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条带状铁建造(BIF)与地球大氧化事件 被引量:46
1
作者 赵振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共12页
地球大氧化事件是指约24亿年前的地球大气圈中开始出现氧并连续增加。到20世纪末对地球大氧化事件的形成和演化模型可概括为两类:22亿年前为缺氧大气圈,22~19亿年大气圈中O_2明显增加,而后逐渐增加到现代大气圈O_2含量水平的C-W-K-H模... 地球大氧化事件是指约24亿年前的地球大气圈中开始出现氧并连续增加。到20世纪末对地球大氧化事件的形成和演化模型可概括为两类:22亿年前为缺氧大气圈,22~19亿年大气圈中O_2明显增加,而后逐渐增加到现代大气圈O_2含量水平的C-W-K-H模型;大气圈中O_2含量自40亿年来近于常数,在现代大气圈O_2含量水平的50%范围内变化的D-K-O模型。21世纪开始实施了太古宙生物圈钻探计划(ABDP),在太古宙—元古宙页岩、条带状铁矿建造中微生物、S、C同位素分馏、稀土元素及过渡族金属Ni、Fe、Mo等含量变化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建立了大气圈游离氧产生机理及含量变化的不同模型,将大气圈中氧的出现时间至少提前到25亿年前。中国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建造BIF广泛发育,特别是特有的稀土铁建造及其稀土地球化学初步研究成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含量、轻重稀土的分异及变价元素Eu的相对富集与亏损,均显示明显的对时间的依赖。文中提出,应对其开展系统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可为大气圈、水圈的演化,特别是对研究中国铁矿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氧化事件 条带状铁矿建造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玄 范宏瑞 +2 位作者 胡芳芳 杨奎锋 邱正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63,共19页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是全球第二重要的铜矿类型,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床。并且,它们常伴生一定规模的钴、银、铅、锌、铀、金、铂族元素等其他金属资源。其矿体通常呈层状、似层状发育在沉积盆地的还原性岩石或地层中。大多数沉积岩型...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是全球第二重要的铜矿类型,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床。并且,它们常伴生一定规模的钴、银、铅、锌、铀、金、铂族元素等其他金属资源。其矿体通常呈层状、似层状发育在沉积盆地的还原性岩石或地层中。大多数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形成于围岩的成岩作用或者成岩晚阶段,但也经常会受到成矿后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改造,发生成矿物质的活化一再沉淀。原生成矿作用的发生通常要经历成矿流体(低温、中—高盐度、含硫)在矿体下盘的红层中持续、长期的循环,萃取铜等金属元素,随后沿着盆地边界断裂迁移至盆地还原性地层中或者被迁移的还原性物质(石油、天然气)还原而发生铜等成矿物质的沉淀。超大规模的层状铜矿化可能对应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特殊的地质事件和地质条件,其中包括超大陆裂解、炎热干旱的古气候、大氧化事件以及冰期和富镁的海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 砂岩型铜矿床 页岩型铜矿床 红层 超大陆裂解 古气候 大氧化事件 冰期 古海洋
下载PDF
胶-辽-吉造山带辽河群石墨矿碳同位素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建江 刘福来 +3 位作者 刘福兴 石闯 王舫 徐文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9-618,共20页
作为华北克拉通周缘三条石墨成矿带之一的东部带,胶-辽-吉古元古代石墨成矿带是研究早前寒武纪石墨成矿机制及地球早期气候特征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对胶-辽-吉造山带辽河群石墨矿(甜水乡马沟石墨矿)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拉曼... 作为华北克拉通周缘三条石墨成矿带之一的东部带,胶-辽-吉古元古代石墨成矿带是研究早前寒武纪石墨成矿机制及地球早期气候特征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对胶-辽-吉造山带辽河群石墨矿(甜水乡马沟石墨矿)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拉曼光谱学以及碳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河群含石墨矿岩石主要为含石墨变质杂砂岩、含石墨黑云母长英质片麻岩和含石墨透闪大理岩,在log(Fe_(2)O_(3)/K_(2)O)-log(SiO_(2)/Al_(2)O_(3))判别图解中,这些含石墨岩石位于砂岩和页岩区域内,它们具有和太古宙后澳大利亚平均页岩(PAAS)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具有低的成熟度,未经历长途搬运,是快速堆积的产物,主要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环境。碳同位素研究表明辽河群石墨矿碳同位素值具有很宽的变化范围(δ^(13)C_(PDB)=-16.49‰~-25.93‰),是有机物在变质过程中脱CH_4造成的。结合拉曼光谱学特征,我们认为辽河群石墨矿是由有机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其变质程度可以达到高角闪岩相(551~627℃)。综合分析前人年代学数据,我们认为辽河群石墨矿的沉积时代为2.13~2.17Ga,在后期的弧-陆碰撞造山以及后碰撞作用过程中(2000~1895Ma;1875~1850Ma),有机物逐渐发生变质形成石墨并聚集形成石墨矿床。华北克拉通周缘大量石墨矿的沉积时代(2.3~2.05Ga)和大氧化事件发生的时间一致,可能是地球早期大氧化事件的沉积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辽-吉造山带 辽河群 石墨矿 碳同位素 大氧化事件
下载PDF
Global glaciations and atmospheric change at ca.2.3 Ga 被引量:16
4
作者 Haoshu Tang Yanjing Chen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583-596,共14页
This paper compiles lithostratigraphic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obtained for the Palaeoproterozoic glacial diamictite-bearing successions,and thereb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understanding the geological processes caus... This paper compiles lithostratigraphic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obtained for the Palaeoproterozoic glacial diamictite-bearing successions,and thereb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understanding the geological processes causing the Huronian Glaciation Event.The majority of evidence for appearances of this glaciation event can be related to the Kenorland supercontinent breakup,allied to significant atmospheric change,as well as blooms of biogeochemical oxygenic photosynthesis.In this paper,the Huronian Glaciation Event is constrained to have occurred synchronously during 2.29-2.25 Ga,accompanied by dramatic environmental changes characteristic of the Great Oxidation Event which includes the pre- 2.3 Ga hydrosphere oxidation and the post-2.3 Ga atmosphere oxyge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glaciation Earth’s environmental change great oxidation event LITHOSTRATIGRAPHY GEOCHRONOLOGY
下载PDF
地球历史中的巨型氧化作用事件:了解古地理背景演变的重要线索 被引量:10
5
作者 梅冥相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5-334,共20页
在塑造我们的星球环境的过程之中,分子氧起着关键的作用。大气圈和海洋中氧气的出现及其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与地球上的主要变化存在强烈关联,诸如构造重组、气候波动和生物进化。针对地球大气圈氧气含量的上升,多年研究的结果肯定了2... 在塑造我们的星球环境的过程之中,分子氧起着关键的作用。大气圈和海洋中氧气的出现及其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与地球上的主要变化存在强烈关联,诸如构造重组、气候波动和生物进化。针对地球大气圈氧气含量的上升,多年研究的结果肯定了2个基本事实:(1)地球最早期的大气圈是缺乏氧气的;(2)今天的大气圈则为21%的氧气所组成。由于地质历史时期大气圈氧气水平的大多数地质标志,只是意味着存在与缺乏,这就为确定大气圈氧气含量上升的时间进程带来很多困难。即使如此,一系列地质证据已经表明,一个从缺氧的到含氧的大气圈的转变,大致发生在2.5—2.0Ga,这个转变被定义为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发现,几个主要证据表明,在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的大约850—540Ma,发生了"第二次巨型氧化作用事件(GOE-Ⅱ)",还被进一步定义为新元古代巨型氧化作用事件(NOE)。再者,大气圈氧气水平在显生宙还存在着一个特别的上升,这次变化在石炭纪晚期接近一个峰值为150%PAL(现代大气圈氧气含量水平),所以,也可以定义为一次巨型氧化作用事件,即显生宙的巨型氧化作用事件(POE)。因为蓝细菌光合作用造成的氧气生产,曾经导致了大气圈与海洋的氧化作用,反过来为需氧呼吸作用和大型而且复杂的、最终富有智慧的生物进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大气圈氧气上升,是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紧密相关的地球生物学过程的作用结果,从而成为了解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背景演变的重要线索。从古元古代的GOE,经过新元古代的NOE,到显生宙的POE,这些巨型氧化作用事件的内在特征、作用结果与基本属性,尽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从这些概念的出现到对它们的形成机理的探索性研究,涌现出了许多新概念和新认识;追索这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氧化作用事件 大气圈氧气上升 古地理演变的重要线索
下载PDF
古元古代早中期大氧化事件及碳循环扰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显烨 王伟 +5 位作者 关成国 宋晨冉 庞科 陈哲 周传明 袁训来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8-851,共14页
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2.43~2.06 Ga)代表了地球大气氧含量首次显著升高,是地球宜居环境形成的关键时期。大氧化事件及相关碳循环扰动事件的研究,对理解地球宜居环境的形成与早期生命的演化十分重要,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 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2.43~2.06 Ga)代表了地球大气氧含量首次显著升高,是地球宜居环境形成的关键时期。大氧化事件及相关碳循环扰动事件的研究,对理解地球宜居环境的形成与早期生命的演化十分重要,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热点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大氧化事件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大氧化事件的时间框架以及启动过程与机制、大氧化事件期间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Lomagundi-Jatuli事件)和大氧化事件结束后碳循环扰动事件3个方面的内容:①大氧化事件的启动具有间歇断续式特点,启动机制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观点;②Lomagundi-Jatuli事件期间大气—海洋系统先后经历了氧化与脱氧过程,事件的启动机制可能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提高,但不排除其他机制(如地球深部碳循环)的影响;③Lomagundi-Jatuli事件后期全球范围内有机碳埋藏量显著上升且一直持续到1.7 Ga左右(Shunga事件),期间伴有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Shunga-Francevillian事件),这2次事件的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氧化事件 Lomagundi-Jatuli事件 Shunga事件 Shunga-Francevillian事件 碳循环
原文传递
胶北地体荆山群大理岩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Lomagundi-Jatuli事件的指示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凯月 汤好书 +3 位作者 陈衍景 薛莅治 王玭 孙之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9-1075,共17页
古元古代大气圈快速大量充氧,地球表生系统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其中之一是2.3~2.06Ga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正异常现象,称Lomagundi-Jatuli事件,颇受瞩目,成为当前国际研究前沿。胶北地体荆山群普遍经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其下部... 古元古代大气圈快速大量充氧,地球表生系统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其中之一是2.3~2.06Ga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正异常现象,称Lomagundi-Jatuli事件,颇受瞩目,成为当前国际研究前沿。胶北地体荆山群普遍经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其下部禄格庄组碳酸盐地层发育。本文研究了山后地区荆山群禄格庄组26件大理岩和7件白云质石英岩样品,获得δ^13Ccarb值在-0.8^+3.4‰(V-PDB),平均+1.4‰,其中大理岩δ^13C平均值为+1.6‰,白云质石英岩δ^13C平均值为+0.9‰。氧同位素值变化于9.3‰~20.2‰(V-SMOW),平均14.0‰。样品碳-氧同位素值之间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且有13件样品Mn/Sr比值大于6,说明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可能使δ^13Ccarb下降了3‰~5‰,原始沉积碳酸盐的δ^13Ccarb值高达+8.4‰,明显正异常,是全球性Lomagundi-Jatuli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magundi-Jatuli事件 大氧化事件 碳同位素异常 荆山群禄格庄组 胶北地体
下载PDF
大氧化事件在山西滹沱群中的记录:碳酸盐岩碳同位素资料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威宇 陈衍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09-3720,共12页
古元古代早期爆发了全球性大氧化事件(GOE),诱发了休伦冰川事件(Huronian Glaciation Event,HGE)和2. 3~2. 06Ga的拉玛岗地-瓦图里碳酸盐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Lomagundi-Jatuli Event,LJE)。滹沱群是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沉... 古元古代早期爆发了全球性大氧化事件(GOE),诱发了休伦冰川事件(Huronian Glaciation Event,HGE)和2. 3~2. 06Ga的拉玛岗地-瓦图里碳酸盐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Lomagundi-Jatuli Event,LJE)。滹沱群是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沉积地层,变质程度最低,地层学研究程度高,是探索GOE以及HGE和LJE的理想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和分析滹沱群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研究结果,我们发现:(1)滹沱群主体未显示δ^(13)C_(carb)正漂移现象,但下部大石岭组有高达3. 5‰的δ^(13)C_(carb)正异常;(2)显示δ^(13)C_(carb)正异常的大石岭组可能形成于2. 08Ga之前,未显示δ^(13)C_(carb)正异常的东冶亚群可能形成于2. 06Ga之后;(3)五台地区记录休伦冰川事件的冰碛岩应发育在大石岭组之下,即四集庄组砾岩。总之,滹沱群形成于2. 3Ga之后,下部豆村亚群沉积于HGE或LJE期间,可能保留了更显著的δ^(13)C_(carb)正漂移信息及冰川沉积记录,中部的东冶亚群沉积于LJE之后,不存在δ^(13)C_(carb)正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 大氧化事件 滹沱群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山西五台山滹沱群四集庄冰碛岩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对大氧化事件研究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威宇 陈衍景 +5 位作者 李秋根 李建荣 李凯月 疏孙平 陈西 佟子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共18页
山西滹沱群四集庄组变质陆源碎屑混杂岩的砾石岩性复杂,分选和磨圆性差,砾石表面可见划痕和凹面,发育落石构造,表明其沉积于冰-水过渡带环境,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冰期事件。四集庄组不同层位不同岩石的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于2.5G... 山西滹沱群四集庄组变质陆源碎屑混杂岩的砾石岩性复杂,分选和磨圆性差,砾石表面可见划痕和凹面,发育落石构造,表明其沉积于冰-水过渡带环境,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冰期事件。四集庄组不同层位不同岩石的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于2.5Ga左右,下部2件陆源碎屑混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给出的最小年龄分别为(2 440±40)Ma和(2 400±23)Ma,而上部1件砂岩样品碎屑锆石的最小年龄为(2 121±22)Ma,说明冰川沉积作用发生在2.4Ga之后,2.1Ga之前或2.1Ga左右,与全球性休伦冰川事件(Huronian Glaciation Event,HGE)发生时间一致。砂岩相最小碎屑锆石年龄2.1Ga左右,说明五台地区冰川事件之后沉积作用仍未结束,冰川沉积发生在陆缘广海盆地。四集庄组之上的大石岭组具有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正漂移,沉积于2.12Ga之后,2.08Ga之前,与全球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时间一致。青石村组的红层沉积于2.08Ga左右,也与全球红层发育记录一致。华北克拉通滹沱群记录了相对完整的大氧化事件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群 冰碛岩 休伦冰川事件 大氧化事件 碎屑锆石年龄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石墨矿成因研究进展与问题
10
作者 朱建江 张璐 +1 位作者 杨焰海 刘振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57-3280,共24页
华北克拉通周缘发育有三条古元古代石墨成矿带,包括东部石墨成矿带(胶-辽-吉造山带)、西部石墨成矿带和南部石墨成矿带。这些石墨矿床占全国储量的74%,是我国晶质石墨矿床的重要产地。本文在广泛收集和分析该地区以往石墨矿床研究成果... 华北克拉通周缘发育有三条古元古代石墨成矿带,包括东部石墨成矿带(胶-辽-吉造山带)、西部石墨成矿带和南部石墨成矿带。这些石墨矿床占全国储量的74%,是我国晶质石墨矿床的重要产地。本文在广泛收集和分析该地区以往石墨矿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华北克拉通周缘古元古代石墨矿床的分布规律、成因机制、形成时代,及其对地球早期环境演化的启示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并对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华北克拉通东部石墨成矿带从北到南石墨矿体主要产出在吉南地区的集安群、辽东地区的辽河群以及胶北地区的荆山群中;西部石墨成矿带中的石墨矿床主要赋存于乌拉山岩群和集宁群中;南部石墨成矿带中的石墨矿则主要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华岩群中。华北克拉通三条石墨成矿带中的石墨矿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属于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含矿岩石都是变质表壳岩,包括含石墨斜长片麻岩、含石墨长英质片麻岩、含石墨透辉麻粒岩、含石墨大理岩等。石墨形态多以鳞片状为主,石墨碳质主要来源于有机物,局部混合有少量的无机碳。这三条石墨成矿带中的含矿岩石具有相似的沉积时代(2.0~2.2Ga)和变质成矿时代(1.8~1.95Ga)。华北克拉通周缘这些古元古代巨量石墨矿床的形成是古元古代生命繁盛的最有力证据,对地球早期环境演化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有机物的大量埋藏可以导致大气氧含量的升高以及碳酸盐碳同位素正向偏移;另一方面,这些埋藏的有机物在后期俯冲碰撞造山过程中将发生变质脱碳作用,消耗氧气并释放富集轻碳同位素^(12)C的CO_(2),这一过程可能会导致大气氧含量降低以及碳酸盐碳同位素值负向偏移。然而,古元古代巨量有机物的埋藏以及在后期碰撞造山剥蚀风化过程中对地球早期大气的影响具体有多大,还需要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古元古代 石墨矿 地球早期环境 大氧化事件
下载PDF
山西省袁家村铁矿成矿时代及成矿环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家掀 胡天杨 刘磊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04-4426,共23页
为了进一步约束袁家村铁矿成矿年龄和成矿作用,揭示其对古海洋环境的指示,对采集自袁家村铁矿的BIFs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及赤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其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将袁家村铁矿沉积时代约束在2200~2... 为了进一步约束袁家村铁矿成矿年龄和成矿作用,揭示其对古海洋环境的指示,对采集自袁家村铁矿的BIFs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及赤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其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将袁家村铁矿沉积时代约束在2200~2235 Ma.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受陆源碎屑干扰较小,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水与热液的混合,并且沉积过程中存在河流输入铁源的可能性.袁家村铁矿沉积在大氧化事件末期,其稀土配分模式特征存在明显的分组,同时存在负Ce异常和微弱的正Ce异常指示一个还原和氧化并存的环境,表明当时的古海洋环境特征为氧化还原分层的状态.说明大氧化事件后古海洋环境发生巨变,海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氧化,从原先单一的还原环境转变成了氧化还原分层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氧化事件 古海洋环境演化 袁家村铁矿 赤铁矿微量元素 碎屑锆石 矿床
原文传递
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E)前后海洋环境的变化:来自华北条带状铁建造(BIF)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连昌 兰彩云 +4 位作者 王长乐 彭自栋 佟小雪 李文君 董志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7-840,共14页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形成于前寒武纪海洋中的化学沉积岩,记录了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信息。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BIF,是了解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E)前后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理想对象。初步研究表明,华北克...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形成于前寒武纪海洋中的化学沉积岩,记录了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信息。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的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BIF,是了解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GOE)前后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的理想对象。初步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BIF主要为磁铁矿型氧化物相和硅酸盐相,极少数出现碳酸盐相;古元古代BIF包括赤铁矿型和磁铁矿型氧化物相、硅酸盐相和碳酸盐相,其中赤铁矿相是古元古代BIF独有的。以上矿物学特征表明,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水体的氧化还原条件是不同的。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BIF的稀土元素组成缺乏强烈的负Ce异常,反映同期海水氧含量非常低,为缺氧状态;但少量BIF也包含有负Ce异常,同时具有较大变化范围的Th/U值,指示新太古代海洋的局部水体氧含量相对较高,呈弱氧化状态。与新太古代BIF相比,古元古代BIF的Ce异常变化较大,包括无异常、正异常和负异常,尤其是赤铁矿相BIF具明显的负Ce异常,表明古元古代水体的氧含量和氧化还原结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结合华北克拉通BIF的Ni/Co、V/(V+Ni)和Th/U等比值特征,认为古元古代海洋呈次氧化—氧化环境。新太古代BIF强烈富集重铁同位素,S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较为明显;而古元古代BIF相对富集轻铁同位素,S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不明显。综上,新太古代海洋环境整体缺氧,但局部可能存在氧气“绿洲”,暗示光合产氧作用在太古代晚期已经存在;大氧化事件期间及之后的古海洋总体具上部氧化、下部还原的分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铁建造 前寒武纪 大氧化事件 海洋环境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硫对地球早期演化和重大地质事件的制约
13
作者 李继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1-1220,I0001,共11页
硫是地球上的关键元素,是重要的氧化剂、示踪剂和挥发分元素,在约束地球演化和诸多地质过程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硫是地核中最主要的轻元素之一,在核幔分异过程中,大量硫进入地核;整体硅酸盐地球与球粒陨石的δ^(34)S差异暗示核幔... 硫是地球上的关键元素,是重要的氧化剂、示踪剂和挥发分元素,在约束地球演化和诸多地质过程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硫是地核中最主要的轻元素之一,在核幔分异过程中,大量硫进入地核;整体硅酸盐地球与球粒陨石的δ^(34)S差异暗示核幔分异过程中可能存在硫同位素分馏或地球早期存在显著的H_(2)S逃逸。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S-MIF)是限定大氧化事件发生、起始时间以及增氧过程最重要的手段,陆壳出露海面造成火山喷气硫种型的变化可能是大氧化事件形成机制之一;海相硫酸盐与沉积硫化物的δ^(34)S差异是反演地史上海水硫酸盐含量进而限定大气氧含量的有效工具。此外,古老克拉通地体金刚石中S-MIF信号揭示了板块构造的启动时间,特殊地层中S-MIF异常指示了超级火山喷发与生物大灭绝的成因联系,海水δ^(34)S突变可能记录了大火成岩省及其诱发的环境剧变事件。本文对硫在地球早期演化和重大地质事件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幔分异 大氧化事件 板块构造 新元古代氧化事件 大火成岩省 生物大灭绝
下载PDF
地球早期碳循环与大氧化事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建江 刘福来 张立飞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6-412,共17页
碳是影响地球宜居性的重要元素,地表系统和地球深部之间的碳循环作用对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今地球主要通过俯冲作用和火山作用调节全球碳循环过程,然而地球早期的碳循环过程和现今地球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结合前人... 碳是影响地球宜居性的重要元素,地表系统和地球深部之间的碳循环作用对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今地球主要通过俯冲作用和火山作用调节全球碳循环过程,然而地球早期的碳循环过程和现今地球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综合探讨了地球原始碳的来源、地球早期碳循环过程及其与大氧化事件的联系等问题。地球是从太阳星云中通过星子吸积增生演化形成的,地球上的碳有一部分来自于地球的初始组成物质,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大碰撞事件以及后期增生过程获得的。在地球形成之初的岩浆海时期,地核和地幔之间的分异作用使地核富集碳而地幔极度亏损碳,岩浆海和地球早期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把大气中的碳带入地幔中,原始地球和具有高C/N及C/S值的星胚碰撞可以提高地球的碳含量。此外,富集挥发分的球粒陨石后期增生作用也可以为地球带来额外的碳。在早期板块构造阶段,板块俯冲的地热梯度要比现在高100℃左右,俯冲的蚀变洋壳和洋底沉积物在很浅部会通过脱碳反应或者熔融作用发生完全的脱碳作用,只有少量的碳可以通过碳酸盐化橄榄岩带入地球深部,由此造成的温室效应可以抵消早期太阳光度不足对地表气候的影响。地球早期碳循环过程和大氧化事件具有紧密的联系,大气中CO_(2)含量的升高、有机物的埋藏、无机碳酸盐和有机碳俯冲循环效率的差异等都是形成大氧化事件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大氧化事件 俯冲带 地球演化 星子论
下载PDF
Geochemistry of a paleosol horizon at the base of the Sausar Group,central India: Implications on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t the Archeane Paleoproterozoic boundary
15
作者 Sarada P.Mohanty Sangitsarita Nanda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759-773,共15页
A paleosol horizon is described from the contact of the Sausar Group(w2400 Ma) and its basement(Tirodi Gneiss; 〉2500 Ma) in Central India. Physical evidence of pedogenesis is mark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tress c... A paleosol horizon is described from the contact of the Sausar Group(w2400 Ma) and its basement(Tirodi Gneiss; 〉2500 Ma) in Central India. Physical evidence of pedogenesis is mark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tress corrosion cracks, soil peds, corestone weathering and nodular rocks. XRD and SEM-EDX data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siderite, ankerite, uraninite, chlorite, alumino-silicate minerals, ilmenite,rutile and magnetite, in addition to quartz, feldspar and mica. The 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the plagioclase index of alteration, and the chemical index of weathering show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parent rock to the paleosol and indicate a moderate trend of weathering. The A-CN-K plot indicates loss of feldspars, enrichment in Al2O3 and formation of illite. Different major element ratios indicate baseloss through hydrolysis, clay formation, leaching of some elements, and more precipitation with good surface drainage. The paleosol is depleted in HREE in comparison to the parent rock indicating high fluid-rock interaction during weathering. The paleosol samples show flat Ce and Eu anomalies, low SREE, and high(La/Yb)N, indicative of a reducing environment of formation. Reducing condition can also be inferred from the concentration of elements such as V, Co, Cu, Pb, and Zn in the paleosol profile. Although enriched in Fe and Mg, the overall geochemical patterns of the paleosol indicate oxygen deficient conditions in the atmosphere and development by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high precipitation and good surface drainage at the time of development of this paleosol during the Archeane Paleoproterozoic tran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SOL Anoxic weathering great oxidation event PALEOPROTEROZOIC Sausar Group
下载PDF
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地球增氧事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振飞 黄康俊 +3 位作者 路雅雯 罗瑾 鞠鹏程 蒙泽坤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27-4451,共25页
早期贫氧地球如何演化至现今富氧地球是理解地球宜居性形成与演化的关键,但重建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大气与海洋氧含量仍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大挑战.金属稳定同位素的高精度测试分析为示踪地球大气与海洋氧化历史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以Mo、U... 早期贫氧地球如何演化至现今富氧地球是理解地球宜居性形成与演化的关键,但重建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大气与海洋氧含量仍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大挑战.金属稳定同位素的高精度测试分析为示踪地球大气与海洋氧化历史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以Mo、U、Tl、Cr四种氧化还原敏感金属稳定同位素体系为例,详细介绍了氧化还原敏感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分馏机理.在此基础上,系统回顾了金属稳定同位素在研究产氧光合作用的起源、大氧化事件(Great Oxidation Event,GOE)、中元古代大气和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新元古代氧化事件(NOE)等重大科学问题中的研究进展.金属稳定同位素在重建地球表层圈层氧化过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认识地球宜居性的演化历史以及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循环 地球宜居性 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 产氧光合作用 大氧化事件 中元古代 新元古代氧化事件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