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石门铁矿残矿回采复杂围岩巷道掘支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窦梅林 《现代矿业》 CAS 2016年第3期11-14,共4页
西石门铁矿采用平底堑沟底部结构的诱导冒落法开采下盘残矿,由于下盘围岩软破且受原采空区的影响,采准工程的掘进与维护均十分困难。为解决该问题,在调查分析残采巷道破坏特点的基础上,将残矿采准工程分为3类:1实体软破围岩,该类围岩多... 西石门铁矿采用平底堑沟底部结构的诱导冒落法开采下盘残矿,由于下盘围岩软破且受原采空区的影响,采准工程的掘进与维护均十分困难。为解决该问题,在调查分析残采巷道破坏特点的基础上,将残矿采准工程分为3类:1实体软破围岩,该类围岩多半采动应力大,且应力方向变化复杂,巷道开挖后支护拱架扭曲变形严重,为减缓变形速度和调节应力方向,采用喷锚网+U型可缩性金属拱架联合支护形式;2散体围岩,该类围岩多为矽卡岩+粉矿,虽经过一定的沉实作用,巷道掌子面能够立住,但开挖后顶板易坍塌,为此采用超前锚杆+U型可缩性金属拱架结合支护形式;3巷道穿过冒落空区,此时空区高度多为5~7 m,宽3~5 m,顶板易发生掉块现象,为此设计采用整体拱棚支护技术。上述措施实施后,西石门铁矿残矿回采工程的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控制,改善了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实现了复杂残矿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矿回采 软破围岩 散体围岩 冒落巷道支护 整体拱棚
下载PDF
断层带煤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荣向东 张健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59,共3页
为了解决断层带散体煤复合顶煤巷支护技术难题,以枣园煤业有限公司断层带散体煤复合顶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巷道围岩变形失稳机理,以散体煤复合顶巷道内外承载结构控制原理及"一优化三强化"支护原理为指导,提出了"四... 为了解决断层带散体煤复合顶煤巷支护技术难题,以枣园煤业有限公司断层带散体煤复合顶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巷道围岩变形失稳机理,以散体煤复合顶巷道内外承载结构控制原理及"一优化三强化"支护原理为指导,提出了"四高"锚杆强化支护技术、预应力长锚索加固破碎顶板技术和高帮锚索梁加固技术为主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矿压观测数据表明,断层带散体煤复合顶煤巷支护原理科学,支护技术先进,巷道围岩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带 散体煤 复合顶 围岩控制
下载PDF
崩落法采空区散体与围岩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儒泓 刘溪鸽 +1 位作者 何荣兴 张华 《中国矿业》 2023年第6期104-112,共9页
崩落式采矿法在覆岩下出矿,将崩落的围岩散体遗留在上部采空区,从而对上下盘围岩起到支撑作用。在不同的矿体形态和岩体强度、矿岩散体流动状态的条件下,崩落散体的支撑作用不尽相同,这导致崩落采空区的垮落范围与地下采场的地压显现也... 崩落式采矿法在覆岩下出矿,将崩落的围岩散体遗留在上部采空区,从而对上下盘围岩起到支撑作用。在不同的矿体形态和岩体强度、矿岩散体流动状态的条件下,崩落散体的支撑作用不尽相同,这导致崩落采空区的垮落范围与地下采场的地压显现也存在差异,其形成的应力集中区和上盘陷落区对后续开采构成较大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裂纹尖端存在微裂纹损伤假设,使用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围岩强度、不同矿体采空区倾角条件下,放矿过程中矿岩散体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和围岩破坏形式。研究结果表明:竖直或陡倾斜的采空区应力分布相对均匀,但采空区具有一定倾角时在上盘顶部会出现应力降低区,上盘底部出现应力集中区;围岩强度较高时,应力分布较为均匀,而围岩强度低时上盘围岩会较早发生破坏,从而释放应变能,不易产生应力集中区;在围岩强度较低时,可通过及时回填废石以减小围岩变形、迟滞上盘围岩底部产生的应力集中趋势、延后破坏时间。研究结果对采用崩落法开采的矿山控制采场地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落法 采空区 矿岩散体 围岩 出矿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粒径及洞室形状对围岩应力、应变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伍小林 王学滨 潘一山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2-328,379,共8页
将岩石视为含孔隙的颗粒体材料,研究了粒径尺寸及洞室形状对洞室围岩中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及剪切应变增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粒径尺寸的降低,呈圆环形的剪切应变增量的高值区圈数增加,其间距(与颗粒平均直径大致相同)降低;呈辐射状... 将岩石视为含孔隙的颗粒体材料,研究了粒径尺寸及洞室形状对洞室围岩中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及剪切应变增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粒径尺寸的降低,呈圆环形的剪切应变增量的高值区圈数增加,其间距(与颗粒平均直径大致相同)降低;呈辐射状的最大主应力的正高值区(受拉区)范围减小。最小主应力的负高值区(受压区)与剪切应变增量的高值区呈现类似的规律,这两种高值区与压力拱的形态基本一致。洞室围岩中的最大主应力的值有正有负(径向受拉或受压),其正值主要位于洞室表面附近,这是由于这一位置高的最小主应力引起了颗粒之间的明显剪切错动;其余的正值位置较为分散,且其值较小。洞室围岩中的剪切应变增量、最小主应力及最大主应力的分布规律都受洞室形状的影响。在洞室表面的尖角位置,前两种量都较高,而最后一种量较低。最大主应力在洞室表面的直边界上向围岩中延伸的尺寸较大,这对于围岩的稳定有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洞室形状 围岩 孔隙 拉应力 颗粒体模型 压力拱
下载PDF
沉渣颗粒影响下盐穴储气库变形破坏热力耦合分析
5
作者 张华宾 余豪毅 +2 位作者 王来贵 完颜祺琪 冉莉娜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50,共14页
盐穴储气库注采气时腔内气体质量、压力和温度不断变化,动态内边界条件对围岩的影响较大,围岩局部可能产生大的变形和破坏,可威胁到盐穴储气库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考虑温度、流体以及沉渣对围岩力学作用机制的不同,基于热力耦合和FLAC... 盐穴储气库注采气时腔内气体质量、压力和温度不断变化,动态内边界条件对围岩的影响较大,围岩局部可能产生大的变形和破坏,可威胁到盐穴储气库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考虑温度、流体以及沉渣对围岩力学作用机制的不同,基于热力耦合和FLAC3D-PFC3D耦合方法,对注采气条件下的围岩位移、应力和塑性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采气和注气的进行,盐腔顶板竖向位移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围岩塑性破坏范围逐渐扩大;②沉渣颗粒对围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空间效应,距离沉渣颗粒越远的围岩变形和塑性破坏范围越大;③对于采气过程,沉渣颗粒的粒径和初始孔隙率越大,则腔顶围岩竖向位移和腔腰围岩第一主应力的代数值越小,围岩的塑性破坏范围越小;④对于注气过程,沉渣颗粒的粒径和初始孔隙率越大,则腔顶围岩竖向位移的代数值越大,腔腰围岩第一主应力代数值越小,围岩的塑性破坏范围越大。结论认为:①沉渣颗粒细观结构对围岩变形、应力以及塑性破坏区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建议采用离散元热力耦合方法精细刻画沉渣颗粒体系来评估其对围岩的影响;②沉渣颗粒影响下盐穴储气库变形破坏热力耦合分析,对我国盐穴储气库建设、沉渣利用、稳定性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非连续耦合 热力耦合 盐岩储气库 颗粒材料计算力学 沉渣 围岩变形和破坏 时间效应 注采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