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7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普洱茶原料晒青毛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96
1
作者 周志宏 杨崇仁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343-350,共8页
从云南临沧地区生产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中分离到 2 1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 :(- )表儿茶素、 (- )表没食子儿茶素、 (- )表没食子儿茶素 - 3-O -没食子酸酯、 (- )表儿茶素 - 3-O -没食子酸酯、 (- )表阿福豆素 - 3-O -没... 从云南临沧地区生产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中分离到 2 1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 :(- )表儿茶素、 (- )表没食子儿茶素、 (- )表没食子儿茶素 - 3-O -没食子酸酯、 (- )表儿茶素 - 3-O -没食子酸酯、 (- )表阿福豆素 - 3-O -没食子酸酯、 (+)儿茶素、 (± )没食子儿茶素、槲皮素、槲皮素 - 3-O - β -D -葡萄吡喃糖甙、芦丁、山奈酚、山奈酚 - 3-O - β -D -葡萄吡喃糖甙、山奈酚 - 3-O -芦丁糖甙、小木麻黄素 (strictinin)、 1,6 -O -二没食子酰基 - β -D -葡萄吡喃糖、茶倍素、绿原酸、 3α ,5α -二羟基 - 4 -α -O -咖啡酰基金鸡纳酸、松柏醇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科 普洱茶 晒青毛茶 酚性成分
下载PDF
茶树育种品质早期化学鉴定——Ⅱ.鲜叶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绿茶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97
2
作者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用直线和曲线模型,模拟分析了60个品种(系)鲜叶中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绿茶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浸出物(We)、儿茶素(TC)和咖啡碱(Cf)与绿茶品质(GQ)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模型(GQ=32.48+3.043We-0.0429We^2,GQ=84.5329+0.0463TC-0.000... 用直线和曲线模型,模拟分析了60个品种(系)鲜叶中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绿茶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浸出物(We)、儿茶素(TC)和咖啡碱(Cf)与绿茶品质(GQ)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模型(GQ=32.48+3.043We-0.0429We^2,GQ=84.5329+0.0463TC-0.0003 TC^2,GQ=48.57+18.3629Cf-2.2402 Cf^2)来模拟,茶多酚与绿茶品质之间也呈二次曲线关系,但以其对水浸出物的相对含量(Ph/We)来分析比绝对含量更适宜[GQ=80.23+0.3058 Ph/We-0.0037(Ph/We)~2],氨基酸(A)、酚氨比(P/A)和还原糖(S)与绿茶品质的关系宜用直线模型(GQ=79.94+2.3652A,GQ=87.88-0.2107P/A,GQ=87.5816-3.142S)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育种 品质早期化学鉴定 鲜叶 生化组分 绿茶品质
下载PDF
茶树品种主要化学成份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2
3
作者 陆锦时 魏芳华 李春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S1期1-5,共5页
对省内外120余茶树品种春梢样进行生化成份测定,结果表明:茶多酚平均含量为30.46%,氨基酸总量3.25%,咖啡碱4.38%,可溶性糖4.18%,水浸出物45.68%.品种间各项化学成分变异幅度较大(最高和最低间相差2倍以上,而氨基酸相差近4倍).茶多酚和... 对省内外120余茶树品种春梢样进行生化成份测定,结果表明:茶多酚平均含量为30.46%,氨基酸总量3.25%,咖啡碱4.38%,可溶性糖4.18%,水浸出物45.68%.品种间各项化学成分变异幅度较大(最高和最低间相差2倍以上,而氨基酸相差近4倍).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红茶品种新梢明显高于绿茶品种;而氨基酸含量则反之.其他化学成份在品种间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茶多酚和儿茶素与红碎茶品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82;氨基酸、水浸出物与绿茶品质显著相关(氨基酸相关系数为0.95).其他化学成分与茶品质也有一定关系.在此基础上,拟定红、绿茶品种中茶多酚的指标分别为28%~33%和18%~22%;儿茶素分别为130~136mg/g和88~94mg/g;氨基酸分子为1.88%~2.20%和3.25%~3.60%;咖啡碱分别为3.40%~3.85%和3.30%~3.65%.另外,绿茶品种中水浸出物的指标为37%~4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早期鉴定 化学指标 红茶品种 绿茶品种
下载PDF
不同杀青方法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8
4
作者 朱德文 岳鹏翔 袁弟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5-279,共5页
杀青作业是提高绿茶加工品质的关键工序,为了提高茶叶加工品质,采用微波、热风、蒸汽、锅炒和蒸汽-热风组合等不同杀青方法对加工后绿茶的感官品质和茶叶内含成分品质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输出功率10kW、时间2.5min、杀青... 杀青作业是提高绿茶加工品质的关键工序,为了提高茶叶加工品质,采用微波、热风、蒸汽、锅炒和蒸汽-热风组合等不同杀青方法对加工后绿茶的感官品质和茶叶内含成分品质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输出功率10kW、时间2.5min、杀青叶温室75℃,杀青后茶叶的外形色泽、汤色、叶底表现较好,只有香气、滋味欠佳,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是2.70%、34.40%、3.335×10-3mg/g和2.24mg/g,时间是传统杀青的1/4~1/3,能耗成本是传统杀青的1/3。蒸汽-热风组合杀青时间为6min(蒸汽和热风各处理3min)、叶温80℃杀青的茶叶香气最好,氨基酸保留量达到3.48%,感官品质总分达到90.75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控制 加工 感观 不同杀青方法 绿茶
下载PDF
硒提高茶叶品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70
5
作者 胡秋辉 潘根兴 +2 位作者 朱建春 安辛欣 丁瑞兴 《茶叶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在低硒土壤的茶园施用无机硒肥 ,研制富硒茶叶。研究硒对茶叶保鲜品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富硒茶茶汤放置 12小时过程中 ,556nm吸光度比低硒茶叶稳定 ,表明富硒茶叶中的硒可有效地阻止茶汤氧化褐变 ,有利于保持绿茶品... 在低硒土壤的茶园施用无机硒肥 ,研制富硒茶叶。研究硒对茶叶保鲜品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富硒茶茶汤放置 12小时过程中 ,556nm吸光度比低硒茶叶稳定 ,表明富硒茶叶中的硒可有效地阻止茶汤氧化褐变 ,有利于保持绿茶品质。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90天 ,低硒绿茶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 4 8 2 1% ,而富硒茶维生素C保存率为 78 54% ,表明富硒茶中的硒能有效抑制茶叶在贮藏期间维生素C的减少。与低硒茶叶相比 ,富硒茶蛋白质的氨基酸总量增加 8 3%~ 14 8% ,必需氨基酸总量增加 8 8%~ 14 8% ,甲硫氨酸增加 6 0 %~ 8 7% ,胱氨酸增加 38 7%~ 95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茶 绿茶 保鲜 品质 氨基酸
下载PDF
绿茶滋味量化及其与化学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9
6
作者 刘盼盼 邓余良 +6 位作者 尹军峰 张英娜 陈根生 汪芳 陈建新 袁海波 许勇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3-181,共9页
对绿茶滋味做分属性量化分析,探讨其与化学组分的相关性。以不同鲜叶原料、不同加工工艺的绿茶为代表,以茶叶中的谷氨酸钠、葡萄糖、咖啡碱和儿茶素EGCG等呈味单体作为标准滋味化学物质,建立鲜味、甜味、苦味和涩味等滋味分属性标准曲... 对绿茶滋味做分属性量化分析,探讨其与化学组分的相关性。以不同鲜叶原料、不同加工工艺的绿茶为代表,以茶叶中的谷氨酸钠、葡萄糖、咖啡碱和儿茶素EGCG等呈味单体作为标准滋味化学物质,建立鲜味、甜味、苦味和涩味等滋味分属性标准曲线。基于此标准曲线对茶汤滋味分属性进行量化分析,探讨茶汤化学组分与滋味分属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茶汤滋味、香气和感官总分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茶汤整体滋味品质与鲜味和苦味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鲜味与甜味、苦味与涩味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而鲜味与苦味和涩味、甜味与苦味和涩味之间都呈显著负相关;茶汤中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EGCG、EGC、ECG及儿茶素总量)、苯丙氨酸含量都与苦味、涩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鲜味呈显著负相关;茶汤中总糖含量与甜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茶汤中谷氨酸含量与鲜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苦味强度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实现了对茶叶滋味品质的定量分析,为茶叶分等分级和茶汤滋味化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滋味 量化分析 化学组分 相关性
原文传递
3种名优绿茶特征香气成分的比较及种类判别分析 被引量:76
7
作者 龙立梅 宋沙沙 +3 位作者 李柰 樊琛 李小波 曹学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绿茶香气分析方法,研究固相微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绿茶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并对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和信阳毛尖3种名优绿茶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和种类判别。结果表明:采用5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绿茶香气分析方法,研究固相微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绿茶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的影响,并对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和信阳毛尖3种名优绿茶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和种类判别。结果表明:采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在80℃条件下吸附60 min,能达到最佳吸附效果;通过对3种绿茶特征香气组分分析,分析鉴定出58种绿茶特征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依次为:香叶醇、(Z)-己酸-3-己烯酯、芳樟醇、壬醛、反-橙花叔醇等。利用16个共有特征香气成分峰的相对峰面积,建立多元化典型判别函数,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技术对31个绿茶样品进行了很好的种类判别,判别正确率近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绿茶 香气成分 种类判别
下载PDF
采用HS-SPME/GC-MS/GC-Olfactometry/RI对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香气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0
8
作者 窦宏亮 李春美 +1 位作者 顾海峰 郝菊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60,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lfactometry)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的保留指数(RI),鉴定了绿茶和饮料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并对二者香气组成及相对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GC-MS/GC-Olfactometry/RI法能有效地鉴别和确认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中香味化合物的类别、香味强度及其对总体香气的贡献;绿茶和绿茶鲜汁饮料的香气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存在差异,绿茶中有34种嗅感物质,其中叶醇、2-乙基己醇、苄醇、1-辛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己醛、(E)-2-己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是其主要呈香物质;绿茶鲜汁饮料含有37种嗅感物质,主要呈香物质为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Z)-2-庚烯醛、苯甲醛、苯乙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绿茶 绿茶鲜汁饮料 香气分析 气相色谱 质谱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 保留指数
下载PDF
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8
9
作者 胡云铃 黄建安 施兆鹏 《茶叶》 2008年第1期24-28,共5页
本文研究了汽热杀青、热风杀青和滚筒杀青3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青方式对茶在制品生化成分变化的影响不同,汽热杀青因蒸汽穿透力强,杀青时间短,茶多酚、酯型儿茶素的减少量与氨基酸等水解产物的增加量相对较少,... 本文研究了汽热杀青、热风杀青和滚筒杀青3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青方式对茶在制品生化成分变化的影响不同,汽热杀青因蒸汽穿透力强,杀青时间短,茶多酚、酯型儿茶素的减少量与氨基酸等水解产物的增加量相对较少,使毛茶茶汤浓烈,汽热杀青能快速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和减少叶绿素的破坏,使毛茶的汤色、叶底较绿;而采用热风杀青制得的毛茶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除色泽稍次于汽热杀青外,其余各品质指标略优于汽热和滚筒杀青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杀青 品质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绿茶滋味品质评价 被引量:60
10
作者 吴瑞梅 赵杰文 +1 位作者 陈全胜 黄星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78-381,共4页
该文研究利用电子舌技术快速评价绿茶的滋味品质。试验以"碧螺春"绿茶为研究对象,以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作为绿茶滋味品质的评价方法,获得的滋味总得分值作为电子舌评价模型的参考测量值。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首先对不同生产日... 该文研究利用电子舌技术快速评价绿茶的滋味品质。试验以"碧螺春"绿茶为研究对象,以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作为绿茶滋味品质的评价方法,获得的滋味总得分值作为电子舌评价模型的参考测量值。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首先对不同生产日期的碧螺春茶汤滋味总得分值和各传感器响应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对比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电子舌传感器响应值与滋味总得分值之间的相关模型。结果显示不同生产日期对绿茶滋味品质及各传感器响应信号都具有极显著影响;当采用4个主成分时,建立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最优。用独立样本检验模型精度,模型预测值与参考值的相关系数为0.906,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4.077。研究结果可为茶叶品质智能化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品质控制 农产品 电子舌 绿茶 偏最小二乘法 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茯砖茶减肥作用研究 被引量:57
11
作者 王蝶 黄建安 +3 位作者 叶小燕 曹丹 张健炜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6,共6页
探讨了茯砖茶和绿茶对营养型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茶叶水提物的低、中、高灌胃剂量分别为:75、150、300 mg/kg。结果表明:与肥胖模型组相比,茯砖茶和绿茶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质量增长,降低食物利用率、脂肪系数以及Lee氏指数。脂肪细胞... 探讨了茯砖茶和绿茶对营养型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茶叶水提物的低、中、高灌胃剂量分别为:75、150、300 mg/kg。结果表明:与肥胖模型组相比,茯砖茶和绿茶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质量增长,降低食物利用率、脂肪系数以及Lee氏指数。脂肪细胞观察表明,喂饲茯砖茶和绿茶组大鼠的脂肪细胞中脂滴含量明显减少,脂肪细胞直径明显变小。茯砖茶降低血清甘油三酯的效果优于绿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绿茶 减肥
下载PDF
儿茶素及其类似物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2
作者 刘超 陈若芸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儿茶素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具有明显的清除体内自由基、抗癌、抗炎、抗突变、抗衰老及改善肝功能等生物活性。近年来绿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 (GTC)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作者对儿茶素类化合物... 儿茶素类化合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具有明显的清除体内自由基、抗癌、抗炎、抗突变、抗衰老及改善肝功能等生物活性。近年来绿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 (GTC)更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作者对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种类、波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药理
下载PDF
绿茶加工中主要滋味物质动态变化及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6
13
作者 许伟 彭影琦 +2 位作者 张拓 孔莹莹 肖文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41,共6页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春季一芽二叶为原料,按照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工艺将其加工成绿茶,在分析绿茶加工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儿茶素等主要滋味物质质量分数动态变化基础上,通过酚/氨比、简单儿茶素/酯型...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春季一芽二叶为原料,按照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工艺将其加工成绿茶,在分析绿茶加工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儿茶素等主要滋味物质质量分数动态变化基础上,通过酚/氨比、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以及感官品质分析,探讨绿茶加工中主要滋味物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滋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茶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等滋味物质质量分数整体上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摊放过程中呈上升趋势;这些滋味物质的动态变化使得酚/氨比在摊放阶段由11.45下降到6.21,在杀青阶段逐渐上升到8.01,在揉捻和干燥阶段趋于稳定;而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在摊放阶段由0.43上升至0.45,在杀青阶段由0.47下降到0.44,在揉捻和干燥过程中逐渐缓慢降低至0.35;同时,这些滋味物质质量分数与绿茶滋味品质明显相关,当酚/氨比为5.5~6.5、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比为0.3~0.5时,绿茶滋味品质由粗淡、苦涩逐渐转化为醇厚、鲜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 绿茶 滋味物质 酚/氨比 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 滋味品质
下载PDF
三类茶中茶氨酸、咖啡碱及多酚类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4
14
作者 陈小强 叶阳 +2 位作者 成浩 尹军峰 孙成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比较分析了绿茶类的西湖龙井和碧螺春、红茶类的祈门红茶和立顿红茶、黑茶类的普洱茶I(特级标准样)和普洱茶Ⅱ(临沧出产)中茶氨酸、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多酚类和没食子酸等物质的含量;研究了绿茶、红茶和普洱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比较分析了绿茶类的西湖龙井和碧螺春、红茶类的祈门红茶和立顿红茶、黑茶类的普洱茶I(特级标准样)和普洱茶Ⅱ(临沧出产)中茶氨酸、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多酚类和没食子酸等物质的含量;研究了绿茶、红茶和普洱茶中茶氨酸与咖啡碱的比例关系、儿茶素的组成特征及含量,探讨了上述物质作为茶叶品质控制和鉴定的综合指标参数以及相关生理功效方面的组效关系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红茶 普洱茶 茶氨酸 咖啡碱 茶多酚(儿茶素) 没食子酸
下载PDF
茶鲜叶在不同季节及绿茶加工贮藏过程中糖苷类香气前体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张正竹 宛晓春 +1 位作者 施兆鹏 夏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选择了槠叶种鲜叶为茶叶原料 ,研究了茶叶糖苷类香气前体在不同季节和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槠叶种鲜叶中存在以顺 3 己烯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乙醇、苯甲醇等为苷元的糖苷类香气前体。不... 选择了槠叶种鲜叶为茶叶原料 ,研究了茶叶糖苷类香气前体在不同季节和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槠叶种鲜叶中存在以顺 3 己烯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乙醇、苯甲醇等为苷元的糖苷类香气前体。不同季节 ,茶叶糖苷类香气前体在组成和含量上差别较大。单萜烯醇糖苷特别是香叶醇糖苷在春茶中的含量很高 ;秋茶中以芳香族醇、酯、脂肪族醇为苷元的糖苷含量显著增加 ,而单萜烯醇糖苷含量降低 ;夏茶中水杨酸甲酯、苯甲醇糖苷含量处于低水平 ,但苯乙醇糖苷含量较高。从春季到秋季 ,顺 3 己烯醇和水杨酸甲酯糖苷的含量逐渐提高 ,而芳樟醇和香叶醇糖苷的含量却逐步减少。茶鲜叶摊放 2h后 ,糖苷类香气前体的总量提高 ,并在绿茶加工的后续阶段逐步降低 ,特别是在干燥阶段。在成品绿茶中仍保留约 77%的糖苷类香气前体 ,这为绿茶香气品质的进一步改善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槠叶种鲜叶 糖苷类香气前体 绿茶 消长规律 加工贮藏 季节
下载PDF
微波在茶多酚提取技术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周志 汪兴平 +1 位作者 张家年 程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8-10,共3页
以水为介质 ,对绿茶进行微波处理 ,结果表明 ,料液比 (W/V) 1∶2 0 ,时间 3min ,微波浸提 2次 ,再 5 0℃水溶液浸提 1次 10min ,茶多酚浸出率达 90 %以上 ,与传统水煮法及溶剂提取法相比 ,此法提取率高 ,省溶剂 。
关键词 绿茶 茶多酚 提取方法 微波浸提 溶液浸提 抗养化剂 提取率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植物型缓蚀剂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41
17
作者 刘峥 熊根良 《腐蚀与防护》 CAS 2003年第4期146-150,共5页
用直接浸泡—回流法从绿茶茶叶和米糠中提取了两种缓蚀剂TL和BR。利用失重法研究了缓蚀剂TL和BR浓度、介质酸度和腐蚀时间对碳钢的缓蚀作用的影响 ,以及TL、BR分别与六次甲基四胺 (CN)复配后的缓蚀效果 ,并探讨了TL、BR的缓蚀机理。失... 用直接浸泡—回流法从绿茶茶叶和米糠中提取了两种缓蚀剂TL和BR。利用失重法研究了缓蚀剂TL和BR浓度、介质酸度和腐蚀时间对碳钢的缓蚀作用的影响 ,以及TL、BR分别与六次甲基四胺 (CN)复配后的缓蚀效果 ,并探讨了TL、BR的缓蚀机理。失重试验和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 :缓蚀剂TL和BR对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茶叶 米糠 缓蚀剂 缓蚀机理
下载PDF
磁性石墨烯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和绿茶中酰胺类除草剂残留 被引量:48
18
作者 白沙沙 李芝 +2 位作者 臧晓欢 王春 王志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77-1182,共6页
采用磁性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磁性固相萃取剂进行磁性固相萃取,再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采用气相色谱建立了高灵敏测定环境水样和绿茶中5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的方法。对影响萃取效率的诸因素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5种酰胺类除草剂... 采用磁性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磁性固相萃取剂进行磁性固相萃取,再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采用气相色谱建立了高灵敏测定环境水样和绿茶中5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的方法。对影响萃取效率的诸因素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5种酰胺类除草剂的富集倍数在3399~4002之间,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和丙草胺浓度在0.1~5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在0.9973~0.9993之间,检出限在0.01~0.03μg/L范围内。本方法应用于河水、自来水和绿茶样品的分析,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0.2%~108.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8%~5.8%之间。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富集倍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磁性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磁性固相萃取 分散液液微萃取 酰胺类除草剂 水样 绿茶
下载PDF
基于化学指纹图谱的扁形茶产地判别分析研究 被引量:46
19
作者 成浩 王丽鸳 +3 位作者 周健 叶阳 刘栩 陆文渊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3-88,共6页
采用杭州西湖区、绍兴新昌县和丽水市辖四县区生产的三类扁形茶样本,按单一品种和混合品种两种策略,进行了基于多元化学指纹图谱和逐步判别技术的茶样产地鉴别分析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单一品种样本,还是采用混合品种样本... 采用杭州西湖区、绍兴新昌县和丽水市辖四县区生产的三类扁形茶样本,按单一品种和混合品种两种策略,进行了基于多元化学指纹图谱和逐步判别技术的茶样产地鉴别分析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单一品种样本,还是采用混合品种样本进行判别分析,都能得到有效的判别函数,使三个不同产地的扁形茶得到有效区分。除迎霜品种有一个外部验证样本判别错误外,其它单一品种的判别分析的回判成功率和验证成功率都是100%。9个品种的混合品种判别试验中,训练集143个样本的回判正确率为93.7%,外部验证样本的判别正确率91.7%,表明采用化学指纹图谱方法结合判别技术对茶产品的产地属性进行鉴别或验证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化学指纹图谱 判别分析 产地
下载PDF
绿茶滋味品质的定量分析及其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47
20
作者 陈美丽 唐德松 +2 位作者 龚淑英 杨节 张颖彬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0-678,共9页
分析48个绿茶的7种感官滋味类型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组成,利用各化学成分与品质间的相关性,建立茶叶品质与化学成分间的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滋味分属性评定,对各个属性与化学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揭示绿茶滋味类型差异性形成的物质基础... 分析48个绿茶的7种感官滋味类型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组成,利用各化学成分与品质间的相关性,建立茶叶品质与化学成分间的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滋味分属性评定,对各个属性与化学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揭示绿茶滋味类型差异性形成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涩的绿茶表现出高水浸出物、高茶多酚、高酯型儿茶素及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的现象;浓的绿茶表现出高水浸出物现象;醇、甘爽的特征与较低的水浸出物、较高的氨基酸含量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建立的品质评分与成分间的线性方程均有效,滋味评分与总分的预测合格率分别为79%和83%。滋味分属性醇度、甘度和浓度与水浸出物、EGCG、咖啡碱、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茶多酚这6种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滋味类型 化学成分 相关性 线性回归 分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