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的空间联系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刘程军 周建平 蒋建华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96,共10页
文章利用引力模型、泰尔指数、模糊聚类以及轴辐式理论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的物流空间联系特征、物流中心城市识别及轴辐式网络构建,并利用杜宾模型分析了物流空间联系格局形成的驱动力。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 文章利用引力模型、泰尔指数、模糊聚类以及轴辐式理论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的物流空间联系特征、物流中心城市识别及轴辐式网络构建,并利用杜宾模型分析了物流空间联系格局形成的驱动力。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物流综合能力逐年上升,区域间联系强度也在不断增长,在空间上表现为“东强西弱”的分异趋势特征;多核心的网络联结格局明显,空间联系网络结构逐渐复杂化,在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多层级复杂网络结构,在成渝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初具雏形的网络结构;在内源力(经济规模、工业基础、创新驱动、专业化程度)以及外向力(区位优势)等多种因素驱动下物流空间联系格局形成,并基于中心城市物流优势构建了层级化的轴辐式网络结构,以沪苏杭、汉长和成渝的一级轴心城市,和以南京、无锡、合肥,南昌,昆明、贵阳等二级轴心城市形成了三大城市群物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空间联系 引力模型 轴辐理论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重力流沉积机理 被引量:35
2
作者 庞雄 朱明 +3 位作者 柳保军 颜承志 胡琏 郑金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6-653,共8页
根据近年的勘探实践,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的优质储层主要为深水重力流砂岩沉积成因,探讨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的沉积机理是储层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深水重力流的流动机制和流变过程的理解以及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沉积结构的分... 根据近年的勘探实践,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的优质储层主要为深水重力流砂岩沉积成因,探讨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的沉积机理是储层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深水重力流的流动机制和流变过程的理解以及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沉积结构的分析认为,陆坡区是深水重力流的主要沉积环境,陆架坡折带控制了白云凹陷深水重力流沉积的发育分布。南海北部宽陆架背景使得沉积作用更明显地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白云凹陷深水区主要的粗粒陆源碎屑重力流沉积与相对低海平面有关。高位末期古珠江三角洲推进到了陆架边缘,低海平面期间重力流沉积在白云凹陷深水陆坡区形成了平面上的多点源-线源的多水道-朵叶体散布,时间上有先后层次地周期性出现的沉积模式,这种沉积模式导致了砂岩储层分布的散布性、诡异性和形成岩性圈闭的复杂性。多水道化中小规模的复杂砂体分布是白云凹陷深水储层的特色。深水重力流具有沿坡搬运,下切成沟,坡缓减速,择低而积,稀释分异,有限分布等特点。重力流的流变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在流动过程中被海水混入稀释而导致的砂、泥分异作用,这是砂泥混合重力流能够析出砂岩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深水区 重力流 流态变化 沉积机理 陆架坡折带 优质砂岩储层
下载PDF
急倾斜矿体开采岩体移动规律与变形机理 被引量:28
3
作者 赵海军 马凤山 +3 位作者 丁德民 高建科 杨长祥 卢耀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23-1429,共7页
为了研究急倾斜矿体开采的岩移规律与变形机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急倾斜矿体在高构造应力和自重应力2种条件下的岩移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开采区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远小于矿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时,在这2种应力条件下... 为了研究急倾斜矿体开采的岩移规律与变形机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急倾斜矿体在高构造应力和自重应力2种条件下的岩移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开采区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远小于矿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时,在这2种应力条件下都具有类似水平矿体开采的地表岩移特征;反之,在高构造应力条件下,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出现双沉降中心的现象,而在自重应力条件下只存在单沉降中心;在高构造应力条件下,急倾斜矿体开采在地表移动变形量、移动变形影响区规模及地表宏观变形破坏特征上与自重应力条件下相比都有较大差异,原岩应力场中作为特征量的最大主压应力的取向对岩移行为的影响是产生这差异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构造应力 自重应力 急倾斜矿体 地表移动 变形机理
下载PDF
空间机构地面重力补偿设备跟踪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从强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2年第1期92-99,共8页
由于飞行轨道上或其他星球上的重力环境与地球表面的重力环境差异很大,而在飞行前必须在地面确认机构在空间的性能和可靠性,这就要求在地面实现对空间机构实际工作时的空间重力环境的模拟,于是提出了对地面重力补偿设备的需求。文章对... 由于飞行轨道上或其他星球上的重力环境与地球表面的重力环境差异很大,而在飞行前必须在地面确认机构在空间的性能和可靠性,这就要求在地面实现对空间机构实际工作时的空间重力环境的模拟,于是提出了对地面重力补偿设备的需求。文章对实现重力补偿的一般形式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举例说明了常用的地面重力补偿设备的原理,总结归纳了地面重力补偿设备的设计原则和工程实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补偿 空间机构 地面展开试验
下载PDF
1978-2011年宁夏粮食产量重心移动轨迹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24
5
作者 文琦 赵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2,共4页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1978—2011年粮食产量演变节点,运用重心模型方法对宁夏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重心移动轨迹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了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1978—1985年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29.502 km,1985年粮食产量重心...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1978—2011年粮食产量演变节点,运用重心模型方法对宁夏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重心移动轨迹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了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1978—1985年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29.502 km,1985年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1999—2003年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21.006 km,2003—2005年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3.383 km,2005—2011年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9.718 km。总体上,1978—1999年宁夏粮食产量重心向北移动,1999—2003年宁夏粮食产量重心向南回落,2003—2005年宁夏粮食产量重心继续向北移动,2005—2011年宁夏粮食产量重心又向南回落。耕地资源的变化是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客观驱动因素。红寺堡区开发使得北部地区土地资源增加促使宁夏粮食产量重心北移,沿黄城市带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资源,造成粮食产量重心南移。水资源及水利灌溉设施成为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饮食结构变化成为粮食生产重心的主要驱动因素。新技术的应用和农村经济发展变化也是粮食产量重心移动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重心模型 驱动机制 宁夏
下载PDF
科研合作中机构间科研主导力及邻近性机理——以中国生物医学领域为例 被引量:21
6
作者 贺超城 吴江 +1 位作者 魏子瑶 刘福珍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在学科紧密相关和信息资源相融的当代,探究科研合作的影响因素成了诸多学者关注的话题。然而,现有研究将各种合作关系视同一律,即两人发表一篇合著文章,便形成合作关系;同时,大部分研究没有系统地研究多维邻近性的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 在学科紧密相关和信息资源相融的当代,探究科研合作的影响因素成了诸多学者关注的话题。然而,现有研究将各种合作关系视同一律,即两人发表一篇合著文章,便形成合作关系;同时,大部分研究没有系统地研究多维邻近性的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科研主导力"的概念与测度,并从多维邻近性出发系统地分析科研合作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 (WoS)上2013-2017年的生物医学(Life Sciences&Biomedicine)领域中国境内科研机构发表的论文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引力模型,揭示了中国境内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主导网络的网络拓扑特征与多维邻近性机制,发现科研主导力两极分化严重,分散程度提高,互惠程度提高;主导机构(通信作者所在机构)和参与机构(非通信作者所在机构)的累积科研主导力显著促进科研主导力的扩散,且主导机构的促进作用大于参与机构;地理距离会阻碍科研主导力的扩散;认知背景相似度越高,社会关系越密切,越能形成科研主导关系;同样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可以促进科研主导关系的形成。本文对全面理解多样化的科研合作模式、演化及其影响因素提供借鉴意义,研究科研主导力的相关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主导力 科研合作 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邻近性分析
下载PDF
重力坝沿坝墓面破坏机理及失稳准则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杜俊慧 陆述远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88-93,共6页
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探讨了重力坝沿坝基面的破坏机理,并提出了合理的稳定准则和相应的稳定审查方法.
关键词 重力坝 稳定分析 破坏机理
原文传递
空间机构运动行为模拟概念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文魁 《载人航天》 CSCD 2013年第5期59-66,共8页
空间机构在太空执行各种运动功能,面对复杂的空间环境,空间机构设计必须考虑微重力环境或重力及其释放问题,而研究空间环境效应,首先需要地面模拟试验的配合。目前,长时间地面微重力环境无法理想模拟,空间机构地面模拟研究因此受到了一... 空间机构在太空执行各种运动功能,面对复杂的空间环境,空间机构设计必须考虑微重力环境或重力及其释放问题,而研究空间环境效应,首先需要地面模拟试验的配合。目前,长时间地面微重力环境无法理想模拟,空间机构地面模拟研究因此受到了一定制约。为此,本文在分析重力对运动关节界面间隙及运动阻力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以运动行为模拟代替运动环境模拟、开展空间机构地面模拟研究的设想,并指出需要解决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建议开发空间机构运动行为地面模拟试验平台技术、重视大型空间精密操控机构的重力及其释放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构 空间环境模拟 重力释放 运动行为 摩擦机制
下载PDF
辽中凹陷东营组重力流发育机制及沉积构成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小红 吕修祥 +2 位作者 加东辉 滕玉波 赖维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23,共6页
辽中凹陷锦州区块东营组发育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远岸水下扇和近岸水下扇等重力流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沉积体系分析,探讨了各类水下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条件,建立了相应的发育模式,分析认为:物源系统、坡... 辽中凹陷锦州区块东营组发育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远岸水下扇和近岸水下扇等重力流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沉积体系分析,探讨了各类水下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条件,建立了相应的发育模式,分析认为:物源系统、坡折类型和湖平面变化的耦合关系决定着沉积体的基本特征,包括类型、层序位置、发育部位和规模大小等。进一步研究表明,各类重力流沉积内部构成差异明显,坡折类型及组合样式对其控制作用明显,表现为:坡折组合的规模和复杂状况决定了砂体平面展布的分异状况;坡折带的类型和坡度决定着沟道体系的发育情况;坡折下方微地貌构建的次级坡折带控制着砂体的分配,尤其是优质砂体的富集位置。沟道化是断陷湖盆重力流沉积的一大特色,探讨了其有别于经典海相重力流相模式的原因。对岩性圈闭的勘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重力流 发育机制 沉积构成 坡折带
下载PDF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仲卿 《水力发电》 E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31-33,共3页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采用大仓面薄层连续浇筑 ,其层面是一个薄弱环节 ,这是与常规混凝土坝的主要区别之一。“八五”期间结合仿真模型试验和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 ,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体层面破坏的形状、位置、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采用大仓面薄层连续浇筑 ,其层面是一个薄弱环节 ,这是与常规混凝土坝的主要区别之一。“八五”期间结合仿真模型试验和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 ,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体层面破坏的形状、位置、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 重力坝 破坏机理 稳定分析 龙滩水电站
下载PDF
龙开口水电站溢流坝段动力模型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范书立 陈健云 +2 位作者 周晶 朱彤 金峤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95-199,共5页
采用仿真混凝土材料研究了龙开口水电站溢流坝段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动力破坏特征,并通过对6个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探讨了溢流坝段的动力破坏机理。试验中考虑了坝体-库水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横河向地震动对大坝破坏的影响,采用规范谱波和... 采用仿真混凝土材料研究了龙开口水电站溢流坝段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动力破坏特征,并通过对6个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探讨了溢流坝段的动力破坏机理。试验中考虑了坝体-库水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及横河向地震动对大坝破坏的影响,采用规范谱波和场地谱波两种地震动激励进行模型超载破坏分析。试验结果为工程设计和评价溢流坝段的抗震性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振动台 动力模型试验 仿真混凝土 破坏机理
下载PDF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a Master-Slave Robotic System for Retinal Vascular Bypass Surgery 被引量:11
12
作者 Chang-Yan He Long Huang +2 位作者 Yang Yang Qing-Feng Liang Yong-Kang L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48-57,共10页
Retinal surgery continues to be one of the most technical demanding surgeries for its high manipulation accuracy requirement, small and constrained workspace, and delicate retinal tissue. Robotic systems have the pote... Retinal surgery continues to be one of the most technical demanding surgeries for its high manipulation accuracy requirement, small and constrained workspace, and delicate retinal tissue. Robotic systems have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and expand the capabilities of surgeons during retinal surgery. Thus, focusing on retinal vessel bypass surgery, a master-slave robot system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his robotic system is designed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retinal vascular bypass surgery and analysis of the surgical workspace in eyeball. A novel end-effector of two degrees of freedom is designed and a novel remote center of motion mechanism is adopted in the robot structure.The kinematics and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are then established, the gravity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and the hand tremor elimination algorithm are applied to achieve the high motion accuracy. The experiments on an artificial eyeball and an in vitro porcine eye are conducted, verify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inal robotic system mechanism design KINEMATICS gravity compensation
下载PDF
中国东部及邻区晚中生代伸展拆离构造——综述与新认识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谦 施炜 侯贵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1-544,共34页
伸展构造是大陆岩石圈减薄破坏在上部浅层的一种重要表现。其中,低角度伸展拆离构造为中国东部以及邻区晚中生代地壳伸展变形的显著构造变形样式,是研究区域岩石圈浅层构造变形与深部减薄过程关系的重要窗口。结合相关的几何学、运动学... 伸展构造是大陆岩石圈减薄破坏在上部浅层的一种重要表现。其中,低角度伸展拆离构造为中国东部以及邻区晚中生代地壳伸展变形的显著构造变形样式,是研究区域岩石圈浅层构造变形与深部减薄过程关系的重要窗口。结合相关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等资料的综述分析,本文对中国东部及邻区低角度伸展拆离构造时空展布、运动学极性、应变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述。在空间展布上,这些伸展拆离构造在东亚大陆的分布不均一,指示岩石圈的不均匀伸展减薄作用。在形成时代上,伸展拆离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代区间:140–125Ma为伸展拆离构造在中下地壳初始形成期,在水平伸展作用主导下,以简单剪切为主;125–110Ma为伸展拆离构造快速隆升剥露期,在垂向挤压的主导下,以纯剪切为主。相关的几何学和运动学标志表明这些伸展构造总体具有在NW–SE方向上单向低角度伸展拆离运动学特征,反映它们总体受NW–SE向伸展应力场作用控制。以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度带为界,东、西两侧区域伸展活动均具有从NW向SE传播的趋势,且这种趋势西部较东部明显,表现为不同的动力学背景特征。东部主要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后撤影响,而西部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之后,增厚地壳发生重力崩塌而引发区域大规模伸展活动以及同时发生的秦岭—大别构造带陆内造山后应力伸展的联合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大陆 伸展拆离构造 重力梯度带 应变机制 岩石圈减薄 古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Emplacement mechanism of Linglong granitoid complex, Shandong Peninsula, China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万天丰 曾华霖 +2 位作者 周伟新 C.Teyssier B.Tikoff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1年第6期535-544,共10页
The Linglong granitoid complex (LGC) is composed of four major plutonic units that intruded and cooled in the Middle Jurassic (170-155 Ma). Gravity-anomaly modeling indicates that the LGC is a sheet-like laccolith, le... The Linglong granitoid complex (LGC) is composed of four major plutonic units that intruded and cooled in the Middle Jurassic (170-155 Ma). Gravity-anomaly modeling indicates that the LGC is a sheet-like laccolith, less than 10 km thick, that dips shallowly below the surface toward the Tancheng-Lujiang (Tan-Lu) fault, a major lithospheric structure in Eastern China. Measurements of foliation in the field and measurements of planar and linear magnetic fabrics from the study of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the LGC indicate that foliation is dominantly shallowly dipping and magnetic lineation is mainly parallel to the dip direction of the laccolith toward the Tan-Lu fault zone. The trend of lineations is consistent with flow of magma up the thrust to reach shallower levels. The magma of the LGC probably originated by crustal melting within the Tan-Lu fault zone and the emplacement of magma occurred along a shallowly-dipping thrust that drained the Tan-Lu fault zone, the mechanism of which is mainly dike-fed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itoid pluton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gravity modeling 3D-geometry EMPLACEMENT mechanism
原文传递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in Grai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Driving Mechanism in China 被引量:10
15
作者 XU Shi-wei WU Jian-zhai +3 位作者 SONG Wei LI Zhi-qiang LI Zhe-min KONG Fan-t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74-385,共12页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 national grain supply on condition of tight balance in the total grain amount in China. In this paper, we ...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ffective national grain supply on condition of tight balance in the total grain amount in China.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ms of grai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ir evolution processes i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gravity centers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China moved toward the northern and eastern regions, almost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coordination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creased slightly from 1995 to 2007 but decreased from 2000 to 2007. There is a spa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jor districts of output increase and the strong growth potential in grain consumption, which indicates an increasing difficulty in improving the regional coordination of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movement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grain production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grain production policy,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s, and spatial disparity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 use. For grain consumption,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include rapid urbanization, the upgrade of food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food indus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production grain consumption gravity center driving mechanism
下载PDF
用真实抗剪断强度研究重力坝沿坝基面的失稳破坏过程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亚辉 何蕴龙 +3 位作者 王宏硕 陆述远 赖国伟 常晓林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3-18,共6页
采用弹塑性力学有限元法,使用真实抗剪断强度进行屈服判断,对于坝体高度、坝体混凝土与坝基岩体的弹性模量、坝基面的抗剪强度变化的多种情况,重力坝沿坝基面失稳破坏的机理与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可供今后经济安全设... 采用弹塑性力学有限元法,使用真实抗剪断强度进行屈服判断,对于坝体高度、坝体混凝土与坝基岩体的弹性模量、坝基面的抗剪强度变化的多种情况,重力坝沿坝基面失稳破坏的机理与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可供今后经济安全设计重力坝和修订规范参考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抗剪断强度 抗滑稳定 破坏机理 坝基岩体
原文传递
重力式桥台开裂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水兴 胡娟 张敏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12,共4页
针对重力式桥台经常出现开裂的情况,根据现行规范分析桥台的构造要求及桥台计算的适用条件,给出了侧墙滑动面受限制的土压力公式,将土压力值作为面荷载作用在前墙和侧墙,应用Nastran有限元程序对一座重力式桥台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与... 针对重力式桥台经常出现开裂的情况,根据现行规范分析桥台的构造要求及桥台计算的适用条件,给出了侧墙滑动面受限制的土压力公式,将土压力值作为面荷载作用在前墙和侧墙,应用Nastran有限元程序对一座重力式桥台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变形、开裂吻合较好.建议在设计重力式桥台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必要时还应验算台内填土对桥台产生的土压力影响,以确保桥台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式桥台 桥台开裂 机理分析 土压力计算 建议
下载PDF
地震重力异常形成机理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褚庆忠 武泽 +2 位作者 邵先杰 李辉 陈禹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1-206,共6页
分析了地震重力异常的形成机理,结合玉树、唐山和汶川三个地震实例阐述了重力异常现象与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重力异常可以用来预报地震。流动重力观测和GRACE卫星观测是地震预报中常用的两种重力预测方法,前者可以进行较准确的中... 分析了地震重力异常的形成机理,结合玉树、唐山和汶川三个地震实例阐述了重力异常现象与地震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重力异常可以用来预报地震。流动重力观测和GRACE卫星观测是地震预报中常用的两种重力预测方法,前者可以进行较准确的中短期预报,后者可以进行长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重力异常 机理 流动重力观测 GRACE卫星观测
下载PDF
开合旋构造体系及其形成机制探讨:兼论板块构造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巍然 姜春发 +1 位作者 张抗 郭铁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7-355,共19页
开合构造总体上可以表述为:地球膨胀为开,收缩为合;垂向上地球物质离心(地心)运动为开,向心运动为合;水平方向上地球物质相背运动为开,相向运动为合。从驱动机制角度,我们把以热力(热能)为主体驱动的上浮物质运动定义为开;将重力(势能)... 开合构造总体上可以表述为:地球膨胀为开,收缩为合;垂向上地球物质离心(地心)运动为开,向心运动为合;水平方向上地球物质相背运动为开,相向运动为合。从驱动机制角度,我们把以热力(热能)为主体驱动的上浮物质运动定义为开;将重力(势能)为主体驱动的下沉物质运动定义为合。因此,开与合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概念,具有广阔的内涵,开合运动是联系一切地质运动和地质科学的纽带。开合运动具有同步统一性,即垂向的开在水平方向也表现为开;垂向开得强烈,水平方向同样开得强烈,反之亦然。地球刚形成时诸多开合构造是无序的,地球的旋转运动统领地球上所有物质、能量、运动和大大小小的各种开合构造于旋转运动中,并将它们调剂到有序状态。简言之开合构造体系是开合旋运动长期作用下形成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开合旋回组成的动态平衡构造体系。本文总结了地球开合旋构造体系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征和规律,建立了开合旋复杂构造体系简要模型。提出平衡体系的形成机制是开合旋运动遵循地球重力均衡准则、最小内能原理(结晶化)、几何淘汰生长(垂直地心生长)和物质均匀化四条自然演化规律,其中重力均衡准则是主导的。由于地质事件(构造运动)在破坏开合旋平衡体系的同时,经常直接或间接向体系内输入新能量,往往使新的旋回比老旋回的结构构造更符合地质演化的自然规律,于是使地球显得更强大而有活力。这一次又一次的地质事件(构造运动)是开合旋构造体系螺旋式向前发展的动因。本文最后用开合构造观点探讨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分析了板块构造运动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合构造 开合旋构造体系 地质事件 板块构造 重力均衡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青海门源M6.4地震前重力场变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树松 祝意青 赵云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4-297,307,共5页
利用河西地区2011~2015年相对重力资料,研究2016-01-21青海门源M6.4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河西重力场持续多年正、负交替变化,地震前震中区域负异常持续增强并形成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正负差异变化最... 利用河西地区2011~2015年相对重力资料,研究2016-01-21青海门源M6.4地震前区域重力场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河西重力场持续多年正、负交替变化,地震前震中区域负异常持续增强并形成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正负差异变化最大达到110μGal。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零等值线附近,该等值线分布与祁连山北缘断裂、冷龙岭断裂走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M6.4地震 河西地区 重力场变化 构造活动 动力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