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积沙区采煤沉陷地裂缝分布特征与发生发育规律 被引量:110
1
作者 胡振琪 王新静 贺安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8,共8页
煤炭开发可能加剧对生态脆弱区环境的损伤,风积沙区地下煤炭开采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沉陷地裂缝,且目前的研究缺乏对地裂缝从发育到湮灭全过程的研究,笔者通过井上下相结合的空间坐标控制体系和自主研发的动态地裂缝监测方法,对... 煤炭开发可能加剧对生态脆弱区环境的损伤,风积沙区地下煤炭开采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沉陷地裂缝,且目前的研究缺乏对地裂缝从发育到湮灭全过程的研究,笔者通过井上下相结合的空间坐标控制体系和自主研发的动态地裂缝监测方法,对补连塔12406综采工作面地裂缝进行持续动态监测,提出了边缘裂缝的分布规律和动态裂缝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其与地质采矿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动态裂缝超前于当前工作面向前发展,裂缝超前距与工作面日进尺量呈现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平均的裂缝超前距为10.359m,超前裂缝角为近似垂直角;②高强度开采动态地裂缝的两侧无明显落差,裂缝的宽度值在采动过程中有显著的周期性变化,呈“M”型双峰波形,且第1个峰值明显大于第2个峰值,峰值比为1.4—3.8;裂缝发育周期T包含两个时长近似相等的“开裂-闭合”过程,约为18d,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采矿条件,建立了T的通用函数模型,表明动态地裂缝具有快速闭合的自修复特征,不需要人工修复;③边缘裂缝以“带状”、“O”形圈的形态分布在工作面开采边界的内侧,裂缝带宽为46~50m,裂缝带整体向内收缩,临近工作面采动会减轻原有地裂缝的影响,减轻约40%,开采结束后边缘裂缝仍然存在,是主要地表环境损伤区和重点人工修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裂缝 生态损伤 风积沙区
下载PDF
基于BOTDR的地裂缝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卢毅 施斌 +3 位作者 席均 苏晶文 姜月华 李云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3,共6页
地裂缝的监测是防治地裂缝危害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采用基于BOTDR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对已有地裂缝和潜在地裂缝进行了分布式监测,详细介绍了BOTDR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原理和地裂缝分布式监测方法,并以无锡杨墅里地裂缝作为监测点进行... 地裂缝的监测是防治地裂缝危害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采用基于BOTDR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对已有地裂缝和潜在地裂缝进行了分布式监测,详细介绍了BOTDR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原理和地裂缝分布式监测方法,并以无锡杨墅里地裂缝作为监测点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OTDR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可十分有效地对地裂缝的变形进行监测;采用定点布设的方法,可提高感测光纤的监测精度和量程,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mm;2m长的定点间距,量程可达30mm;通过网格化铺设感测光缆,可对一定区域内的多条地裂缝进行监测;在同一方向上,不同点距的结合,可提高地裂缝监测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BOTDR 分布式监测 感测光纤
下载PDF
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后裂缝发育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延旭 毕银丽 +3 位作者 陈书琳 王瑾 韩博 冯颜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探讨采煤沉陷对土壤水资源的影响,针对井工矿采煤产生的沉陷裂缝,研究了采煤裂缝区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并对采煤裂缝宽度、裂缝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裂缝造成了土壤含水量的下降,沉陷区内地裂缝处... 为探讨采煤沉陷对土壤水资源的影响,针对井工矿采煤产生的沉陷裂缝,研究了采煤裂缝区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并对采煤裂缝宽度、裂缝密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煤沉陷裂缝造成了土壤含水量的下降,沉陷区内地裂缝处和无裂缝区土壤含水量均小于未开采区,整体上表现为土壤含水量裂缝区<沉陷无裂缝区<未开采区。裂缝密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裂缝密度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小。降雨前,裂缝宽度越大,土壤水分损失量越大;降雨后裂缝区土壤水分损失速度大于非裂缝区。短期内裂缝的闭合对土壤水分的恢复影响不大,沉陷后土壤水分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风沙区 井工矿 采煤沉陷 地裂缝 土壤水分
下载PDF
短基线集InSAR技术用于大同盆地地面沉降、地裂缝及断裂活动监测 被引量:37
4
作者 杨成生 张勤 +1 位作者 赵超英 季灵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5-950,共6页
大同盆地是我国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之一。采用短基线InSAR方法对覆盖该地区的40景EnvisatSAR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取了大同盆地的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分析了典型沉降区的时间序列形变特征,研究了盆地地面沉降、地裂缝及断... 大同盆地是我国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之一。采用短基线InSAR方法对覆盖该地区的40景EnvisatSAR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取了大同盆地的地面沉降分布特征,分析了典型沉降区的时间序列形变特征,研究了盆地地面沉降、地裂缝及断裂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大同市地面沉降受地下水开采影响明显,同时其走向受断裂带控制。此外,还分析了大同机车厂地裂缝的水平及垂直活动特征,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裂缝 SBAS-InSAR 大同盆地 地下水 断裂带
原文传递
邢台市隆尧地裂缝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徐继山 彭建兵 +4 位作者 马学军 马润勇 杨旭东 封绍武 安海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隆尧地裂缝在华北地区是典型表生灾害,不仅对地表造成了潜蚀、塌陷、张裂、错断、龟裂等地质灾害,而且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人民生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揭示其成因,本文利用地质调查、监测与测量、槽探、物理勘探等方法,主要... 隆尧地裂缝在华北地区是典型表生灾害,不仅对地表造成了潜蚀、塌陷、张裂、错断、龟裂等地质灾害,而且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人民生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揭示其成因,本文利用地质调查、监测与测量、槽探、物理勘探等方法,主要研究了隆尧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包括平面、剖面、深部、活动4个方面,总结了地裂缝的发育规律,最后从孕裂环境、启裂条件、破裂过程等3个方面对其成因展开分析。通过研究,本文认为:(1)隆尧地裂缝出露于十余个村镇达30km,分别向NWW、NEE方向延伸,与隆尧断裂高度一致;其活动时间具有周期特征,可分为开启-闭合-缓变-骤变等4个时期。(2)隆尧地裂缝受控于隆尧断裂,区域内的深部构造、断裂构造、构造地貌等条件为地裂缝的形成提供了孕裂环境。孕裂过程经历了应力积累、破碎带形成2个时期。(3)断裂活动是开裂的动力基础,地下水抽采、地表水入渗是开裂的重要因素。(4)隆尧地裂缝的开裂过程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性。从目前的勘察和研究情况来看,隆尧地裂缝活动正处于活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隆尧断裂 华北地块 孕裂环境 启裂条件
下载PDF
渭河盆地地裂缝群发机理及东、西部地裂缝分布不均衡构造成因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勤 瞿伟 +2 位作者 彭建兵 王庆良 李振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89-2597,共9页
利用渭河盆地2001—2008年高精度GPS监测资料,结合区域构造特点建立了渭河盆地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基于此研究了区域现今地壳应力场特征,深入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之间的内在关系,首次基于空间大地测量定量的揭示出了区域... 利用渭河盆地2001—2008年高精度GPS监测资料,结合区域构造特点建立了渭河盆地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基于此研究了区域现今地壳应力场特征,深入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之间的内在关系,首次基于空间大地测量定量的揭示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与盆地内地裂缝群发的内在动力学联系,及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分布不均衡的根本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现今地壳应力场差异性显著,主要呈现出中、东部以NW-SE向拉张为主,西部则以NW-SE向压缩应力为主,整体具有相对左旋运动趋势,与区域以往长期构造变形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分析揭示出区域NW-SE向拉张构造应力正是盆地内中、东部地裂缝群发的力源机制,而盆地内差异性构造应力场也正是导致盆地东、西部地裂缝发育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所在,由此进一步证实了渭河盆地地裂缝的强构造属性,其是由活断层在上述力源机制作用下,以蠕滑形式错断地层使土层破裂而形成的.本文研究结果为盆地地裂缝灾害防治、城市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地裂缝 GPS 构造应力场 有限元
下载PDF
西安地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4
7
作者 米丰收 张芝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55-159,共5页
根据西安地裂缝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分布状况和活动特征 ,探讨了西安地裂缝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
关键词 西安 地裂缝 活动特征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地裂缝成灾机理及防御对策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志新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7-20,25,共5页
 地裂缝是一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地质现象,近30年来,在我国大华北地区极为发育,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城市规划建设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根据多年来的研究,总结出了地裂缝的成灾机理,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对策。
关键词 地裂缝 成灾机理 防御对策
下载PDF
构造重力扩展机制的地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其华 王兰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21-27,共7页
本文采用相似材料的地质力学机制模拟试验再现并验证了西安地裂缝的构造重力扩展机制,得出了构造重力扩展机制是西安地裂缝形成的根本成因,同时还得出了工程建筑物只要避开地裂缝一定距离就可以安全布置,以及西安地裂缝最大可能延深... 本文采用相似材料的地质力学机制模拟试验再现并验证了西安地裂缝的构造重力扩展机制,得出了构造重力扩展机制是西安地裂缝形成的根本成因,同时还得出了工程建筑物只要避开地裂缝一定距离就可以安全布置,以及西安地裂缝最大可能延深为老第三系地层的中上部等重要结论,初步揭示了现今西安市异常地面沉降的成因,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构造重力 地质力学模型 扩展机制
下载PDF
渭河盆地深部构造活动的地裂缝孕育机理 被引量:23
10
作者 邓亚虹 彭建兵 +2 位作者 慕焕东 李丽 孙振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1-527,共7页
渭河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发育、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基于渭河盆地深部构造模式,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上地幔上隆、中地壳流展和上地壳拉张3种深部构造作用下盆地浅表岩土介质的应力和变形响应特征,从而揭示了渭河盆地... 渭河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发育、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基于渭河盆地深部构造模式,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上地幔上隆、中地壳流展和上地壳拉张3种深部构造作用下盆地浅表岩土介质的应力和变形响应特征,从而揭示了渭河盆地深部构造活动与该区域地裂缝群发之间的孕育关系。结果表明:上地幔的隆起和中地壳侧向流展形成了浅部拉张应力环境,这种效应与盆地周边块体运动形成的伸展引张构造应力场叠加,再附加断裂伸展倾滑形成的局部拉伸应力场构成了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孕育机理 深部构造活动 渭河盆地 构造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地裂缝场地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妮娜 黄强兵 +1 位作者 门玉明 彭建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4-1031,共8页
以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区域为工程背景,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地裂缝场地的动力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地裂缝场地中的隐伏地裂缝逐渐出露,随着地震动力荷载的持续作用,裂缝在地表贯通,并在裂缝的上盘区域... 以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区域为工程背景,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地裂缝场地的动力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地裂缝场地中的隐伏地裂缝逐渐出露,随着地震动力荷载的持续作用,裂缝在地表贯通,并在裂缝的上盘区域中生成与之相交的次生裂缝,地裂缝内部的松散充填土体沿裂缝向上运动。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地裂缝场地产生不均匀沉降,且地裂缝位置产生的沉降大于其两侧区域,不均匀沉降导致地裂缝两侧产生张拉力,张拉力继而使隐伏地裂缝扩展出露地表,同时伴随裂缝宽度增加。振动过程中,地裂缝场地上盘所产生的动力加速度大于场地下盘区域的动力加速度。研究结果可为地震荷载作用下地裂缝场地中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震荷载 地裂缝 模型试验 动力响应
原文传递
西安市地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地裂缝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富春 方炜 +5 位作者 宋立胜 王锋 朱兴国 景北科 董星宏 左永青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34-240,共7页
西安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一致性 ,它们的发展过程和强度变化在时间上也有明显的同步性。诱发地面沉降的主因是过量开采承压水导致承压水位下降 ,含水层介质的孔隙压力减小 ,黏性土层释水压密导致地面永久性的沉降 ,... 西安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一致性 ,它们的发展过程和强度变化在时间上也有明显的同步性。诱发地面沉降的主因是过量开采承压水导致承压水位下降 ,含水层介质的孔隙压力减小 ,黏性土层释水压密导致地面永久性的沉降 ,而且浅层的释水压密量大于深层 ;不均匀的地面沉降又诱发了地裂缝。无论是地热井水位或热水开采量的变化 ,还是分层沉降量的观测资料都表明 ,目前西安市深层热水开采还没有加剧西安市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活动。控制并减少承压水的开采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地热水 开采 承压水 地面沉降 地裂缝
下载PDF
充填采矿法引起的地表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杜国栋 李晓 +1 位作者 韩现民 吴旻硕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43,共5页
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急倾斜矿体对地表的影响与其他采矿方法不同,有着自己的规律。本研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金川充填采矿法引起的地表变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金川二矿区地表变形的一般规律,初步得出金川二矿区地表裂缝的产生是由... 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急倾斜矿体对地表的影响与其他采矿方法不同,有着自己的规律。本研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金川充填采矿法引起的地表变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金川二矿区地表变形的一般规律,初步得出金川二矿区地表裂缝的产生是由于采矿所引起的结论;并且解释了地表裂缝的出现滞后于开采的现象;对计算结果用GPS测量结果进行了校合,验证了计算的可靠性;最后,研究了充填体弹性模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采矿法 地表变形 数值模拟 地表裂缝 金川镍矿
下载PDF
渭河盆地基底伸展与地裂缝成因关系探讨 被引量:18
14
作者 邓亚虹 彭建兵 +1 位作者 李丽 慕焕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6,共5页
渭河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为发育,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本文以渭河盆地为原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基底伸展作用下盆地浅表层岩土介质和多级破裂系统的应力和变形响应特征,从而揭示基底伸展变形与该区域地裂缝之间的... 渭河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为发育,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本文以渭河盆地为原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基底伸展作用下盆地浅表层岩土介质和多级破裂系统的应力和变形响应特征,从而揭示基底伸展变形与该区域地裂缝之间的成因关系。结果表明,盆地基底的伸展作用可以引起近地表岩土介质的拉张变形,当这种拉张作用与盆地断裂的上盘正断倾滑式伸展拉张叠加时,必然形成或加剧地表土层的张剪性破裂,从而为地裂缝的发育奠定了构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基底伸展 成因关系 渭河盆地 有限元法
下载PDF
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和景谷地震的震害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洪海春 尤捷 +1 位作者 陶小三 王恒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3-1022,共10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S6.6地震。这2次地震的震级、地震类型、震源深度等相差不大,但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建筑损毁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却相差很大。在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地...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10月7日云南景谷发生MS6.6地震。这2次地震的震级、地震类型、震源深度等相差不大,但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房屋建筑损毁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却相差很大。在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地裂缝、砂土液化、房屋建筑损毁等灾害轻重差别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鲁甸地震灾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破碎,人口密度大,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差;而景谷地震灾区地质环境较好,植被茂密,人口密度低,相比同量级地震的加速度小,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较好。总体而言,鲁甸MS6.5地震的震害比景谷MS6.6地震要严重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景谷地震 地震烈度 震害 崩塌 滑坡 地裂缝 砂土液化 房屋建筑损毁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红外遥感和边缘检测技术的采动地裂缝辨识 被引量:16
16
作者 赵毅鑫 许多 +3 位作者 孙波 姜耀东 张村 何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24-637,共14页
西部矿区煤层赋存条件好,开采强度高,上覆岩层破坏严重,易诱发采空塌陷和地裂缝等灾害,造成地表生态损伤,甚至诱发遗煤自燃,威胁煤矿安全生产。为快速、及时、准确地识别地裂缝,提出了基于无人机红外遥感及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的地裂缝识... 西部矿区煤层赋存条件好,开采强度高,上覆岩层破坏严重,易诱发采空塌陷和地裂缝等灾害,造成地表生态损伤,甚至诱发遗煤自燃,威胁煤矿安全生产。为快速、及时、准确地识别地裂缝,提出了基于无人机红外遥感及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的地裂缝识别方法。以神东矿区上湾煤矿124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工作面上方地裂缝发育观测区域进行全天候监测,获取了不同时刻的红外图像,并对不同时刻红外图像中裂缝、沙子、植被的温度信息以及裂缝长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运用多种边缘检测方法及提出的改进边缘检测算法,对采集的典型红外图像进行地裂缝检测,评价了不同边缘检测方法的裂缝检测效果。对比分析了不同时刻地裂缝检测结果,给出了针对研究条件下无人机红外遥感技术识别地裂缝的最佳时间窗口。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搭载红外相机及边缘检测技术可有效识别采矿导致的地裂缝;夜间相比于白天,地裂缝更易被识别,特别是3:00~5:00,地裂缝的识别效果最佳。提出的改进边缘检测算法的Pratt品质因数(PFoM)值为0.571,检测性能优于文中其他边缘检测方法;1:00~5:00和19:00~23:00,地裂缝边缘检测结果优于其他时间,检测结果中噪声较少,裂缝边缘清晰突出;其中尤以3:00,5:00时的地裂缝检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红外图像 地裂缝 边缘检测 裂缝识别
下载PDF
分段柔性接头地铁隧道适应地裂缝大变形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强兵 彭建兵 +1 位作者 门玉明 李珂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46-1554,共9页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地质灾害,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时必须分段设特殊变形缝。以西安地铁隧道正交穿越地裂缝带为工程背景,采用几何比1:5的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分段设缝柔性接头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地裂...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地质灾害,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时必须分段设特殊变形缝。以西安地铁隧道正交穿越地裂缝带为工程背景,采用几何比1:5的大比例尺模型试验,研究分段设缝柔性接头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地裂缝活动环境下隧道设置特殊变形缝的柔性接头避免了衬砌结构应力集中,对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分段柔性接头隧道具有较强的适应地裂缝大变形的能力。设置与地裂缝倾角一致的斜变形缝对围岩压力与位移有一定影响,而对衬砌结构安全性影响较小。正交条件下斜变形缝能消耗20%以上的地裂缝位移量,在地裂缝影响区隧道可通过多段设变形缝串联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消除地裂缝大变形对隧道的影响。接头处顶底部止水带基本完好,而两侧止水带因地裂缝垂直位移作用出现撕裂现象,防水设计应重点考虑接头两侧壁的防水。研究结果可为地裂缝活动环境下地铁隧道结构与防水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裂缝 分段地铁隧道 特殊变形缝 柔性接头 止水带
下载PDF
基于ANN的苏锡常地裂缝预测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朱兴贤 于军 武健强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28-32,共5页
伴随着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地裂缝作为一种新的地质灾害出现在苏锡常平原上,已有十多年历史,给地区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作者在较详细地阐述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在地裂缝形成中的作用。确定了“起伏的基底外... 伴随着地面沉降灾害的发生,地裂缝作为一种新的地质灾害出现在苏锡常平原上,已有十多年历史,给地区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作者在较详细地阐述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在地裂缝形成中的作用。确定了“起伏的基底外加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作用”这一地裂缝成灾模式。研究认为地裂缝的发生与地下水及地面沉降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需要有量的配合。初步确定了水位埋深50m,地面沉降量达500mm这样一个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易发环境。通过文章的研究,使得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的产生机制更加清晰。文中一些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结论将对该地区地裂缝防治区划产生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地下水 地面沉降 人工神经网络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景谷M_S6.6地震同震地表破坏特征与孕震构造 被引量:16
19
作者 常祖峰 陈晓利 +3 位作者 陈宇军 李鉴林 林辉 洪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39-2552,共14页
无量山断裂带位于云南西南部,主要由磨黑、宁洱、普文和景谷—云仙4条断裂组成,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明显.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滇西南块体向南运动,中下地壳广泛存在的低速层为块体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刚性的临沧花岗岩体对其南向运动起着... 无量山断裂带位于云南西南部,主要由磨黑、宁洱、普文和景谷—云仙4条断裂组成,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明显.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滇西南块体向南运动,中下地壳广泛存在的低速层为块体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刚性的临沧花岗岩体对其南向运动起着顶托作用,使得东、西两侧块体运动速率出现差异,且块体运动方向与无量山断裂带呈小角度相交.在此背景下,无量山断裂带表现为水平右旋走滑运动,起着滑动分解应变的作用.在其与横向断层交汇部位或在断裂端部,应力易于集中而引发地震,此次MS6.6地震就发生在断裂的端部.据野外科考调查,在宏观震中区集中出现带状砂土液化和地裂缝等地面破坏.喷砂孔呈串珠状线性分布,主要有NW和NE两组;NW向地裂缝呈右阶雁行状、NE向地裂缝呈左阶雁行状排列特征,它们具有明显的构造成因.地震烈度长轴方向、余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等显示,此次地震是沿NW向节面右旋走滑所致,宏观地面破坏特征和微观观测结果非常吻合,一致表明此次地震破裂与景谷—云仙断裂运动有关,其孕震构造应是景谷—云仙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地震 无量山断裂带 晚第四纪 砂土液化 地裂缝
下载PDF
北京市地裂缝分布与发育规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方翠 祁生文 +2 位作者 彭建兵 罗勇 张彬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9-1277,共9页
近30年来,北京市人口急剧增多,城市快速扩张,地下水的抽取量逐年加大,地面沉降加剧,形成沉降中心,地裂缝活动性显著加强,成为制约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地质问题。目前,对于北京市地裂缝的认识仍然局限在针对单独场地的单一地裂缝的调查评... 近30年来,北京市人口急剧增多,城市快速扩张,地下水的抽取量逐年加大,地面沉降加剧,形成沉降中心,地裂缝活动性显著加强,成为制约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地质问题。目前,对于北京市地裂缝的认识仍然局限在针对单独场地的单一地裂缝的调查评价,缺乏对地裂缝区域性规律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和勘察资料的搜集汇总,结合现场调研,发现北京市地裂缝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大部分地裂缝的发育与深部断裂带的关系密切。据此我们依据断裂带与地裂缝的关系将北京地裂缝划分为6个区,对各区域内地裂缝的分布、产状、延伸以及破坏现象等特征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后续地裂缝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地裂缝 控制性断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