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的法治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77
1
作者 邓刚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2,共6页
单一政府监管模式是产生食品安全风险的体制障碍,从单一的政府监管模式走向社会共治模式,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主要由主体体系、行为体系、责任体系以及制度体系构成。推进我... 单一政府监管模式是产生食品安全风险的体制障碍,从单一的政府监管模式走向社会共治模式,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主要由主体体系、行为体系、责任体系以及制度体系构成。推进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基本思路就是简政放权,强化执法责任,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当务之急就是培育第三方食品安全社会监理主体以及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减轻政府食品安全的监管压力,逐步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的社会化。同时,建立与完善企业食品安全控制制度、食品安全奖励制度、黑名单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以及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媒体监管的法律责任等制度,为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 社会共治 模式
下载PDF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治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5
2
作者 肖萍 朱国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79,共7页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采取的是政府一元治理模式。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政府一元治理模式收效甚微。西方治理理论在治理实践中成效显著,我国宪法也赋予了农村基层组织自治权。因此,政府可以村委会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主体...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采取的是政府一元治理模式。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政府一元治理模式收效甚微。西方治理理论在治理实践中成效显著,我国宪法也赋予了农村基层组织自治权。因此,政府可以村委会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主体,吸纳村民、村经济体、企业与社会团体等治理主体参加,形成多元治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 治理模式 治理体系
下载PDF
产业集群治理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57
3
作者 周泯非 魏江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103,126,共10页
对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存在结构观、过程观和制度观等,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可发现从制度层面对集群治理概念和内部机制进行界定具有最为成熟的理论内核。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演绎和经验归纳两种方法,集群治理模式可被划分为自组织型、中... 对产业集群治理的研究存在结构观、过程观和制度观等,对现有研究进行综述可发现从制度层面对集群治理概念和内部机制进行界定具有最为成熟的理论内核。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演绎和经验归纳两种方法,集群治理模式可被划分为自组织型、中心领导型和多元协作型三种典型的类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变化的环境中,微观治理机制与集群交互式创新行为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的反馈机制,其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动态适应过程导致了特定产业集群治理模式的演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治理机制 治理模式 演化过程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发展的路径与趋向 被引量:41
4
作者 赵一夫 王丽红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30,共10页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以乡村治理机制及其内在逻辑的变迁为核心,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治理的发展路径及其依赖性特征,探讨中国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向。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四...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以乡村治理机制及其内在逻辑的变迁为核心,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治理的发展路径及其依赖性特征,探讨中国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向。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即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划分为两个时期,按照乡村治理机制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乡镇自治、人民公社制、乡政村治和乡村共治四个阶段。70年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表现为乡村治理体制结构的行政化和集权化、乡村治理思维的城乡分治、乡村治理主体的精英化和乡村治理方式的技术化。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将以构建党领导下的"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开放的多元化治理格局为主要方向,实现乡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乡村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格局 乡村善治
原文传递
从“统治”到“治理”:管理图书馆范式的演变 被引量:38
5
作者 黄颖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0,共4页
统治和治理是管理图书馆事业和机构的两种基本机制,促成管理图书馆范式从“统治型”向“治理型”的转变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客观要求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馆统治 图书馆治理
下载PDF
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模式 被引量:39
6
作者 关爽 郁建兴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2,共9页
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转型,实现社会发展和良性运转,构成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和评估社会治理发展的政策脉络和演变逻辑,以及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治理改革与创新,可以看到,"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qu... 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建设,促进社会转型,实现社会发展和良性运转,构成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和评估社会治理发展的政策脉络和演变逻辑,以及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治理改革与创新,可以看到,"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一发展模式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国家角色的转变与主动变革。当前,社会治理的发展已显现出制度化、法治化的趋势,但并没有真正成型。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缓兵之计"或"权宜之计",而是兼具制度化与策略性。未来中国社会治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关键在于国家与社会的共同转变,从而积累社会治理的积极因素,推动社会治理的有序发展与良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 发展模式 治理创新 法治
原文传递
跨界公共危机与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转型:基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39
7
作者 张玉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59-78,共20页
当代公共危机由于其跨界特征极大地增加了对其治理的难度。然而由于在价值选择机制、组织协调机制、体制运行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社会契约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当前中国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在目标、主体、结构、流程、工具、资源等方面... 当代公共危机由于其跨界特征极大地增加了对其治理的难度。然而由于在价值选择机制、组织协调机制、体制运行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社会契约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当前中国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在目标、主体、结构、流程、工具、资源等方面呈现一定的碎片化特征,无法有效治理跨界公共危机,公共危机治理模式转型迫在眉睫。作为一种以整体性为取向的治理理论和工具,整体性治理理论为中国公共危机治理模式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整体性治理成为跨界公共危机治理的模式选择。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模式具有主体多元性、层次多重性、交叉多向性、统分结合性、动态适应性等基本特征。应急联动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是其三大运作机制。当前构建公共危机整体性治理模式在治理能力、组织结构、协调机制、利益均衡、责任归属等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根据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要求,结合公共危机治理实践,从理念、体制、结构、机制、流程、技术、保障、环境等方面采取系统化的整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公共危机 治理模式 碎片化治理 整体性治理 转型
下载PDF
中国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系统论阐释:样态和路径 被引量:35
8
作者 李齐 曹胜 吴文怡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4-51,共8页
随着信息化社会不断深化,在治理现代化驱动下和制度优势支撑下,中国治理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其系统性特征凸显。因此,基于现代系统论分析中国治理数字化转型,建构其模型,并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勾勒其样态,即数字化转型中的治理系统... 随着信息化社会不断深化,在治理现代化驱动下和制度优势支撑下,中国治理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其系统性特征凸显。因此,基于现代系统论分析中国治理数字化转型,建构其模型,并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勾勒其样态,即数字化转型中的治理系统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治理系统要素主体、环境和功能(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治理规范、治理技术、治理资源和治理内容)在数字化转型中得以更新和完善。治理系统运行机制输入、转换和输出(感知监测、决策、执行、监测反馈)更具有能动性等特征。基于以上分析,持续推进中国治理数字转型,需要遵循治理现代化要求,彰显制度优势,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先导,以赋权赋能和激活规范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数字化转型 样态 路径 数字政府
原文传递
家族企业亲属关系组合与高效治理模式研究——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于晓东 刘刚 梁晗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3-165,共13页
已有研究往往关注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差别,而本文进一步关注包含不同亲属关系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上是否相同。借助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基于亲属关系的视角归纳得出族长治理模式、远亲治理模式以及近亲治理模... 已有研究往往关注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差别,而本文进一步关注包含不同亲属关系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上是否相同。借助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本文基于亲属关系的视角归纳得出族长治理模式、远亲治理模式以及近亲治理模式等三种高效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并阐述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的分层化观点,强调不同亲属关系对于追逐社会情感财富等非经济目标的动机强度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未来研究检验的理论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亲属关系 高效治理模式 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现代大学治理形态及其变革趋势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李立国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6,共8页
大学治理模式是大学治理理论化概括的理想类型,是对大学治理历史与现状的高度理性抽象。大学治理形态则是大学治理的具体实践方式,是大学治理模式在治理实践中多样化与丰富性的体现。当前,现代大学治理正日益从政府管控的治理形态走向... 大学治理模式是大学治理理论化概括的理想类型,是对大学治理历史与现状的高度理性抽象。大学治理形态则是大学治理的具体实践方式,是大学治理模式在治理实践中多样化与丰富性的体现。当前,现代大学治理正日益从政府管控的治理形态走向法人化治理形态,从具有集权色彩的治理体系走向市场取向的分权策略和灵活的治理结构。但在此过程中,以校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和以外部人士为主组成的董事会在大学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上升的同时,学术人员在校内行政和学术事务中的权威和影响力在逐步下降,这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现代大学治理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治理形态 治理模式 治理变革
原文传递
绿色发展及其实践路径 被引量:26
11
作者 邬晓燕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97-101,共5页
从黑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关于发展的概念与理论假设发生了重要转变。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道路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推进。绿色发展具有多层内涵,中国实现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转型兼具理论可能性... 从黑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关于发展的概念与理论假设发生了重要转变。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道路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推进。绿色发展具有多层内涵,中国实现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的转型兼具理论可能性与现实可能性。实现绿色发展必须从科技创新体制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政策变革与制度建设、公共政策伦理建设和消费文化建设等实践路径着手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治理变革 发展模式
下载PDF
乡村振兴:政府绩效目标、农民获得感与基层治理模式选择——以G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郑方辉 王佳兴 黄蓝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7-64,共8页
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攻坚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映照基层治理效能,折射政府、农民与治理的关系。区分四类代表性村落,在G省的实证研究表明:政府绩效目标决定治理模式选择,以追求农民获得感最大化为导向,在三种影响治... 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攻坚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映照基层治理效能,折射政府、农民与治理的关系。区分四类代表性村落,在G省的实证研究表明:政府绩效目标决定治理模式选择,以追求农民获得感最大化为导向,在三种影响治理覆盖率的模式中,将"独立管网集中污水处理"从"20户标准"的政府绩效目标(农民获得感6.26,10分制)提高为50户,农民获得感达到最大值(8.02)。同时,将减少26.5%的投资及其衍生的一系列矛盾和风险。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基层治理以农民为主体,服务和依靠农民,治理并非处理,更不等同于工程建设。优化治理模式,应遏制地方政府层层加码的目标锦标赛,贴近实际需求,久久为功,创造条件,动员及激励农民参与规划、建设、营运、维护、考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模式 政府绩效目标 农民获得感 农村生活污水 倒U型曲线
原文传递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方式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丛刊 魏文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4,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治理方式。主要结论: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采用了常规治理、运动式治理、参与式治理等方式。常规治理解决了组织"可治性"问题;运动式治理应对了常规治理失败,主要采取依附体育行政部...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治理方式。主要结论: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采用了常规治理、运动式治理、参与式治理等方式。常规治理解决了组织"可治性"问题;运动式治理应对了常规治理失败,主要采取依附体育行政部门权力、实行"双重管理"制度等治理措施;参与式治理旨在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多元互动和提升体育社会组织自律自治能力。建议:形成体育社会组织的善治新格局,整合多中心力量实现协作治理,聚合各要素资源实现协调治理,融合全方位平台实现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社会组织 治理方式
下载PDF
共生型社区治理的制度框架与模式建构——以天津KC社区三社联动为例 被引量:25
14
作者 闫臻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2-66,共5页
在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探索多元主体以何种形式达到协同治理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三社联动治理模式为例,分析了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社工联动的内外困境,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共生型治理"的理念,通过对天... 在城市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探索多元主体以何种形式达到协同治理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三社联动治理模式为例,分析了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和社工联动的内外困境,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共生型治理"的理念,通过对天津KC社区的三社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的分析探索三社有机分工,有序合作,共同推动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制度框架与模式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型治理 三社联动 制度框架 模式建构
原文传递
高校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及其构建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玉磊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42,共6页
构建符合国情的高校治理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框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政府、校长、教师、学生、企业等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在高校治理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 构建符合国情的高校治理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框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政府、校长、教师、学生、企业等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在高校治理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现代高校的组织属性、高校治理的本质以及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自身优势,决定了当前中国高校治理模式亟须从行政主导向利益相关者治理转型。为此,需要遵循利益相关者有序参与的原则,调适高校治理中的政府角色,完善高校治理结构,优化体制机制,以"体系优化"构建中国高校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治理 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理论 模式构建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城市社区治理的共融模式及其实施路径 被引量:20
16
作者 孟令鹏 田萃 许维胜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90,共8页
随着城市社会复杂性、脆弱性和敏感性急剧增加,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的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成为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工智能技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中坚力量",正在颠覆传统的思维逻辑... 随着城市社会复杂性、脆弱性和敏感性急剧增加,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的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成为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人工智能技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中坚力量",正在颠覆传统的思维逻辑、决策方式和管理模式,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社区治理的潜力尚未完全发掘,多数实践忽视了体制机制流程优化和社区的人文关怀。基于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组织回路与信息感知、传输、处理、反馈的技术回路紧密联系、相互反馈的思想,提出人工智能赋能城市社区治理的共融模式,并顶层设计共融模式的科技支撑方案,可有效助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区治理 模式创新 赋能
原文传递
日本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新方案及中国路径——基于“数据安全保障”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邓灵斌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的/意义]长期以来,欧盟、美国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制两大格局占据国际主导权;日本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新方案打破了传统格局,对中国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制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运用综合分析、对比方法,对目前国内外跨境数据... [目的/意义]长期以来,欧盟、美国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制两大格局占据国际主导权;日本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新方案打破了传统格局,对中国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制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运用综合分析、对比方法,对目前国内外跨境数据流动的相关研究进行分类述评,找准突破点。描述欧盟、美国跨境数据流动规制两大格局及其国际影响,分析日本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新方案的理念、管辖机制、推向世界进程及对欧盟、美国格局的冲击。在中、日情况对比基础上,分析日本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新方案的优势及对中国借鉴的适用性。进而提出以"保障数据安全"为取向的中国跨境数据流动规制路径之思路。[结果/结论]结论认为,应从4个方面探索我国跨境数据流动规制的路径:坚持和贯彻"保障数据安全,数据自由流动"的基本原则与取向;实行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实施安全的跨境数据流动管控策略;采取技术措施保障跨境数据流动安全;加强国际谈判与协作,尽力争取跨境数据流动规制话语权与主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数据流动 日本 DFFT理念 数据治理 规制格局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的交易成本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于君博 林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84,共8页
我国自2000年起开始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实践中,为降低政策执行成本,各地结合自身实际,采取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相应形成了三种垃圾分类治理模式。从我国目前这三种分类模式的交易成本及内... 我国自2000年起开始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实践中,为降低政策执行成本,各地结合自身实际,采取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相应形成了三种垃圾分类治理模式。从我国目前这三种分类模式的交易成本及内在运作机制的分析可见,尽管政策执行过程体现了追求效率的逻辑,但面对治理机制自身合法性的约束,各种治理模式降低交易成本的效果并不理想,垃圾分类政策执行面临着重重阻力。为改变这一困境,结合当前垃圾分类治理的新形势,应进一步加深对各种治理模式、治理主体的认识,鼓励各方力量参与,整合多元治理机制,实现垃圾分类的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治理模式 交易成本 效率逻辑 合法性逻辑
下载PDF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参与路径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波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7-77,共11页
参与全球治理既是中国自身实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要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加参与全球治理高质量应对的难度,同时全球治理也为应对大变局提供一种思路框架。当前,全球治理面临体系松动、赤字扩大、多边... 参与全球治理既是中国自身实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要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加参与全球治理高质量应对的难度,同时全球治理也为应对大变局提供一种思路框架。当前,全球治理面临体系松动、赤字扩大、多边合作机制弱化、技术能力建设滞后等危机风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赋予全球治理兼顾公平和效率新理念;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平台,增强全球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以防范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为挑战,提升全球治理议题国际协调能力;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注重发挥联合国等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以完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体系为保障,讲好中国全球治理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国际格局 全球化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汶川地震滑坡治理区植被恢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孙丽文 史常青 +3 位作者 赵廷宁 李丹雄 赖文豪 丁万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92,共7页
为了研究汶川地震后滑坡治理区的植被恢复能力,选取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为研究地点。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Hurlbert均匀度指数、林下植被生物量等8个指标评价不同治理模式的植被... 为了研究汶川地震后滑坡治理区的植被恢复能力,选取地震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为研究地点。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Hurlbert均匀度指数、林下植被生物量等8个指标评价不同治理模式的植被恢复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不同治理模式综合得分,对植被恢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治理模式区的植被以草本为主,治理模式区物种与自然恢复草地物种更为相似,不同治理模式之间物种相似性指数更高;2)植被恢复初期,草本层是林下干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林下植被生物量越大说明林地生产力越强;3)根据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将不同治理模式分为3大类,未受损林地植物群落较为稳定综合得分最高,自然恢复草地与土袋阶梯+桤木川柳,竹栅栏+红麸杨植被恢复效果相当分为一类,其余治理模式归为一类。人工治理对滑坡体植被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治理模式 植被恢复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