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5
1
作者 吴冠斌 刘建明 +4 位作者 曾庆栋 刘铭涛 孙华山 尹占文 尹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15,共11页
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银为主的超大型矿床。根据野外穿插关系和矿相学研究,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Ⅰ)石英-闪锌矿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石英-银矿物阶段;(Ⅳ)黄铁-碳酸盐阶段。除... 双尖子山铅锌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以银为主的超大型矿床。根据野外穿插关系和矿相学研究,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Ⅰ)石英-闪锌矿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石英-银矿物阶段;(Ⅳ)黄铁-碳酸盐阶段。除第Ⅳ阶段以外,其余3个成矿阶段均发育银矿化,以第Ⅱ、Ⅲ阶段为主。第Ⅰ、Ⅱ阶段银矿化与方铅矿密切共生,主要以珠滴状或不规则状赋存于方铅矿内部和边部,少量呈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方铅矿中。而第Ⅲ阶段的银矿化则截然不同,绝大部分银矿物充填于石英颗粒之间,抑或被石英颗粒所包裹。银矿物种类主要包括硫锑铜银矿、硫银锡矿、辉硒银矿、深红银矿、黝锑银矿、辉银矿、金银矿和自然银。纵观整个矿化过程,银矿物具有由早期复杂硫盐类矿物演化至晚期简单硫化物、自然银的趋势。其中第Ⅲ阶段银矿物粒度细小且包裹在石英颗粒内部或颗粒裂隙间,平均粒径小于30μm,即使在磨矿细度200目以下占90%的条件下也难使银矿物单体完全解离,成为制约提高银回收率的最主要因素。建议矿山采用浮选-氰化联合工艺,既提高了银的回收率,又顺带回收矿石中少量的金矿物。同时,在研究银的赋存状态和银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还对银-铅共生关系的原因和机制开展了简单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银矿床 赋存状态 银的回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