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腹股沟区手术术后镇痛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薛杭 赵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97-500,504,共5页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腹股沟区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比较不同入路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差异.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单侧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4岁,ASA分级Ⅰ级,按随机数余数法分成后路组...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腹股沟区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比较不同入路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差异.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单侧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4岁,ASA分级Ⅰ级,按随机数余数法分成后路组、内路组、对照组(每组20例).后路组与内路组患儿于全麻下行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的腹横肌平面阻滞.分别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入室基础情绪,入室、切皮、缝皮时的心率、血压,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留观时间,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m-CHEOPS),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PACU给药例数,术后恶心呕吐例数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三组患儿在一般情况、基础情绪、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入室的心率、血压、家长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与内路组患儿在m-CHEOPS首次评分及之后20 min内评分、躁动发生率、PACU给药例数及切皮、缝皮时的心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观察指标在后路组与内路组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够为小儿腹腔镜腹股沟区手术提供良好术后镇痛,减少静脉镇痛药的应用,后路法与内路法是腹横肌平面阻滞较佳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神经传导阻滞 腹肌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外科学 镇痛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华玉思 高巨 欧晓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3期450-452,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予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 15 min...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与氯胺酮静脉全麻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应用的优缺点。【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单侧腹股沟区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予以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 15 min静脉泵入和丙泊酚2.0~2.5 mg/kg诱导,行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然后右美托咪定0.2~0.7μg/(kg · h)和丙泊酚4~6 mg/(kg · h)维持;氯胺酮组(K组)予以氯胺酮1 mg/kg诱导和0.5 mg/(kg · h)维持,丙泊酚用法同D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后、手术切皮时、苏醒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对小儿术后进行行为学的面部表情评分(FLACC)以及恢复室麻醉医生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估。【结果】D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 HR较K组明显降低( P <0.05);D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长于K组(P <0.05);D组在苏醒期、术后2h、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K组(P <0.05);D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K组(P <0.05),两组恢复室医生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1例,K 组6例患儿术后出现躁动(P <0.05)。【结论】超声引导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能减轻患儿术后躁动及术后疼痛,麻醉质量及安全性高,且获得患儿家属较高认可,值得在小儿麻醉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神经传导阻滞 右美托咪啶/投药和剂量 儿童 腹股沟/外科学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手术治疗高位难治性医源性隐睾 被引量:3
3
作者 段燚星 郭玺 +5 位作者 周强 郭琼 肖伟 胡胜 任伟刚 文东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642-643,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手术治疗高位难治性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小儿泌尿外科收治的21例单侧高位难治性医源性隐睾患儿,均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切口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记录患...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手术治疗高位难治性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小儿泌尿外科收治的21例单侧高位难治性医源性隐睾患儿,均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切口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记录患儿患侧睾丸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有无回缩现象。【结果】2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8~125(78.6±15.3)min,术后无阴囊血肿、腹痛等并发症,术后6 h进食,3~5 d出院。术后随访:体查及彩超复查显示睾丸均无萎缩,血流正常,其中9例较术前增大,但较健侧睾丸小,均固定于阴囊底部,无再次回缩现象。5例患儿腹股沟切口因再次手术有瘢痕形成,整形科予疤克外涂及激光处理后基本消退。【结论】高位难治性隐睾腹腔镜辅助下腹股沟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可最大限度保证睾丸血运,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外科学 医原性疾病/外科学 隐睾/外科学
下载PDF
微创腹横纹小切口在男性小儿先天性腹股沟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范海涛 刘永红 崔立晶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1期1983-1984,198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腹横纹小切口在男性小儿先天性腹股沟疾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微创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腹股沟疾病410例,其中鞘膜积液237例,隐睾134例,疝39例。[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5-20 mL,平均10 mL。手术时间14... [目的]探讨微创腹横纹小切口在男性小儿先天性腹股沟疾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微创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腹股沟疾病410例,其中鞘膜积液237例,隐睾134例,疝39例。[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5-20 mL,平均10 mL。手术时间14-70 min,平均30 min。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5 d。无切口感染及阴囊血肿病例。术后随访0.5-4.0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微创腹横纹小切口治疗男性小儿先天性腹股沟疾病恢复快、切口小、创伤小、痛苦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外科学
下载PDF
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治疗小儿隐睾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洪 李旭良 +3 位作者 方勇 金燕 王鑫 田文超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小儿隐睾的临床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即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治疗小儿隐睾,腹股沟皮纹横切口长2.0 ̄3.0cm,剪开浅深筋膜,部分切开腹股沟管前壁,提出睾丸及精索,分离鞘突管至...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小儿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小儿隐睾的临床特点,设计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即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治疗小儿隐睾,腹股沟皮纹横切口长2.0 ̄3.0cm,剪开浅深筋膜,部分切开腹股沟管前壁,提出睾丸及精索,分离鞘突管至腹膜外脂肪后结扎鞘状突,将睾丸下降固定于阴囊肉膜囊内。共治疗41例(53侧),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并与同期经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的55例(61侧)进行对比。结果41例(53侧)出院时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术后获随访32例(39侧),其中11例(13侧)术前高位隐睾患儿术后睾丸位于阴囊中部,其余睾丸位于阴囊底部,未发现睾丸萎缩;与同期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治疗的55例隐睾疗效相当,创伤小,恢复快。结论采用经腹股沟皮纹横切口治疗小儿隐睾创伤小,手术快,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疗效满意,可替代传统腹股沟大斜切口手术治疗小儿隐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 外科学 腹股沟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有腹股沟区手术史的隐睾患儿诊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万华 杨志林 +1 位作者 尹鉴淳 王浩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股沟区手术后隐睾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作者收治的13例(14侧)腹股沟区手术后再次行隐睾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隐睾手术后8例,腹股沟斜疝手术后4例,鞘膜积液手术后1例。均... 目的探讨腹股沟区手术后隐睾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作者收治的13例(14侧)腹股沟区手术后再次行隐睾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隐睾手术后8例,腹股沟斜疝手术后4例,鞘膜积液手术后1例。均再次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手术前后超声测量睾丸容积。结果13例(14侧)患儿睾丸均降入阴囊内,术中见瘢痕粘连明显。术后12例(13侧)获随访2个月至4年,睾丸无回缩,彩超提示13侧睾丸位置、血流正常,睾丸容积4侧较术前缩小5%一15%,1侧与术前相当,8侧较术前增大。结论导致腹股沟区手术后隐睾的原因为隐睾合并斜疝或鞘膜积液时只处理了后者,或单纯行斜疝或鞘膜积液手术时操作不当使睾丸上移,或隐睾手术中未充分游离精索,未达到无张力下降,以致睾丸上缩。腹股沟区手术后隐睾应适时手术,再次手术要仔细分离腹股沟粘连,并注重腹膜后精索的游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外科学 隐睾/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阴囊切口手术治疗儿童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7
作者 贺敏 蔡嘉斌 +4 位作者 茅君卿 李民驹 唐达星 舒强 王金湖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43-64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囊切口手术治疗儿童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1例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阴囊切口组(14例)和腹... 目的探讨经阴囊切口手术治疗儿童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1例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阴囊切口组(14例)和腹股沟切口组(27例)。收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儿年龄、体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切口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9.3±9.2)min和(3.6±1.5)d,腹股沟切口组分别为(42.0±8.6)min和(4.3±2.2)d,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切口组患儿术前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值为(7203.9±16096.3)ng/mL,术后1个月为(21.2±14.0)ng/mL,术后2个月为(12.9±9.4)ng/mL。腹股沟切口组术前AFP值为(5048.8±8106.1)ng/mL,术后1个月为(32.2±41.3)ng/mL,术后2个月为(22.4±37.9)ng/mL。两组术后AFP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段AF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阴囊切口组有1例出现切口裂开,腹股沟切口组无一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6~74个月和8~69个月,总体生存率均为100%;阴囊切口组和腹股沟切口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3/14和24/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囊切口手术治疗儿童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可达到与传统腹股沟切口手术同样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操作更简单,并发症可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瘤 睾丸肿瘤 阴囊/外科学 腹股沟/外科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