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减贫:贫困治理的路径与模式 被引量:44
1
作者 万君 张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6,共8页
绿色减贫是贫困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减贫的机制在于通过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可以从产业融合和利益联结机制两个视角考察绿色产业的模式。农业产业内部融合的模式有循环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模式,农业产业链... 绿色减贫是贫困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减贫的机制在于通过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可以从产业融合和利益联结机制两个视角考察绿色产业的模式。农业产业内部融合的模式有循环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模式,农业产业链延伸形成的主要是电商扶贫模式,三产融合形成旅游扶贫和观光农业模式,新技术催生了光伏扶贫和大数据产业扶贫。利益联结视角下,绿色减贫模式主要有企业主导、大户主导、集体经济主导、政策主导和资产收益扶贫五种模式。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绿色减贫的经验,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绿色减贫 产业扶贫 利益联结机制
下载PDF
绿色减贫:理论、政策与实践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晓毅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35,共8页
中国的贫困地区多分布在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劣的地区,这决定了中国必须走绿色减贫的道路。生态文明理论为绿色减贫提供了理论基础,两山理论为绿色减贫提供了战略选择,精准扶贫为绿色减贫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策略。在绿色减贫实践中形成了以... 中国的贫困地区多分布在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劣的地区,这决定了中国必须走绿色减贫的道路。生态文明理论为绿色减贫提供了理论基础,两山理论为绿色减贫提供了战略选择,精准扶贫为绿色减贫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策略。在绿色减贫实践中形成了以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易地搬迁、绿色产业开发三个措施相互结合,政府主导,私营部门和贫困人群参与,完善市场和绿色资产建设同步进行的绿色减贫模式。绿色减贫市场的不完善、绿色产品价值没有被充分体现和绿色资产回报较低是绿色减贫中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需要逐步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两山理论 精准扶贫 绿色减贫 生态扶贫 绿色产业开发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是否促进了经济发展--基于双重差分法的政策效果评估 被引量:20
3
作者 丁斐 庄贵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28,共10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主产区,也是促进绿色减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战场,探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以2007—2015...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产品主产区,也是促进绿色减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战场,探索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以2007—2015年中国县级行政单位为样本,利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从总量和人均两个层面考察政策实施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利用事件分析法、基于Bootstrap方法的安慰剂检验、对照组筛选等方法检验了结论的稳健性。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在总量和人均两个层面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显著提高了实验组经济发展水平。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更高强度的财政支出水平和投资水平是促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政策实施降低了劳动力空间错配程度,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此外,文章以县级PM2.5和林草覆盖率为观测,研究了政策实施后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设立有助于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赢。进一步地,文章考察了政策实施对水土保持型、水源涵养型、生物多样性维护型和防风固沙型四类生态功能区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政策实施对不同类型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均起到了促进作用,总量层面和人均层面的影响程度分别在4.51%到7.38%之间和5.45%到6.48%之间。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充分发挥中央财政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的引领示范作用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经济发展 绿色减贫 生态产品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政策导向下我国农林碳汇交易生态扶贫监管框架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博文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9年第3期51-60,共10页
农林碳汇交易是农户与控排企业交易,通过造林吸收二氧化碳,达到减排增收和生态补偿双重效果。碳汇交易在政府规制下的派生需求是政策强制和规则约束下的市场需求,农户基于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经营碳汇交易项目有助于减排增收。现阶段,碳... 农林碳汇交易是农户与控排企业交易,通过造林吸收二氧化碳,达到减排增收和生态补偿双重效果。碳汇交易在政府规制下的派生需求是政策强制和规则约束下的市场需求,农户基于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经营碳汇交易项目有助于减排增收。现阶段,碳汇造林扶贫监管框架仍待完善,碳汇私有财产正当性、林农经营碳汇权利义务及碳汇交易监管规则等有待进一步明确。在农林碳汇交易实现绿色减贫进程中,应专门设立碳汇扶贫惠农监管委员会,制定以生态精准扶贫为基础的农林碳汇交易监管总则,将农林碳汇交易规则纳入碳市场监管框架,完善生态补偿的方法学与配套技术标准,明确农林碳汇交易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精准扶贫 林业碳汇 农林碳汇交易 绿色减贫 生态补偿
下载PDF
绿色减贫的中国经验:政策演进与实践模式 被引量:15
5
作者 向德平 梅莹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3-53,共11页
减少贫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可忽视的发展难题,更是当前中国必须攻克的难关。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行,绿色发展与扶贫开发相融合的绿色减贫成为突破扶贫开发瓶颈的重要路径,是中国目前乃至未来减贫战略的必... 减少贫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可忽视的发展难题,更是当前中国必须攻克的难关。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行,绿色发展与扶贫开发相融合的绿色减贫成为突破扶贫开发瓶颈的重要路径,是中国目前乃至未来减贫战略的必然选择。绿色减贫根植于“两山理论”,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发展思路,不仅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更推动了贫困地区全面脱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绿色发展与减贫融合的现实需求出发,分析中国绿色减贫的发展背景及意义,探讨我国绿色减贫的政策演进和实践举措,总结中国绿色减贫的模式,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依据和模式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减贫 可持续发展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农旅融合促进绿色减贫的效应分析:作用机理与统计验证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鹏飞 杨思源 沈洋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5期29-39,共11页
农旅融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之一,在推动农业提档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农户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绿色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扶贫开发政策... 农旅融合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之一,在推动农业提档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农户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增长绿色化度、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程度、社会发展能力、扶贫开发政策效果和环境脆弱性五个方面构建了绿色减贫评价指标体系,再利用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农旅融合水平进行了测算,最后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旅融合对绿色减贫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显著推动绿色减贫发展。在克服内生性问题以及经过一系列敏感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但这种促进效应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此外,空间计量模型显示,本地区的绿色减贫状况会受到邻近地区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旅融合 绿色减贫 可持续生计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网络治理视域下森林碳汇扶贫模式创新——以“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译 杨帆 曾维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8-154,共7页
研究目的是对森林碳汇扶贫的模式创新进行总结、凝练,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采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森林碳汇项目兼具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双重功能。为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 研究目的是对森林碳汇扶贫的模式创新进行总结、凝练,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采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森林碳汇项目兼具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双重功能。为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以拓展社区功能为基础,以推动贫困农户有效参与和受益为核心,以推动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利益相关者由参与主体向扶贫主体转变为重点,探索了“农户主体型”和“集体经济主导型”两种精准扶贫带动模式,不断推进生态贫困区森林碳汇扶贫集成与示范,提升了项目扶贫开发的平台作用和聚合效应。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注重社区参与,不断发挥社区农户的主体作用;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项目开发的扶贫效应。完善了扶贫资源整合、贫困人口参与和监测评估考核“三位一体”的益贫机制,有效推动了以“真扶贫、扶真贫”为导向的应对气候变化与减贫双赢目标实现。“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深化森林碳汇扶贫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迁移、可落地的创新模式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汇 绿色减贫 生态扶贫 模式创新 网络治理
下载PDF
绿色发展视角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绿色减贫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国平 李宏伟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98,共6页
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功能定位的制度前提条件出发,基于PSR模型,以陕西省3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为例,测度其2011~2015年绿色发展状况和绿色减贫效果。得出结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现状是整体低层次的绿色发展程度和低幅度的绿... 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功能定位的制度前提条件出发,基于PSR模型,以陕西省3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为例,测度其2011~2015年绿色发展状况和绿色减贫效果。得出结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现状是整体低层次的绿色发展程度和低幅度的绿色减贫效果;功能区的自然禀赋不同使绿色减贫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绿色减贫效果优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家级贫困县的绿色减贫程度优于非贫困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绿色发展 绿色减贫 PSR模型
原文传递
绿色减贫的靶向功效、运行逻辑及长效机制——基于“主体—产业—空间”三维互嵌耦合阐释框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元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4-151,共8页
绿色减贫因为吸纳融贯了精准扶贫、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生计意蕴而具比较优势,所以对跳出"贫困陷阱"、隧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有靶向功效。主体、产业和空间三维贫困及其在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的交... 绿色减贫因为吸纳融贯了精准扶贫、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生计意蕴而具比较优势,所以对跳出"贫困陷阱"、隧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缓解相对贫困问题有靶向功效。主体、产业和空间三维贫困及其在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的交互叠加,既是引致并加剧区域性、系统化深度贫困的主要诱因,也是深度贫困样态的具象化呈现形式。为此,必须坚持问题、过程与结果导向,沿循"主体-产业-空间"三维及其互嵌耦合性辨析绿色减贫的运行逻辑,寄望通过精准廓晰致贫的机理与病灶,进而在厘清绿色减贫思路和方向的基础上,围绕绿色主体培育、绿色产业打造、绿色空间优化及"主体-产业-空间"协调融贯构建长效机制,以期助益高质量摆脱以生存需求为指向的绝对贫困,持续性缓解以发展需求为要义的相对贫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减贫 三维贫困 靶向功效 运行逻辑 长效机制
下载PDF
贫困、环境退化与绿色减贫——一个华南村庄的社会工作实践案例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尚静 张和清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76,7,共17页
贫困与环境退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议题,相应地,减贫与环境保护也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一个华南村庄的案例,分析了农村贫困与环境退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借助绿色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探寻社会工作推进绿色减贫实践的策略。面对贫困,围绕自然... 贫困与环境退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议题,相应地,减贫与环境保护也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一个华南村庄的案例,分析了农村贫困与环境退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借助绿色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探寻社会工作推进绿色减贫实践的策略。面对贫困,围绕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形成的常规生计方式是农村环境压力的重要来源,持续的环境退化会加剧贫困或造成返贫。如果不加干预,贫困与环境退化的相互作用可能演变为恶性循环。这也表明,我们需要寻找绿色减贫的出路。社会工作推进绿色减贫的实践策略在于以合作生产的方式发展可持续生计,构建绿色消费网络促进城乡公平贸易,以及采取社区为本取向寻求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的双向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 环境退化 绿色减贫 绿色社会工作
原文传递
新时期实施林业绿色减贫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安徽省界首市刘寨村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董玮 秦国伟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7,共5页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这些地区贫困程度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条件脆弱,但同时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产业发展潜力大。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这些地区贫困程度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态条件脆弱,但同时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产业发展潜力大。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统筹实现贫困人口的聚集区成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促进兴林和富民的统一。文章综述了林业绿色减贫的基本理论,结合案例就林业绿色减贫和绿色脱贫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推进林业绿色减贫正逢其时、开展林业绿色减贫大有可为的基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绿色减贫 绿色脱贫
下载PDF
农产品变纪念品:乡村旅游伴手礼设计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8
12
作者 皮永生 夏如松 孙小丽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34-342,共9页
目的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探索乡村旅游伴手礼开发的系统性设计方法与策略,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助力绿色减贫促振兴。方法 以胡塞尔现象学为视角,在桌面研究和在地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建构“VARS设计模型”和实践流程,对重庆市巫山县当... 目的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探索乡村旅游伴手礼开发的系统性设计方法与策略,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助力绿色减贫促振兴。方法 以胡塞尔现象学为视角,在桌面研究和在地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建构“VARS设计模型”和实践流程,对重庆市巫山县当地从物到非物现象资源进行收集,通过现象资源设计转换体系表,将其转换为抽象艺术形象来赋能在地农产品,使其转换为乡村旅游伴手礼。结果 所建构的设计实践模型能够有效整合巫山在地资源,赋能强化“乡村性”与“纪念性”,让农产品变为满足乡村旅游伴手礼的纪念品。结论 乡村伴手礼设计实践模型能够将农产品变成纪念品,助力乡村特色产业链的形成,为农产品价值转换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绿色减贫 乡村旅游 伴手礼 设计实践模型
下载PDF
十八大以来农村绿色减贫的探索之路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丹萌 陈伟伟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4,共7页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立,生态环境保护和消除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导致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环境恶化等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减贫之...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确立,生态环境保护和消除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过度追求经济增长,导致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环境恶化等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减贫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绿色减贫是中国新型的减贫模式,文章主要围绕可持续发展分析绿色减贫的理论支撑和内在规律,并结合实践分析十八大以来绿色减贫在内容和方式上的突破,为新时期中国减贫脱贫提供一定的借鉴,也为中国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减贫 可持续发展 贫困人口 实践创新
下载PDF
中国绿色减贫成效评价指数构建及测度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琦 石新颜 顾忠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28,156,157,共11页
2014 年我们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保护度、社会保障程度、减贫和脱贫成效四个维度 构建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测度和衡量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减贫水平。 借鉴这一研究基础,为了考察减 贫成效与绿色发展之间关系及其影响程度,我们又构建... 2014 年我们从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保护度、社会保障程度、减贫和脱贫成效四个维度 构建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测度和衡量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减贫水平。 借鉴这一研究基础,为了考察减 贫成效与绿色发展之间关系及其影响程度,我们又构建了绿色减贫成效指数,用于衡量和测度减贫 中的绿色减贫成效大小,这是对中国绿色减贫指数的扩展和应用。 论文分别测算了中国 14 个连片特 困地区的减贫成效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和绿色减贫成效指数,研究表明:从绿色减贫成效指数来看, 前三名依次是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新疆南疆三地片区、奏巴山片区,后三名依次为西藏片区、滇桂黔 石漠化片区、燕山 太行山片区。 同时借助绿色减贫成效指数印证、评价和分析各片区发展情况,最 后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推进中国绿色减贫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地区 绿色减贫 指数测算 成效评价
下载PDF
基于“两山理论”的绿色减贫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8
15
作者 冯丹萌 陈伟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202-206,212,共6页
论述了绿色减贫理论提出的背景及理论创新,介绍了"两山理论"的内涵,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绿色减贫的实践创新,包括生态补偿扶贫、新型能源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绿色农业扶贫、旅游扶贫、文化产业扶贫。提出了我国绿色减贫实践的... 论述了绿色减贫理论提出的背景及理论创新,介绍了"两山理论"的内涵,总结了十八大以来绿色减贫的实践创新,包括生态补偿扶贫、新型能源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绿色农业扶贫、旅游扶贫、文化产业扶贫。提出了我国绿色减贫实践的启示与建议:聚焦转型发展、理念引导、脱贫奔康和公共服务,重点强化绿色性、文化性、包容性和内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绿色减贫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后脱贫时代绿色减贫的应然性分析、现实考察与转型策略
16
作者 李晓夏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241-249,共9页
为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好后脱贫时代的减贫实践、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综合考量后脱贫时代乡村发展的未来路径,指出未来乡村减贫发展必须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绿色增长为基准、可持续发展为指向,通过统筹协调减... 为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好后脱贫时代的减贫实践、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综合考量后脱贫时代乡村发展的未来路径,指出未来乡村减贫发展必须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以保护生态为前提、绿色增长为基准、可持续发展为指向,通过统筹协调减贫过程中人、自然、社会三者间的关系,推动贫困地区的减贫与振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分析了后脱贫时代绿色减贫发展的应然性:符合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填补经济发展绿色缺位引发的生态缺口、巩固脱贫成果促进长效发展、提供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建设可行方案。其次,指出了当前面对的现实挑战:相对贫困长期存在、返贫和新致贫现象时有发生、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潜在影响、减贫工作转向带来的挑战、城乡减贫差异性并存。最后,提出了推动转型升级的策略:实时对标问题,变革配套机制;瞄准贫困根源,阻断代际传递;聚焦人类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绿色减贫 贫困治理 应然性 现实考察 转型策略
下载PDF
相对贫困绿色治理:逻辑、困境及路径——以四川藏彝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元聪 刘秀兰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7,99,共8页
相对贫困绿色治理理论吸纳了绿色发展、缓解相对贫困与可持续生计意蕴,因此更能够平衡、协调与融贯“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聚焦的效率、公平与可持续取向;在实践中又沿循产业绿色化与绿色产业化运转逻辑,坚持问题追溯、过程管理与... 相对贫困绿色治理理论吸纳了绿色发展、缓解相对贫困与可持续生计意蕴,因此更能够平衡、协调与融贯“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聚焦的效率、公平与可持续取向;在实践中又沿循产业绿色化与绿色产业化运转逻辑,坚持问题追溯、过程管理与目标瞄准相结合,能够精准地消弭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出现的间隙隔阂,进而能够真正助益藏彝民族地区实现持续性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彝地区 绿色减贫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中国绿色减贫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梦娣 张琦 张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39-42,共4页
如何科学地衡量和评价绿色减贫进而推动减贫事业朝着更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在参照绿色发展和贫困治理成效相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绿色减贫指标体系,并基于不同减贫阶段和... 如何科学地衡量和评价绿色减贫进而推动减贫事业朝着更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在参照绿色发展和贫困治理成效相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绿色减贫指标体系,并基于不同减贫阶段和政策的变化特征,对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和修正。其次,结合减贫趋势变化,完善了"十四五"时期的绿色减贫指标体系,以实现对不同区域尺度和时间维度的绿色减贫效果的评估和比较。最后,总结和探讨了绿色减贫指标体系在巩固脱贫成果阶段及可持续减贫发展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减贫 指标体系 减贫效果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实践及其生态正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家宁 陈怀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9,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实践是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并联解决传统生态贫困、新型生态贫困和潜在生态贫困的伟大实践。其逐步演化形成了由生态扶贫为基础,以绿色减贫为衔接,以生态正义为旨归的实践逻辑。不仅借由工业现代...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实践是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并联解决传统生态贫困、新型生态贫困和潜在生态贫困的伟大实践。其逐步演化形成了由生态扶贫为基础,以绿色减贫为衔接,以生态正义为旨归的实践逻辑。不仅借由工业现代化的力量推动了生态扶贫,利用中国式现代化的并联优势驱动绿色减贫,而且在多重现代化叠加之中贯彻了生态正义,有力验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民性,确证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思想的价值性,印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实践在兑现中国共产党对广大人民的发展承诺的同时,也为世界绿色减贫事业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正义 绿色减贫
下载PDF
农旅一体化助推精准脱贫与绿色减贫——以盘县娘娘山景区“三变”改革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绪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0-46,共7页
旅游对贫困地区的就业创业发展、百姓脱贫致富、引导消费转型以及生活质量提升等具有较好的产业联动效应,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特别是农旅一体化项目建设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盘县娘娘山景区在农旅一体化实践中,通过创建联... 旅游对贫困地区的就业创业发展、百姓脱贫致富、引导消费转型以及生活质量提升等具有较好的产业联动效应,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特别是农旅一体化项目建设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盘县娘娘山景区在农旅一体化实践中,通过创建联村党委,实现了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抱团发展;通过能人激励示范带动"三变"改革,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生态增值,为农村精准脱贫与绿色减贫提供了样本借鉴与路径选择。盘县娘娘山景区农旅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与精准脱贫理念,直面贫困问题,尊重经济规律,有效培育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由此构成绿色减贫样本的理论逻辑与行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旅一体化 休闲旅游 精准脱贫 绿色减贫 娘娘山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