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Potted-Tray Grown Rice Seedling Transplanting by Machine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心禄 李旭毅 +3 位作者 池忠志 王少华 杨福明 郑家国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1期1923-1927,共5页
[Objective] In order to cultivate seedlings that are adaptable to farming system and transplanter, the technology for transplanting potted-tray grown rice seedlings with machine was introduced and studied. [Method] Th... [Objective] In order to cultivate seedlings that are adaptable to farming system and transplanter, the technology for transplanting potted-tray grown rice seedlings with machine was introduced and studied. [Method] The transplanter-spe-cific seedlings were cultivated with potted-tray, bowl-shaped blanket tray and soft plastic flat plate respectively. The seeding rate and 20-50-day-old seedling height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3 sowing patterns. After the transplanting, the missing transplanting rate, upright seedling rate, seedling injury rate and green-returning pe-riod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 Nursing seedlings with potted-tray had the advan-tages of saving seeds, high sowing precision, high seedling rate and high seedling rate. The 20-40-day-old seedlings had relatively high leaf age, seedling height and root number. However, 40 d after the transplanting,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was slowed. The quality difference was smal est among the 20-day-old seedlings that were nursed with 3 different patterns, but since then the quality advantage of pot-ted-tray grown seedlings had been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re was smal dif-ference in quality among the 30-day-old seedlings. However, for the seedlings that were older than 40 d, the transplanting quality of potted-tray grown seedling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owl-shaped blanket tray grown seedlings and soft plastic flat plate grown seedlings. In addition, the green-returning period of the potted-tray grown seedling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Conclusion] Compared to the bowl-shaped blanket tray grown seedlings and soft plastic flat plate grown seedlings, the potted-tray grown seedlings were more suitable to transplant by machine in the wheat-rice double cropping areas of Chengdu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y Potted seedling transplanter Seedling age Transplanting quality green-returning period
下载PDF
绿肥压青对粉垄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郑佳舜 胡钧铭 +6 位作者 韦翔华 韦燕燕 苏世鸣 李婷婷 夏旭 俞月凤 张俊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1-703,共13页
绿肥压青还田是调控现代集约化稻田土壤逆境的重要手段,为评估绿肥压青下粉垄耕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设置早稻粉垄耕作与常规耕作2种耕作模式,不施肥和同等肥力条件下施化肥、单倍绿肥配施化肥和双倍绿... 绿肥压青还田是调控现代集约化稻田土壤逆境的重要手段,为评估绿肥压青下粉垄耕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影响,设置早稻粉垄耕作与常规耕作2种耕作模式,不施肥和同等肥力条件下施化肥、单倍绿肥配施化肥和双倍绿肥配施化肥4种施肥处理,晚稻免耕常规施用化肥,开展双季稻周年大田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单倍绿肥压青下,粉垄耕作能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可达常规耕作的2倍,能有效增加微生物对土壤碳素的利用率。增加绿肥压青量会提高粉垄耕作稻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矿化潜力,与施用化肥相比,单倍绿肥压青下早晚稻分别增加1.6%~32.8%和0.6%~16.6%,双倍绿肥压青下分别增加58.6%~70.9%和29.6%~38.4%。粉垄单倍绿肥压青会降低免耕晚稻齐穗期、收获期土壤呼吸强度,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33.4%和38.7%,较粉垄耕作其他处理降低8.5%~31.4%。单倍绿肥压青下粉垄稻田土壤代谢商较常规耕作累积降低65.5%,与常耕相比,粉垄双倍绿肥压青和粉垄单一化肥的土壤代谢商分别累积增加20.3%和159.2%,粉垄双倍绿肥压青可有效缓解土壤代谢商的提升。微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呈负相关,绿肥压青还田下相关系数达0.44;累积矿化量和代谢商呈极显著正相关,粉垄耕作下相关系数达0.59。可见,绿肥粉垄耦合的模式可作为一种增加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减少部分生育时期土壤呼吸强度,增强土壤碳库稳定性及碳固持的重要调控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 绿肥压青 稻田土壤 微生物量碳 有机碳矿化
下载PDF
^(15)N标记绿肥喂猪后还田的转化和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电源 廖先苓 周卫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本文用 ̄(15)N标记绿肥与无N淀粉配制成饲料喂猪,猪体平均回收饲料 ̄(15)N23.51%;猪粪回收 ̄(15)23.85%,猪尿回收 ̄(15)N28.76%;饲料绿肥N的总回收率为76.12知。猪粪、尿还田,水稻全... 本文用 ̄(15)N标记绿肥与无N淀粉配制成饲料喂猪,猪体平均回收饲料 ̄(15)N23.51%;猪粪回收 ̄(15)23.85%,猪尿回收 ̄(15)N28.76%;饲料绿肥N的总回收率为76.12知。猪粪、尿还田,水稻全株对N的回收分别相当于饲料绿肥N的3.75%和7.25%。其中转化至稻谷的分别为2.51%和4.82%。以经济产品计算,猪体和稻谷共回收饲料绿肥 ̄(15)N30.84%,比 ̄(15)N绿肥与尿素配施还田稻谷回收的绿肥N(为26.65%)相对地高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标记绿肥喂猪 猪粪尿还田 绿肥还田
下载PDF
不同收获期的籽粒苋绿肥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国军 闫慧峰 +9 位作者 吴凯 杨举田 田雷 谭效磊 宗浩 陈秀斋 张永春 孙延国 刘海伟 石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为研究不同时期收获的籽粒苋还田后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模拟籽粒苋还田,测定了生长45,55和65d收获的籽粒苋还田后土壤可溶性碳(DOC)、无机氮(Nmin)、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收获的籽粒... 为研究不同时期收获的籽粒苋还田后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模拟籽粒苋还田,测定了生长45,55和65d收获的籽粒苋还田后土壤可溶性碳(DOC)、无机氮(Nmin)、速效钾、缓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收获的籽粒苋还田后0~14d,土壤DOC、Nmin、速效钾、土壤缓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籽粒苋氮表观释放率达到19.5%以上,而钾表观释放率在63.4%以上;还田14~56d,土壤Nmin、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为生长45d收获的处理〉55d收获的处理〉65d收获的处理〉对照,但此阶段各处理土壤DOC、组成土壤Nmin的铵态氮(除45d收获的还田处理)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还田56d后,添加籽粒苋的土壤Nmin是对照的3.4倍、速效钾是对照的3.1倍、缓效钾是对照的1.1倍.此外,培养期间生长45d收获的籽粒苋氮、钾表观释放率低于生长55和65d收获的籽粒苋.由此表明,籽粒苋还田14d后对土壤有效养分就有明显改善效果,籽粒苋生长45d收获还田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苋 绿肥还田 腐解 土壤养分 不同收获期
下载PDF
改良措施对农田土壤微生态及人参存苗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董林林 徐江 +5 位作者 牛玮浩 高月 张乃嘦 藤原直树 李西文 陈士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4334-4339,共6页
该文研究土壤消毒、绿肥回田、施肥过程中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变化,初步建立农田土壤改良方法,保证农田栽参的顺利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壤消毒、消毒+绿肥回田及消毒+绿肥回田+施肥处理后农田土壤理化性状、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表明改... 该文研究土壤消毒、绿肥回田、施肥过程中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变化,初步建立农田土壤改良方法,保证农田栽参的顺利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壤消毒、消毒+绿肥回田及消毒+绿肥回田+施肥处理后农田土壤理化性状、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表明改良措施降低土壤p H,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变细菌群落的组成。消毒+绿肥回田+施肥的综合措施降低移栽参苗死亡率。该研究表明土壤消毒、消毒+绿肥回田、消毒+绿肥回田+施肥的措施改变农田土壤微生态环境,综合改良措施提高参苗存苗率,保障农田栽参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栽参 微生态 土壤消毒 绿肥回田
原文传递
禾本科绿肥还田对盐碱地棉田土壤碳氮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敬宽 高枫舒 +2 位作者 张楷悦 李帅 柳新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6-404,共9页
为探讨绿肥还田对盐碱地棉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于2018—2019年选取黑麦草‘冬牧70’和大麦‘驻大麦4号’2种耐低温耐盐碱的禾本科绿肥进行原位还田试验,设置冬闲农田-棉花(T1)、黑麦草-棉花(T2)和大麦-棉花(T3)3个处理,测... 为探讨绿肥还田对盐碱地棉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于2018—2019年选取黑麦草‘冬牧70’和大麦‘驻大麦4号’2种耐低温耐盐碱的禾本科绿肥进行原位还田试验,设置冬闲农田-棉花(T1)、黑麦草-棉花(T2)和大麦-棉花(T3)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和绿肥还田后不同时期(15 d、50 d、110 d和180 d)棉田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的含量,并计算土壤微生物熵(SMQ)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SMBC/SMBN)值。结果表明,T2和T3均能显著增加SOC、TN含量,并在180 d时达最大值9.50 g∙kg^(−1)、798.84 mg∙kg^(−1)和9.91g∙kg^(−1)、759.34 mg∙kg^(−1),分别显著高于T1处理。T2和T3的SMBC、SMBN含量在整个还田期的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呈前期稳定增长且显著高于T1,后期有所降低且在110 d时略低于T1的变化动态;并且均在50 d时达最大值,此时较T1分别高出81.46%、47.76%和77.33%、43.13%;同时还田后T2处理不同时期的SMBC和SMBN含量均高于T3。SMQ不同处理的变化趋势与SMBC一致,2种绿肥处理除110 d外均高于T1处理,T2在15 d时达到最大值2.82%,而T3在50 d时达到最大值2.98%。各处理SMBC/SMBN值均在4~7之间变化,由此可判断绿肥还田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以细菌为主;同T1相比,除110 d外T2和T3均表现出较高的SMBC/SMBN值。综上所述,在盐碱地冬闲农田种植绿肥并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棉田土壤碳氮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提高土壤微生物固碳效应,为后茬作物生长提供养分。研究结果对盐碱地冬闲田的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盐碱地 棉田 土壤碳氮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下载PDF
绿肥还田对春大豆和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姜雪冰 姜磊 +2 位作者 王路路 胡壮壮 沈维良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了充分发挥绿肥的养分效能,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前茬为冬闲田块、绿肥毛叶苕子、绿肥毛叶苕子+冬油菜3个处理,研究不同绿肥还田处理对下茬作物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毛叶苕子+冬油菜绿肥处理对大豆... 为了充分发挥绿肥的养分效能,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前茬为冬闲田块、绿肥毛叶苕子、绿肥毛叶苕子+冬油菜3个处理,研究不同绿肥还田处理对下茬作物玉米和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毛叶苕子+冬油菜绿肥处理对大豆主茎节数的影响差异显著,对玉米百粒重的影响差异显著。相同年份不同绿肥还田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年份相同绿肥还田处理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相同年份不同绿肥还田处理及不同年份相同绿肥还田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春玉米 春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粉垄耕作与绿肥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和甘蔗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周灵芝 黄渝岚 +7 位作者 周佳 劳承英 申章佑 李艳英 韦本辉 张宪 王锋 李素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17,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和绿肥还田方式对长期连作蔗地土壤养分、酶活性和甘蔗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传统旋耕甘蔗单作(TCK)、粉垄耕作甘蔗单作(FLCK)、粉垄耕作甘蔗/大豆还田甘蔗根部(FLG)和大豆还田宽行(F... 【目的】探明不同耕作和绿肥还田方式对长期连作蔗地土壤养分、酶活性和甘蔗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传统旋耕甘蔗单作(TCK)、粉垄耕作甘蔗单作(FLCK)、粉垄耕作甘蔗/大豆还田甘蔗根部(FLG)和大豆还田宽行(FLK)。测定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和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甘蔗产量品质。【结果】(1)耕作方式和绿肥还田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影响显著。与TCK相比,所有处理的根部和宽行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增幅40.6%~76.7%。FLG、FLK和FLCK处理根部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比TCK显著提高,增幅16.1%~41.8%。(2)所有处理的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比TCK提高(FLG处理宽行土壤脲酶活性除外)0.7%~166.7%。(3)FLG、FLK和FLCK处理的2年平均产量显著高于TCK,增幅13.1%~30.5%;FLG和FLK处理的2年平均产量显著高于FLCK,增幅9.9%~15.3%;其中以FLG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86043 kg·hm-2。FLG、FLK和FLCK处理的蔗糖分、锤度、重力纯度、视纯度和转光度均比TCK高。(4)甘蔗产量与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与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利用粉垄耕作结合绿肥还田可以提高连作蔗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甘蔗产质量;结合田间操作的便捷性,本地区生产推荐应用粉垄耕作结合绿肥还田到宽行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绿肥还田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甘蔗产量
下载PDF
绿肥还田对粉垄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郑佳舜 胡钧铭 +3 位作者 韦燕燕 申章佑 蒙炎成 韦翔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8-374,共7页
绿肥还田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手段,为探索绿肥还田对粉垄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采用常耕和粉垄栽培水稻,以不施肥、单一施用化肥、同等肥力条件下单倍绿肥配施化肥和双倍绿肥配施化肥共4种施肥处理,系统开展粉垄耕作稻田土... 绿肥还田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手段,为探索绿肥还田对粉垄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采用常耕和粉垄栽培水稻,以不施肥、单一施用化肥、同等肥力条件下单倍绿肥配施化肥和双倍绿肥配施化肥共4种施肥处理,系统开展粉垄耕作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结果表明:①粉垄耕作减少了稻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高绿肥还田量有助于粉垄稻田土壤总有机碳的提高,双倍绿肥还田下提高25.6%~60.1%,而单倍绿肥还田有助于剖面各层土壤总有机碳积累;②绿肥还田增加了粉垄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土壤固碳水平;随着绿肥还田量的增加可有效提高粉垄稻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粉垄条件下单倍绿肥还田低、中、高活性有机碳分别增加了28.4%~47.9%、37.3%~49.9%、30.1%~49.6%,而双倍绿肥还田时分别增加47.8%~64.3%、40.0%~61.3%、29.6%~59.7%;③粉垄耕作下的稻田土壤总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在孕穗期及其之后,随生长时期呈线性变化规律,决定系数R2高达0.999。绿肥还田下粉垄稻田土壤非活性有机碳占比随土层厚度的增加呈缓慢降低趋势,决定系数R2达0.998~0.999,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纵向迁移和变化的潜在激发利用效率规律明显。可见,绿肥还田能有效增加粉垄稻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和活性有机碳的稳定性,对调控稻田土壤碳库及改善土壤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水稻田 粉垄 土壤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麦后复种绿肥及配施不同水平氮肥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霞 李盼 +5 位作者 殷文 陈桂平 樊志龙 胡发龙 范虹 何蔚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317-3330,共14页
【目的】针对甘肃省河西地区春小麦种植氮肥投入量大、肥源单一、氮素利用率低及小麦品质差的问题,探究适宜的绿肥与减量配施氮肥的栽培技术对春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河西灌区春小麦高产、优质和绿色生产方式... 【目的】针对甘肃省河西地区春小麦种植氮肥投入量大、肥源单一、氮素利用率低及小麦品质差的问题,探究适宜的绿肥与减量配施氮肥的栽培技术对春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河西灌区春小麦高产、优质和绿色生产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9—2021年在甘肃武威河西绿洲灌区进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方法,主区设单作小麦(W)和麦后复种豆科绿肥(W-G)两种种植模式;副区为5种施氮水平:农户传统施氮100%N肥(180 kg·hm^(-2),N4)、传统施氮的85%N肥(N3)、传统施氮的70%N肥(N2)、传统施氮的55%N肥(N1)及不施氮肥(N0)。【结果】麦后复种绿肥结合施氮85%(W-G-N3)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和生物产量,W-G-N3较单作小麦模式下施氮85%(W-N3)和传统施氮(W-N4)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6.7%—18.4%和13.6%—34.4%,W-G-N3较W-N3与W-N4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1.3%(2020)与5.2%—11.6%(2020—2021),籽粒产量提高幅度大于生物产量,因而,W-G-N3处理具有较高的收获指数,较W-N3和W-N4收获指数分别提高4.9%—15.9%和8.0%—20.5%。同时,W-G-N3可通过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改善营养品质,其中W-G-N3较W-N3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分别提高12.3%—16.1%、28.7%—47.2%和10.7%—11.1%;W-G-N3较W-N4蛋白质含量提高8.9%—12.4%,但W-G-N3与W-N4处理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著。此外,W-G-N3较W-N3和W-N4有利于促进小麦吸收氮素及转化为籽粒产量,其中植株吸氮量分别提高42.2%—58.9%和35.2%—45.0%,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2.0%—20.6%和5.9%—20.4%,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6%—18.3%和28.1%—58.1%;W-G-N3处理也可补偿减氮造成的氮肥农学效率的降低,较W-G-N4氮肥农学效率提高74.2%—80.0%。相关分析表明,麦后复种绿肥配合适量减氮通过促进氮素吸收利用而增加籽粒产量,同时又可显著改善籽粒营养品质。【结论】麦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施氮水平 籽粒产量 营养品质 氮素利用
下载PDF
绿豆/黑豆压青还田下减量施肥对宿根甘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苏利荣 谭裕模 +7 位作者 秦芳 李琴 曾成城 李忠义 韦彩会 董文斌 梁俊 何铁光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5-110,共6页
为探讨绿豆/黑豆还田和减施化肥条件下,间作绿肥压青还田对宿根甘蔗生长的影响及绿肥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化肥的替代作用。试验设计了常规施肥(CK)、化肥减施25%+12%营养元素当量绿豆绿肥还田+13%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H-LY)、化肥减施25%... 为探讨绿豆/黑豆还田和减施化肥条件下,间作绿肥压青还田对宿根甘蔗生长的影响及绿肥还田和有机肥施用对化肥的替代作用。试验设计了常规施肥(CK)、化肥减施25%+12%营养元素当量绿豆绿肥还田+13%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H-LY)、化肥减施25%+全量绿豆还田(H-LQ)、化肥减施25%+25%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H-Y)、化肥减施25%+25%营养元素当量黑豆绿肥还田(H-HD)和化肥减施25%+全量黑豆还田(H-HQ)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宿根蔗间作绿豆和黑豆压青还田对甘蔗株高、有效茎数和单茎重没有显著影响,所有处理的蔗茎产量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说明宿根蔗间作绿豆和黑豆绿肥压青还田、当量有机肥施用均可以替代25%的甘蔗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甘蔗 间作 化肥减施 绿肥 压青还田
原文传递
水稻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心禄 李旭毅 +3 位作者 池忠志 王少华 杨福明 郑家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48-1552,共5页
为了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通过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插秧后调查了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 为了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通过引进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进行研究,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机插秧秧苗,比较了3种方式的播种量、20~50 d的苗高,插秧后调查了漏插率、直立苗率、伤秧率、返青期,结果表明: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的优点。在20~40 d,叶龄、苗高、根数均较高,40 d以后,生长延缓。20 d是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超过40 d时,插秧质量高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这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 钵苗插秧机 秧龄 插秧质量 返青期
下载PDF
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13
作者 周灵芝 黄渝岚 +7 位作者 周佳 申章佑 李艳英 王锋 李素平 张宪 劳承英 韦本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40-2650,共11页
【目的】探讨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后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常规单作(CT)、常规间作绿肥还田(CTJ)、粉垄单作(FL)和粉垄间作绿肥还田(FLJ)4个处理,利用Bio... 【目的】探讨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后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常规单作(CT)、常规间作绿肥还田(CTJ)、粉垄单作(FL)和粉垄间作绿肥还田(FLJ)4个处理,利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不同处理对甘蔗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培养期内,不同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培养至168 h时,甘蔗3个生长时期0~20 cm土层中各处理的AWCD值均为分蘖期>伸长期>成熟期,每个时期各处理在0~20 cm土层的AWCD值大于20~4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FLJ处理的AWCD值分别比其他处理增加24.6%~55.2%、114.8%~205.3%和25.9%~47.8%。在甘蔗整个生育期,0~20和20~40 cm土层中FLJ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性样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Mclntosh丰富度指数最大(成熟期Mclntosh丰富度指数除外),但与其他处理总体差异不显著(P>0.05)。碳水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为微生物代谢利用最主要的碳源,0~20 cm土层中FLJ处理对碳水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多聚物类、胺类、酚酸类六类碳源的利用强度总体上大于其他处理。在分蘖期,土壤微生物对多聚物类和氨基酸类的利用程度最高;在伸长期和成熟期均为对碳水类和氨基酸类的利用程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能力,各处理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导致微生物群落功能差异的特征碳源为碳水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结论】粉垄耕作结合间作绿肥还田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并提高其对碳源的利用程度,可作为一种耕作与栽培模式在广西蔗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绿肥还田 微生物群落 代谢功能 功能多样性 甘蔗
下载PDF
新植蔗间作不同绿肥压青还田的试验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利荣 谭裕模 +7 位作者 何铁光 秦芳 李琴 曾成城 李忠义 唐红琴 韦彩会 董文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7-753,共7页
为探讨减施化肥条件下,间作绿肥压青还田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及化肥的替代作用。试验设计了6个处理,处理1(CK):甘蔗常规施肥;处理2(H-LY):化肥减施25%+12%营养元素当量绿豆绿肥还田+13%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处理3(H-LQ):化肥减施25%+全量绿... 为探讨减施化肥条件下,间作绿肥压青还田对甘蔗生长的影响及化肥的替代作用。试验设计了6个处理,处理1(CK):甘蔗常规施肥;处理2(H-LY):化肥减施25%+12%营养元素当量绿豆绿肥还田+13%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处理3(H-LQ):化肥减施25%+全量绿豆绿肥还田;处理4(H-Y):化肥减施25%+25%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处理5(H-HD):化肥减施25%+25%营养元素当量黑豆绿肥还田;处理6(H-HQ):化肥减施25%+全量黑豆绿肥还田。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绿豆绿肥和黑豆绿肥在生育前期甘蔗的分蘖和甘蔗总苗数都较常规处理降低,间作黑豆还降低了甘蔗的叶片宽度。甘蔗化肥减施25%条件下,间作绿豆绿肥全量还田、12%营养元素当量间作绿豆绿肥还田+13%营养元素当量有机肥替代的蔗茎产量和经济效益均达到常规对照水平。但间作黑豆压青还田导致甘蔗减产,降低经济效益。兼顾甘蔗产量、经济效益、资源消耗及蔗地的地力提升各方面,甘蔗间作绿豆绿肥全量还田可以替代25%的甘蔗化肥,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间作 化肥减施 绿肥 压青还田
下载PDF
绿肥粉垄耦合对稻田耕层土壤团粒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佳舜 胡钧铭 +5 位作者 韦燕燕 李婷婷 苏世鸣 韦翔华 何铁光 夏旭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53-2664,共12页
[目的]研究稻田生态系统耕层优化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团粒结构特征的影响,为探明和评估绿肥粉垄耦合土壤物理结构特征及稻田土壤逆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南宁)开展为期4个稻季的定位试验,早稻... [目的]研究稻田生态系统耕层优化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团粒结构特征的影响,为探明和评估绿肥粉垄耦合土壤物理结构特征及稻田土壤逆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南宁)开展为期4个稻季的定位试验,早稻采用粉垄耕作(F)和常规耕作(C)2种方式,以不施肥(N)为对照,设置常规施用化肥(N0)、同等肥力条件下单倍绿肥配施化肥(N1)和双倍绿肥配施化肥(N2),共设8个处理(CN、CN0、CN1、CN2、FN、FN0、FN1、FN2),晚稻实行常规施用化肥免耕。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0~15、15~30和30~45 cm耕层黏粒、粉粒、砂粒的土壤粒径含量;采用湿筛法测定0~15 cm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计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凝聚力的关键指标,即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团聚体超微观形态结构;采用土壤紧实度仪测定不同耕层土壤紧实度。[结果]FN1处理提高了0~15和30~45 cm土壤黏粒含量,其中早稻分别增加0.75%和2.10%,晚稻分别增加0.67%和0.09%;FN2提高了除晚稻30~45 cm以外的其他耕层土壤粉粒含量。绿肥粉垄耦合能提高稻田土壤团聚体的凝聚效果。同一季稻田粉垄耕作土壤MWD和GWD均低于常规耕作,其中早稻和晚稻粉垄耕作土壤MWD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0.19~0.96和0.47~0.72 mm,GMD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0.36~1.52和0.79~1.15 mm。绿肥用量的增加有效提高了土壤MWD和GMD,其中FN1和FN2早稻处理下分别提高0.75和1.06 mm,晚稻分别提高0.21和0.31 mm。FN1处理提高土壤持水性和通气性,有效促进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粉垄耕作下土壤微观结构呈孔隙多而偏小,空洞少而偏大的特征。晚稻FN1处理的土壤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分别占8.60%和29.09%,免耕晚稻的土壤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含量较粉垄早稻有所提升,FN1处理增加了3.88%和1.34%,FN2处理增加了12.04%和9.01%。粉垄耕作下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粉垄耕作 稻田土壤 土壤团聚体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绿肥还田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国斌 谭克均 夏忠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67-70,共4页
为推进贵州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2009—2015年依托农业部、财政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在贵州乌当、清镇、盘县、水城、凤冈、桐梓、习水、播州、镇宁、关岭、长顺、瓮安、荔波、从江、施秉、锦屏、威宁、... 为推进贵州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2009—2015年依托农业部、财政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在贵州乌当、清镇、盘县、水城、凤冈、桐梓、习水、播州、镇宁、关岭、长顺、瓮安、荔波、从江、施秉、锦屏、威宁、赫章、纳雍、松桃、玉屏、思南、册亨和望谟等24个县(市、区)开展了绿肥种植对耕地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经过6年种植绿肥翻压还田后耕地耕层土壤容重逐渐减小,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缓效钾、全钾含量逐渐增加,土壤pH逐渐增大,阳离子交换量(CEC)逐渐增大,耕地质量逐渐提升,其中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7.96g/kg上升到33.12g/kg,年均增幅为2.21%;全氮含量从1.78g/kg上升到2.07g/kg,年均增幅为1.69%;全磷含量从0.72g/kg上升到0.73g/kg,年均增幅为0.70%;全钾含量从10.33g/kg上升到11.77g/kg,年均增幅为1.89%;有效磷含量从18.37mg/kg上升到18.71mg/kg,年均增幅为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 耕地质量 贵州
下载PDF
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策略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穆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9-371,376,共4页
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已发展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护森林资源是森林永续利用的前提,必须开发有序,利用有方,适度进行。为此,中国森林植被资源的恢复与重建对策是:增强保护意... 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已发展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护森林资源是森林永续利用的前提,必须开发有序,利用有方,适度进行。为此,中国森林植被资源的恢复与重建对策是:增强保护意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坚持以法治林;搞好退耕还林;大力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加强森林灾害综合研究;推动我国森林认证进程,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退耕还林 森林永续利用 林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不同捂黄处理对采青及返青烟叶烘烤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汪华国 晏飞 +5 位作者 李文标 方亮 柴建国 胡小东 杨涛 杨亚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4期188-191,共4页
[目的]提高采青及返青烟叶烘烤品质。[方法]以K326下部4片不适用鲜烟叶为原料,在烘烤前增加捂黄处理工艺,并喷施2种不同配方的生物制剂复合物,研究其对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物理外观、质体色素、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探索... [目的]提高采青及返青烟叶烘烤品质。[方法]以K326下部4片不适用鲜烟叶为原料,在烘烤前增加捂黄处理工艺,并喷施2种不同配方的生物制剂复合物,研究其对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物理外观、质体色素、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探索适合的捂黄处理技术。[结果]2种捂黄处理能够缩短烘烤时间66h,烤后烟叶含青率降低,并以T2处理黄烟率最高。类叶比以T1处理略好于T2处理,优于对照。烟叶总糖、氨基酸、淀粉、蛋白质含量受捂黄处理的影响较大,均以T1和T2处理后烟叶含量较高,感官评吸质量以T2处理较优。[结论]捂黄处理能够改善采青及返青烟叶的烘烤特性,提高烤后烟叶的内在品质,可为采青及返青烟叶有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捂黄处理 采青烟 返青烟 烘烤品质
下载PDF
水稻穴盘精播钵苗对秧苗生长和插秧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姜心禄 李旭毅 +4 位作者 池忠志 王少华 叶利 杨福明 郑家国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5,共4页
为了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对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的机插秧秧苗和机插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的优点。秧龄为20 d时3种... 为了培育适应种植制度特点又适应插秧机作业的秧苗,对采用钵苗穴盘、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培育的机插秧秧苗和机插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钵苗穴盘育秧,具有节省种子,播种精度、出苗率、成苗率高的优点。秧龄为20 d时3种秧苗质量差异小,此后,钵苗穴盘秧苗质量优势逐渐突出。30 d时,3种秧苗插秧质量差异不大;但40 d或更长时间,钵苗穴盘育秧插秧质量好于钵形毯状盘、塑料软平盘育秧,且返青期明显缩短,这更适宜于成都平原稻麦两熟种植制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盘 钵苗插秧机 秧龄 插秧质量 返青期
下载PDF
HR401-M型绿肥还田机还田效果适用性研究
20
作者 周洋 张强 +2 位作者 崔清梅 戴居会 向俊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8-192,共5页
为评价HR401-M型茶园绿肥还田机还田效果适用性情况,在恩施市高新开发区农科院茶园基地进行基于油菜的绿肥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HR401-M型绿肥还田机在试验地的粉碎长度合格率为94.7%,残茬高度为40.7mm,抛撒均匀度为90.9%;运用功效系... 为评价HR401-M型茶园绿肥还田机还田效果适用性情况,在恩施市高新开发区农科院茶园基地进行基于油菜的绿肥还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HR401-M型绿肥还田机在试验地的粉碎长度合格率为94.7%,残茬高度为40.7mm,抛撒均匀度为90.9%;运用功效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适用性评价指标的单项分值及权重值,得出绿肥还田机在试验地还田效果适用度为74.95。通过计算适用度数值大小来评判绿肥还田机还田效果的地区适用性程度,可为同类农机具的地区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还田机 还田效果 适用性 适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