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同治理:社会管理创新之道——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70
1
作者 燕继荣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61,共4页
今天的中国,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社会治理,都面临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做出了不同的判断,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从治理结构的方面梳理了善治理论的逻辑演进,检讨了社会管理实践中的误... 今天的中国,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社会治理,都面临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做出了不同的判断,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从治理结构的方面梳理了善治理论的逻辑演进,检讨了社会管理实践中的误区,阐明社会自治基础上的"协同治理"应该是公共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社会管理 社会自治 善治
原文传递
教育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及其作用互补 被引量:139
2
作者 禇宏启 贾继娥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7,共7页
教育治理的突出特征是多主体参与的民主化管理,核心是社会参与。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中社会参与不足、理性化程度不高、政府宏观统筹不力、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够等现实问题,本文重点讨论利益相关者、社会组织、学校、政府等四类主体在教... 教育治理的突出特征是多主体参与的民主化管理,核心是社会参与。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中社会参与不足、理性化程度不高、政府宏观统筹不力、学校办学自主权不够等现实问题,本文重点讨论利益相关者、社会组织、学校、政府等四类主体在教育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利益相关者的多种利益表达、社会组织的专业化的智力支持、学校的自治、政府的主导作用与元治理,对于教育治理都有独特贡献,而且在功能上是互补的。这种功能互补恰恰是教育治理这一"共治"机制之优越性的体现,相对于单一主体的政府管理,多元主体参与的教育治理有其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利益相关者 社会组织 学校 政府 共治 自治 元治理
原文传递
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创制:城市基层治理转型的“凭借机制”——以成都市武侯区社区治理改革为例 被引量:109
3
作者 吴晓林 谢伊云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98,共8页
治理转型往往遵循非线性逻辑,人们多谈治理转型而少谈转型的中间过程和"凭借"机制。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条件论"与"国家自主性"理论,以成都市武侯区的改革为例进行了分析。在社会压力与属地责任... 治理转型往往遵循非线性逻辑,人们多谈治理转型而少谈转型的中间过程和"凭借"机制。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条件论"与"国家自主性"理论,以成都市武侯区的改革为例进行了分析。在社会压力与属地责任的背景下,城市基层推动了权责分流:横向上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纵向上推动小区自治,形成"社综院治"模式。研究发现:在社会力量薄弱的条件下,国家既创造社会伙伴,同时又使其运行在制度框架内,是为"国家创制社会"的机制;"寓管理于社会创制之中"是中国基层治理转型的"本土逻辑"。重要的是,"国家创制社会"将国家偏好与社会偏好"桥接"为一个连续体,既维护了"治权统合",又选择性地调整了治理要素,从而增强其合法性与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制社会 基层治理转型 社区治理 国家自主性
原文传递
文化嵌入: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95
4
作者 唐兴军 李定国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6,112,共12页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与保障,乡村振兴的多元融合、嵌入性发展的价值取向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着高度的价值契合,文化嵌入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抓手。激活社会网络结构中的文化要素,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与保障,乡村振兴的多元融合、嵌入性发展的价值取向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着高度的价值契合,文化嵌入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抓手。激活社会网络结构中的文化要素,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西方文化的精华嵌入乡风文明之中,促进多种文化在互嵌过程中有机耦合,在文化嵌入与融合过程中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是新时代振兴乡村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文化建设 乡风文明 文化嵌入 嵌入性自主
下载PDF
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下的中国农村互助养老 被引量:81
5
作者 杜鹏 安瑞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7,共8页
农村互助养老以解决当前农村实际养老问题为导向,在基层探索与政府治理的互动中得以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实践基于领导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群众自发型、能人带动型以及干部领导型三种。文章通过分析现有农村互助养老实践... 农村互助养老以解决当前农村实际养老问题为导向,在基层探索与政府治理的互动中得以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实践基于领导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群众自发型、能人带动型以及干部领导型三种。文章通过分析现有农村互助养老实践,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探讨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在农村互助养老中的互动过程,从而推进对这两者互动关系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对农村互助养老的认识。从纵向上看,互助养老中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互动过程是政府逐渐介入的过程,依次经历了村民自治、村自治和政府治理三个阶段。互助养老是当前农村养老服务的有效补充,也是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一种过渡形式,即使未来城乡社会养老服务实现均等化,互助养老仍会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村民自治 农村互助养老
下载PDF
自治到共治:中国乡村治理改革4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9
6
作者 袁金辉 乔彦斌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5,共7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乡村治理经历从自治到共治的变迁轨迹,即,经过村民自治—乡政村治—乡村共治过程。目前,乡村治理改革仍面临多元主体参与不够,内容亟待进一步明确规范,体制机制需要不断创新等现实困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乡村治理经历从自治到共治的变迁轨迹,即,经过村民自治—乡政村治—乡村共治过程。目前,乡村治理改革仍面临多元主体参与不够,内容亟待进一步明确规范,体制机制需要不断创新等现实困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治理改革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展望未来,乡村共治需要重构乡村多元共治新格局,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宏图早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乡政村治 乡村共治
原文传递
公司治理的司法保障——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40
7
作者 刘桂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6-141,共6页
司法权力通过诉讼程序介入公司内部治理是公司顺畅运作的外部保障。在本质上,司法介入公司治理就是司法对公司自治进行调节的一种机制。司法介入公司治理应遵循国家干预与公司自治相平衡原则。在放松政府管制潮流下,强化司法介入应是必... 司法权力通过诉讼程序介入公司内部治理是公司顺畅运作的外部保障。在本质上,司法介入公司治理就是司法对公司自治进行调节的一种机制。司法介入公司治理应遵循国家干预与公司自治相平衡原则。在放松政府管制潮流下,强化司法介入应是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司法保障 公司法 公司诉讼 司法介入
下载PDF
居民主体性的培育:社区治理的方向与路径 被引量:69
8
作者 陈伟东 陈艾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5,共8页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社区从建设迈向治理,进入一个新的实践阶段。从建设到治理是为了求变,求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求变的方向是什么、求变的路径是什么、变化的关键是什么,这些问题只有靠实践来问答。从2013年始,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城市...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社区从建设迈向治理,进入一个新的实践阶段。从建设到治理是为了求变,求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求变的方向是什么、求变的路径是什么、变化的关键是什么,这些问题只有靠实践来问答。从2013年始,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协同地方政府、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共同寻找居民主体性生成的路径和方法,从新实践中获得新认识:社区是居民的,社区治理是居民主体性的生成过程;居民主体性的培育和生成是政府、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居民之间关系结构重构的过程,更是居民自我激活行动要素的过程;也只有培育居民主体性才能更好地激活社区自治能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型、优化社会治理结构,加强多元主体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行动研究 居民自治 居民主体性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治理新困境及其突围——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 被引量:66
9
作者 韩玉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56,共9页
乡村振兴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面临着知识悬浮的新型困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知识悬浮表现为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错配现象。农村基层治理困境具体表现为治理主体方面的主动性缺失、治理方式方面的策略主义和形式主义、... 乡村振兴以来,国家与农民关系面临着知识悬浮的新型困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知识悬浮表现为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错配现象。农村基层治理困境具体表现为治理主体方面的主动性缺失、治理方式方面的策略主义和形式主义、治理资金方面的高成本治理和地方负债。从治理知识的分析视角出发,知识悬浮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治理困境的逻辑起点,身份转换导致治理主体困境,目标错位致使治理方式困境,城乡不分引发治理资金困境。知识悬浮本质上是村民自治的缺失。农村基层治理性质很大程度上是生活治理,而生活治理恰恰强调村民自治的重要性。解决新一轮的农村基层治理困境,需要从知识悬浮走向知识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基层治理 村民自治 知识悬浮 生活治理
下载PDF
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60
10
作者 乔惠波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7,共10页
我国的乡村治理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把德治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德治与自治、法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发挥乡村治理中德治的作用,需要吸收传... 我国的乡村治理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把德治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德治与自治、法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发挥乡村治理中德治的作用,需要吸收传统乡村德治的历史经验,重视乡村精英、家族、乡规民约等要素的作用,把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提升乡村治理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德治 自治 法治 乡村治理体系
下载PDF
绘制教育治理的全景图:教育治理的概念拓展与体系完善 被引量:52
11
作者 褚宏启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119,共15页
目前,学术界对教育治理尚没有清晰的层级划分,没有完整绘制出多层级的教育治理体系。教育治理需要拓展为纵向多层面、横向多维度的立体化网络。纵向多层面是指政府、学校、班级三个层面。在每个层面上都需要解决管理失灵与市场失灵两个... 目前,学术界对教育治理尚没有清晰的层级划分,没有完整绘制出多层级的教育治理体系。教育治理需要拓展为纵向多层面、横向多维度的立体化网络。纵向多层面是指政府、学校、班级三个层面。在每个层面上都需要解决管理失灵与市场失灵两个问题,即行政化对于教育活力的压抑以及商业化对教育公益性的侵蚀。横向多维度是指每个层面都有各自的多元共治、自治和元治。多元共治是教育治理的本质特征,通过充分沟通、协商、合作,能有效促进教育管理的理性化。多元共治通过教育管理权责的向下分权和多元主体参与教育决策来实现。教育治理的重点是扩大与保护学校、教师、学生的自主权,其中学生的自主权最重要,教育治理要珍视通过自组织所形成的自发秩序。共治集中体现了民主精神,自治集中体现了自由精神,元治则为共治与自治保驾护航。元治的作用表现在为共治与自治提供制度安排,进行利益整合,并通过统筹与问责维护教育的公益性。三个层面中都各有一个主体担当元治角色,其中政府的元治最重要,政府要对三个层面所有的治理行为与效果负总责。通过对教育治理概念的外延拓展,比较清晰地描绘出了教育治理的完整图景,完善了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的教育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政府 学校 班级 共治 自治 元治
原文传递
技术自主性与国家形塑国家与技术治理关系研究的政治脉络及其想象 被引量:47
12
作者 陈天祥 徐雅倩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68,共32页
技术治理进入国家视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关研究先后拓展和增加了专家治国、技术官僚、信息技术和微观政治等概念,并分化为两个研究维度:一是一以贯之的国家如何以“技术性方式”进行治理;二是由“信息技术在政府应用”这一研究... 技术治理进入国家视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关研究先后拓展和增加了专家治国、技术官僚、信息技术和微观政治等概念,并分化为两个研究维度:一是一以贯之的国家如何以“技术性方式”进行治理;二是由“信息技术在政府应用”这一研究分支发展而来,分析国家如何将新技术手段引入治理。其中,前者是技术治理概念的逻辑起点,本文从这一起点展开分析国家与技术治理的关系,试图还原技术治理的本来面貌。基于技术治理具有自身发展和运作的自主性,国家与技术治理关系呈现三种基本形态:“吸纳”状态下国家对“可控”技术治理的应用、“扩散”状态下国家对“自主”技术治理的干预和“分途”状态下国家对“失控”技术治理的监管。最后,本文还进一步提出“超越技术治理”的两种路径构想,由此系统呈现了国家与技术治理相互形塑的整体图景,为技术治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反思与关注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国家治理 自主性 政治脉络 市场野性
下载PDF
熟人社会的治理--以贵州湄潭县聚合村调查为例 被引量:44
13
作者 贺雪峰 刘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11-117,共7页
文章通过对贵州湄潭农村的调查,发现熟人社会治理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拟亲化,即在熟人社会存在广泛的人情,人情的功能之一是界定熟人社会中的自己人,一旦成为熟人社会的自己人,则相互之间就要给面子,就要讲人情,讲感情。在新中国国家权力... 文章通过对贵州湄潭农村的调查,发现熟人社会治理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拟亲化,即在熟人社会存在广泛的人情,人情的功能之一是界定熟人社会中的自己人,一旦成为熟人社会的自己人,则相互之间就要给面子,就要讲人情,讲感情。在新中国国家权力深入基层社会时,村组干部不仅凭借自己人来维持乡村社会的基础秩序,而且借此来完成国家任务。村组干部甚至主动通过扩大人情往来,将更多村民纳入自己人的范围,由此获得通过自己人治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人情 治理 村民自治
下载PDF
地方治理便利化:规模农业发展的治理逻辑——以皖南河镇为例 被引量:46
14
作者 孙新华 钟涨宝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7,共7页
既有研究在解释规模农业发展动力时,主要从"社会中心论"范式、"国家主义"范式和地方政府的政绩逻辑出发,忽视了地方政府的治理逻辑。本文在经验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规模农业发展的地方治理便利化逻辑... 既有研究在解释规模农业发展动力时,主要从"社会中心论"范式、"国家主义"范式和地方政府的政绩逻辑出发,忽视了地方政府的治理逻辑。本文在经验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规模农业发展的地方治理便利化逻辑。研究表明,由于新形势下农业项目下乡的增加和中间层的弱化,县乡政府面对小农农业的治理困境日益加剧。而规模农业发展却使县乡政府在农业治理中便于农业项目实施、打造亮点和管理控制。两者"一推一拉"共同构成了县乡政府地方治理便利化逻辑的核心机制。基于此,县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向规模农业倾斜的农业治理策略,从而形成了对小农农业的排斥。为防止县乡政府过度推动规模农业发展,既要明令禁止其各种不当行为,又要优化其在农业治理中与农民的对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规模农业 小农农业 治理 自主性
原文传递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理论逻辑及实现路径 被引量:43
15
作者 于健慧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0-57,共8页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应从政治引领、价值引领、组织引领、法治引领等四个方面着手:将坚持正确的方向贯彻到乡村治理中,确保乡村治理坚定地走中国...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应从政治引领、价值引领、组织引领、法治引领等四个方面着手:将坚持正确的方向贯彻到乡村治理中,确保乡村治理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治理实践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治理德治化;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激活和凝聚多元主体力量,促进乡村治理自治化;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领导乡村治理的水平,带动法治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治理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乡村治理 党的领导 自治 法治 德治
下载PDF
错位分配:当前农村低保的实践状况 被引量:44
16
作者 耿羽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3,共6页
农村低保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出现了错位分配的问题,低保的对象和性质常有悖于政策初衷。遴选标准模糊、基层治理资源匮乏、"小私"逻辑充斥村庄是造成农村低保错位分配的几个主要原因。以村民自治来健全基层组织,能促进低保资... 农村低保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出现了错位分配的问题,低保的对象和性质常有悖于政策初衷。遴选标准模糊、基层治理资源匮乏、"小私"逻辑充斥村庄是造成农村低保错位分配的几个主要原因。以村民自治来健全基层组织,能促进低保资源在村庄中的正常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保 错位分配 治理资源 小私 村民自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未来发展方向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春光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3期44-55,共12页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庄自治空间在逐渐扩大,政府在村庄事务中的干预在减少,那么进入新世纪,政府借助于向村庄投入公共财政、开展公共服务而越来越将村自治组织视为政府的办事机构,村庄自治空间在不断缩小。由于村庄自治更多地让...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庄自治空间在逐渐扩大,政府在村庄事务中的干预在减少,那么进入新世纪,政府借助于向村庄投入公共财政、开展公共服务而越来越将村自治组织视为政府的办事机构,村庄自治空间在不断缩小。由于村庄自治更多地让位于政府行政需求,使得村委会"行政化"。"行政化"确实弥补了政府在村庄行动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未来乡村社会治理可做如下创新:第一,政府在乡村要建构自己的治理机制;第二,改进村治结构,建立村委会、村党组织与村民代表组织三者合作又监督的关系;第三,乡村社会在运用自治规则、经验和文化上应有自己的空间和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议行分离 政社互动 村社合作
下载PDF
社区共同体困境与社区精神重塑 被引量:38
18
作者 陈友华 佴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63,189,共10页
社会变迁带来的居民的居住方式改变、共同兴趣爱好消减、宗教仪式衰微、公共利益责任主体转移等,使得传统社区精神逐渐消逝并陷入"共同体困境"。现代社区精神重塑很有必要,应将自治事务的单位选择和行政事务的单位选择区分开... 社会变迁带来的居民的居住方式改变、共同兴趣爱好消减、宗教仪式衰微、公共利益责任主体转移等,使得传统社区精神逐渐消逝并陷入"共同体困境"。现代社区精神重塑很有必要,应将自治事务的单位选择和行政事务的单位选择区分开来,明确社区居委会定位及与其他社区组织之间的关系,对不同业态的小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共同体 社区精神
原文传递
“任务型乡贤”与乡村振兴中的精英再造 被引量:36
19
作者 许汉泽 徐明强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43,共12页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之中,地方政府面临着治理任务加重与治理主体缺失的双重难题,H县打造了以“任务型乡贤”为主体的“321治理模式”,吸纳农村党员、人大代表以及中心户长多元主体参与到国家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并采用精细化、...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之中,地方政府面临着治理任务加重与治理主体缺失的双重难题,H县打造了以“任务型乡贤”为主体的“321治理模式”,吸纳农村党员、人大代表以及中心户长多元主体参与到国家任务的完成过程之中,并采用精细化、网格化、任务化以及平台化的运作机制与技术治理策略,实现了对于农村精英的整合与再造。不同于传统乡贤与新乡贤,“任务型乡贤”的运作是一种半正式化的吸纳性治理模式,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之中不仅有助于上级治理任务的完成,而且还从某种程度上激活了乡村社会中的村民自治,提高了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这种将先进治理方法技术与传统治理经验相结合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相结合,有助于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农村精英 吸纳性治理 村民自治
下载PDF
城市社区治理的内卷化危机及其化解——以上海市J街道基层治理实践为例 被引量:35
20
作者 易臻真 《人口与社会》 2016年第1期22-30,共9页
在当代中国,社区治理应立足于基层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之后,受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城市中的基层社区治理也遭遇了"内卷化"危机。上海市J街道致力于基层治理的创新工作,其社区治理的实践表明... 在当代中国,社区治理应立足于基层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之后,受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城市中的基层社区治理也遭遇了"内卷化"危机。上海市J街道致力于基层治理的创新工作,其社区治理的实践表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深入落实能有效避免组织架构精细化,确保其组织功能完整性的同时更能较好地化解社区居民的异质化问题,从而破解内卷化危机。这主要是因为区域化党建工作有效实现了治理层级的横向贯通,同时进一步拓宽了科学技术在社区治理领域中的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内卷化 区域化党建 政府管理 基层组织 民主自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