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身气功·大舞的美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程元 石爱桥 《中华武术(研究)》 2014年第3期85-88,共4页
本文从健身气功·大舞的神态美、形美、气美等方面,结合老师的言传身教,及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感悟来探析大舞的美学价值,让更多的习练者了解健身气功·大舞的美,提高习练者对大舞功法的练习兴趣,以满足习练者的精神享受需要,更... 本文从健身气功·大舞的神态美、形美、气美等方面,结合老师的言传身教,及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感悟来探析大舞的美学价值,让更多的习练者了解健身气功·大舞的美,提高习练者对大舞功法的练习兴趣,以满足习练者的精神享受需要,更好地促进健身气功·大舞功法的推广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身气功·大舞 美的特性 美学价值
原文传递
六代大舞合用说在汉代的演进
2
作者 闫宁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4,共7页
两汉时期,很多经学家主张天子大祭祀所用乐舞当包含先王通行与本朝制作两类,《周礼·春官·大司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可视为此种主张的经典依据。元始年间,王莽在其天地合祀的礼制改革中将这种经学理... 两汉时期,很多经学家主张天子大祭祀所用乐舞当包含先王通行与本朝制作两类,《周礼·春官·大司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可视为此种主张的经典依据。元始年间,王莽在其天地合祀的礼制改革中将这种经学理论付诸实践,并在气论及阴阳学说的背景下加以诠释。郑玄注解《大司乐》,基于原文框架进行建构,提出了分等级的祭祀用舞制度,并结合《尚书·皋陶谟》对合舞的政治意义进行阐发。从各家经说到王莽的实践和郑注的发挥,六代大舞合用说深刻影响了汉代的乐舞制度与思想。清代礼学名家孙诒让对王莽、郑玄之说多有批评,立论虽精,但也存在忽略汉代实际情况等问题,需要加以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代大舞 汉代 王莽 郑玄
原文传递
“舞象”考辨
3
作者 杨雅丽 郭小燕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3-104,共2页
《辞源》将“舞象”释为“古武舞名”,所引语例出于《礼记·内则》。在《礼记》等文献中 ,“象”可指乐舞名 ,指两种乐舞 :一为周武王时代创制的乐舞 ,因其舞姿象周文王时击刺之法 ,故名《象》;一为周公时代创制的乐舞 ,以表现周武... 《辞源》将“舞象”释为“古武舞名”,所引语例出于《礼记·内则》。在《礼记》等文献中 ,“象”可指乐舞名 ,指两种乐舞 :一为周武王时代创制的乐舞 ,因其舞姿象周文王时击刺之法 ,故名《象》;一为周公时代创制的乐舞 ,以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之武功为内容 ,故称《大武》,又因其象武王之事而称《象》。故《辞源》不应将“舞象”收为词目 ,也不应将其释为“古武舞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源》 大武
下载PDF
释放的“乡愁”:苗族大迁徙舞的知识生产
4
作者 王丹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7-74,共8页
大迁徙舞不仅是赫章县苗族的生活实践,而且是可视可感的身体艺术。它展现赫章县苗族祖先迁徙的历史图景,讲述苗族祖先离开原乡、寻找新家园的历程。大迁徙舞以形象的身体动作和诗化的口头歌唱,融入民众生活,不断进行知识生产,构成谱系... 大迁徙舞不仅是赫章县苗族的生活实践,而且是可视可感的身体艺术。它展现赫章县苗族祖先迁徙的历史图景,讲述苗族祖先离开原乡、寻找新家园的历程。大迁徙舞以形象的身体动作和诗化的口头歌唱,融入民众生活,不断进行知识生产,构成谱系性的身体记忆。大迁徙舞的知识生产动能源于对家园的“乡愁”及其解释的记忆建构。围绕“乡愁”的身体律动,大迁徙舞迸发出充满力量的情感震撼和生命呐喊,成为迁徙历史的记忆和身份认同的纽带,成为苗族共同体与社会团结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迁徙舞 知识生产 乡愁 家园 赫章县苗族
原文传递
北京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白纸坊太狮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晋小洁 张长念 王璐璐 《中华武术(研究)》 2015年第12期84-88,共5页
白纸坊太狮系北京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观察法,对白纸坊太狮的历史源流及发展和其基本内容及价值进行论述,分析它的保护和传承现状,找... 白纸坊太狮系北京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观察法,对白纸坊太狮的历史源流及发展和其基本内容及价值进行论述,分析它的保护和传承现状,找出其经验和不足,并提出新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白纸坊太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