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8
1
作者 杨联松 白一松 +5 位作者 张培江 许传万 胡兴明 王伍梅 佘德红 陈桂芝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0,54,共4页
通过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 17个水稻品种 (组合 )进行粒形分类 ,并对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 (组合 )的粒长多属短粒形 ,长宽比多为短圆形。谷粒形状 (粒长、粒宽、长宽比 )与加工品质 (糙米率... 通过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 17个水稻品种 (组合 )进行粒形分类 ,并对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 (组合 )的粒长多属短粒形 ,长宽比多为短圆形。谷粒形状 (粒长、粒宽、长宽比 )与加工品质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与蒸煮品质中的碱消值呈显著相关 ;千粒重对各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并提出水稻品质育种只有做到粒长、粒重兼顾 ,才有可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达到改良米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谷粒形状 稻米品质 相关性 品质育种
下载PDF
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谷粒外观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 被引量:79
2
作者 邢永忠 谈移芳 +2 位作者 徐才国 华金平 孙新立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8期840-845,共6页
用区间作图和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两种方法 ,对水稻 (OryzasativaL .)珍汕 97和明恢 6 3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 (QTL)定位。用区间作图法在LOD≥ 2 .4水平上 (近似于α =0... 用区间作图和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两种方法 ,对水稻 (OryzasativaL .)珍汕 97和明恢 6 3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 (QTL)定位。用区间作图法在LOD≥ 2 .4水平上 (近似于α =0 .0 0 5) ,1 998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 6、2和 2个QTLs ;1 999年对以上 3个性状分别检测到 3、2和 2个QTLs。其中 7个QTLs在两年均检测到。位于第 3染色体RG393-C1 0 87区间的QTL效应大 ,同时影响粒长和粒形 ,两年贡献率分别为 57.5%、6 1 .4%和 2 6 .7%、2 9.9%。位于第 5染色体RG36 0 -C734B区间的QTL效应大 ,同时影响粒宽和粒形 ,两年贡献率分别为 44.2 %、53.2 %和 32 .1 %、36 .0 %。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在P =0 .0 0 5水平上 ,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 8、5和 5个QTLs ,共解释各自性状变异的 58.81 %、44.75%和 57.47%。只检测到 1个QTL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群体 粒长 粒宽 粒形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下载PDF
钙质砂颗粒的形状分析 被引量:99
3
作者 陈海洋 汪稔 +1 位作者 李建国 张家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89-1392,共4页
钙质砂是一种含碳酸钙达50%以上的海洋生物成因的粒状材料。颗粒棱角度高、形状不规则,影响钙质砂的压缩、填充等力学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获取钙质砂颗粒的几何投影图像,借助Matlab图像处理软件,分别运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分形理论对钙质... 钙质砂是一种含碳酸钙达50%以上的海洋生物成因的粒状材料。颗粒棱角度高、形状不规则,影响钙质砂的压缩、填充等力学性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获取钙质砂颗粒的几何投影图像,借助Matlab图像处理软件,分别运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分形理论对钙质砂颗粒的几何形态进行了描述,并结合钙质砂特殊的生物成因对其表现出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钙质砂颗粒的形状具有分形特性,且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分形特性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砂 颗粒形状 分形维数 图像处理
下载PDF
早籼粒形的遗传和改良 被引量:74
4
作者 石春海 申宗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32,共6页
谷粒的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和粒重都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多数组合或性状是以加性效应为主,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28.3%~94.0%和4.0%~83.2%,并有较高的遗传进度。粒长、粒宽与长宽比间的相关最为密... 谷粒的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和粒重都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多数组合或性状是以加性效应为主,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28.3%~94.0%和4.0%~83.2%,并有较高的遗传进度。粒长、粒宽与长宽比间的相关最为密切。加强杂交后代长粒形的选择压,并注意穗重和穗数可明显改进粒长和长宽比。通过上述选择方法已初步育成细长粒高产品系浙农928和浙农9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粒形 籼稻 遗传
下载PDF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粒形QTL 被引量:54
5
作者 曾瑞珍 Akshay TALUKDAR +1 位作者 刘芳 张桂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7-654,共8页
目的水稻谷粒形状(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粒形分子育种,对水稻粒形QTL进行分子定位。方法以单片段代换系(SSSL)为材料构建分离群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控制水稻谷粒长和谷粒宽的2个粒形QTL进... 目的水稻谷粒形状(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更好地开展粒形分子育种,对水稻粒形QTL进行分子定位。方法以单片段代换系(SSSL)为材料构建分离群体,利用微卫星标记对控制水稻谷粒长和谷粒宽的2个粒形QTL进行分子定位。结果粒宽QTLGw-8被定位于第8染色体长臂末端微卫星标记RM502与RM447之间,遗传距离均为0.3cM。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覆盖Gw-8的物理图谱,RM502与RM447位于同一克隆AP005529,两者之间的物理距离为55.0kb。粒长QTLgl-3被定位于第3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的微卫星标记RM6146和PSM37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5cM和11.0cM。结论利用单片段代换系能准确地定位水稻粒形QTL,这两个粒形QTL的定位为其克隆及稻米外观品质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定位 粒形 单片段代换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稻谷粒形数量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39
6
作者 张光恒 张国平 +4 位作者 钱前 徐律平 曾大力 滕胜 包劲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2,共7页
以窄叶青 8号和京系 17构建的加倍单倍体群体为材料 ,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及长宽比 3个性状在北京、杭州、海南 3个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检测结果表明 ,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 18个QTLs,分布于水稻... 以窄叶青 8号和京系 17构建的加倍单倍体群体为材料 ,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及长宽比 3个性状在北京、杭州、海南 3个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检测结果表明 ,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 18个QTLs,分布于水稻第 1、2、3、4、6、8和 12染色体上 ,其中与粒长性状相关QTL 3个 ,LOD值为 2 .6 9~ 4 .75 ,贡献率为 9.9%~18.4 % ;与粒宽性状相关QTL 9个 ,LOD值为 2 .4 3~ 5 .77,贡献率为 8.4 %~ 2 5 .6 % ;与长宽比性状相关QTL 6个 ,LOD值为 2 .4 4~ 6 .0 2 ,贡献率为 9.8%~ 2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加倍单倍体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环境
下载PDF
A Kelch Motif-Contain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Phosphatase Determines the Large Grain QTL Trait in Rice 被引量:47
7
作者 Zejun Hu Haohua He +6 位作者 Shiyong Zhang Fan Sun Xiaoyun Xin Wenxiang Wang Xi Qian Jingshui Yang Xiaojin Lu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979-990,共12页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basis of rice grain traits is critic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ice (Oryza sativa L.) varieties. In this study, we generated an F2 population by crossing the large-grain japoni...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basis of rice grain traits is critic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ice (Oryza sativa L.) varieties. In this study, we generated an F2 population by crossing the large-grain japonica cultivar CW23 with Peiai 64 (PA64), an elite indica small-grain cultivar. Using QTL analysis, 17 QTLs for five grain traits were detected on four different chromosomes. Eight of the QTLs were newly-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In particular, qGL3-1, a newly-identified grain length QTL with the highest LOD value and largest phenotypic variation, was fine-mapped to the 17 kb region of chromosome 3. A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phosphatase gene encoding a repeat domain containing two Kelch motifs was identified as the unique candidate gene corresponding to this QTL. A comparison of PA64 and CW23 sequences revealed a single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C→A) at position 1092 in exon 10, resulting in replacement of Asp (D) in PA64 with Glu (E) in CW23 for the 364th amino acid. This variation is located at the D position of the conserved sequence motif AVLDT of the Kelch repeat. Genetic analysis of a near-isogenic line (NIL) for qGL3-1 revealed that the allele qGL3-1 from CW23 has an additive or partly dominant effect, and is suitable for use in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shape QTL mapping QTL fine mapping RICE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phosphatase.
原文传递
水稻粒形与稻米品质间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8
作者 杨联松 白一松 +2 位作者 许传万 胡兴明 王伍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对水稻粒形与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营养品质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概述 ;对水稻稻米品质 (碾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碾米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营养品... 对水稻粒形与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营养品质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概述 ;对水稻稻米品质 (碾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碾米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营养品质性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相关性 稻米品质 品质育种
下载PDF
利用籼粳回交群体分析水稻粒形性状相关QTLs 被引量:26
9
作者 严长杰 梁国华 +6 位作者 陈峰 李欣 汤述翥 裔传灯 田舜 陆驹飞 顾铭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1-716,共6页
水稻谷粒的外观性状对稻米外观品质存在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利用SSR标记 ,以回交群体Balilla/NTH∥Balilla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水稻 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 ,该遗传图谱包括 10 8个分子标记 ,平均图距为 11 9cM。以构建的遗传图谱为基础 ,采... 水稻谷粒的外观性状对稻米外观品质存在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利用SSR标记 ,以回交群体Balilla/NTH∥Balilla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水稻 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 ,该遗传图谱包括 10 8个分子标记 ,平均图距为 11 9cM。以构建的遗传图谱为基础 ,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谷粒外观性状 ,包括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 (QTL)定位。结果表明 ,粒长、粒宽和粒形在回交群体中均呈近似的正态分布 ,表现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QTL定位结果表明 ,第 12染色体上RM10 1 RM2 70区间内存在一个与粒长性状相关的QTL ,(qGL 12 ) ,加性效应约为 0 2 6mm ,贡献率为 16 7%。在第 2和第 3染色体上RM15 4 RM2 11和RM2 5 7 RM175区间内 ,分别检测到qGW 2和qGW 3两个位点与粒宽性状有关 ,加性效应为分别为 - 0 10mm和 - 0 12mm ,贡献率分别为 11 5 %和 16 6 %。对于粒形性状 ,共检测到 3个QTLs,qLW 2 ,qLW 6和qLW 7,分别位于第 2、6和 7染色体上。其中qLW 2和qLW 7的加性效应分别约为0 0 9和 0 10 ,两个QTLs分别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12 7%和 18 3% ;而qLW 6的加性效应约为 - 0 13,可解释粒形变异的 11 5 %。文中还讨论了粒形和稻米外观品质同时改良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长 粒宽 粒形 QTL定位
下载PDF
碎石颗粒形状测量与评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张家发 叶加兵 +1 位作者 陈劲松 李少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3-349,共7页
颗粒形状是影响碎石料密实特性及力学、渗流特性的因素之一。选取粒径为2~5 mm和5~10 mm的两组灰岩碎石颗粒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像测量仪和特制夹具,获取不同旋转角度下的颗粒轮廓影像;使用图形处理软件获得颗粒几何尺寸测值;计算... 颗粒形状是影响碎石料密实特性及力学、渗流特性的因素之一。选取粒径为2~5 mm和5~10 mm的两组灰岩碎石颗粒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影像测量仪和特制夹具,获取不同旋转角度下的颗粒轮廓影像;使用图形处理软件获得颗粒几何尺寸测值;计算获得各旋转角度下常用颗粒形状评定参数值,运用其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避免了依据单一角度测值评定伴随的人为因素影响。结果表明,灰岩碎石颗粒与标准圆有较大差异,且粒径大者差异性更明显;两组样本颗粒形状参数均服从偏态分布;长宽比、扁平度和球形度能够更敏感地反映颗粒偏离球形颗粒的程度,而长宽比和球形度便于获取,因而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形状 几何尺寸 形状参数 测量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利用DH群体定位水稻谷粒外观性状的QTL 被引量:22
11
作者 谭耀鹏 李兰芝 +2 位作者 李平 王玲霞 胡中立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4-322,共9页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水稻“圭630”和“02428”组合的DH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同时对定位的主效应和上位性进行了环境效应分析。2002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5、4和2...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水稻“圭630”和“02428”组合的DH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同时对定位的主效应和上位性进行了环境效应分析。2002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5、4和2个QTLs;2003年对以上3个性状分别检测到3、4和4个QTLs。其中4个QTLs在2年均检测到,且其贡献率较大。位于第4染色体C22-RG449d区间的QTL效应大,同时影响粒长和粒宽,2年内均被检测到。联合2年数据分析分别检测到6个粒长QTLs、6个粒宽QTLs和3个粒形QTLs,共解释各自性状变异的67.71%、50.08%和29.17%,且影响粒形的3个QTLs同时影响粒长或粒宽。对粒形和粒宽分别检测到4个QTLs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互作。本实验中检测到主效应和上位性对谷粒外观性状均具有重要作用,但上位性贡献率相对主效应较小,环境互作效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观性状 DH群体 谷粒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QTLs 混合线性模型 环境互作效应 2002年 2003年 QTL效应 上位性 主效应 作图方法 效应分析 数据分析 性状变异 贡献率 检测 粒宽 粒长 粒形 染色体 区间
下载PDF
水稻粒形遗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2
作者 宫李辉 高振宇 +1 位作者 马伯军 钱前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7-605,共9页
水稻(Oryza sativa)粒形性状包括粒长、粒宽、粒厚、粒重和长宽比等,是构成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阐明水稻粒形遗传控制的机理,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粒形的遗传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性状遗传,相对于单一基... 水稻(Oryza sativa)粒形性状包括粒长、粒宽、粒厚、粒重和长宽比等,是构成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阐明水稻粒形遗传控制的机理,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稻粒形的遗传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性状遗传,相对于单一基因控制的性状,研究要相对复杂。该文综述了水稻粒形的遗传特点、QTL定位和基因克隆,并展望了粒形遗传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形 数量遗传 QTL 水稻
原文传递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军 朱金燕 +5 位作者 周勇 杨杰 范方军 李文奇 梁国华 仲维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7-625,共9页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 水稻的粒形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粒形的差异,鉴定了代换片段上粒形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39个粒形相关的QTL。其中,粒长相关的19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18~1.06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40%~14.13%;粒宽相关的14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9~0.31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71%~9.15%;粒厚相关的6个,其加性效应值为0.05~0.10mm,加性效应百分率为2.14%~4.46%。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并克隆相应QTL和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片段代换系 数量性状 粒形 代换作图
下载PDF
强磁场作用对聚苯胺颗粒形貌及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段玉平 刘顺华 +1 位作者 管洪涛 温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595-1599,F0006,共6页
聚苯胺的聚合掺杂条件对其颗粒结构及其导电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在10T强磁场的作用下用化学氧化溶液原位聚合法得到聚苯胺并观察充分聚合后聚苯胺的颗粒结构、形貌特征及与其形成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实验表明,在没有强磁场作用下掺杂... 聚苯胺的聚合掺杂条件对其颗粒结构及其导电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在10T强磁场的作用下用化学氧化溶液原位聚合法得到聚苯胺并观察充分聚合后聚苯胺的颗粒结构、形貌特征及与其形成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实验表明,在没有强磁场作用下掺杂聚苯胺颗粒呈现礁石状,而强磁场作用下的原位聚合聚苯胺颗粒呈现直径大约50nm的棒状,但其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与没有强磁场相比高出3个数量级;本征态聚苯胺在强磁场下再掺杂得到20~30nm的球状颗粒,其复合材料电阻率却降低1个数量级.分析认为这主要由于强磁场对聚苯胺晶粒的取向作用以及强磁场对聚合掺杂过程的影响所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强磁场 颗粒形貌 取向 体电阻率 磁场作用 导电性能 原位聚合法 复合材料 颗粒结构
下载PDF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谷粒型和粒重的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 被引量:25
15
作者 郭咏梅 穆平 +2 位作者 刘家富 李自超 卢义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了解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粒形和粒重的表型及QTL变化,以陆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粒重及长宽比在水、旱栽培条件下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结果... 为了解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粒形和粒重的表型及QTL变化,以陆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粒重及长宽比在水、旱栽培条件下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结果表明,水、旱条件下,粒长与长宽比和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宽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粒重极显著正相关,4个性状在水、旱条件间相关性都达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17,粒宽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457。表明粒长受水分影响最小而粒宽受水分影响较大。粒重、长宽比介于二者之间。两种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QTLs,分布于水稻1、5、6、7、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5个,LOD值为1.93—5.11,贡献率为5.97%-28.85%;控制粒宽的1个,LOD值为2.39,贡献率为12.76%;控制长宽比的3个,LOD值为2.08-4.60。贡献率为7.78%。21.89%;控制粒重的5个,LOD值为2.68—9.45,贡献率为4.1%-14.8%。其中控制粒长的qGL-5及控制粒重的qGWt-1a和qGWt-1b在水、旱条件下均能检测到,在抗旱育种中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籽粒性状。QTL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表型分析结果,粒宽相对易受土壤水分影响,粒长、粒重和长宽比,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遗传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粒重 加倍单倍体群体(DH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 水、旱栽培
下载PDF
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6
作者 高志强 占小登 +2 位作者 梁永书 程式华 曹立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4-321,共8页
作物育种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产量。水稻粒形是与水稻产量性状直接相关,与品质性状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数量性状,其评价指标主要是粒长、粒宽、粒厚、长/宽和长/厚。近年来,水稻粒形的数量遗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成功定位克隆了一批控制水... 作物育种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产量。水稻粒形是与水稻产量性状直接相关,与品质性状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数量性状,其评价指标主要是粒长、粒宽、粒厚、长/宽和长/厚。近年来,水稻粒形的数量遗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成功定位克隆了一批控制水稻粒形的基因。文章综述了水稻粒形的经典遗传研究、QTL定位、粒形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以及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QTL定位 基因功能
下载PDF
利用4个姊妹近等基因系群体定位水稻粒重和粒形QTL 被引量:25
17
作者 姚国新 李金杰 +5 位作者 张强 胡广隆 陈超 汤波 张洪亮 李自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10-1317,共8页
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利用世界上粒重最大的品种之一SLG-1(供体亲本)与小粒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轮回亲本)杂交,在各回交世代选择粒重较大单株与日本晴回交,构建水稻粒重和粒形的姊妹近等基因系(SNILs)。对获得的73株BC4F... 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利用世界上粒重最大的品种之一SLG-1(供体亲本)与小粒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轮回亲本)杂交,在各回交世代选择粒重较大单株与日本晴回交,构建水稻粒重和粒形的姊妹近等基因系(SNILs)。对获得的73株BC4F1单株进行粒重频率分布统计,选择粒重频率分布在4个峰值处的代表性单株,自交获得4个BC4F2SNILs群体。利用BSA法(分离群体分组混合分析法),从均匀分布在水稻染色体上的1513对SSR标记中筛选出与粒重和粒形相关的多态性标记19对,以LOD≥2.5作为选择阈值,对粒重、粒长、粒宽和粒厚进行QTL扫描,共检测到6个区域的12个QTL,贡献率从7.22%到53.38%。这些QTL所在区域包含已克隆的粒长GS3和粒宽GW2,也包含没有精细定位的第2染色体的RM6318~RM1367、第3染色体的RM5477~RM6417和第6染色体的RM3370~RM1161等3个区域控制粒重和粒形的5个QTL。其中第3染色体上RM5477~RM6417区间存在粒形贡献率较大的新的QTL。构建含有这些粒重QTL的姊妹近等基因系,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新的粒重或粒形QTL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姊妹近等基因系 粒重 粒形 QTL
下载PDF
黑米资源的黄酮含量及其与粒形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18
作者 孙玲 张名位 +2 位作者 池建伟 王志坚 赖来展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分析了 74份黑米资源的黄酮含量及其与米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黑米资源黄酮含量的质量分数介于 0 .0 98%~ 0 .750 %之间 ,平均为 0 .30 5%,变异系数为 49.42 %;不同类型的黑米资源黄酮含量差异明显 ,粳型黑米的含量极显著高于籼... 分析了 74份黑米资源的黄酮含量及其与米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黑米资源黄酮含量的质量分数介于 0 .0 98%~ 0 .750 %之间 ,平均为 0 .30 5%,变异系数为 49.42 %;不同类型的黑米资源黄酮含量差异明显 ,粳型黑米的含量极显著高于籼型黑米。不同类型黑米的黄酮含量与其米粒特征性状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 ,其中糯型品种的黄酮含量与其粒长和千粒重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资源 黄酮含量 相关性 米粒性状
下载PDF
特大粒水稻材料粒型性状的QTL检测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亚东 张颖慧 +8 位作者 董少玲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周丽慧 姚姝 赵凌 于新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利用特大粒粳稻TD70(2011年千粒重达80g)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经单粒传法获得的240个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对粒长、粒宽、粒厚性状进行鉴定,用完备区间作图法,以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41个SSR标记对粒... 利用特大粒粳稻TD70(2011年千粒重达80g)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经单粒传法获得的240个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对粒长、粒宽、粒厚性状进行鉴定,用完备区间作图法,以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41个SSR标记对粒型性状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粒型性状的QTL 18个,分布于第2、3、5、7、9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QTL 5个,控制粒宽的QTL 6个,控制粒厚的QTL 7个。两年间均能检测到的QTL有7个,分别为粒长QTL qGL3.1,粒宽QTL qGW2.1、qGW2.2、qGW5.1、qGW5.2,粒厚QTL qGT2.3、qGT3.1;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6.19%、4.42%、29.41%、10.37%、7.61%、21.19%和17.06%。第2染色体RM1347-RM5699区间是粒长、粒宽、粒厚的共同标记区间。第3染色体RM6080-RM6832区间为粒长qGL3.1、粒厚qGT3.1共同标记区间。18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大粒亲本TD70,且增效作用显著。定位的大部分位点包含已报道的精细定位和克隆的主要粒型基因;除第2染色体的qGW2.1(qGT2.1)、qGW2.3、qGL2.2和第12染色体的qGT12等位点已有粒型性状相关报道外,定位的qGT2.2,qGW9和qGT9可能是新的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特大粒 重组自交系 粒型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雷东阳 谢放鸣 +1 位作者 徐建龙 陈立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5-260,共6页
利用由181个家系组成的Lemont/特青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及由161个RFLP、SSR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构建的全长为1916.5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采用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QTLMapper V1.0),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 利用由181个家系组成的Lemont/特青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及由161个RFLP、SSR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构建的全长为1916.5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采用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QTLMapper V1.0),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白度等4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进行了分析。在水稻的所有12条染色体上共定位到7个加性主效QTL和19对上位性QTL,其中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的主效QTL各2个,控制垩白度的QTL 1个,分别解释12.8%、40.0%、26.0%和42.1%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6对影响垩白度、6对影响粒长、7对影响长宽比的上位性QTL,分别解释52.2%、31.3%和38.2%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上位性QTL和主效QTL一样在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垩白度 数量性状座位 上位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