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爆炸喷涂Al_2O_3陶瓷梯度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2
1
作者 卢国辉 曾鹏 +4 位作者 黄惠平 王桂棠 谢光荣 潘振鹏 胡社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33,共4页
用爆炸喷涂法制备了 Al2 O3与自熔性合金的陶瓷梯度涂层。结果表明 ,基体 /Ni60 /2 5% Al2 O3+ 75% Ni60 /50 %Al2 O3+ 50 % Ni60 /Al2 O3的陶瓷梯度涂层具有较好的结合力 ,较低的残余内应力及和缓的热应力。对粉末及涂层的XRD谱分析表... 用爆炸喷涂法制备了 Al2 O3与自熔性合金的陶瓷梯度涂层。结果表明 ,基体 /Ni60 /2 5% Al2 O3+ 75% Ni60 /50 %Al2 O3+ 50 % Ni60 /Al2 O3的陶瓷梯度涂层具有较好的结合力 ,较低的残余内应力及和缓的热应力。对粉末及涂层的XRD谱分析表明 ,爆炸喷涂的 Al2 O3陶瓷涂层结构为γ- Al2 O3,而其粉末结构为α- Al2 O3,这说明在爆炸喷涂中存在相变过程。爆炸喷涂 Al2 O3陶瓷梯度涂层适合于工作环境较恶劣的热障耐磨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喷涂 显微结构 性能 氧化铝陶瓷梯度涂层
下载PDF
激光熔覆铁基合金梯度涂层的组织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范鹏飞 孙文磊 +1 位作者 张冠 王恪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806-3810,共5页
辊轴是高速线材轧机的重要部件,轴颈表面易磨损,为了延长辊轴的服役寿命,可以对磨损后的轴颈表面进行激光熔覆再制造。但是辊轴表面硬度较高,激光熔覆高硬度粉末易产生大量裂纹,而梯度熔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前人关于梯度熔... 辊轴是高速线材轧机的重要部件,轴颈表面易磨损,为了延长辊轴的服役寿命,可以对磨损后的轴颈表面进行激光熔覆再制造。但是辊轴表面硬度较高,激光熔覆高硬度粉末易产生大量裂纹,而梯度熔覆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前人关于梯度熔覆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及工艺阶段,鲜见应用于实际修复中。本工作利用4 kW光纤激光器在辊轴材料45^#钢基体表面逐层熔覆了Fe1合金粉末和Fe5合金粉末,前者为过渡层,后者为强化层。利用渗透探伤检测了涂层表面的缺陷情况,运用OM、SEM和EDS等手段分析了熔覆层的显微组织及元素含量变化,采用XRD技术分别分析了各层的物相组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涂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梯度熔覆层表面形貌良好,无宏观裂纹,内部组织致密无缺陷。各层之间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过渡层与强化层结合处的晶粒出现了细化,上层晶粒比下层晶粒细小。XRD分析表明,过渡层主要由奥氏体组成,强化层由奥氏体和马氏体两相组成。熔覆层硬度呈典型的梯度分布,强化层平均硬度为566.12HV 0.2,达到了辊轴的硬度要求,过渡层平均硬度为385.98HV 0.2,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最后,推导出了激光熔覆时机械臂与轴颈转速之间的关系模型,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铁基合金 梯度涂层 组织性能 物相组成 轧机辊轴
下载PDF
间断级配砂土渗流侵蚀现象的计算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模拟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伟一 钱建固 +1 位作者 尹振宇 周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191-3201,共11页
渗流侵蚀会导致土体中土颗粒的随水流流失,改变土体力学和水力特性,工程中常引起土石坝的变形甚至破坏。利用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方法(CFD-DEM),针对广泛存在于坝基、土石坝滤芯以及油气井反滤层中的间断级配砂土,对其级配进行合理简化... 渗流侵蚀会导致土体中土颗粒的随水流流失,改变土体力学和水力特性,工程中常引起土石坝的变形甚至破坏。利用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方法(CFD-DEM),针对广泛存在于坝基、土石坝滤芯以及油气井反滤层中的间断级配砂土,对其级配进行合理简化后研究其在水力作用下的渗流侵蚀特性。通过8组模拟向上渗流试验研究了水力梯度、试样所受围压以及细粒含量对间断级配砂土渗流侵蚀过程的影响。试验中监测了细粒流失质量、细粒流失率、土表位移、微观组构变化等宏微观现象,并与既往室内试验进行了对照验证。同时,对渗流前后土体进行了排水剪切试验,研究渗流侵蚀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数值模拟试验条件下初始细粒含量变化对于细粒流失质量、峰值细粒流失率、土表位移及渗流前后的力学特性影响较试验中围压与水力梯度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对微观组构的分析,发现不同细粒含量的试样在渗流过程中接触网络的构成与变动差异较大,细粒含量在35%的阈值附近,会发生土体力链传递结构的转换。三轴结果表明,细粒流失还会导致土体峰值强度降低、50%强度处的割线模量E50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离散元耦合 渗流侵蚀 细粒含量 水力梯度 围压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激光熔覆多元复合硬质合金覆层中颗粒相的行为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忠柯 郑启光 +2 位作者 陶曾毅 叶和清 陈清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通过对Co基WC-TiC-TaC多元复合硬质合金覆层中颗粒相的行为特征的研究表明,从激光熔覆层底部到顶部TiC颗粒呈梯度递增分布,并伴有一定的聚集长大现象;而WC,TaC出现碎化(熔化烧损)现象,且熔化烧损程度大干TiC.熔覆层中明显出现... 通过对Co基WC-TiC-TaC多元复合硬质合金覆层中颗粒相的行为特征的研究表明,从激光熔覆层底部到顶部TiC颗粒呈梯度递增分布,并伴有一定的聚集长大现象;而WC,TaC出现碎化(熔化烧损)现象,且熔化烧损程度大干TiC.熔覆层中明显出现以TiC为黑色芯部,以(W,Ti,Ta)C复式碳化物为外围的包覆结构,且在熔覆层顶部最表层及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区分别出现了在液相凝固过程中产生的含有W,Ti,Ta的“鱼骨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硬质合金 颗粒相 梯度分布 包覆结构
下载PDF
激光增材制造TC4/TC11钛合金梯度结构温度场预测与显微组织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成 孙亦璋 +1 位作者 刘金 张纪奎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4期96-101,共6页
使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TC4/TC11钛合金梯度材料典型沉积试样,测量沉积过程中3个特征位置的温度历程,并对沉积试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建立了激光增材制造TC4/TC11梯度材料结构温度场预测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的温度场计算结果与试... 使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TC4/TC11钛合金梯度材料典型沉积试样,测量沉积过程中3个特征位置的温度历程,并对沉积试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建立了激光增材制造TC4/TC11梯度材料结构温度场预测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的温度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有限元模型所计算的Tβ温度转变线位置与试样显微组织中观察得到的结果一致。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试样中无缺陷,顶部为等轴晶区域,从增材底部到等轴晶区域之间存在贯穿整个增材区域的柱状晶;在Tβ温度转变线两侧微观组织有明显不同:最后一层增材过程中,温度超过Tβ的组织冷却后为超细α+β网篮组织,温度未达到Tβ的组织冷却后为带有大量α集束的α+β网篮组织;在设计界面(材料组分变化位置)处组织连续、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 梯度材料 有限元模型 温度场 钛合金 显微组织
下载PDF
定向凝固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问亚岗 崔春娟 +2 位作者 田露露 杨猛 薛添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定向凝固技术是制备具有单一取向要求的凝固组织和高性能材料的重要方法,是研究凝固理论和新型材料的重要手段。在介绍定向凝固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评述了传统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弊端,简述了几种新型定向凝固技术,以及它们在制备... 定向凝固技术是制备具有单一取向要求的凝固组织和高性能材料的重要方法,是研究凝固理论和新型材料的重要手段。在介绍定向凝固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评述了传统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弊端,简述了几种新型定向凝固技术,以及它们在制备新材料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 温度梯度 凝固组织 凝固速率 冷却速率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梯度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海涛 贾薇 张学萍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3年第6期468-470,共3页
针对低散热发动机主要部件铝活塞顶部制备热障涂层的需要,用等离子喷涂法在铝基体上制备出梯度涂层,对其性能与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抗热震实验结果表明,梯度涂层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金相显微观测结果表明,梯度热障层结构致密,由基... 针对低散热发动机主要部件铝活塞顶部制备热障涂层的需要,用等离子喷涂法在铝基体上制备出梯度涂层,对其性能与显微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抗热震实验结果表明,梯度涂层具有较高的结合强度.金相显微观测结果表明,梯度热障层结构致密,由基体至涂层表面,形成5种无宏观结合界面的成分呈梯度变化的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涂层 等离子喷涂 显微组织结构 热障涂层 铝基体 低散热发动机
下载PDF
TiCN基梯度功能金属陶瓷的制备及其切削性能 被引量:11
8
作者 唐思文 刘德顺 +2 位作者 李鹏南 唐文波 唐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3126-13130,共5页
以TiCN-WC-Mo2C-TaC-Co-Ni为原料,通过成分和气氛控制,获得了功能梯度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采用带有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物相组成,通过车削实验考察了所制备的刀具的切削性能。结果表... 以TiCN-WC-Mo2C-TaC-Co-Ni为原料,通过成分和气氛控制,获得了功能梯度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采用带有能谱分析仪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物相组成,通过车削实验考察了所制备的刀具的切削性能。结果表明,WC含量较低时,通过气氛控制可以获得表面富Ti层、中间富W层和基体的3层TiCN基金属陶瓷梯度层,烧结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梯度层的厚度的增加;WC含量较高时,烧结后WC在表面富集。15%WC含量的TiCN基金属陶瓷在1 460℃氮气气氛中烧结1 h时,富Ti层的厚度约为15~20μm,富W层厚度约为15~20μm。经氮化烧结后材料表面的(Ti,W,Mo)(C,N)衍射峰相对材料内部向右偏移。真空烧结时,当WC含量较低时,Ti和W元素分布比较均匀;随着WC含量的升高,表面出现了贫Ti富W层,且随着WC含量增加,表面富W层增厚,WC含量为24%时,富W层厚度〉25μm。切削实验表明表面富Ti的金属陶瓷的切削性能优于表面富W的金属陶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N 金属陶瓷 梯度 微观组织 切削性能
下载PDF
高压油泵凸轮轴激光增材制造梯度耐磨层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石岩 李云峰 +1 位作者 刘佳 袁振玉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87,共8页
为改善高压油泵凸轮轴的耐磨性能与工作可靠性,采用5 kW CO_2激光器、四轴联动数控机床及载气式同轴送粉系统等设备对复杂形貌高压油泵凸轮轴进行激光增材制造梯度耐磨涂层工艺研究。通过梯度耐磨涂层结构设计、凸轮边缘防塌陷工装研制... 为改善高压油泵凸轮轴的耐磨性能与工作可靠性,采用5 kW CO_2激光器、四轴联动数控机床及载气式同轴送粉系统等设备对复杂形貌高压油泵凸轮轴进行激光增材制造梯度耐磨涂层工艺研究。通过梯度耐磨涂层结构设计、凸轮边缘防塌陷工装研制与凸轮运动轨迹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了均匀无缺陷且凸轮边缘保护良好的高硬度梯度耐磨涂层的制备。同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及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测试仪器对梯度耐磨涂层宏观形貌与微观组织进行表征。利用高压喷油泵试验台对激光增材制造与渗碳淬火处理凸轮轴进行使用寿命对比考核测试。结果表明,梯度涂层中主要由γ-Co固溶体、Co_3B及M_(23)C_6等相组成;其中过渡层与耐磨层还存在WC与W_2C形式的增强相,微观组织主要表现为灰白色共晶组织与深灰色枝晶组织;梯度涂层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增材处理后的凸轮表面耐磨损性能明显提高,使用寿命较渗碳淬火凸轮轴提高约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 凸轮轴 梯度涂层 微观组织 耐磨性能
下载PDF
激光工艺对45钢表面梯度熔覆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妮君 刘常升 +1 位作者 冯欣俣 孙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研究了激光熔覆功率、扫描速度和熔覆材料对熔覆层组织结构与耐磨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熔覆层连续完整,无裂纹、气孔等缺陷,与45钢基体呈冶金结合状态.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为枝晶、等轴晶等多种形貌的快速凝固组织,由α-Fe,Cr Ni Fe-... 研究了激光熔覆功率、扫描速度和熔覆材料对熔覆层组织结构与耐磨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熔覆层连续完整,无裂纹、气孔等缺陷,与45钢基体呈冶金结合状态.熔覆层显微组织特征为枝晶、等轴晶等多种形貌的快速凝固组织,由α-Fe,Cr Ni Fe-C和Cr_7C_3等组成.熔覆层显微硬度呈梯度分布,表层硬度达7. 48 GPa,过渡层硬度达5. 52 GPa,分别是基体硬度的3. 74和2. 76倍.激光熔覆技术可显著提高45钢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梯度涂层 层流冷却辊 45钢 组织性能
下载PDF
渗碳时间对梯度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和抗弯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龙郑易 刘咏 +3 位作者 贺跃辉 肖逸锋 周永贵 李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6-330,共5页
采用预烧结-后续渗碳的方法制备钴相呈梯度分布的硬质合金,通过对试样显微组织的观察和抗弯强度的测试,研究渗碳时间对梯度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和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富钴层钴相含量随渗碳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试样的抗弯强度随渗... 采用预烧结-后续渗碳的方法制备钴相呈梯度分布的硬质合金,通过对试样显微组织的观察和抗弯强度的测试,研究渗碳时间对梯度硬质合金显微组织和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富钴层钴相含量随渗碳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试样的抗弯强度随渗碳时间出现了峰值现象,即当渗碳时间少于140min时,试样的抗弯强度随渗碳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渗碳处理140min时出现最大值,当渗碳160min后,试样的抗弯强度开始下降。分析认为,富钴层中金属钴的良好塑性变形能力能有效地吸收来自外部裂纹扩展的能量,提高合金的抗弯强度,同时当渗碳时间过长时(超过140min),WC与η相晶粒出现了聚集长大,造成钴相分布不均匀,并局部形成Co池,导致试样抗弯强度的下降。对于直径为10mm的矿用梯度球齿,其合理的渗碳时间应控制在120~14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梯度结构 渗碳 显微组织 抗弯强度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对片层TC11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正阁 武永丽 +2 位作者 薛全喜 熊毅 王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43-352,共10页
目的提高TC11钛合金的使役性能,对LSP技术在钛合金航空构件上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激光冲击强化(LSP)技术对片层组织的TC11钛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激光能量为6 J,脉宽为20 ns,光斑直径为3 mm,搭接率为50%。借... 目的提高TC11钛合金的使役性能,对LSP技术在钛合金航空构件上的推广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激光冲击强化(LSP)技术对片层组织的TC11钛合金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激光能量为6 J,脉宽为20 ns,光斑直径为3 mm,搭接率为50%。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应力分析仪、显微硬度计及拉伸试验机对TC11钛合金LSP前后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经LSP处理后,在TC11钛合金表层形成了梯度纳米结构,其中外表层晶粒尺寸约为10 nm,形变层厚度约为200μm;在次表层组织中形成了大量位错缠结、形变孪晶及层错等晶体亚结构缺陷。LSP后钛合金表层存在着最大残余压应力(–267 MPa)和显微硬度值(425HV),且随着距表层距离的增大,相应的数值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此外,LSP后TC11钛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提高了19.4%、18.3%,但伸长率略有下降,断口形貌从典型的韧性断裂向准解理和韧性混合型断裂转变。结论在LSP作用下获得的梯度纳米结构和残余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TC11钛合金获得了良好的强度–塑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LSP) TC11钛合金 梯度纳米结构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残余应力
下载PDF
WC粒度对梯度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唐俊 熊计 +2 位作者 郭智兴 杨天恩 杨微 《硬质合金》 CAS 2015年第6期364-371,共8页
由于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涂层在冷却过程中可能因为热应力不同而产生裂纹,表面富粘结相的梯度硬质合金基体因粘结相含量高,韧性好,能有效吸收裂纹扩展时的能量,延长涂层刀具的使用寿命。为了研究WC晶粒度对梯度硬质合金的组织及... 由于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涂层在冷却过程中可能因为热应力不同而产生裂纹,表面富粘结相的梯度硬质合金基体因粘结相含量高,韧性好,能有效吸收裂纹扩展时的能量,延长涂层刀具的使用寿命。为了研究WC晶粒度对梯度硬质合金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三种WC粒度的硬质合金。采用XRD和SEM对梯度硬质合金的相成分、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三种WC晶粒度的硬质合金表面均形成了梯度层。随着WC晶粒度的增大,梯度层厚度减小,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增大。三种梯度硬质合金表层显微硬度分布趋势相似。当WC晶粒度较小时,梯度硬质合金无梯度的合金芯部断裂形式均以沿晶断裂方式为主,随着WC晶粒度的增加,穿晶断裂方式增多;梯度表层出现了Co相变形和撕裂形貌,存在蜂窝状的韧性花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 组织 硬度 断裂形貌
原文传递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5182铝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颖宣 孟祥晨 +5 位作者 李根 金斌 盖炳君 谢庭祯 刘勇 吕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5182铝合金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可以克服铝合金表面性能的不足,提高铝合金材料整体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显微硬度、单轴拉伸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使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5182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特... 5182铝合金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可以克服铝合金表面性能的不足,提高铝合金材料整体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及显微硬度、单轴拉伸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使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后5182铝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特征。经过SMAT处理后的5182铝合金,其表面晶粒细化至纳米级,且沿试样表面到芯部方向形成纳米梯度结构;其板材的整体硬度都有一定的提高,且沿板材试样表面到芯部方向形成了梯度下降的状态;随着表面机械研磨处理时间的增加,5182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强度也随之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合金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 梯度结构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Tunable 3D Nanofiber Architecture of Polycaprolactone by Divergence Electrospinning for Potential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被引量:7
15
作者 George Z.Tan Yingge Zho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8年第4期314-323,共10页
The creation of biomimetic cell environments with micro and nanoscale topographical features resembling native tissues is critical for tissue engineering.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this study focuses on an innovative... The creation of biomimetic cell environments with micro and nanoscale topographical features resembling native tissues is critical for tissue engineering.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e, this study focuses on an innovative electrospinning strategy that adopts a symmetrically divergent electric field to induce rapid self-assembly of aligned polycaprolactone(PCL) nanofibers into a centimeter-scale architecture between separately grounded bevels. The 3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nanofiber scaffolds were characterized through a series of sectioning in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PCL/collagen(type I)nanofiber scaffolds with different density gradients were incorporated in sodium alginate hydrogels and subjected to elemental analysis. Human fibroblasts were seeded onto the scaffolds and cultured for 7 days. Our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collector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nanofiber attributes, including the mean diameter, density gradient, and alignment gradient. The fiber density and alignment at the peripheral area of the 45°-collector decreased by 21% and 55%, respectively, along the z-axis,while those of the 60°-collector decreased by 71% and 60%, respectively. By altering the geometry of the conductive areas on the collecting bevels, polyhedral and cylindrical scaffolds composed of aligned fibers were directly fabricated. By using a four-bevel collector, the nanofibers formed a matrix of microgrids with a density of 11%. The gradient of nitrogen-to-carbon ratio in the scaffold-incorporated hydrogel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nanofiber density gradient. The scaffolds provided biophysical stimuli to facilitate cell adhesion, proliferation, and morphogenesis in 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ergence electrospinning 3D nanofiber scaffold Tissue engineering microstructure gradient
下载PDF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controlled migration of solutes and particles and their effects on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A review 被引量:8
16
作者 Tie Liu Qiang Wang +2 位作者 Yi Yuan Kai Wang Guojian Li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92-103,共12页
We present a review of the principal developments in the evolution and synergism of solute and particle migration in a liquid melt in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s and we also describe their effects on the solidificat... We present a review of the principal developments in the evolution and synergism of solute and particle migration in a liquid melt in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s and we also describe their effects on th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of alloys.Diverse areas relevant to various aspects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controlled migration of solutes and particles are surveyed.They include introduction,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 effects,migration behavior of solute and particles in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s,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duced by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controlled migrations of solute and particles,and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modified by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tailored microstructure.Selected examples of binary and multiphase alloy systems are presented and examined,with the main focu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modified migration and the related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Particular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duced by highgradient magnetic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migration of solute and particle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成分梯度对激光立体成形Ti_3Al/TC11连接界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莹莹 林鑫 +1 位作者 杨海鸥 张温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97-2202,共6页
采用激光立体成形制备Ti3Al/TC11双合金件,研究不同过渡区层数即不同成分梯度时Ti3Al/TC11激光烧结连接界面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成分梯度对连接界面的组织形貌影响较大,尤其对TC11侧界面的组织影响更为显著。成... 采用激光立体成形制备Ti3Al/TC11双合金件,研究不同过渡区层数即不同成分梯度时Ti3Al/TC11激光烧结连接界面的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成分梯度对连接界面的组织形貌影响较大,尤其对TC11侧界面的组织影响更为显著。成分梯度对Ti3Al/TC11试样连接界面显微硬度的平均值影响很小,但对其分布的均匀性影响较大。随着过渡区成分梯度的减小,连接界面显微硬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具有较小成分梯度即10层过渡区的试样综合性能较佳,这与过渡区层数的增多减小了相邻两层之间的成分梯度、缩小连接界面组织形貌的差异,从而提高了连接界面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Al/TC11 激光立体成形 成分梯度 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烧结碳势对梯度硬质合金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景峰 杜勇 +10 位作者 张伟彬 龙坚战 周鹏 彭英彪 徐涛 王辉平 张忠健 王社权 谢文 陈利 刘向中 《硬质合金》 CAS 2018年第4期235-248,共14页
结合热力学计算,通过两次烧结法,先在含氮气氛下预烧结,然后在不同碳势的气氛下梯度烧结,分别制备了WC-Ti(C,N)-7.5%Co、WC-Ti(C,N)-10%Co、WC-Ti(C,N)-7.5%Co-3%Nb和WC-Ti(C,N)-10%Co-3%Ta共4组成分的梯度硬质合金。通过对其成分分布... 结合热力学计算,通过两次烧结法,先在含氮气氛下预烧结,然后在不同碳势的气氛下梯度烧结,分别制备了WC-Ti(C,N)-7.5%Co、WC-Ti(C,N)-10%Co、WC-Ti(C,N)-7.5%Co-3%Nb和WC-Ti(C,N)-10%Co-3%Ta共4组成分的梯度硬质合金。通过对其成分分布和微观组织结构的表征,研究了烧结碳势对不同组分的梯度硬质合金基体合金表面无立方相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碳气氛与合金碳势差较大时能形成表面无立方相层,烧结气氛的碳势越高,表面无立方相层越薄;在气氛与合金碳势差过小时不形成梯度,而是形成均质结构;Co含量提高,更容易形成梯度,表面无立方相层加厚;加入了Ta或Nb之后,立方相增多,梯度形成效果更明显,但无立方相层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梯度烧结 无立方相层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选区激光熔化构建17-4PH钢残余奥氏体梯度分布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岩 田丰硕 +6 位作者 谢信亮 韩李雄 魏瑛康 王建勇 张亮亮 贾文鹏 刘世锋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4,184,共12页
马氏体沉淀硬化(17-4PH)钢广泛应用于压缩机叶轮、水翼等具有复杂结构的过流部件。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作为一种新兴的近净成形技术,其逐点逐层的扫描堆叠制造方式有助于通过拓扑设计优化零部件结构和实现复杂形... 马氏体沉淀硬化(17-4PH)钢广泛应用于压缩机叶轮、水翼等具有复杂结构的过流部件。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作为一种新兴的近净成形技术,其逐点逐层的扫描堆叠制造方式有助于通过拓扑设计优化零部件结构和实现复杂形状零部件的一体成形。采用“交叉双向式”和“双向式”两种扫描策略交替打印17-4PH钢,探究选区激光熔化构筑17-4PH钢中的残余奥氏体梯度分布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控扫描策略,改变了热量输入和散失方式,可以在17-4PH钢中实现残余奥氏体含量梯度分布。交叉双向扫描策略可有效细化马氏体晶粒,马氏体晶粒的大小与构建高度相关,残余奥氏体晶粒的大小与扫描模式和构建高度关系不大。交叉双向扫描形成的细小马氏体会对周围奥氏体产生附加应力,提高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导致试样底部奥氏体较多。双向扫描冷却速度快,过冷度较大,马氏体转变的驱动力增大,消除相稳定,造成顶部马氏体较多,残余奥氏体少。随着堆积层数的升高,组织的冷却速度由慢变快,马氏体的转变程度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实现了17-4PH钢中奥氏体梯度组织的控制,这种梯度组织的制备为优化材料性能和实现多功能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17-4PH钢 奥氏体 马氏体 梯度组织 显微硬度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2024/3003 gradient aluminum alloy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卫文 陈维平 +2 位作者 费劲 倪东惠 李元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2期128-133,共6页
gradient aluminum alloy was prepared by semi-continuous casting using double-stream-pouring technique.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s-cast, pressed and heat-treated alloys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 gradient aluminum alloy was prepared by semi-continuous casting using double-stream-pouring technique.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s-cast, pressed and heat-treated alloys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in pressed and heat-treated stat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gots with diameter of 65 mm and external thickness (about) 5.5 mm are obtained when the temperatures of the melt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adles are 1 023 and 1 003 K, respectively, and the nozzle diameter is 2.0 mm. Th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as-cast alloy consist of α(Al)+(θ(CuAl2))+S(Al2CuMg) in the internal region and (α(Al)+MnAl6) in the external region. The phases found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layers coexist in the transition zone. The transition layer is maintained after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heat treatment of the alloy. The tensile strength, yield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the alloy are 300 MPa, 132 MPa and 16.0%, respectively, after T6 treatment. The tensile and yield strength are increased by 150.0% and (94.1%,)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3003 aluminum alloy. The maximum hardness in the internal region of 2024/3003 gradient aluminum alloy can be increased from HRF 55 in the pressed state to HRF 70 in the heat-treated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Y gradient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