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参数对地面隆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魏纲 周洋 魏新江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1703-1709,共7页
对杭州地铁1号线和2号线地面隆起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盾构机推进过程中地面隆起量和日隆起量的分布规律。假设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每日掘进范围为当日隆起量影响区。以影响区为基础,结合盾构机掘进参数,研究刀盘未到达测点时,盾构... 对杭州地铁1号线和2号线地面隆起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盾构机推进过程中地面隆起量和日隆起量的分布规律。假设盾构机掘进过程中,每日掘进范围为当日隆起量影响区。以影响区为基础,结合盾构机掘进参数,研究刀盘未到达测点时,盾构机某影响区环推力、环土舱压力、环推进速度、环土舱内外压力差与地面日隆起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铁盾构施工产生地面隆起的概率较大,土质条件越好、越容易引起地面隆起;盾构掘进参数中最大环总推力对地面日隆起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环最小推进速度和环平均推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地面隆起 掘进参数
下载PDF
对强震地形变监测预报方法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薄万举 张立成 +2 位作者 苏国营 徐东卓 赵立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7,共14页
简要回顾了中国地形变用于强震监测预报领域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对几次强震前得到的比较突出的地形变异常进行了分析,收集了大面积形变异常与强震中长期预测、地震前兆分布存在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强震前发现巨幅形变异常,InSAR给出强震... 简要回顾了中国地形变用于强震监测预报领域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对几次强震前得到的比较突出的地形变异常进行了分析,收集了大面积形变异常与强震中长期预测、地震前兆分布存在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强震前发现巨幅形变异常,InSAR给出强震前地面垂向形变,强震前地倾斜异常,慢地震和预滑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认为,强震前震中区附近存在与孕震体尺度相当的巨幅快速地面异常隆升。及时有效地捕捉强震前巨幅快速地面异常隆升的时间有序和空间配套的异常信息,可望针对人口稠密区域未来发生的强震给出具有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意见,值得尝试。基于本研究提出了针对人口稠密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开展高密度、大量程、低精度地倾斜观测的设想,并初步给出了观测方案、基本原理和数据计算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预报 地形变监测 巨幅形变 地倾斜 地面隆起
下载PDF
旋喷桩软基段施工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晓琼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7-30,共4页
结合海沧大道站至东渡路站盾构区间工程实例,介绍了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施工参数,并针对喷射过程中出现的施工地面返浆及隆起现象作了监控分析。研究表明,高压旋喷桩法对土体的切割破碎作用、混合搅拌作用和压密作... 结合海沧大道站至东渡路站盾构区间工程实例,介绍了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施工参数,并针对喷射过程中出现的施工地面返浆及隆起现象作了监控分析。研究表明,高压旋喷桩法对土体的切割破碎作用、混合搅拌作用和压密作用,以及高压旋喷桩在软地层施工中的累积效应是导致地面隆起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结论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旋喷桩 软土地基 地面隆起
下载PDF
利用两种时序InSAR技术进行地面抬升监测与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允涛 王宏昌 +2 位作者 王新田 王博 梁菲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7-159,163,共4页
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与治理在防灾减灾方面受到政府重视,但是对地面抬升现象及机理少有研究。本文采用PS-InSAR和NSBAS两种技术,利用Sentinel-1影像升、降轨数据对淄博市4个市辖区进行形变监测,并通过资料分析该区域的地面抬升与煤矿开... 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与治理在防灾减灾方面受到政府重视,但是对地面抬升现象及机理少有研究。本文采用PS-InSAR和NSBAS两种技术,利用Sentinel-1影像升、降轨数据对淄博市4个市辖区进行形变监测,并通过资料分析该区域的地面抬升与煤矿开采情况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INSAR NSBAS 地面抬升 时间序列 Sentinel-1
下载PDF
强震地形变监测预报方法的反思与探索--改变思路的重要性及其论证
5
作者 薄万举 张立成 +1 位作者 苏国营 徐东卓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113-116,共4页
1研究背景大地形变测量用于中长期强地震预测预报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1975年海城地震成功预报,形变观测的中短期异常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各种观测手段研究力度加大,地震形变监测设备不断更新,观测精度不断提高,由... 1研究背景大地形变测量用于中长期强地震预测预报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1975年海城地震成功预报,形变观测的中短期异常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各种观测手段研究力度加大,地震形变监测设备不断更新,观测精度不断提高,由当初的10^(-5)-10^(-6)提高到目前的10^(-9)-10^(-10),不仅可观测到日月引力引起的固体潮形变信息,并可发现某些3级左右地震的前兆形变异常,但对于给出具有减灾实效的强震预测,仍无令人满意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预报 地形变监测 巨幅形变 地倾斜 地面隆起
下载PDF
静压裂管法施工引起地面隆起问题有限元法分析
6
作者 黄勇 纪斌 蒋博林 《重庆建筑》 2020年第3期44-47,共4页
静压裂管法管线置换方法是一种在施工管段两端分别设置新管插入井和接收井,采用液压油顶作为动力装置,将胀管头往接收井拉拽或向接收井逐段推进以实现管道置换的方法。该文在详细介绍静压裂管法施工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工法中各部... 静压裂管法管线置换方法是一种在施工管段两端分别设置新管插入井和接收井,采用液压油顶作为动力装置,将胀管头往接收井拉拽或向接收井逐段推进以实现管道置换的方法。该文在详细介绍静压裂管法施工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工法中各部分静力的相互作用,得出了静压裂管法胀管头挤扩过程中的力学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施工管道不同埋深和不同土体性质条件对施工过程中地面隆起的影响程度,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背景工程的人工填土和管体体系,静压法裂管所引起的地面隆起最大值及地表第一主应力最大值均随埋深增加而逐渐减小,并有减小接近0的趋势;在既定埋深条件下,地面隆起最大值随土体弹性模量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呈增大趋势,但地面隆起最大值约13.1mm时趋于稳定。同时,计算结果表明,既定计算条件下管线上覆土体的弹性模量越大,地面的开裂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裂管法 地面隆起 有限元法 力学机理
下载PDF
华北稳定参考框架NChina20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鲍艳 王国权 +4 位作者 于笑 肖根如 丁晓光 赵瑞斌 甘卫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8-805,共18页
选用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观测台网(CMONOC)在华北地区约8年(2011年10月~2019年9月)的连续观测数据,建立了华北稳定参考框架——NChina20。NChina20与全球参考框架(IGS14)保持坐标系缩放比例一致,两坐标系统在历元2020.0对齐。本文详细介绍... 选用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观测台网(CMONOC)在华北地区约8年(2011年10月~2019年9月)的连续观测数据,建立了华北稳定参考框架——NChina20。NChina20与全球参考框架(IGS14)保持坐标系缩放比例一致,两坐标系统在历元2020.0对齐。本文详细介绍了将相对于IGS14的位置时间序列转换到NChina20的方法,并列举了NChina20在城市地面升降长期观测领域的应用。NChina20的稳定性(精度)在水平方向约为0.5mm/a,在垂直方向约为0.6mm/a。参考框架的稳定性随时间的推移而退化,建议NChina20的使用范围在时间上限于2006~2025年的时间窗口内,在空间上限于华北活动地块区域内。选用华北地区5个基岩站20年(2000~2019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建立了华北地区季节性地面升降预测模型。华北稳定参考框架将每隔几年更新一次,以缓解框架稳定性随时间的退化,并与IGS参考框架同步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S14 GNSS NChina20 稳定参考框架 华北活动地块 季节性地面升降模型
下载PDF
地下开挖引起地表局部上升的弹性地基梁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邓清海 马凤山 +2 位作者 徐嘉谟 杨春和 张丽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65-369,共5页
通过分析金川三矿区的地表移动GPS监测数据,发现在矿山开采初期,地表局部岩体出现了轻微上升现象。参照弹性地基梁的受力变形特征,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并称之为"地下开挖引起弹性地基梁效应"。借助数值方法,对开采不同倾角... 通过分析金川三矿区的地表移动GPS监测数据,发现在矿山开采初期,地表局部岩体出现了轻微上升现象。参照弹性地基梁的受力变形特征,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并称之为"地下开挖引起弹性地基梁效应"。借助数值方法,对开采不同倾角矿体时这种现象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论矿体倾角如何,都会出现地表局部上升现象;开采倾斜矿体时这种现象最明显,而且地表上升区出现的位置、分布范围和上升幅度都具有不对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开采 地表抬升 弹性地基梁效应 金川三矿区
下载PDF
地基加固成桩对邻近高速铁路变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梁金平 《高速铁路技术》 2023年第5期13-17,87,共6页
为评估新建线路地基加固成桩过程对邻近既有线路基的扰动影响,通过开展现场试验,研究了预应力管桩成桩过程对临近区域土体的变形分布与发展规律的影响,以及不同成桩距离对临近区域土体位移的扰动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试验预应力管桩... 为评估新建线路地基加固成桩过程对邻近既有线路基的扰动影响,通过开展现场试验,研究了预应力管桩成桩过程对临近区域土体的变形分布与发展规律的影响,以及不同成桩距离对临近区域土体位移的扰动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试验预应力管桩成桩区(Ⅵ区)距离试验区边界1 m、5 m、8 m处测点地表最大横向水平位移依次为14.2 mm、12.3 mm、10.1 mm,最大纵向水平位移依次为10.1 mm、2.8 mm、2.6 mm,表明随着距离的增加,地表水平位移量减小;(2)预应力管桩成桩区(Ⅵ区)距离试验区边界1 m、5 m、8 m处地表隆起依次为1.7 mm、1.6 mm、0.7 mm,表明距离试验区边界越远,隆起位移越低;(3)试验预应力管桩成桩区(Ⅵ区)地表横向水平位移最大值约为14.8 mm,在地表以下5 m、15 m、25 m处横向水平位移约为12.0 mm、9.7 mm、3.9 mm,表明深层水平位移随深度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预应力管桩 水平位移 地表隆起 深层位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