEP)的水稻相对干物质积累(RDMA)动态模型... 选用4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进行不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于主要生育期测定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DMA),并对DMA及出苗至成熟期累积辐热积(TEP)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了基于相对DMA(RDMA)和相对TEP(RTEP)的水稻相对干物质积累(RDMA)动态模型,进而定量分析了水稻干物质积累过程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Richards方程能够准确描述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动态模式,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具体方程式为RDMA=1.0157/(1+e3.6329-7.5907×RTEP)1/0.5574,r=0.9938;利用独立的水稻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水稻不同RTEP所对应的DMA观测值与模拟值之间的根均方差为0.86t.hm-2.根据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率方程的2个拐点,可将整个干物质积累过程划分为前、中和后期3个阶段,发现水稻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及其出现时的相对辐热积和相对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24、0.56和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物质积累 辐热积 生长分析 RICHARDS方程
原文传递
两系杂交稻栽培生理生态特性 Ⅱ.干物质生产特性 被引量:30
8
作者 洪植蕃 林菲 +2 位作者 庄宝华 朱朝枝 杨居钿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研究表明,供试组合W6154s/特青、亚优2号和光优6028生育前期具有较强的物质积累能力;其中W6154s/特青和光优6028前期群体生长率(CGR)高主要与叶面积指数(LAI)发展较快有关.部分原因是它们前期积累的干物质对叶片的分配率明显高于对照;... 研究表明,供试组合W6154s/特青、亚优2号和光优6028生育前期具有较强的物质积累能力;其中W6154s/特青和光优6028前期群体生长率(CGR)高主要与叶面积指数(LAI)发展较快有关.部分原因是它们前期积累的干物质对叶片的分配率明显高于对照;而亚优2号前期CGR高除了叶面积有明显作用外,与较高的净同化率(NAR)也有一定关系.W6154s/特青和亚优2号主要由于后期适应性差,物质生产变劣,故实际产量不如对照汕优63.光优6063生育前、中期群体物质生产与对照威优64相近,但产量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后期适应性强,能维持较高的LAI和NAR.光优6028虽然后期物质生产性能也较好,但产量不如光优6063,可能主要与物质运转效率偏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 杂交稻 干物质 生理 生态
下载PDF
设施繁育茶苗适宜光照强度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谷保静 常杰 +6 位作者 曾建明 王丽鸳 袁海波 葛滢 廖建雄 周健 成浩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30,共7页
研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强分别为自然光的8%、15%、35%、42%、50%及75%)生长的茶树扦插苗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扦插苗的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均在自然光强的75%时达到最大... 研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强分别为自然光的8%、15%、35%、42%、50%及75%)生长的茶树扦插苗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扦插苗的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均在自然光强的75%时达到最大值;叶绿素含量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a/b则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新生物量与最大光合速率一致,在自然光强的75%时达到最大值;其植株生根率、出现愈伤组织的比率、根条比及根生物量比(RMR)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死亡率、SLA及LAR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根据实验结果,适当提高大棚透光率及在阴天对大棚中的茶苗进行加光处理,对快速繁育茶苗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工厂化育苗 光强 光合 生长分析
下载PDF
攀西地区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何天祥 郑传刚 +1 位作者 吉牛拉惹 肖诗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5-220,共6页
通过秋大豆的群体生产结构、生长分析、生育特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不同品种和播种期两因子试验的研究 ,表明各品种均以鼓粒期积累的干物质最多 ,达一半以上 ,分配到荚果中的有机物质也是以鼓粒期较多。贡豆 89- 1干物质积累较多 ,同... 通过秋大豆的群体生产结构、生长分析、生育特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不同品种和播种期两因子试验的研究 ,表明各品种均以鼓粒期积累的干物质最多 ,达一半以上 ,分配到荚果中的有机物质也是以鼓粒期较多。贡豆 89- 1干物质积累较多 ,同时后期分配到子粒中比例较高 ,产量较高。栽培上宜选用贡豆 89- 1和浙春 1号等早熟品种 ,同时必须在 7月 30日前尽早播种 ,才能获得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生长分析 群体结构 产量构成 栽培技术 秋大豆 干物质积累 养分分配
下载PDF
盐度对红树植物木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文卿 林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3-279,共7页
研究了基质盐度对长期培养的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幼苗生长的影响.在基质盐度0~50的范围内,随基质盐度的提高,木榄幼苗的生长具低盐促进和高盐抑制的特点,干物质的积累朝有机物合成场所(叶片)和... 研究了基质盐度对长期培养的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幼苗生长的影响.在基质盐度0~50的范围内,随基质盐度的提高,木榄幼苗的生长具低盐促进和高盐抑制的特点,干物质的积累朝有机物合成场所(叶片)和养分吸收器官(细根)转移.木榄幼苗的最适生长盐度为10左右.在一定的盐度范围内,木榄幼苗通过增加平均单叶面积和叶片寿命来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木榄幼苗的正常生长需要一定的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缆 生长分析 盐胁迫 盐度 红树植物
下载PDF
杂种棉养分吸收、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大跃 江先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6-204,共9页
通过对杂种棉川杂4号及其亲本养分吸收、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棉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均呈 Logistic 曲线,但三者吸收速度并不同步,养分吸收强度最大时期在初花期至盛铃期(30/6~28/7),此期吸收了约养分总量的60%;川杂4号的... 通过对杂种棉川杂4号及其亲本养分吸收、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初步研究表明:棉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均呈 Logistic 曲线,但三者吸收速度并不同步,养分吸收强度最大时期在初花期至盛铃期(30/6~28/7),此期吸收了约养分总量的60%;川杂4号的养分净积累量在各吸收期均较高,其养分吸收强度优势在初花期至盛铃期尤为显著,在三要素吸收比例中对磷要求较双亲高,养分向生殖器官分配较早、再分配能力较强;杂种棉还具有单株叶面积较大、生长速度较快、干物质积累较早、株干重、株铃重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双亲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棉 养分吸收 光合物质生产
下载PDF
短花针茅种群密度动态与生长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德新 白文明 许志信 《中国草地》 CSCD 1997年第6期25-28,共4页
1996年5~10月对内蒙古中部乌兰察布高原南缘分布的短花针茅种群密度动态规律和生长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内在禁牧条件下短花针茅种群密度呈现出典型的Logistic增长,而在放牧条件下呈现出典型的“S”型增长;短... 1996年5~10月对内蒙古中部乌兰察布高原南缘分布的短花针茅种群密度动态规律和生长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内在禁牧条件下短花针茅种群密度呈现出典型的Logistic增长,而在放牧条件下呈现出典型的“S”型增长;短花针茅种群相对生长速率的大小与其生育节律是密切相关的;从各器官占整个植株的比例看,短花针茅在返青后的一个月内以茎基和茎的生长发育为主,以后则以叶的生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 种群密度 生长分析
原文传递
火炬松、湿地松和马尾松生长特点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林启龙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试验林场对引进美国南方松——湿地松、火炬松的生长状况 ,与当地马尾松进行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和抚育条件下 ,国外松优于马尾松 ,在 1~ 2 0 a内 ,湿地松的生长明显优于火炬松和马尾松 .因此 ,作为短轮伐期的速... 试验林场对引进美国南方松——湿地松、火炬松的生长状况 ,与当地马尾松进行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和抚育条件下 ,国外松优于马尾松 ,在 1~ 2 0 a内 ,湿地松的生长明显优于火炬松和马尾松 .因此 ,作为短轮伐期的速生丰产纸浆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和特点 湿地松 火炬松 生长分析 适应性
下载PDF
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过程差异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姚素梅 康跃虎 +2 位作者 刘海军 冯金朝 王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3-147,共5页
采用作物生长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动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地面灌溉相比,在分蘖~抽穗期,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生物产量较小,抽穗后,喷灌有利于植株对干物质的积累,成熟时其生物产量比地面灌溉条件下... 采用作物生长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动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地面灌溉相比,在分蘖~抽穗期,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生物产量较小,抽穗后,喷灌有利于植株对干物质的积累,成熟时其生物产量比地面灌溉条件下高8.9%;在分蘖~拔节期,净同化率较低,孕穗~成熟期比地面灌溉高15.7%~30.9%;从第一次灌水处理至成熟,群体生长率平均比地面灌溉高10.1%;在生长前期(分蘖~孕穗期)叶面积指数增长较慢,在生长后期(抽穗~成熟期)叶面积指数衰减率低,从而使生长后期的叶面积持续时间比地面灌溉高15.5 d.综上所述,喷灌对冬小麦群体生长的影响具有前控后促的特点,其生长优势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考种结果显示,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地面灌溉提高了5.9%、 2.8%、 11.3%,二者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喷灌 地面灌溉 生长分析
下载PDF
茶树工厂化育苗适宜基质水分条件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曾建明 谷保静 +7 位作者 常杰 袁海波 王丽鸳 董方帅 成浩 周健 葛滢 陈圣伦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研究了在不同含水率基质下培养的茶树扦插苗的生长参数、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茶苗的新生物量在基质含水率80%~100%时最大,叶面积比(LAR)、比叶面积(SLA)、生根率及比根长(SRL)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根生物量比(RMR)随... 研究了在不同含水率基质下培养的茶树扦插苗的生长参数、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茶苗的新生物量在基质含水率80%~100%时最大,叶面积比(LAR)、比叶面积(SLA)、生根率及比根长(SRL)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根生物量比(RMR)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最大光合速率(Pnmax)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在70%~100%水处理时最大;叶绿素的含量基本上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叶绿素a/b的值则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出根后的育苗期间适当降低基质含水率有利于幼苗的形态建成和提高茶苗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工厂化育苗 生长分析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和N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马红亮 朱建国 +3 位作者 谢祖彬 刘钢 张雅丽 曾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34-1639,共6页
利用FACE(freeair carbondioxid eenrichment)技术平台,设常CO2(ambientCO2)和高CO2(elevatedCO2,ambient+200μmol·mol-1)2个水平和常N(NN,250kgN·hm-2)和低N(LN,150kgN·hm-2)2个水平,研究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Triticum... 利用FACE(freeair carbondioxid eenrichment)技术平台,设常CO2(ambientCO2)和高CO2(elevatedCO2,ambient+200μmol·mol-1)2个水平和常N(NN,250kgN·hm-2)和低N(LN,150kgN·hm-2)2个水平,研究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整个生长期生物量和氮(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使冬小麦各部分的生物量平均增加28.3%~44.5%,拔节期增幅最大,达36.8%~91.2%,而且NN处理的生物量增幅比LN处理低。CO2浓度升高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小麦的N含量,但是增加了N的吸收,在拔节期LN和NN处理下分别增加20.8%和29.2%。CO2浓度升高使小麦在拔节期NN处理的N相对吸收速率增加44.1%。说明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小麦会通过生物量的增加固定更多的C,增加对N养分的需求,应着重考虑提高小麦拔节期间的施氮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冬小麦 生长分析 N吸收
下载PDF
不同遮荫条件下少花桂幼苗的生长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能表 谈锋 +1 位作者 龙云 赵昌琼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5-758,共4页
对生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少花桂幼苗生长期生长状况进行了生长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遮荫条件下的少花桂幼苗的叶面积指数 (LAI)和净同化率 (NAR)变化趋势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一层遮荫 ,自然光照 ,二层遮荫 ,三层遮荫 ;叶面积比率 (LAR)... 对生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少花桂幼苗生长期生长状况进行了生长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遮荫条件下的少花桂幼苗的叶面积指数 (LAI)和净同化率 (NAR)变化趋势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一层遮荫 ,自然光照 ,二层遮荫 ,三层遮荫 ;叶面积比率 (LAR)、叶面积干质量比 (SLA)、叶干质量比率 (LWR)随遮荫程度加深而增大 .从时间上来看 ,4 - 9月LAI不断增大 ,LAR ,SLA ,LWR ,NAR则先增大 ,后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荫条件 少花桂 生长分析 幼苗生长 叶面积指数 净同化率 光合作用
下载PDF
不同基质含水量条件下网纹甜瓜的生长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夏华英 盛东 +2 位作者 牛庆良 范淑英 黄丹枫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14-418,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基质水分含量条件下网纹甜瓜生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适当降低灌溉量,即降低基质水分含量有利于加快甜瓜生长速度、增加单株叶面积和总干物质重量,I60%、I80%处理(定植~采收平均基质水分含量分别为0.2357和0.2713 m3.m... 本文研究了不同基质水分含量条件下网纹甜瓜生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适当降低灌溉量,即降低基质水分含量有利于加快甜瓜生长速度、增加单株叶面积和总干物质重量,I60%、I80%处理(定植~采收平均基质水分含量分别为0.2357和0.2713 m3.m-3)的甜瓜在株高、茎粗、叶面积、总干重和茎、叶、果实干物重等方面均优于高基质含水量处理;基质水分含量的降低还提高了营养生长期间干物质向根系的分配,在膨瓜期和果实发育后期则有更高比例的干物质分配至果实。REF-98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甜瓜的干物质生产和分配,但在模拟甜瓜果实发育后期这一阶段时精度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甜瓜 基质水分含量 生长分析
下载PDF
西藏昌都地区川西云杉林木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白文斌 廖超英 +1 位作者 康乐 张晓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8-162,共5页
以昌都地区川西云杉解析木资料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川西云杉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用样地调查实测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精度,并绘制胸径、树高、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对其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模... 以昌都地区川西云杉解析木资料为基础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川西云杉林木胸径、树高、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用样地调查实测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精度,并绘制胸径、树高、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对其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模型能够很好的反映其生长规律。树龄<25a时,即幼龄林时期川西云杉的生长速率相对较快;25a后胸径、树高及材积的生长相对稳定,但仍维持了较高生长速率。其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30年生长最快,平均生长量在第45年最高;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最高点一般比胸径相应的推迟20a。从材积生长规律上来看,川西云杉的平均和连年生长量仍有上升的趋势。鉴于其数量成熟龄出现较晚,在生产经营中应适时的采取间伐抚育,以保证林分的最大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云杉 生长分析 生长模型 西藏昌都 成熟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