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与“意”:云冈石窟武术造像整理与研究
1
作者 孟林盛 徐子齐 +2 位作者 赵霞 胡雅茜 降佳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不仅在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方面也有独特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过往研究较少涉及的武术文史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佛教石窟造像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不仅在历史、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方面也有独特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从过往研究较少涉及的武术文史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图像分析法、三重证据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冈石窟中的武术造像进行研究,对其数量、题材、布局、美学形态、文化意象进行全方位地梳理、归纳和探索。研究表明:云冈石窟共有163幅武术造像,涉及射箭、拳技、力士托举、持械四种项目,其宏观布局与微观动作等外在之“象”,以直观的和不可替代的方式印证了北魏时期中华武艺的历史演进,呈现出佛武合一下的东方硕武之美以及南北朝时代特有的胡汉民族融合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石窟造像 武术 武术造像 意象
下载PDF
石窟造像防风化加固材料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兵峰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4年第4期64-67,共4页
石窟造像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对其保护加固材料的要求非常苛刻,除需具有很好的粘连性、渗透性、透气性、耐候性、疏水性和化学稳定性外,还需具有一定再处理性,且对石窟造像本身无副作用。本文通过对石质文物防风化加固保护材料的梳... 石窟造像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对其保护加固材料的要求非常苛刻,除需具有很好的粘连性、渗透性、透气性、耐候性、疏水性和化学稳定性外,还需具有一定再处理性,且对石窟造像本身无副作用。本文通过对石质文物防风化加固保护材料的梳理,分析了各类保护材料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为我国石窟造像防风化加固保护设计、施工材料选择和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造像 防风化 材料
原文传递
南充青居山佛教文化遗存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符永利 罗洪彬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83-88,共6页
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的青居山,佛教文化兴盛,唐代即开始建寺凿窟,创建药师道场,明代又有昇皓禅师在此弘法传道,创立牧牛道场。据调查,青居山目前遗留有较为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现有石窟造像12龛,唐、宋、明、清碑刻题记11通,造像题... 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的青居山,佛教文化兴盛,唐代即开始建寺凿窟,创建药师道场,明代又有昇皓禅师在此弘法传道,创立牧牛道场。据调查,青居山目前遗留有较为丰富的佛教文化遗存,现有石窟造像12龛,唐、宋、明、清碑刻题记11通,造像题材主要有药师佛、横三世佛、释迦佛、观音、天龙八部等,石刻题记以造像记、妆修记、游记等为主。这为我们研究青居山佛教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居山 石窟造像 碑刻题记 佛寺
下载PDF
西印度所见舍卫城大神变佛教造像十例(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同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8-74,共7页
古印度笈多时期普遍流行一种取材于"舍卫城大神变"的佛教造像,描绘佛陀在舍卫城降服外道六师,包括三个主要情节:芒果树奇迹、水火双神变、大神变。造像通常舍弃了叙事性,转而倾向于礼拜性,形成了以佛陀为主尊集结化佛天众的... 古印度笈多时期普遍流行一种取材于"舍卫城大神变"的佛教造像,描绘佛陀在舍卫城降服外道六师,包括三个主要情节:芒果树奇迹、水火双神变、大神变。造像通常舍弃了叙事性,转而倾向于礼拜性,形成了以佛陀为主尊集结化佛天众的宏大场景,作为程式化的造像遍布于西印度诸石窟。就西印度石窟所见,这类造像有繁简不同的造像图像,而均以"并蒂莲花"、"千佛化现"和"双龙擎莲"为图像特征,并影响了耆那教造像和印度教造像,也是古印度后期密教造像的图式渊源之一。"舍卫城大神变"系列造像对中国佛教美术的影响,尚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卫城大神变 古印度佛像 石窟寺造像
下载PDF
三教融合对大足石刻石窟造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健 刘晓 《雕塑》 2013年第1期52-54,共3页
在漫长的历史旅程中,以宋代造像为主体的大足石刻处在了一个特殊的时空位置,承载了一个变迁时代独特的精神内涵。大足石刻造像是中国融汇儒、释、道三教而自成一体的大型石窟群,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之林中一座让人惊异的丰碑。中国传统文... 在漫长的历史旅程中,以宋代造像为主体的大足石刻处在了一个特殊的时空位置,承载了一个变迁时代独特的精神内涵。大足石刻造像是中国融汇儒、释、道三教而自成一体的大型石窟群,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之林中一座让人惊异的丰碑。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流儒、释、道在宋代走向融合,这个融合始终贯穿于大足石刻开创的整个历史过程,并以具像的形式做出了生动而有趣的阐释,从而成就了大足石刻的不朽价值和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艺术 三教融合 石窟造像
原文传递
四川乐山夹江县金像寺石刻艺术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俊麒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8-91,共4页
四川乐山市夹江千佛岩唐代造像的尾部千佛山中,有一处造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优秀石刻——金像寺,它是乐山明代造像的代表作,不仅从佛像组合排列,雕刻技艺继承了唐宋时期的优秀传统,而且还体现了一些新的进展,并融和了禅宗和密宗两种造像特... 四川乐山市夹江千佛岩唐代造像的尾部千佛山中,有一处造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优秀石刻——金像寺,它是乐山明代造像的代表作,不仅从佛像组合排列,雕刻技艺继承了唐宋时期的优秀传统,而且还体现了一些新的进展,并融和了禅宗和密宗两种造像特色为一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面观音石窟气势宏伟,造像石窟完整精细"色彩装饰华丽",反映了明代乐山造像最高水平。研究金像寺石刻对了解乐山佛教造像,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都是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造像 二世佛 十一面观音
下载PDF
西印度所见舍卫城大神变佛教造像十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同标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0-65,共6页
古印度笈多时期普遍流行一种取材于"舍卫城大神变"的佛教造像,描绘佛陀在舍卫城降服外道六师,包括三个主要情节:芒果树奇迹、水火双神变、大神变。造像通常舍弃了叙事性,转而倾向于礼拜性,形成了以佛陀为主尊集结化佛天众的... 古印度笈多时期普遍流行一种取材于"舍卫城大神变"的佛教造像,描绘佛陀在舍卫城降服外道六师,包括三个主要情节:芒果树奇迹、水火双神变、大神变。造像通常舍弃了叙事性,转而倾向于礼拜性,形成了以佛陀为主尊集结化佛天众的宏大场景,作为程式化的造像遍布于西印度诸石窟。就西印度石窟所见,这类造像有繁简不同的造像图像,但均以"并蒂莲花"、"千佛化现"和"双龙擎莲"为图像特征,并影响了耆那教造像和印度教造像,也是古印度后期密教造像的图式渊源之一。"舍卫城大神变"系列造像对中国佛教美术的影响,尚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卫城大神变 古印度佛像 石窟寺造像
下载PDF
以形写神--论钟山石窟造像再现之美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曦 《当代美术家》 2021年第3期48-51,共4页
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县以西15公里安定镇附近的钟山山峦,始建于东晋,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曾经是中国西北重要的佛教伽蓝重地。本文通过笔者实地观摩,探讨陕北钟山石窟造像的高度艺术成就,并介绍其在中国古代具象再现领域的造型艺术... 钟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子长县以西15公里安定镇附近的钟山山峦,始建于东晋,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曾经是中国西北重要的佛教伽蓝重地。本文通过笔者实地观摩,探讨陕北钟山石窟造像的高度艺术成就,并介绍其在中国古代具象再现领域的造型艺术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艺术 石窟造像
下载PDF
杭州飞来峰神尼舍利塔遗址摩崖龛像的调查与初步研究
9
作者 魏祝挺 张正佳 张苏 《东方博物》 2022年第3期62-81,6,共21页
杭州西湖飞来峰顶的南侧,有始建于隋代的神尼舍利塔遗址。遗址周边散布大量摩崖龛像。笔者经多次调查测绘,确认了其中的32处造像龛及相关造像题记,并对造像的雕造年代、题材进行了考释。确认了神尼舍利塔遗址摩崖龛像均为五代吴越国时... 杭州西湖飞来峰顶的南侧,有始建于隋代的神尼舍利塔遗址。遗址周边散布大量摩崖龛像。笔者经多次调查测绘,确认了其中的32处造像龛及相关造像题记,并对造像的雕造年代、题材进行了考释。确认了神尼舍利塔遗址摩崖龛像均为五代吴越国时期开凿,造像题材包括观音、西方三圣、罗汉等,是吴越国时期观音信仰和罗汉信仰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神尼舍利塔 石窟造像 观音 罗汉
原文传递
睨视古今 立于永恒——唐代石窟造像艺术
10
作者 张瑞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3-36,共4页
唐代是中国石窟造像艺术发展的较充分、较完善的阶段,本文旨在结合唐代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对历史和现存的唐代石窟造像其兴盛的原因、造像的题材和艺术特征作较全面的探讨及必要的文化透视,以求揭示唐代石窟艺... 唐代是中国石窟造像艺术发展的较充分、较完善的阶段,本文旨在结合唐代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对历史和现存的唐代石窟造像其兴盛的原因、造像的题材和艺术特征作较全面的探讨及必要的文化透视,以求揭示唐代石窟艺术所取得的成就,所反映的社会民间习俗和历史文化内涵,鲜明的艺术特征及对民族文化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造像 佛教 宗教艺术
下载PDF
昙曜与平城佛教
11
作者 乔建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43-45,共3页
昙曜是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灭北凉时被徙至平城的。昙曜笃信佛法,历经太武灭法而不改其志。文成帝继位的第二年(453年),下诏恢复佛法,命昙曜返回京城并拜为帝师。昙曜奏请为皇室在武州山开窟造像。又建议实施了"僧祇户"... 昙曜是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灭北凉时被徙至平城的。昙曜笃信佛法,历经太武灭法而不改其志。文成帝继位的第二年(453年),下诏恢复佛法,命昙曜返回京城并拜为帝师。昙曜奏请为皇室在武州山开窟造像。又建议实施了"僧祇户"、"僧祇粟"、"佛图户"的寺院经济规制。为配合开窟造像,组织高僧翻译佛经。昙曜在平城的30余年中,精进禅业,利用佛教辅佐皇权,使北魏中期的佛教达到了空前的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曜 开窟造像 寺院经济 翻译佛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